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姜建成 《科学通报》1987,32(22):1758-1758
溴氰菊酯作为神经毒性的杀虫药剂,其作用机制目前还不很清楚。我们采用[r-~(32)P]ATP与鼠脑制备物一起保温进行蛋白质磷酸化反应、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磷酸化蛋白以及放射自显影方法,观察了溴氰菊酯对体外鼠脑内源性蛋白质磷酸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GAP-43mRNA在正常成年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辉 《科学通报》1995,40(6):558-558
生长相关蛋白质(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GAP-43)作为神经元发育、神经生长、再生、突触形成和重建的标志蛋白质,在神经生长和发育区表达非常丰富.尽管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后GAP-43及其mRNA总体含量会骤然下降,但是在某些轴突生长不再发生的脑区,仍有一定量的GAP-43及其mRNA存在.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已经阐明了GAP-43在成熟脑和发育脑中的分布,但合成GAP-43的神经元需要以原位核酸杂交手段检测mRNA来确认其部位.  相似文献   

3.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元.在分子水平,细胞生命活动的可塑性与动力学特征体现为动态的蛋白质-蛋白质作用网络.同一蛋白质的功能因其时空位置而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意义.蛋白质的时空动力学特征通常由蛋白质的共价修饰来调控.蛋白质磷酸化是细胞内最重要的及常见的一种修饰方式.在人类细胞中,参与蛋白质磷酸化的蛋白  相似文献   

4.
沈钧贤 《科学通报》1993,38(18):1701-1701
昆虫的中枢神经系统内有相当量的γ-氨基丁酸(GABA)分布.电生理学实验结果表明,GABA 为抑制性突触的兴奋剂,在突触传递中主要起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作用.Suga和 Katsuki(1961)用外加 GABA 溶液的方法,观察到 GABA 对螽斯(Gampsocleis buer-geri)神经连索中的听觉 T-形大纤维声反应脉冲发放有抑制作用.至于 GABA 对其它听觉神经元的影响及其在听觉信息加工中的作用,则至今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5.
科学信息     
·Trends in Neurosciences《神经科学进展》Vol.11,No.9,1988年 1.癫痫发作是如何开始的——来自海马的线索关键词:GABA突触的反应性下降;兴奋性的其它控制;癫痫发作样的事件;生物学离子微环境的变化。 2.敦氏综合征、早老性痴呆及鼠关键词:早老性痴呆病的遗传学因素;来自实验鼠的模型;鼠体染色体的遗传学问题;前体蛋白质与疾  相似文献   

6.
磷酸化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形式,调控蛋白质的活性、稳定性、细胞内定位和蛋白质互作等功能.在真核细胞中,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是最常见的磷酸化位点.在流感病毒复制的生命周期中,病毒蛋白可被宿主激酶磷酸化修饰,并调节其核质穿梭、信号转导等功能,从而调控病毒的生长、复制和致病力.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流感病毒内部核蛋白、基质蛋白1、非结构蛋白1的磷酸化修饰位点和其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为深入了解流感病毒复制周期及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看似简单的小小昆虫,其实聪明绝顶。为了捕获猎物,它们可是各显神通。对于昆虫来说,蛋白质是非常重要的。蛋白质既是昆虫表皮的主要组成成分,又是昆虫生长发育和生殖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因此,昆虫总是想尽各种办法来获取蛋白质。昆虫获取和利用蛋白质的方式很多:昆虫会经常捕捉猎物来补充蛋白质;昆虫还吃掉自己饲养的"家畜",就像蚂蚁有时候会吃掉自己饲养的蚜虫来补充蛋白质;昆虫会依靠体内的共生菌来循环利用蛋白质;昆虫还会发育出很薄的表  相似文献   

8.
突触是两个神经元间发生机能联系的地方.近十余年发现一种交互突触(reciprocalsynapse),即在一个突触内,突触裂两侧的突触膜上各有活性点,彼此互为突触前、后的成分, 两侧的突触传递方向相反,其机能一侧为兴奋性的,另一侧为抑制性的.这种突触多见于树-树突触内,在体-轴突触和树-轴突触内也见过.  相似文献   

