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秀霞 《科技信息》2009,(33):I0053-I0054
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技术是随着自动化生产和系统融合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继承和发展OLE/COM技术,在过程工业控制中方便地实现了不同系统之间的通讯和数据交换。本文通过介绍OPC技术的工作原理,结合激励式仿真机的工作机制,给出OPC异步通讯的开发方法及使用Visualc++6.0的具体实现。根据仿真系统支撑平台的实时性要求.利用内存映射文件建立系统运行的实时数据库,即通过内存映射文件开辟共享内存区并对其进行数据操作。该方法既能实现多个进程数据的共享,又保证了实时的响应速度以便在OvationDCS服务器数据库中读写数据。具有数据传输速率快,安全可靠性高的优点,在火电厂自动化中有很强的通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于鸿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8):8306-8309
为多传感器融合算法提供数据支持,以提高列车控制系统的精度,设计了一种基于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传输协议的数据采集系统。系统以信号发生器模拟速度传感器做信号源,采用PCL-836板卡做接口与工业控制计算机连接。使用命令语言编写算法实现对脉冲频率的提取,并利用组态王(Kingview)软件建立OPC服务器,利用MATLAB作为OPC客户端与服务器通讯将频率信号传输并保存以供信号融合处理使用。实验表明系统对输入信号的控制灵活,采集数据精确,解决了信息融合算法中列车测速数据较难取得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海上采油平台原有的发电机组检测装置因其功能单一、且无法进入监控调度级的局域网等原因而需要升级。设计了一套基于OPC通讯的多控制器、多客户机的网络监控系统,介绍了在C/S构架下MODBUS TCP/IP技术在系统中的通信原理和实现方法。以KEPServerEX作为OPC服务器,在机组检测装置与WinCC软件(OPC客户端)之间建立通信,并以安装KEPServerEX软件的工业控制计算机为C/S服务器,将各客户机和服务器相连接,MODBUS TCP/IP协议与OPC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通信的速度及系统的扩展性。实际运行表明,基于MODBUS TCP/IP和OPC技术的多WinCC组态与多发电机组检测装置间通信实时性与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OPC接口技术是一种能够提供高效信息集成和数据交互功能的工业通信接口标准,在工业网络控制中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基于工业以太网和现场总线技术的工业网络控制系统中,利用OPC技术实现上位机监控软件与S7-400PLC的通讯,西门子PLC作为OPC服务器,VB作为OPC客户端,使用VB来编写OPC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程序,达到控制系统中设备之间数据交互和实时监控,实现管控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OPC技术的工作原理,利用OPC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型,开发了基于Delphi的通用的、可配置的OPC客户端数据交互平台,实现了在网络实验室中各底层异构系统与信息系统的数据集成.  相似文献   

6.
闫新惠 《科技信息》2010,(25):73-74
本文介绍了OPC技术规范并实现了一种插件式的OPC数据服务器框架,该框架对于开发OPC数据服务器提供了很大帮助,解决了对于每种设备应用程序都需要加载对应的驱动程序的麻烦。并通过此框架开发了SNMP-OPC网关转换软件。  相似文献   

7.
朱小青 《广东科技》2008,(2):166-167
OPC是为了解决应用软件和各种设备驱动程序的通讯问题而产生的一项工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它的出现使得楼宇自动化系统中各独立子系统之间的连接更趋于开放,楼宇自控系统的集成更趋于简单,是一种很有发展的数据交换标准。根据OPC的最新发展,从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的现状出发,介绍了OPC的相关概念、原理和运行机制,并通过某大楼低压配电系统与楼宇自控系统集成的实例证实了OPC在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中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与特点,在分析实时数据和事务的特征基础上,提出了用DCOM技术实现内存数据库的访问接口及共享方法;采用多串口服务器、以太网及交换机等的连接实现通讯;设计了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一个驻留内存的实时数据库,实现对变电所信息的共享,提供给调度、管理和流程等系统控制.  相似文献   

