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萨达姆对国土一分为三耿耿于怀,为试探美国新政府而捅捅马蜂窝;布什一来要教训一下老对头,二来也给新总统造成延续其政策的既成事实。“魔鬼撒旦又来了”  相似文献   

2.
布什总统对华的40小时旋风式访问无疑是不同凡响的。早在成行之前,这次访问就已成为国际舆论关心的焦点之一,在美国更是引起不小轰动。按照惯例,美国新当选总统首次出访的第一站总是选在西欧盟国,而布什总统这次却打破常规,首先选择了亚洲的中国。尽管名义上这是一次“工作访问”,但美国一些舆论把它称为激动人心的“外交政变”。布什说他是以一种“怀旧”之情去中国的。外电普遍评论,布什此行“说明亚洲在他的心目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布什在竞选前后和上任之初曾多次表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苏联对华先是推行所谓“不干涉”的政策,对日本侵华进行姑息和纵容,致使日本侵华不断扩大,增加了中因抗战的压力;后为了利用中国抗战拖住日本,对华实行了全面的支持和援助,为中国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后又因形势所迫,与日本妥协,不仅停止对华援助,而且与英美等国积极谋求中国权益,造成对中国抗战不利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尽管伊拉克战后重建使美国处境难堪,但布什还是为美国留下了“控制伊拉克石油”这一核心遗产。如果美国真正获得这一遗产,将会确保美国掌握未来几十年的利益流向。因此为落实对伊拉克石油的全面控制,美国借伊拉克新政府虚弱之际。加快了行动步伐。  相似文献   

5.
读编往来     
我看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清华大学学生问布什:为什么美国总是讲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而不讲和平统一!布什不作明确回答,只是把“和平解决”解释为和平对话,既不讲在一个中国原则下进行对话,也不讲海峡两岸的统一,这是因为美国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美国从未讲过“反对台湾独立、支持中国统一”的话,从《上海公报》到以后的所有文件、声明,美国一直表示台湾问题要“和平解决”。所谓“和平解决”,无非是两条:一是和平统一,一是和平独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美国的对台政策是支持台湾当局走…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国内对华强硬派和对华接触派之间,开始了一场时起时伏的对华政策大辩论。这场大辩论开始阶段围绕着对华最惠国待遇问题展开,后来焦点转向美国对华到底是该实行遏制政策还是实行接触政策。1996年我们在台湾海峡举行军事演习之后,美国对华新鹰派气焰上升,主张对华遏制的呼声增高。尽管在去年美国总统大选结束前后,共和、民主两党在对华关系上勉强达成脆弱共识,但对华强硬派近  相似文献   

7.
1937年初日本对华“佐藤外交”初探袁成亮“佐藤外交”是1937年初日本林铣十郎内阁倡导的对华所谓“平等”外交。本文试就笔者所接触到的资料,对“佐藤外交”的产生、内容及其实质作一初探。一“佐藤外交”是林铣十郎内阁继广田内阁对华强硬外交失败后,从对苏战...  相似文献   

8.
判断冷战后美国政府的对外战略和对华战略走向,应当着眼于大处。类似那种以布什家族的“中国情结”作为判断根据的看法是靠不住的,因为中美关系不是两个家庭间的事情,而是世界上两个最大国家之间的关系。布什是冷战后美国的第二位总统,又是进入21世纪的美国第一任总统,这个政府的对外战略恐怕离不开美国在冷战后和新世纪要实现的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
切尼在布什战时内阁成员中,切尼比其他同僚更有影响力,布什的许多政策都是在他的指导下进行。在倒萨问题上,切尼与布什立场一致。一名白宫官员说:“对布什而言,萨达姆是个魔鬼,曾企图暗杀他父亲老布什,所以布什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对切尼而言,他深信,萨达姆威胁着美国的安全。”在去年8月,切尼做出了措辞强硬的发言,声称对伊拉克不采取行动的危险比采取行动的危险大得多。他还说,美国会跳过联合国,单独对伊行动。有人讽刺道,“不是布什,而是切尼再向美国军队发出进攻命令。”拉姆斯菲尔德现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可谓是美国…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尼泊尔历届政府均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和在中印两大国之间奉行“中立政策”,这确保了尼泊尔的和平环境。外交中立政策对尼泊尔是最优选择,从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新政府成立以来,发生了由“有限中立政策”到“严格中立政策”的转变,这一转变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将增加中国在南亚地区的战略收益。  相似文献   

