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采用凝胶-燃烧法合成了LiY(MoO_4)_2:Dy(3+)黄色荧光粉,借助XRD、FE-SEM、荧光光谱仪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发光特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得LiY(MoO_4)_2:Dy(3+)黄色荧光粉,借助XRD、FE-SEM、荧光光谱仪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发光特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得LiY(MoO_4)_2:Dy(3+)样品为四方白钨矿型结构,平均粒径为600nm左右;样品的发射光谱由位于488nm较强的蓝光发射、575nm很强的黄光发射和663nm较弱的红光发射组成,CIE1931色坐标为(0.3999,0.4448),位于黄光区;Dy(3+)样品为四方白钨矿型结构,平均粒径为600nm左右;样品的发射光谱由位于488nm较强的蓝光发射、575nm很强的黄光发射和663nm较弱的红光发射组成,CIE1931色坐标为(0.3999,0.4448),位于黄光区;Dy(3+)最佳掺杂量为x=0.050mol;柠檬酸的最佳加入量为n(NO_3(3+)最佳掺杂量为x=0.050mol;柠檬酸的最佳加入量为n(NO_3-)/n(C_6H_8O_7)=4.5。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La_(1-x)AlO_3:xRE(RE=Dy~(3+),Ho~(3+),Er~(3+))荧光粉,对样品进行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以及荧光光谱(PL)等表征,探讨稀土离子的掺杂浓度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为三方晶体结构。在λex=354nm光激发下,Dy~(3+)位于482nm和576nm处的两个发射尖峰,分别归属于4F9/2→6 H15/2和4F9/2→6 H13/2的能级跃迁;在λex=454nm光激发下,Ho~(3+)位于545nm处的发射峰,归属于(5S2,5F4)→5I8的能级跃迁;而在λex=381nm光激发下,Er~(3+)在535nm和549nm的两个尖锐峰,分别归属于2 H11/2→4I15/2和4S3/2→4I15/2的能级跃迁。在合成的样品中,Dy~(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x=0.01,荧光体发射白光,Ho~(3+)与Er~(3+)的最佳掺杂浓度均为x=0.015,荧光体均发射绿光。  相似文献   

3.
采用熔盐法合成了NaCa_2Mg_2(VO_4)_3:Eu~(3+)白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荧光光谱仪(FL)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所得NaCa_2Mg_2(VO_4)_3:Eu~(3+)样品为纳米棒状,平均直径约为50nm,平均长度约为100nm;在279nm紫外光激发下,NaCa_(2-x)Mg_2(VO_4)_3:xEu~(3+)的发射光谱由一个宽带谱(400~580nm)和若干个尖锐特征峰组成,宽带峰属于VO_4~(3-)的~3T_2→~1A_1辐射跃迁,特征峰分别位于592 nm、612 nm、655 nm和710 nm处,属于Eu~(3+)的~5D_0→~7FJ跃迁,其中,对应于~5D_0→~7F_2跃迁的612nm发射峰强度最高。样品的最佳合成温度为600℃。当Eu~(3+)掺杂量为x=0.100时,NaCa_(1.9)Mg_2(VO_4)_3:0.1Eu~(3+)的色坐标(0.3242,0.3268)接近标准白光色坐标(0.333,0.333)。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Al~(3+)掺杂的CaMoO_4:Pr~(3+)系列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光谱仪等仪器对样品的物相、组成、结构及发光性能等进行了表征。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本次试验成功制备了CaMoO_4:Pr~(3+),Al~(3+)系列荧光粉,Pr~(3+)离子和Al~(3+)离子的共掺杂没有改变CaMoO_4基质的晶体结构;荧光光谱表明,CaMoO_4:Pr~(3+),Al~(3+)的~3P_0→~3H_6跃迁的发光强度随Al~(3+)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Al~(3+)离子掺杂浓度为0.07时,发光强度达到最大,说明添加一定量的Al~(3+)可以提高CaMoO_4:Pr~(3+)材料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5.
Tb3+和Gd3+掺杂的纳米TiO2薄膜的制备及发光性能与发光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钛酸正丁酯[Ti(OBu)4]为前驱体,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Tb3+和Gd3+共掺杂的纳米TiO2发光薄膜, 并探讨了Gd3+对Tb3+的增敏作用机理. 通过X射线衍射(XRD)、 TG/DTA综合热分析仪、 傅里叶变换红外仪(FTIR)、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光致发光(PL)光谱分别对不同制备条件下的TiO2薄膜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TiO2薄膜具有一定的择优取向, 晶相为锐钛矿相, 形成了良好有序的晶体结构, 且样品粒径分布均匀, 颗粒大小约为15 nm; 以230 nm作为激发光, Gd3+的共掺对纳米TiO2发光薄膜中Tb3+的发光有显著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高温固相法经两次煅烧合成了一系列橙红色Li_2CaSiO_4:xSm~(3+)荧光粉,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光谱仪对样品的物相及发光性质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架状硅酸盐Li_2CaSiO_4:xSm~(3+)荧光粉为纯相;荧光样品在408nm近紫外光激发下,有4个发射峰,分别位于565、604、652和713nm处,归属于Sm~(3+) 的5G5/2→6HJ(J=5/2,7/2,9/2,11/2)的特征跃迁,其中位于604nm处的主发射峰的相对发光强度最强。Sm~(3+) 的最佳掺杂浓度为1.5mol%,浓度猝灭机理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计算了该荧光粉掺杂不同浓度Sm~(3+) 的荧光寿命。  相似文献   