9.
蛋白激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乐志培 《自然杂志》1999,21(1):24-33
蛋白激酶的研究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即“可逆蛋白质磷酸化”)是所有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磷蛋白(千种以上)活性、性质改变的“开关”,因此,可以通过用人工方法对功能蛋白(酶)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化学修饰和去修饰来调节细胞代谢、生长、分化、增殖,这一方法在农业、医药、食品和化学工业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值得指出的是,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赵玉芬已经合成了几十种具有催化功能的磷酰氨基酸,并提出了“微型酶”学说.众所周知,氨基酸本身化学性质十分稳定,无催化活性,当它与磷酸作用合成磷酰氨基酸时变得极其活泼,具有催化剂的功能,为模拟酶的研究和合成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途径和领域.可以设想,以氨基酸为基本组成单位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或多肽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修饰和去修饰必将使蛋白质或多肽具有许多新的化学性质和功能,为模拟酶、酶工程、蛋白质化学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开辟新的途径,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沈钧贤 《科学通报》1995,40(1):65-65
在许多昆虫的行为活动中,如求偶、攻击或警戒敌人、捕食等,声通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雌螽斯(直翅目昆虫)能对同种雄螽斯发出的鸣声产生趋声运动就是一例.雌螽斯为此需完成:识别同种鸣声,理解鸣声意义,检测声源方位等任务.研究螽斯听觉神经系统电生理活动特征,尤其是时域特征,有助于了解听觉信息加工机制和神经元间的突触联系.  相似文献   

11.
生物信息在细胞内传递放大的基本原理是多级瀑布效应,传递的主要方式是蛋白激酶催化的蛋白质磷酸化和蛋白磷酸酶催化的蛋白质去磷酸化。  相似文献   

12.
突触是神经细胞间的连接部位.现在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不只是传递电信号.实验证明,在蛙交感神经节内,突触后离子通道的动力特性受到突触前传入信息性质的影响.突触化学传递的先决条件是突触后膜上有高密度的受体蛋白.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最终可引起突触后细胞的电位反应.在突触的形成中,突触后受体的聚集似乎是由突触前神经元诱导的.在神经肌接头——一种特殊型式的突触,受体  相似文献   

13.
Field 等在离体感觉器官上研究了突触形态学和生理学的关系.Lorenzini 的壶腹是前庭结构,长数厘米,其近心末端呈小泡状,包含几千个电感受细胞,它们与传入神经元的轴突构成突触联系.这些细胞  相似文献   

14.
细胞信息代谢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乐志培 《自然杂志》1999,21(5):258-263
细胞信息代谢即生物信号在细胞内的传递,其传递放大基本原理是多级瀑布效应,传递的物质基础是细胞第二代谢体系,传递的基本和主要方式是蛋白邀酶催化的蛋白质磷酸化和蛋白磷酸酶催化的蛋白质去磷酸化(即“可逆蛋白质磷酸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喜同  贾弘禔 《科学通报》1997,42(13):1424-1428
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是由4种亚基组成的五聚体,其表达受神经电活动控制。胚胎期神经植入前,AChR弥散分布于肌细胞表面;突触发生后,突触外AChR表达受抑制,而集中于突触后膜表达。出生后去神经或用特异的Na~ 通道阻断剂阻断电活动可引起骨骼肌组织突触外AChR mRNA明显升高。电刺激去神经的肌肉又可使突触外AChR基因表达关闭。因此,有关膜去极化与AChR基因转录激活的偶联机制研究已成为当前愈发感兴趣的课题。Klarsfeld等利用特异的阻断剂证明,电活动抑制AChR的生物合成涉及Ca~(2 )和PKC的作用。huang等发现,Ca~(2 )通过去极化的膜由L型钙离子通道进入胞浆,可引起AChR基因快速失活;膜去极化可引起核内PKC活性升高,进而导致AChR基因表达所必需的1个因子磷酸化而失活。Neville等根据神经和电刺激后基因表达动力  相似文献   

