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氯化稀土及其冠醚配合物的XPS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振祥 《科学通报》1987,32(3):191-191
前文报道了LaCl_315-冠-5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分子构型,并对其电子结合能的化学位移做了理论分析。文献中关于硝酸稀土冠醚配合物的分子构型已有若干报道,但对于氯化稀土冠醚配合物,直到本工作完成时才有一篇关于GdCl_318-冠-6分子结构的文章问世,至于氯化稀土冠醚配合物光电子能谱(XPS)的研究工作至今未见报道。我们已合成出一系列  相似文献   

2.
游效曾 《科学通报》1984,29(23):1433-1433
一、序言 冠醚化合物的研究近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大都集中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配合。对于溶剂化能量较大的“软酸”过渡金属离子含氧冠醚配合物研究得还不多。从模拟金属蛋白中Cu(Ⅱ)离子的位置观点来看,Cu(Ⅱ)离子冠醚配合物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曾经研究过苯并-15-冠-5和Cu(Ⅱ)在甲醇-水溶液中的热效应,导致可能没有反应的结论。木文采用可见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方法证实了Cu(Ⅱ)离子可以和苯并-15-冠-5  相似文献   

3.
18-冠-6钾与硫氰酸钴配合物的晶体和分子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樊悦朋 《科学通报》1985,30(2):107-107
冠醚类化合物因其具有环状空腔结构的特征而有特殊的络合性能。本文研究钾与钴共同与18-冠-6反应而生成的络合物,并根据所得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探讨钾和钴与18冠-6的络合特性,络合能力等。我们曾合成了18-冠-6与氯化钴、硫氰酸钾的固体粉末状配合物,但该配合物的晶体及分子结构情况则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4.
金祥林 《科学通报》1982,27(17):1044-1044
关于过渡元素冠醚络合物的报道不多。我们测定了(VOCI_2·4H_2O)(18-冠-6)的晶体结构,发现过渡金属离子和冠醚结合方式有着自己的结构特性。为了揭示这类化合物的结构特性,我们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Mn_2Cl_2·8H_2O)(18-冠-6)Cl_2的晶体结构,并对过渡金属离子与冠醚的结合方式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李沅英 《科学通报》1992,37(12):1098-1098
稀土元素的β-二酮配合物的质谱研究曾有文献报道,但大多数是含氟代的直链或杂环β-二酮稀土配合物。本文研究我们合成的1-苯基-3-甲基-4(β-苯甲酰基乙酰基)-吡唑酮-5(简称PMPEP=L)与镧、铕、铽配合物的质谱,此配体是由吡唑啉环上的羰基与支链上的两个羰基互为β位的三酮。本文首次报道此配体和镧、铕、铽三个元素配合物的质谱。  相似文献   

6.
金祥林 《科学通报》1983,28(4):213-213
自Pederson发现冠醚以来,已合成了许多冠醚和金属离子的络合物。这些络合物中的金属离子主要是碱金属、碱土金属离子,关于过渡元素与冠醚络合物的报道不多。为了揭示这类化合物的结构特性,我们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VOCl_2·4H_2O)(18-冠-6)的晶体结构,以对冠醚和矾的结合方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窦士琦 《科学通报》1986,31(4):279-279
稀土离子与冠醚特殊的络合性能,使它在金属元素分离,萃取及有机催化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与稀土硝酸盐络合的冠醚有15-冠-5,18-冠-6和21-冠-7等。但迄今尚未见到有与稀土硝酸盐络合的12-冠-4方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用从头算方法,取6-311G基组分别在HF和MP2水平上,计算研究了1H和2H四唑的4种一氯取代物的全优化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4个化合物均取平面构型;环骨架键长趋于平均化,均具芳香性(Ⅱ_5~6)。与1—Cl和2—Cl四唑相比,5—Cl四唑将具较强的酸性,分子总能量也较低,其中5-Cl-2H-四唑分子总能量最低、最稳定。  相似文献   

9.
徐汉生 《科学通报》1981,26(3):192-192
冠醚菁染料迄今未见报道。作者成功地合成了2-甲基-5,6-骈-(15-冠-5)-苯骈噻唑(Ⅰ),2-甲基-3-乙基-5,6-骈-(15-冠-5)-苯骈噻唑碘季铵盐(Ⅱ);最后成功地合成了一种新型冠醚菁染料——3,3′-二乙基-5,6,5′,6′-双骈-(15-冠-5)-硫碳菁碘季铵盐(Ⅲ)。  相似文献   

