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儒家经典成为当时和此后的稀缺文化资源。魏晋时期,王肃为了推翻郑学,开始制造伪经。《孔子家语》及《孔丛子》就是他的伪作,并且在学术界流行很长时间;两宋之际,吴棫首先对《古文尚书》辨疑,到清初,阎若璩吸收前人研究成果撰成《尚书古文疏证》,系统地考辨了《古文尚书》之伪。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古文占有很大比重。中华古文源远流长,体式丰富,风格多样,显示出鲜明的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化史上均踞重要地位,至今仍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追溯中国古文的源流最早约是《商书·盘庚》、《周书·无逸》等篇。它们都保存在《尚书》(又称《书》、《书经》)中。《尚书》在春秋之前,是中国第一部散文集,是中国散文的发端之作。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散文出现了繁荣发展的局面,产生了《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而以述志说理见长的诸子散文也应时而作,出现了《…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等方面概述钱宗武教授的新著《今文尚书词汇研究》的特点,介绍该书在《尚书》词汇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今本<古文孝经>孔传流传过程曲折复杂,非日本人伪造,应是魏晋时期所流传的注本,即<家语后序>中所说的"孔安国传"本.从对史籍的记载著录、文本的体例风格等方面分析,此书非孔安国个人所著.考诸孔安国后人对<孝经>的传习,关于<古文孝经>训说的史载及其和<孔子家语>、<古文尚书>两书序言的联系,该书最可能成于孔家学者众人之手,当与汉代孔氏家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儒人是从古代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也称术士。殷末周初,以周公姬旦为代表的西周王官,应是最早的儒人。他们产生于中国早期的宗教活动,随着社会发展,从宗教事务中分化出来,开了正式儒人。儒学是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最早以宗教形式出现。周公姬旦最先倡导人与人之间相互仁爱的思想,提出“仁学”、“仁政”,比孔子早500多年。被称为儒学先圣的孔子其实只是中国儒学的继承者,光大者。所以会出现历史误解,一是《古文尚书》作伪,二是孔裔夸大祖功,三是《史记》误引。同时,历代统计者政治斗争需要,把孔子抬到至尊先圣地位。  相似文献   

6.
《史记·孔子世家》言:(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正,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相似文献   

7.
今文《尚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散文集。它的创作受到时代的局限,比较质朴,较少文采。但《尚书》中存在着许多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比如比喻、排比、对偶、引用等,使《尚书》这部古史著作也显出一定的文学色彩。  相似文献   

8.
撰著提要     
一,文学哲学类 尚书泰誓今古文异说考──泰誓年月,解经绪家,各持异说;聚讼至今,讫无定论。兹篇遍举今古文之说,以及据古文以驳今文之说,调停今古文之说,与“近师”之说,条列而明辩之.末将各说对照,列表以参验其异同之迹.──陈钟凡,国学丛刊.第一卷,第四期,四六至五六页,民国一二年(一九二三),一二月出版.(张荫麟) 国学丛刊──乃东南大学国学研究会之出版物。该会上主要指导员为顾实及陈钟凡。故丛刊中二人之说立较多。内容多考证之作,亦恒有非难“今文家”之论。年出四期,现已出至一卷四期。有小学,文学,史学等专号,定价每期二角五分。出…  相似文献   

9.
李善对《文选》的注解并不是广受褒扬的。他并没有为《尚书序》等三篇他所认为的“经典之作“的序施与注释。因为他这三篇序没有按照其创作年代即汉代和晋代来考虑,而是按照《尚书》等所成立的时代即周代的作品来考虑的。李善注并不完美,在其所作注中,李善时而用讳名,时而用字号,这种无秩序正表明了李善注也曾经被其子修改过。  相似文献   

10.
李善对《文选》的注解并不是广受褒扬的。他并没有为《尚书序》等三篇他所认为的“经典之作”的序施与注释。因为他这三篇序没有按照其创作年代即汉代和晋代来考虑,而是按照《尚书》等所成立的时代即周代的作品来考虑的。李善注并不完美,在其所作注中,李善时而用讳名,时而用字号,这种无秩序正表明了李善注也曾经被其子修改过。  相似文献   