16.
叶菜英 《科学通报》1988,33(5):400-400
自从1973年确证脑组织中存在阿片受点,1975年发现内源性阿片肽类物质以来,阿片受点研究在神经科学的前沿占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许多学者致力于受体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Cho等(1986)曾报道从大鼠脑突触膜用0.5% Tritonx-100溶脱,经6-琥珀酰吗啡(SM)-琼脂糖凝胶4B亲和层析,凝胶过滤,麦胚凝集素(WGA)-琼脂糖凝胶  相似文献   

17.
《科学通报》2021,66(20):2529-2541
蛋白质磷酸化信号网络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抵御外界环境变化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解析这些复杂的信号通路及其作用机理一直是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已经发展多种方法用于分析蛋白磷酸化的动态变化和功能机理.本文总结了研究植物蛋白磷酸化信号网络的不同方法和最新进展:首先概述磷酸化蛋白的富集纯化技术和检测方法,评价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其次重点讨论研究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和互作组学的不同质谱方法和这些方法在植物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案例分析其应用范围.此外,还归纳和探讨这些技术的不同特性以及在蛋白磷酸化研究中的优势,并对这方面的研究热点作了展望,为深入研究蛋白磷酸化修饰在植物生物学中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胡源  高秀  蒋佳宏  冉艳  杜林方 《科学通报》2008,53(16):1897-1901
拟南芥STN7蛋白激酶参与了LHCⅡ蛋白的磷酸化和状态转换过程. 本研究根据STN7激酶的蛋白序列, 合成了一段含11个氨基酸的亲水肽段, 与牛血清蛋白BSA偶联后, 免疫家兔制备得到合成多肽的抗体, 免疫双扩散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该多肽抗体效价和特异性较高. 借助该多肽抗体、磷酸化抗体和低温(77 K)荧光, 研究了温度对拟南芥LHCⅡ蛋白的磷酸化、状态转换和STN7激酶表达的影响. 结果表明, 温度不仅调节LHCⅡ蛋白的磷酸化水平, 而且还调节STN7激酶的表达水平. 另外, LHCⅡ蛋白的磷酸化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与STN7激酶表达量的变化趋势相对一致, 并且与状态转换密切相关, 为LHCⅡ蛋白磷酸化及STN7激酶表达调控机理研究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在数据信息膨胀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计算机早已无法满足灵活处理和存储大量信息的需求.与之相比,大脑高度并行的非线性信息处理能力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突触是大脑神经元之间信息交换的连接渠道,突触可塑性是生物学习和记忆的分子基础,为了模拟大脑,必须研究出具有生物突触功能的物理器件,从而实现能够在功能上模拟类脑行为的神经形态电路.研究表明,对于场效应晶体管,把具有可调忆阻特性的场效应晶体管的传导沟道和栅极作为信号传输和调节模块,可以分别对应于生物突触中的离子传导和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对于电子型晶体管,可以利用电操作模式中的OFF(ON)状态的弛豫倾向来模拟生物兴奋(抑制)过程,因而在晶体管中可以实现对突触功能的模拟.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研究人员用平面晶体管结构的突触器件模拟的突触可塑性功能,包括:短时程突触可塑性(包含双脉冲易化和双脉冲抑制,动态过滤(高通滤波/低通滤波),处理时空关联的脉冲,适应等)、长时程突触可塑性、短时程向长时程的转变、放电时间依赖可塑性、分流抑制等,详细说明了这些功能的特点及模拟方法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大约四十年前,证实昆虫体内有激素存在以来,到目前已知昆虫从卵到成虫,所经历的蜕皮、变态、羽化及生殖过程,都是受昆虫内分泌系统分泌的各种激素调节控制的。昆虫间脑神经分泌细胞群分泌的脑激素,有激动前胸腺产生和释放蜕皮激素(蜕皮酮)的作用,进而控制昆虫的发育和蜕皮过程;脑激素还刺激咽侧体,使之产生和释放保幼激素,来控制卵母细胞的进一步成熟。昆虫的蜕皮和变态是在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两者相互协调控制下进行的,保幼激素在成虫期调控生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的化学结构分别如图1及图2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