9.
基于OPC技术的DCS信息集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OPC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及其在企业管控一体化信息集成中的功能及应用,并构建了一种基于OPC技术的DCS信息集成系统,以实现DCS与管理网的数据通讯.详细叙述了OPC客户端的具体实现技术以及数据上传技术.系统运行表明,基于OPC技术的DCS信息集成系统打破了管理网络和DCS控制网络的分离状况,使管理人员能够更及时地了解整个DCS系统的现场运行状况,并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OPC理论知识和OPC规范在工业控制领域的意义。设计了一种基于PROFIBUS总线和OPC的柴油机涂装远程控制系统,采用MCGS组态软件实现与底层设备的数据交换并建立OPC服务器,OPC客户端以SIMATIC NET为集成软件,对远程OPC服务器进行数据存取和程序控制,并从系统配置、软件设置方面阐述了实现方法,以图示给出了MCGS和OPC连接的具体步骤。应用结果表明,实现了涂装控制系统与工厂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连,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利用OPC技术实现对SUPCON DCS系统进行远程实时监控的实验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法,实现了DCS系统实时数据的远程Web传输和动态显示等功能;对OPC客户端程序和访问OPC服务器的ActiveX控件进行了开发,实现了在Web页面中嵌入ActiveX控件并与OPC服务器的通信。结合系统实例,给出了一组通过Web访问OPC服务器来实现对现场设备进行监控的实时数据。实验证明,该方法为DCS远程监控实验教学系统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可编程控制器串行OPC服务器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指出了OPC技术与PLC串行通信技术结合可以实现PLC控制系统的简便集成,分析了OMRON PLC的串行通信技术,对PLC串行OPC服务器的程序结构作了详细介绍,并用WinTECH OPC工具包开发了OMRONPLC的串行OPC服务器.测试表明:该服务器可以高效、可靠地进行PLC的数据发布,大大简化了PLC监控系统的开发与调试工作.  相似文献   

13.
OPC技术在工业控制网络集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OPC技术,结合OPC服务器所支持的访问机制,建立工业控制系统集成的统一平台.实现了对工业现场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访问.通过IOPCServer接口的GetStatus()方法在服务器中的实现及在客户端的访问过程实现来说明OPC技术在控制网络集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OPC技术,重点论述了OPC服务器实现中的关键技术及难点:COM线程、OPC数据存取方法中用到的通报连接机制和可连接对象机制,以及OPC服务器中的三种对象与现场设备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Modbus协议和OPC技术,分析了OPC服务器的总体结构,重点讨论了Modbus协议的实现以及OPC服务器整体结构设计的实现,最后总结了OPC服务器的优点,指出了OPC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OPC系统结构和所用的智能仪表,论述了OPC DA服务器的结构。重点阐述了服务器系统软件开发流程,包括MODBUS—RTU的API函数实现、OPC DA服务器和OPC客户端应用程序的开发。组建了OPC DA系统,并实现了对智能仪表的组阿访问.成功取得了存取数据。  相似文献   

17.
蒋忠军  王晶  方媛 《科技资讯》2009,(22):148-149
本文介绍了OPC SERVER技术在大连港矿石码头计算机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该系统通过OPC SERVER实时在线采集.分析和处理数据,实现生产、设备运行、企业管理等生产活动自动化,提高码头的通过能力,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等。  相似文献   

18.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世界。越来越多的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技术深入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在工业控制领域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下,OPC基金会提出了一种新的工业控制标准——OPC标准。本文便是根据OPC的数据存取规范为标准,开发了一个OPC的标准服务器,并以此服务器实现了与Modbus协议的连接,达到工业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刘振庭 《科技资讯》2007,(19):208-209
有了利用OPC协议和MCGS组态软件,把父设备和服务器互相连接,采集到楼房的公共广播、共用天线电视、无线寻呼、电话通讯、火灾报警、安保监控等数据信息,自动监控和管理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0.
基于Excel VBA技术的自动数据采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石化企业在采集工业现场实时数据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具体问题,使用Excel VBA编程方法,研究开发了一个自动数据采集系统。此系统通过OPC技术实时地获取OPC服务器上的工业生产数据。在当前窗口只显示最新时间段内的数据,对于已经采集好的数据,自动进行保存。如此将整个数据采集过程完全自动化,既减少了大量工作量,同时也为将来进行在线建模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