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1,(19):79-79
浙江省是全国鲜食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也是最大的速冻鲜食大豆生产及加工基地。浙江省常年鲜食大豆种植面积达115万亩,其中“台75”种植35.2万亩,用于加工出口20.8万亩,自本世纪初以来,鲜食大豆“台75”普遍于豆荚期间出现酷似机械损伤的条状锈斑,当地称“锈斑病”。一直误以为是台风引起的机械损伤,未引起重视。随后,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玉米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资源丰富,综合开发内在潜力大,发展的景十分广阔。玉米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近1/4左右。2005年玉米播种面积273万公顷,总产1380万吨,约占全省粮豆总产量的40%以上,最高达46%,可见玉米生产在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无可替代,玉米的作用举足轻重。但由于旱灾发生频率高,受害面积广,减产幅度大,特别是春旱、春夏连旱严重,致使玉米产量徘徊不前,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0,(24):F0003-F0003
我国甜糯玉米生产发展较快,但生产上种植的品种大多为抗病不优质或优质不抗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甜、糯玉米生产的发展。为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近年先后育成了一批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的优良甜糯玉米新品种,其中“粤甜11号”、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07,(13):61-61
石彩糯1号是石家庄市农科院培育成的彩色糯质玉米杂交种。2002-2003年在国家鲜食玉米区试中表现出优秀品质:抗病、抗虫性较强,果穗均匀,结实性好,鲜食口感细腻,甜、粘、清香,商品价值高。经专家品质评价,两年均居参试品种前列。2004年通过了国家审定。2005年被列为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目前产品已在国内大中城市销售,速冻果穗已出口韩国等国,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  相似文献   

5.
一、项目概要 高油玉米三利用生产模式是未来高油玉米生产的又一重要方式.三利用是指三个遗传效应的综合利用,即通过高油玉米和不育普通玉米的混合种植,在当代直接利用高油玉米的花粉直感增油效应,杂交的籽粒增重效应,不育胞质的增产效应的一种高油玉米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6.
西安市玉米常年种植面积为280万亩,平均亩产量380公斤,提高粮食总产量,玉米是关键之一。根据西安市玉米生产实际和玉米栽培技术的发展,现提出以“四改一增一晚”(改软茬播种为免耕直播,改一次施肥为分次施肥,改大穗平展型品种为紧凑耐密型品种,改灌救命水为灌好关键水,合理增加密度,适时晚收)为核心的玉米生产技术,提高西安市玉米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7.
传统意义的玉米生产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玉米产业及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高淀粉玉米产业,已成为玉米科研及生产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黄洁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1):26-26
优质鲜食高淀粉的木薯新品种——华南9号,早熟,植后7个月可收获;高产,一般亩产可达2吨;鲜薯淀粉含量高,一般能达到30%~33%;HCN含量30.5mg/kg,低毒优质可鲜食具有较强的耐肥、耐瘠、抗风、抗旱、抗寒、抗病等特点,适宜我国南亚热带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9.
1立项背景马里共和国是位于西非的一个主要农牧业国之一。主要种植作物包括水稻、黍、高梁、玉米、棉花、花生等,其中水稻种植面积约38万公顷,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2%,总产约100万吨,约占粮食作物总产的30%。一方面,马里水稻种植的品种全部是常规稻,且马里水稻研发、推广力量较为薄弱,导致品种改良滞后、单一、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保山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立体气候明显,土壤肥沃,水源空气洁净,鲜食豌豆一年四季均有适宜的种植区域,产品绿色优质、商品性好,秋冬季生产的鲜食豌豆满足了我国北方蔬菜短缺的市场需要,是云南省"南菜北运"的主要高原特色蔬菜之一.2008年以前,鲜食豌豆生产存在品种单一、栽培技术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单产低、品质差、效益低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的秸秆资源相当丰富,主要的农作物种类有稻谷、小麦、玉米、豆类、薯类油料作物、棉花和甘蔗。根据我国地理分布和气候条件,南方地区水域多、气温高,适合水稻、甘蔗、油料等农作物生产,北方地区四季温差大,适合玉米、豆类和兽类作物生长,故播种面积火于其他地区。小麦在我国各地区都普遍种植,播种面积以华中、华东地区最多;棉花产地主要是华东和华中地区,其次是华北和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11,(9):52-54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黄淮海地区是夏玉米集中产区,常年种植面积1.5亿亩以上,产量约占全国玉米总产的35%,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夏玉米生长季高温、干旱、阴雨寡照等灾害性天气频发,严重制约了该区玉米生产发展.品种是玉米生产的核心.为了解决该地区玉米高产与抗逆的矛盾,在国家863计划等项目(课题)的资助下,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充分发挥自身玉米科研优势,与其它单位协作,以求实现黄淮海地区玉米高产抗逆育种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1课题介绍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和产粮大省,小麦-玉米轮作是其主要的种植模式,小麦、玉米常年播种面积分别为470万公顷和200万公顷以上,占河南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80%。当前,河南省小麦、玉米生产中存在几个问题,包括:①缺乏对不同产量条件下作物需肥特性的了解和针对性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糯玉米生产和市场需求,选育出7个各具特色的系列糯玉米新品种.分别是"京科糯2000"、"京科糯120"、"京紫糯21 8"、"京黄糯267"、"京科糯2008"、"京花糯2008"和"京科糯123".其中4个通过国家审定,3个通过省级审定,"京科糯2000"还在韩国审定,成为我国率先在国外审定的玉米品种.申报植物新品种权6项,已获得3项.熟期上有早、中、晚,颜色上有白、紫、黄、花等搭配,满足了生产和市场多样化需求.且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多抗、广适、易制种等综合性状优良特点.所育系列杂交种及创制的优良自交系,已成为我国糯玉米育种的主要种质资源,创新和拓宽了我国糯玉米种质,并改变了以往主要以硬粒型地方农家种质为主的模式,创新采用Lanc硬粒型×Reid马齿粉质型模式,提高了杂种优势水平和广适性,显著改善了品质,引领了糯玉米育种的杂优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08,(12):43-43
项目以早熟、优质、鲜食加工兼用菜用大豆新品种“青酥二号”的示范推广为核心内容,通过南北三圃配套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周年化安全、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新型高效茬口技术等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从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突出了新品种的早熟、优质、鲜食加工兼用性状,并通过核心技术与配套技术的组装、集成,建成了“青酥二号”的产业化示范体系。  相似文献   

