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泰戈尔是印度的著名诗人和教育家。归纳起来,泰戈尔的教育思想可分为三个方面爱国主义思想、和平主义思想和国际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天狗》一诗中的天狗形象,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彻底否定旧世界的反叛精神,也反映出了泛神论思想及惠特曼的浪漫主义精神对郭沫若五四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早年曾服膺西方表现主义文艺思潮,并受其深刻影响。究其原因,一是表现主义在欧美各国的广泛传播;二是表现主义的价值观、审美观与郭沫若的社会政治理想和美学思想颇多相似之处。但郭沫若并不是一个表现主义作家,他的思想和创作与表现主义仍有很明显的区别。不管是在作品的主题意识,还是在所运用的创作方法等方面,都不难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郭沫若根据本国的现实需要,择取表现主义的某些观点为我所用,并非对表现主义全面认同。  相似文献   

4.
泰戈尔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泰戈尔的文学创作中,他的短篇小说.创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泰戈尔一生创作了一百多篇短篇小说,其中不少优秀作品熠熠闪光,不仅将印度短篇小说创作推向了一个高峰,而且对世界短篇小说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韩非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君主独裁的思想,郭沫若称之为“君主本位”。(见郭沫若:《<韩非子>的批判》。)  相似文献   

6.
俳句是世界上最短的格律诗之一,泰戈尔的《飞鸟集》中的诗作是世界上最短的散文诗之一。本文将同在亚洲文化视野中的松尾芭蕉的俳句与泰戈尔的短诗进行比较研究,通过作品风格异同的分析,探究短诗创作的规律及各自所受思想、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进而为东西方文化交融日盛的当代艺术创作提供有益的思索。  相似文献   

7.
一九二三年七月三日,郭沫若写了《道德与良心》一文,发表在同年七月七日《创造周报》第九号上。这篇文章对于研究郭沫若早期的伦理思想很有价值,但不知什么原因,作者所编的专集、文集和选集均未收录此文,有关研究郭沫若的论著、资料,也很少涉及这篇作品,实际上它已成为一篇佚文了。笔者撰写此文,试图对《道德与良心》作一简略的介绍、评论,希望能对认识郭沫若早期思想的特点有所帮助。因为郭沫若这篇文章篇幅很短,故全文照录如下:  相似文献   

8.
易卜生《玩偶之家》与女主人公娜拉的形象给了郭沫若宝贵的启迪。他的历史剧代表作《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中的主人公都不同程度地继承了娜拉的叛逆性格,是娜拉带郭沫若走近易卜生,而这其中的距离远近又与郭沫若本身的思想个性不无关联。从易、郭剧作中个人主义的人物风采,以及易、郭两人的女性观,探讨了易卜生对郭沫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泰戈尔散文诗的情感特征、理想追求与哲理意蕴,丰富了中国现代散文诗的情感内涵与表现领域,在某种意义上,促使了中国作家更自由地在散文诗中,表达自我情感,真情演绎人生体悟。泰戈尔散文诗对中国现代早期散文诗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艺术影响。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是我国五四诗坛的一位巨星,在我国现代文学史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所接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庞杂,本文从少时与英国文学的最初接触,浪漫主义美学观的形成,文艺批评思想的形成。对英国作品的翻译活动及在英国文学影响下的戏剧创作这五方面探讨和系统梳理郭沫若先生与英国文学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说明其接受过程中中西文化的碰撞及作家的主体选择性,并指出西方浪漫主义概念在中国的误用:中国五四时期的浪漫主义其实是抒情主义。  相似文献   

11.
泰戈尔与苏轼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极具影响力,两人出生于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的人生体验造就了诗歌主题与宗教思想的不同。泰戈尔诗歌宗教思想崇尚“宗教是通向上帝与自由之路”的理念;苏轼将“仁、善”看作人生最高的追求。通过对两人诗歌宗教思想比较分析,揭示其宗教思想内在的冲突与统一,为未来诗歌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泰戈尔晚年创作的抒情诗集《茅庐集》突破了中年的神秘主义思想,告别往昔,渴望新生,讴歌自然,赞颂大地,向往和追求人间真情,倾慕具有革命思想的人,表明诗人的思想已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艺术上,或移情入景,或借物写人,善用比拟,擅长心理刻画,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将建国以来的“泰戈尔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分为两个阶段进行评述,第一阶段是90年代之前的研究,研究重点是资料的挖掘和清理;90年代至今的研究作为第二阶段,有关研究从泰戈尔的文学、文化、思想三个层面进一步展开,此部分的评述首先对总体比较研究的成果进行考察,然后对分类比较研究的成果进行考察。今后,有关泰戈尔的比较研究领域尚有诸多学术的空白需要后学者们继续耕耘。  相似文献   

14.
丰子恺与泰戈尔没有直接交往过。但他俩却有一位共同的学生魏风江为其牵线而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魏风江是丰子恺的学生。1933年12月,他受蔡元培的派遣留学印度,成了泰戈尔唯一的一位中国学生。魏风江对丰子恺和泰戈尔都十分敬佩,并有意作这两位艺术家的牵线人。他说:“我诚意地想把中国的艺术家丰子恺和印度的艺术家泰戈尔联系起来。因为两老的绘画、音乐和文学在国内都是著名的,而教育思想更有许多的共同之点。”那时魏风江常能收  相似文献   

15.
在泰戈尔的文学创作中,他的短篇小说创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泰戈尔一生创作了一百多篇短篇小说,其中不少优秀作品熠熠闪光,不仅将印度短篇小说创作推向了一个高峰,而且对世界短篇小说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泰尔戈的短篇小说中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分外引人注目。这位印度近代文学史上。的大文豪满怀深厚的感情,深切关注印度近代妇女的命运;倾注大量的心血,真实描写印度苦难妇女的不幸遭遇。在泰戈尔的笔下,有在封建势力面前随人摆布、逆来顺受的不幸女性;有不甘心奴役,以死抗争的女性;有敢于向封建礼教和习俗斗争,具…  相似文献   

16.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周恩来在武汉、重庆、上海等地,多次参加鲁迅逝世和郭沫若诞辰的纪念活动,同时结合当时的革命任务和形势特点,发表重要演说和文章,对鲁迅与郭沫若的思想和精神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科学的评价,认为二位伟人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革命战友,“各人自有千秋”。  相似文献   

17.
泰戈尔的诗歌代表作《吉檀迦利》继承了印度民族的优良传统,扎根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上,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具有东方文化的鲜明特征;同时又吸取了西方文化的养料,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文学体裁上,均具有西方文化的特征。这部蜚声全球的伟大作品是“东方思想”与“西洋文学体裁”二者的巧妙结合,是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的艺术结晶。  相似文献   

18.
爆笑课堂     
手机号码 语文课上,玉米博士讲到著名的文学家泰戈尔时,问道:“有谁知道为什么泰戈尔的名字后面写着1861-1941?”  相似文献   

19.
论郭沫若的翻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沫若是一位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翻译家。他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特别是诗歌翻译与戏剧翻译的成就,不但影响着创造社,也影响着一个时代的译坛和文坛。对郭沫若翻译思想的研究,将有助于对“五四“新文学及“五四“翻译文学的研究,也有助于对中国现代文学史及现代翻译文学史的梳理。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主张"诗人译诗,以诗译诗",其"风韵译"理论在诗歌翻译界独树一帜。《英诗译稿》是郭沫若的最后一本译诗集,本文试着从其中一篇译诗——"偶成"来分析郭沫若"风韵译"的诗歌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