11.
敦煌遗书《刘子》残卷校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遗书《刘子》残卷,王重民先生《敦煌古籍叙录》著录四种:伯2546、伯3562、伯3704及罗振玉藏唐卷子本。林其锬、陈凤金《刘子集校》收录五种,所增者即刘幼云所藏、刘希亮影写、傅增湘校录唐卷子本。笔者以为伯3636《残类书》所引《刘子》亦当为一种《刘子》残卷,二书虽曾提及,但未把它作为一种《刘子》残卷看待。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是一部“怒书”。因何而怒?因在上者贪污腐败,百姓“敢怒而不敢言”。文人著书时列举贪官污吏贪污腐败诸事,而由梁山好汉来锄奸,以消胸中块垒。书中虽未明言,此书实为一部反贪污反腐败之书,历代老百姓欢迎此书,原因在此。从书中许多情节看来,造反多非自愿,而是为贪官所逼,不得已而为之。因此,此书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相似文献   

13.
西施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美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庄子·天运篇》:“西施病心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由西施派生的“东施效颦”故事,也是大家熟知的。但是,《春秋》、《左传》、《史记》均未载西施其人。先秦诸子中言西施事者,仅为片断。至《越绝书》出,始有较详细的记载。孔子作《春秋》绝笔于获麟之年。吴越之事,略而不备。《越绝书》踵而成之,直至越王勾践称霸而绝,故曰越绝。是书质约存真。作者盖东汉袁康、吴平。其时去古未远,残编遗事,固当不氓,缀辑而成,事裨史缺。治吴越史者,率以为据,言西施者,亦多以是书为本。  相似文献   

14.
《淳化阁帖》十卷,北宋太宗淳化三年(992)王著奉旨模勒藏于秘阁,历代奉为“阁帖之祖”。《淳化阁帖》祖本原刻木版,早在庆历年间即因禁中火灾而其版不存。后世翻刻甚夥,或是原样翻刻,或是稍有增删,或是增删较多,乃至一摹再摹,故而体系复杂,聚讼纷纭。现藏浙江图书馆古籍部(西湖  相似文献   

15.
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1987年,我院购买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四库全书》一部,共1500册,计人民币50000元宛委别藏清阮元辑丛书名《宛委别藏》,即取书之珍贵罕得为义。此书可谓  相似文献   

16.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一般认为这是孔子对《诗经》所作的总概括,总评价,用宋人朱熹的话说就是:“夫子言《诗》三百篇,而惟此一言,足以尽盖其义。”(《论语集注》)不过,“思无邪”一语,并不是孔子所自撰,而是他从《诗·鲁颂·駉》篇中借来的。宋人邢昺的《论语注疏》,朱熹的《论语集注》,清人刘宝楠的《论语正义》都曾指出过这一点。今人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说得更明确:  相似文献   

17.
《古本〈尚书〉文字研究》的重要创获之一就是从文字学的角度对古本《尚书》文字现象进行专题研究,这在国内外尚属首创;其次,对《尚书》古写本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再次,启发我们重新思考古书流传和孔传本古文《尚书》真伪问题;最后,将语言文字学研究和文献研究相结合,也是该书的亮点。目前,清华简中的《尚书》材料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此书之出,可谓正当其时,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对《尚书》作过长期的、深入的研究,本文专题论述王国维在《尚书》词汇方面作出的探索。文内从诸多方面,如王氏对于《尚书》基本词汇、《尚书》中古成语、联绵字、专门词语、术语等探究,较系统地阐论其成果。王国维在《尚书》词汇的研究上进行了一番卓越的开拓,他不仅注意从新辟的途径去研究,还注意用新的方法去考证。他纠正前人的错误甚多,自己新得者甚多,而辅之■疑者也颇多。王氏的《尚书》词汇研究是他留下的一笔珍贵的学术遗产。  相似文献   

19.
清代今文经学的兴起,与《春秋》“义”“事”之争有莫大关系.在乾嘉实“事”求“是”的学术氛围下,庄存与提出“《春秋》非记事之史”,认为《春秋》之所书,皆“约文以示义”,是“不书”重于“书”;孔广森提出“《春秋》重义不重事”,认为孔子之《春秋》,虽然是因鲁史而作,然每每赋予了新义.虽然庄、孔两人严格上讲,都未必可视同于嘉、道之后的今文学者,然这样一种重“义”不重“事”的问题意识,事实上已为清代今文学之滥觞.  相似文献   

20.
一《钗头凤》词,赖有宋人周密《齐东野语》(卷一《放翁钟情前室》)、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卷十)、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七十八《诗话续集》)所载有关笔记,因而大体可解,不必兴“只恨无人作郑笺”之叹。然而三书(以下简称《野语》、《续闻》、《续集》)所记,有同有异,故《钗头凤》一词仍未得尽解,各家注释,也未尽合。兹以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和他选注的《陆游选集》对此词的解释为讨论基础,作进一步的探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