16.
1项目介绍 烟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种植烟草是广西“三衣”工作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百色市位于广西西部,是我国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之一,也是广西最主要的烟区,生产规模占广西50%以上。产区生态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十分适宜种植烤烟,由于是植烟新区,存在种植区域不合理、  相似文献   

17.
油菜是江西省4个种植面积超700万亩的作物之一,也是江西第一大油料作物。发展冬季油菜生产,一直是江西冬季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对于确保食用油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乃至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油菜种植面积呈下滑趋势。  相似文献   

18.
我国辣椒“三系”育种技术已在菜椒上采用,而在干制辣椒上许多研究仍停留在实验室探索阶段。我国加入“世贸”以后,干制羊角椒的种植区域越来越广,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出口数量不断增多。目前全国种植出口型羊角椒的有山东、河北、天津、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种植面积在150万亩左右,年产辣椒干50万吨左右,多数用于出口创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的干制辣椒产区主要生产羊角椒、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09,(13):8-8,10
2008年,本课题围绕辽宁玉米种植主产区增密防倒防衰高产栽培核心技术,深入开展玉米缩距增密高产栽培技术、双行双株定向栽培综合技术及配套机械、防早衰高产技术、抗旱节水及深松免耕高产高效技术、超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特用玉米生产加工与开发等七项关键技术研究;完善配套技术,辅以常规技术,形成了以比空种植、合理增密和增钾施肥为主的辽南模式,以轮耕深松、调整品种和肥水运筹为主的辽中北模式和以抗旱保苗、中耕深松和提高“三水”利用为主的辽西模式,并通过三区建设,大规模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20.
谷子简化栽培的育种与配套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子粒小,需种量少,精量播种不仅困难而且在旱地种植易缺苗断垄,谷子生产一直采用大播种量、依靠群体顶土保全苗、再人工间苗的生产方式;同时,谷子缺乏适宜的除草剂,主要依靠人工除草。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不仅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而且经常因苗荒、草荒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成为长期制约谷子生产现代化的重大技术难题。为此,国内外开展了精量播种、化控间苗、谷田除草剂研发、抗除草剂育种等,但均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