11.
钟飞腾 《世界知识》2023,(13):30-31
<正>2023年5月,七国集团(G 7)首脑在日本广岛发布的《领导人公报》中指出,要对中国“去风险,而不是脱钩”。《公报》强调,“去风险”并不寻求阻碍中国的经济进步和发展,而是减少对中国贸易的依赖,同时在气候变化和自然保护等共同领域维持和中国的合作。对华“脱钩”政策失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汇聚成一股颇为壮观的洪流”布什当初就任美国总统时,是“弱势总统”。在9.11恐怖袭击后,布什以“战争总统”“、反恐总统”赢得国内支持,变成“强势总统”。但好景不长,以伊拉克战争为转折点,布什又逐步变成“弱势总统”。伊拉克战争使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布什政府的政策开始  相似文献   

13.
新十字军:美国要重画中东版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在冷战结束前,还是冷战结束以后,阿拉伯-伊斯兰世界都存在着一股反美思潮与势力。克林顿时期,对这一势力当权的国家采取遏制政策,但无法消除这一势力。布什上台前后,一直将推翻萨达姆政权列为重要目标。9.11事件后,安全问题成了悬在美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于是将打击阿富汗境内的“基地”组织以及支持它的塔利班政权列为首要任务。为了表明美国打击恐怖主义的决心,布什提出了引起争议的“进行新的十字军东征”的口号。2001年9月16日,布什对记者说:“这次十字军东征、针对恐怖主义的战争将是一场长期的战争。”后来白宫…  相似文献   

14.
阿拉伯人的“忧郁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战争”最近英国《经济学家》有篇文章称,布什的“倒萨”战争实质是一场“改革战争”,在美国的宏大战略中,伊拉克仅仅是一个开端,美国的最终目标是改造整个中东,建立一个“新中东秩序”。事实上,早在去年就有许多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一点。9.11后,美国不仅对其安全和外交战略进行了重新审视,将反恐和防止大规模毁伤性武器扩散上升为最重要威胁,并且对美国的中东政策进行了检讨。布什政府第一次将阿拉伯国家的民主改革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直接挂钩。2月26日,布什就未来中东政策发表演讲,对“倒萨”目的做了迄今为止最明确…  相似文献   

15.
特朗普执政以来,随着原有对华接触战略框架的解构和终结,美国国内大致形成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的战略共识,战略合作让位于战略竞争。美国国内对华政策的舆论环境出现非常消极的改变,主张对华采取强硬政策的声音成为主流。中美关系的基础变了中美关系的基础条件已经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正8月17日至21日昂山素季的对华访问,是她在缅甸转型后对东盟以外的首次出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舆论界普遍认为,这是中国外交在近段时间的亮点之一。一年多以前昂山素季曾以反对党领导人身份访华,而此次她已是缅甸新政府的国务资政并担任外交部长等职务。应该说,她的此次访华不仅打消了人们对缅甸新政府倒向美国、疏远中国的疑虑,而且让很多人对  相似文献   

17.
国际局势今年出现了新的急剧的重大变化。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过程中。第一谈谈美国“超越遏制”政策和美苏关系发展。布什的对苏“超越遏制”政策,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是要保持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包括对它的盟国和对第三世界的领导地位。从布什和贝克最近一系列讲话看,美国对苏“超  相似文献   

18.
《世界知识》2008,(15):9-9
近日,美国总统布什已授权与伊朗进行自该国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意义最为重大的外交接触。布什派遣国务院三号人物、助理国务卿威廉·伯恩斯赴日内瓦。出席7月19日举行的有关伊朗核计划的会谈。 此前,华盛顿一直坚持,美国只会在伊朗中止铀浓缩活动后才与之谈判。此次会晤安排表明,美国的有关政策已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将经济遏制战略的首要目标指向前苏联,同时积极调整对中国的贸易管制政策,逐步实行对华技术转让政策。前苏联对美国全球战略的挑战,是美国对华实行技术转让政策的根本原因;前苏联对美国亚洲安全的威胁,是美国实行对华技术转让政策的重要原因;中国的对美倾斜外交,是美国实行对华技术转让政策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0.
大海 《世界知识》2023,(18):60-61
<正>近段时间,西方对华“去风险”之说甚嚣尘上。以“去风险”替代“脱钩”,打着“去风险化”之名,行“去中国化”之实,用词虽软化,但依然是冷战思维,目的是构筑“小院高墙”,本质是“脱钩断链”。对华“去风险”是一个伪命题。对华“去风险”将适得其反谁是“风险”,世人自有公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凭借自身军事优势对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等弱小国家发动野蛮侵略的霸权行径,是滥用经济和金融垄断地位、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对别国实施“长臂管辖”和单边制裁,是对外输出通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