7.
采用沉淀法合成了直径约100 nm、呈树枝状的Na0.45La3.16W5O20: Re3+(Re = Eu3+,Tb3+)微纳米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SEM) 研究了所制备Na0.45La3.16W5O20:Eu3+、Na0.45La3.16W5O20:Tb3+微纳材料的结构、形貌;采用荧光光谱仪研究了所制备材料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并指明了荧光谱图中波峰和跃迁的对应关系。从材料的色坐标图可以看出,随着Eu3+掺杂浓度的增加,颜色更趋于红色区域,色坐标从(0.6028,0.3215)变化到(0.6424,0.33);随着Tb3+掺杂浓度的增加,颜色更趋于绿色区域,色坐标从(0.303,0.4179)变化到(0.3108,0.5351)。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Sm3+浓度(x)掺杂的BaLaLiTeO6:xSm3+橙红色荧光粉,并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发光性能、衰减寿命及热稳定性进行探究。数据结果显示BaLaLiTeO6:Sm3+荧光粉归属于双层钙钛矿结构,其晶系类型为四方晶系(空间群:I4/m)。在404 nm的近紫外光照射下,发射光谱于550~680 nm呈现出一个三峰发射。Sm3+的最佳掺杂量为0.09,超过此值后,受到偶级与偶级相互作用的影响,样品出现显著的荧光猝灭现象。荧光寿命随着Sm3+掺杂浓度的不断增加而降低,这主要是由非辐射跃迁的概率大幅度提高造成的。由于热猝灭效应,荧光强度会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而降低,但150℃时的发射光谱积分强度仍能达到25℃时的82.8%。另外,样品活化能为ΔE=0.312 57 eV,证明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因此BaLaLiTeO6:Sm3+可作为橙红色荧光粉在发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  相似文献   

9.
用自蔓延燃烧合成(SPCS)技术制备CaAl4O7∶Tb3+和CaAl4O7∶Sm3+两种荧光材料, 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 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紫外-可见漫反射谱(UV-Vis DRS)等方法考察两种荧光材料的结构、 形貌及光吸收性质. 结果表明: SPCS技术可显著降低合成温度; 样品的结晶度较好, Tb3+和Sm3+掺杂后, 未改变CaAl4O7的单斜晶系结构与空间群特征, 但使晶格轻微畸变且使其吸收主峰和吸收带边红移; CaAl4O7∶Tb3+和CaAl4O7∶Sm3+分别发射特征绿光和粉红光, 其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均呈较精细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固相法制备Li_(4-3x)Sm_x(WO_4)_2系列绿色荧光粉.通过SEM、XRD和FL对所得粉体形貌、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分析,考察了Sm3+含量对样品的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所有Li_(4-3x)Sm_x(WO_4)_2微晶样品均为四方晶系、白钨矿结构,该荧光粉可被蓝光(450 nm)有效激发,最强发射波长位于568 nm,获得高亮度绿光.随着x的增大,样品中Sm3+的568和664 nm两个特征发射峰的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x=0.4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