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驰 《科学大观园》2009,(12):77-77
对于员工的上下班时间、病假、事假和年休,不作相关的细节规定,公司的员工都有权自行掌握自己的上班时间。也就是说,如果有员工觉得午夜十二点到凌晨四点,是他工作效率最高的时候,他可以选择在那个时间到公司上班:如果员工下星期三需要留在家里照顾小孩,他也可以自行决定当天不到办公室。这种做法,已不是“非典”期间的暂时之策,而是时下很多公司特别是科技型公司中业已存在的弹性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2.
彼得·贝希特尔很清楚哪些员工工作紧张、压力太大.通常这类员工比正常员工花更多时间看病他们情绪不稳定,很容易发脾气,有时人们不过是瞟了他们一眼."如果一个员工压力太大,你完全可以看出来,因为他们已经表现在脸上."贝希特尔说,他是eCast公司CEO,八年前在南加州创办了这家临床研究公司.  相似文献   

3.
文风 《科学大观园》2014,(22):75-76
"如果把我们最优秀的20名员工拿走,我可以说微软就是无足轻重的公司",比尔·盖茨说出了核心员对于企业的作用。分析近些年异常火热的最佳雇主评选,无非是要找出那些最令员工满意、员工敬业度和忠诚度都很高的企业。其实最佳雇主评选背后的挽留、吸引、激励核心员工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才是真正值得业界学习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员工上班时间"摸鱼",该不该处罚?近日,国美发布的一份内部处罚通报,引发热议.在通报里,公司11名员工,在上班期间煲网剧、刷抖音、听音乐.情节严重的,3天时间用去流量达22.5G之多.设身处地站在企业角度想,花钱雇人,工作时间却用来"摸鱼",自然"火大". 如果企业是根据经民主程序确认的员工手册,处罚员工,并做内部通报,无可厚非.但这看起来合法又合乎情理的内部通报,引发了大量质疑,有人认为这是侵犯员工隐私.  相似文献   

5.
正尽管东京公关公司Sunny SideUp早在2017年2月就宣布,员工可以在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提前下班。但问题是竟没人主动享受这项"福利",所有人似乎仍然坚持坐在办公桌前。该公司全球沟通部负责人Ryuta Hattori解释道,"(让员工提前下班)不是日本人的风格。在日本的职场文化中,我们工作都很努力,工作时间都很长,没人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的时间哲学中是否含有"静态时间"和"动态时间"的区分还存在诸多争论。有的学者认为他区分了两种时间类型,有的学者认为他没有作出区分;有的学者认为他混淆了两者,有的学者认为他虽然意识到了两者之分,但仅持有其中一种观点。通过对上述争论的重新衡定,笔者得出的结论是:其一,亚里士多德持有两种时间观,只是没有作出严格区分和分别论证;其二,如果要追问"A-理论"和"B-理论"各自主张的来源,的确可以在亚里士多德这里找到根据;其三,有关"静态时间"和"动态时间"的严格区分应该溯源到扬布里柯那里。  相似文献   

7.
服务制胜飞轮的一环是客户,另一环就是员工。没有员工的努力,任何设计良好的服务提供体系都不可能实现。相反,由于一个公司不能兑现承诺,带给客户的伤害会比没有承诺还要大。在客户的眼里,每个员工就是公司。因此,一个指望以无敌服务制胜的企业,必须足够地关注自己的员工。选择员工———成功的起点如果想把员工导向做到极至,那么,和挑选客户一样,你必须做和必须做好的第一件事情,是选择正确的员工。请先不要说你的公司多么小,多么没有影响,多么没有可能选择员工。没有人没有选择,只不过是空间大小而已,重要的是你对这件事情敏感的程度!所有…  相似文献   

8.
人心思富,天然合理。但是,许多情况下,机遇往往更青睐那些观念新颖、头脑灵活且具有特殊技能者。所谓“一招鲜,吃遍天”就是这个意思。报载,广州一位打工仔李志旺,是贵州纳雍县人。12年前,他南下广东,先在灯饰厂做员工,后到鞋厂打工。1997年,李志旺又到一家婚庆公司工作。一次,他无意中看到《广州日报》副刊有个“婚庆公告栏”的免费刊登栏目,可以刊登彩色婚照、夫妻小资料及一些简短的婚恋趣闻和朋友祝福语等。看过之后,李志旺突发奇想:城市人很喜欢搞隆重的婚礼活动,可那毕竟是热闹一两天就完结的事情。如果婚庆公司用报纸的形式给客户印…  相似文献   

9.
乱要工资     
朋友到一家电子公司应聘技术员,人事主管问他对工资待遇有何要求。朋友想了一会儿,然后小心翼翼地说,每月至少也得1000元吧。干了一个月,到领工资的时候了,朋友果真如数领到了1000元的工资。没过半天,朋友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他无意之中了解到,和他一起进公司,做同一份活的几个同事,领的工资都比他高。原来,老板给工资时没有按照公司的相应标准,而是“参考”各位员工应聘时自报的“要求工资”发放的。而我同样也被“暗算”了一回。我曾被一家公司邀请去做文案策划,应对方要求填报“自我要求工资”时,我心里没底,鼓足勇气报了一个数字,对方二…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11,(9):12-13
早上5—7点:大肠排毒时间大肠对女性来说很重要,如果它不能得到很好的排毒和修复,毒素积累到一定程度不但会让我们的皮肤长痘痘、色斑。还会增加患直肠癌的机率。  相似文献   