10.
张伯彦 《科学通报》1991,36(9):669-669
稀土冠醚配合物是引起人们广泛兴趣的研究领域。以往的研究工作中所涉及到的配体大都是分子中只含有一个冠醚环的单冠醚化合物,相对单冠醚配体而言,双冠醚配体中的两个冠醚环单元由于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协同作用,因而双冠醚配体对于某些金属离子具有更好的配位性能和选择性。我们在过去对三价及非三价稀土单冠醚固态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研究基  相似文献   

11.
高小霞 《科学通报》1987,32(2):112-112
自1967年Pedersen合成冠醚化合物以来,各种冠醚化合物的合成和它们同碱金属、碱土金属及稀土元素的络合物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其中多数是在有机溶剂中合成固体络合物并研究其物理化学性质,而研究水溶液或混合溶剂中络合物性质的很少,尤其是用极谱法研究的更少,因为多数的冠醚和稀土离子在极谱上是不能还原的。但是稀土离子是能与某几种冠醚络合的,为了能在极谱上观察到络合物的形成和研究其性质,我们首先在丙酮溶液中研究了铕(Ⅲ)与18-冠-6络合物的极谱行为。  相似文献   

12.
沈含熙 《科学通报》1990,35(4):265-265
前文曾经探讨过稀土-偶氮胂Ⅲ-铜-邻菲罗啉混合多核配合物的形成。本文将系统研究各种不同结构的2.7-双偶氮变色酸染料在显色体系中的作用规律.实验发现,只有在2,2′-位上含有一AsO_3H_2或一PO_3H_2的对称性双芳基2,7-双偶氮变色酸试剂具有形成上述混合多恢配合物的功能。在此基础上,详细研究了镧-邻胂酸基偶氮氯膦-锌-邻菲罗啉配合物的形成机埋,并提出了测定含锌试样中微量稀土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发展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分子传感器是化学家们长期而艰巨的任务[1~4]. 主体分子受到外界刺激 (如与客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构和性能的变化, 继而将外界刺激转变为分子信息表达出来, 从而实现对客体分子的识别. 以有机小分子为发色团的主体分子已得到了广泛研究[1,2], 但是利用金属有机络合物丰富的激发态性质选择性地识别客体分子, 特别是过渡金属离子的报道并不多. 虽然各种功能单元(如冠醚、杯芳烃等)都曾被引入金属有机络合物中, 但客体分子的进入能够显著改变溶液颜色的报道却寥寥无几[5~9]. 本文基于d8族多吡啶铂(Ⅱ)络合物特殊的分子构型和电子排布, 设计合成了以氮杂15-冠-5苯乙炔为辅助配体的三联吡啶铂(Ⅱ)络合物11)(图1), 研究了其对过渡金属离子的响应, 发现Cd2+, Zn2+, Hg2+和Pb2+离子的存在能够显著改变络合物1的吸收光谱, 溶液最大吸收波长由548 nm分别蓝移至423 nm (Cd2+), 416 nm (Zn2+), 420 nm (Hg2+), 439 nm (Pb2+), 颜色由紫色变为亮黄色. 实现了最低激发态由LLCT(配体→配体电荷分离)单重态向MLCT(金属→配体电荷分离)单重态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叶开其  吴英  张红雨  叶玲  于景生  杨光第  王悦 《科学通报》2004,49(20):2053-2056
合成了1,2-二(2-吡啶甲酰胺基)苯铜(Cu(bpb))配合物, 以该配合物为基本构筑基元(building block), 通过分子间配位键及氢键相互作用形成了超分子配位聚合物. 用X射线单晶衍射的方法获得了配位聚合物的单晶结构, 单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在Cu(bpb)晶体中由于分子间一维无限伸展的弱配位键相互作用, 形成了一维分子柱(molecular column), 许多一维分子柱沿同一方向取向、排列构成三维网络晶体, 分子柱之间有氢键相连, 这些氢键沿晶体学bc平面无限伸展. 以Cu(bpb)为构筑基元, 通过分子间一维配位键作用结合二维氢键作用, 形成了超分子配位聚合物.  相似文献   

