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期房按揭目前广泛适用于房地产业融资领域,是一种新型的担保方式。期房按揭的法律性质为德、日的让与担保。我国应借鉴让与担保制度来规制期房按揭关系,以衡平双方当事人之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于富贵  杨裕清 《科技信息》2007,(32):290-290,284
本文从我国房屋按揭贷款制度的含义、法律关系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出发,简要分析了房屋按揭贷款制度在实践中抵押权难以实现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房屋按揭贷款中实现抵押权的几条建议,以期对弥补我国现有法律制度的不足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逐渐和世界接轨,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多样财产权打破了之前夫妻财产单一的局面。在多元化财产类型面前,虽然夫妻家庭财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丰富,但却给法律带来了新的难题。房屋是我们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生活资料,在日常生活领域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土地使用面积的日渐减少,房价一路飙升,不少人会选择按揭贷款购房的方式。同时由于人们婚恋观的改变,"闪离"也是继"闪婚"后出现的新名词。面对上升的离婚率,当"离异"遭遇"按揭房",并且在夫妻双方无法对按揭房及婚后按揭房增值部分协商一致的情况下,离婚时按揭房应该怎样分割的问题就变得尤其突出。基于上述原因,本文着重分析我国离婚时个人婚前按揭房增值部分分割困难的原因,期待在这类案件日益增多的今天能对法律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商品房预售模式一经出现便作为开发企业融资和转嫁风险的重要手段而在房地产市场被普遍运用。国家对商品房预售的监管制度存在缺陷及其期权交易的性质,致使预购人承担了比现房买卖更大的交易风险。随着城镇化转型的推进,商品房预售模式的交易风险更加突显。虽然2014年版《商品房预售合同》(示范文本)增设了预售资金监管的内容,但因相应配套措施的缺位而仍难发挥作用。本文在对现行商品房预售监管制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运用完善商品房预售许可制度、建立预售资金监管的配套机制和相应的强制预告登记制度等措施,从制度和法律上防范预购人的交易风险,维护交易秩序。  相似文献   

5.
期房抵押在我国房地产经济活动中被广泛应用,期房抵押具有融资性质,抵押人以期房抵押进行贷款,使销售人的开发资金和预收资金得以融通,可以形成资金的良性循环,是一种新型的信贷关系。本文拟从期房抵押贷款的理论流派、建立期房抵押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作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商品房预售模式一经出现便作为开发企业融资和转嫁风险的重要手段而在房地产市场被普遍运用。国家对商品房预售的监管制度存在缺陷及其期权交易的性质,致使预购人承担了比现房买卖更大的交易风险。随着城镇化转型的推进,商品房预售模式的交易风险更加突显。虽然2014年版《商品房预售合同》(示范文本)增设了预售资金监管的内容,但因相应配套措施的缺位而仍难发挥作用。本文在对现行商品房预售监管制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运用完善商品房预售许可制度、建立预售资金监管的配套机制和相应的强制预告登记制度等措施,从制度和法律上防范预购人的交易风险,维护交易秩序。  相似文献   

7.
期房主要是指未竣工时所销售的楼盘,而期房预售俗称"卖楼花",指在房屋建设中,开发商就把楼宇分成各个单位预售,先收回一部分款项,称为首期;随着工程的进度再收一部分,最后施工完毕入住时收取余下资金。绝大多数购买期房的客户主要看好期房的售价较低,可以暂时减少第一期投资,并且购期房在时间上具有抢先性,可抢先购买理想地段楼盘。另外,期房的优势还表现在可变性,因其尚未完工,故在装修标准、配套设施,甚至在内部格局方面都可根据客户的意愿进行部分改动。然而无论是铺天盖地的房地产广告宣传,还是期房预售推销  相似文献   