11.
某家公司有一个传统,每年圣诞节夜都会举办晚会,并举行抽奖。抽奖的规矩是这样的:每个员工都交十元美金做为基金,全公司共有三百人,换句话说,共能募集到三千美金,而被抽中的幸运儿,就可以将这些钱全抱回家。抽奖当天,办公室洋溢着热闹的气氛,人们纷纷在纸条上写下名字,  相似文献   

12.
正公司高管们每天都被电话、电子邮件、即时消息、现场会议和电话会议所占据,可是公司从来没有什么规则来控制这些沟通,也几乎没有公司能说清楚高管和员工到底应该如何分配和使用集体共有时间。因此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多数公司的时间都浪费在冗长频繁的电子邮件、即时消息、以及无数低效电话会议、现场会议上。浪费时间造成的损失很大:内部会议占用了本应与顾客沟通的时间,公司变得骄傲自满、充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11,(23):46-47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会说服他人是一个生存技巧。当女友的,总想说服男友给自己多买几个名牌包包;当员工的,总想说服老板多涨点工资;当老板的,又想说服员工多干活少拿钱;做孩子的,也想说服父母在成绩不好时少揍自己几下;做父母的,也总想说服孩子少打游戏多念书。可以说,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说服"与"被说服"之中,一些名牌商学院将说服他人的能力美  相似文献   

14.
水上飘有一个高材生毕业后分到一家公司,成为那里学历最高的人。有一次,他到公司后面的小池塘边上去休息,正好有几位同事也在那里。他只是微微地跟他们点了点头,然后就独自坐在椅子上,骄傲的样子令人难以接近。不一会儿,只见一个同事站起来,伸伸懒腰,噌噌噌从水面上飞一般地走了过去。年轻人眼睛睁得老大,水上飘?不会吧?真的有这种神功吗?  相似文献   

15.
普京之爱     
“亲爱的弗拉基米尔·普京,医生曾经告诉我说,如果我去您那儿吃煎饼,您会很高兴。我非常想去您那里做客,但是没有时间,一会儿是化疗,一会儿是放疗……也许,您可以来看我——如果这样,我会很高兴的……”这是一位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的俄罗斯孩子,写给总统普京的一封信。这个孩子名叫季姆卡,住在俄罗斯卡卢加州佩涅维奇镇,他因患有严重的白血病而在当地医院接受治疗。后来,随着病情不断恶化,医生不得不建议把他送到莫斯科接受治疗,因为季姆卡不愿意前往莫斯科治疗,医生们于是骗他说“在莫斯科可以到普京总统那儿去吃煎饼。”就这样,有关普京总统…  相似文献   

16.
圆石 《科学大观园》2013,(22):64-64
一家位于澳大利亚的公司正在推广一款新型的潜水衣,称穿上这款的人可以在鲨鱼的视线中“隐形”。如果这种潜水衣真的有效,那潜水员或许就能在水中待更久的时间了。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09,(5):8-9
“如果AP1000(第三代核电技术)核电站发生事故,周边居民无需撤离,只要在家里吃点碘片就可以了。”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简称国家核电)的有关专家说。而在20年前,即1986年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依然让人们“谈核色变”。  相似文献   

18.
有家公司破产了,老板卷款而逃,几十位员工也作鸟兽散,另觅工作,不再出现了。公司欠了不少客户的钱,每天,这些愤怒的客户会围在公司前,期待公司老板出现;有的甚至想冲进公司,变卖公司的电脑和桌椅,取得赔偿。但他们被一个保安死死地挡在了外边。保安是个农民,他已经连续两个月没领到工资了,但他却很尽职;他甚至不相信公司已经破产,仍旧天天驻守在公司的大门口,不肯让闲杂人员进入。有人告诉保安,这家公司已经不存在了,不会有人再给他发工资了。他还是不信,他拿出劳动合同给大家看,劳动合同上写着聘用时限,写着被聘用者的义务。保安特意指着“…  相似文献   

19.
泰德·西亚米罗多年来一直迷恋水下探险。早在1997年,他就设计出了一种詹姆斯·邦德式的“水下摩托”。泰德将在今年迎来自已的40岁生日,他计划在今年11月乘坐这艘“脚踏式潜水艇”横渡3700公里宽的大西洋!泰德估计,如果一切顺利,他只需50天左右时间就可以完成计划。  相似文献   

20.
那一年,由于残酷的市场竞争,大名鼎鼎的凯利公司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生存考验:销售额急剧下降,一大批高级员工陆续离开了公司,剩下的许多员工也深感前景炭炭可危,纷纷开始考虑自己的退路。一时间,公司上下笼罩着浓浓的悲观氛围,公司已到了崩溃的边缘,面对困境,公司总裁艾弗森别出心裁地召集员工,聆听了一场极为生动的演讲。大大出乎众人意料的是,在这急需激励众人斗志的关键时刻,被邀请来的演讲者不是商界叱诧风云的成功者,而竟然是只有10岁的小报童约翰!演讲的方式也极为特别,总裁艾弗森与报童约翰两人在台上进行了一番旁若无人的、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