15.
含活性基团的冠醚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春生 《科学通报》1983,28(11):664-664
Shchori曾将顺-4,4′-二氨基二苯并-18-冠-6与间苯二甲酸生成的聚酰胺制成反渗透膜,用来进行盐水脱盐试验,但利用高分子冠醚制成有一定强度的薄膜不方便,将冠醚分子固定在易于成膜的高分子材料上则比较简单。  相似文献   

16.
张荣华 《科学通报》1991,36(23):1836-1836
不同类型的三茂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已有一些报道,但它们都是只含有一个稀土金属的配合物,本文将首次报道新型双核桥联三茂型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在研究我们设计合成的新配体[O(CH_2CH_2C,H_4)_2]~(2-),稳定轻稀土二茂型氯化物的过程中,对于离子半径大的镧,我们未能分离到配合物[O(CH_2CH_2  相似文献   

17.
过渡金属11-钨铬酸钾的合成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庆银 《科学通报》1990,35(9):669-669
新型杂多配合物的合成是杂多酸型催化剂基础研究的重要方面。过渡金属取代12-系列杂多配合物中的钨而形成的三元杂多配合物,基本保持原来的Keggin结构,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但过渡金属11-钨铬酸钾至今未见文献报道。我们用改进的方法首次合成出K_n[Z·(H_2O)CrW_(11)O_(39)]·xH_2O(Z=Fe~(3+)、Co~(2+)、Ni~(2+)、Zn~(2+))。通过化学分析、离子交换、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光电子能谱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8.
环糊精(CD)对于客体分子的包结作为一种酶-底物相互作用的模型而受到广泛的研究,但研究的对象大多为烃、脂肪醇、脂肪二醇、苯酚、环己烷衍生物、萘衍生物以及其他芳香化合物,而对于氨基酸分子的识别研究较少.我们曾报道环糊精双核铜配合物对于几种芳香氨基酸生物分子的识别能力,从主体环糊精与双核铜形成配合物的构型变化、多点识别和诱导楔合作用讨论了对于形成超分子体系的贡献.近来我们报道了单-[6-(1-吡啶)-6-脱氧]-α和γ-环糊精对非芳香氨基酸分子识别的热力学性质,给出了有意义的结果.然而由于环糊  相似文献   

19.
<正>环糊精(CD)对于客体分子的包结作为一种酶-底物相互作用的模型而受到广泛的研究,但研究的对象大多为烃、脂肪醇、脂肪二醇、苯酚、环己烷衍生物、萘衍生物以及其他芳香化合物,而对于氨基酸分子的识别研究较少.我们曾报道环糊精双核铜配合物对于几种芳香氨基酸生物分子的识别能力,从主体环糊精与双核铜形成配合物的构型变化、多点识别和诱导楔合作用讨论了对于形成超分子体系的贡献.近来我们报道了单-[6-(1-吡啶)-6-脱氧]-α和γ-环糊精对非芳香氨基酸分子识别的热力学性质,给出了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设计和合成分子基铁磁体是分子材料领域中主要的挑战性课题之一.沿着这一方向,关键的第1步就是要合成出高自旋基态的分子.最近,Kahn指出:对于线性的ABA三核体系,是局部自旋满足2S_A>S_B+1/2,将稳定高自旋态结构,而无需在相邻的磁中心间施加铁磁相互作用.几个由[Cu(pba)]~(2-)(pba二亚丙基-1,3-双(草胺酸根))桥联的ABA型配合物已见报道,但据我们所知,以草酰胺根桥联的Mn~ⅡCu~ⅡMn~Ⅱ配合物尚未见报道.本文合成和表征了3种新的异三核配合物{[Mn(L)_2]_2[Cu(ebo)]}(ClO_4)_2,其中ebo表示为亚乙基-1.2-双(草酰胺根)和L表示1,10-菲咯啉(phen)、5-硝基-1,10-菲咯啉(NO_2-phen)、2,2′-联吡啶(bpy).对{[Mn(phen)(?)][Cu(ebo)]}(ClO_4)_2·H_2O的磁分析表明Mn~(2+)和Cu~(2+)离子间为反铁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