8.
按揭是与抵押权、质押权等相对应的一种新兴的担保物权。从按揭的渊源及特性、按揭与让与担保制度、按揭在我国物权法中的地位三个方面,系统地分析按揭的法律属性,并提出我国按揭立法模式的选择应以现阶段经济基础为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法律和法规对按揭和假按揭缺乏明确的规定。针对我国假按揭现象,梳理了我国按揭制度的法律特征和种类,总结出假按揭的定义和种类。并分析假按揭现象的产生原因,提出了假按揭问题的破解思路。  相似文献   

10.
面积是房屋使用价值和房屋交易价格的基础。因商品房买卖面积误差问题而发生的纠纷逐年递增,商品房买卖纠纷中面积误差的认定和法律责任的承担也是审判实践中难以把握的问题。正确认定面积误差是审理好这类案件的前提,明确其法律责任有利于公正判决,切实保护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最高法院《解释》对此问题作了原则规定,但实践中仍有不少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发展,商品房预售活动与日俱增,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由于预售商品房买受人往往处于社会弱者的地位,现实生活中也经常是受害者,如何保护他们的利益成为了一个问题,买受人购买尚未建成的房屋,其法律地位如何,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因此缺乏保护买受人利益的法律基础。本文就试图论证这一问题,以找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笔者认为通过引进期待权制度,可以回答预售商品房买受人的法律地位,同时也可以很好地保护预售商品房买受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高投入、长周期”的信息化模式,以及“先建局域网,后上互联网”的老路,已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3.
自1982年住房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很快,商品房预售成为房屋买卖中的重要方式,随之出现的法律问题逐渐增多。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性质、由此产生的预购方的权利以及预售商品房登记的性质问题,乃是其中最基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住房按揭保证保险是一项备受争议的险种。对其性质认识的不同,导致了司法实践中纠纷解决途径的不统一。我国现行的按揭住房保证保险制度因缺乏立法和理论支撑而存在法律适用的问题、强制保险与民商法基本原则相违背的问题、保险过度的问题和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的行使问题。  相似文献   

15.
雷蕾 《韶关学院学报》2004,25(11):47-50
商品房预集合同是不同于西方国家房屋按揭合同的新式合同,它以预购方向销售方融资的方式,有效解决了销售方的资金问题,也因此给消费者带来了先天保护不足的弊端。目前通说是把预售合同认定为买卖合同,但从预售合同本身的特点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看,将其厘定为承揽合同更为恰当,由于现行法律的漏洞,对消费者无法全面保护,同时预售合同的格式化易于使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落入“陷阱”,这种风险是消费者应注意防范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范围向农村扩张,农村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在司法实践中存在法律适用的困境,法律依据缺乏可操作性,房屋拆迁主体、拆迁程序及拆迁补偿标准的法律规定不完善,而且已有的相关立法层次较低.有必要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及补偿的法律,明确规定拆迁补偿项目和房屋价值评估,完善补偿及安置方式,严格拆迁及补偿管理,确立“先补偿、后搬迁”的原则,统一规定两种形式的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及补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经济力量,购买商品房已成为经济的热点,商品房预售也与现房销售一并成为我国房地产交易市场中两个主要的房屋销售形式。然而,由于商品房预售的标的物是未建成的房屋,与现房销售相比,预购者承受着更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交易过程存在房屋买卖合同、商品房预售合同、房屋所有权转移、定金与订金的区分、开发商承诺等法律风险。了解交易法律规范、规避交易风险,对于保障购房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房地产交易市场具有重要法律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对于灾区民众在房屋毁损灭失后,剩余部分按揭贷款究竟应当如何处理,现行法律、政策和保险制度陷入了困境。本文通过对情事变更原则的理论分析,指出应借鉴国外民法制度中的这一原则解决房贷难题,并提出了司法实务中操作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房地产业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如何正确运用法律法规来规范管理商品房开发活动;分析了在办理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执行各相关法律法规中存在问题及法律风险;提出开发商规避违约风险、节约"权证登记"时间成本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