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根据分子拓扑学原理,用拓扑方法探讨了1-溴正烷烃的沸点与其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应用这一定量关系,不仅能够合理表征1-溴正烷结构与沸点的关系,而且能够预测点,结果表明,沸点预测值都很接近实验值,平均误差仅0.030%。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预测值分类的可逆信息隐藏算法。该算法通过多种预测算子对像素值进行预测,确定最大预测值和最小预测值的下标,根据最大预测值和最小预测值与当前像素值的关系进行分类。若最大预测值与最小预测值相等,则最优预测值为最小预测值;若当前像素值大于或等于最大预测值,则最优预测值为最大预测值;若当前像素值小于或等于最小预测值,则最优预测值为最小预测值。计算当前像素值与最优预测值的差值,然后选择相应差值隐藏秘密信息。该算法能够准确提取秘密信息,并无损恢复原始载体图像,且载密图像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3.
用拓扑指数预测了三组合成润滑油的运动粘度,其中第一组为烷基二苯基磷酸酯,其粘度与有关的拓扑指数回归的复相关系数R达0.999,剩余标准差S小于4.76×10(-2)mm2·s(-1);第二组为三酯,其R可达0.9999,S小于0.100m2·s(-1);第三组为双酯,其R为0.999,S小于2.97×10(-2)mm2·s(-1)。结果表明,用拓扑指数来预测合成润滑油粘度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利用灰色理论的GM(1,1)模型研究了5-二甲胺萘-1-磺基胺盐酸盐的同第少在不同组成流动相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中的保留值与取代基碳原子数的关系。根据不同色谱条件下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计算和预测了6Dns胺同系物在6种不同流动相组成色谱系统中的保留值k‘,并用相同的方法计算和预测了烷基取代苯和氨基苯甲酸酯系列物的液相色谱保留值。计算和预测值的相对偏差小于3%,误差率高,预测精度比献的预测结果好。  相似文献   

5.
对1959~2006年48年的立春、清明、立夏、夏至农历日期和闰年与蕲春汛期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以上节气日期特征和闰月年的次年与汛期雨量有较密切关系。节气日期和闰月年可精确算出,因此节气日期特征和闰月年对汛期雨量的长期预测。加上用厄尔尼若事件和本站前一年10至11月的累计雨量作订正,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汛期降水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将经典的Kriging空间插值进行时空扩展,应用时空变异函数建立隧道围岩位移预测模型;分析参数与变形的之间的关系,给出时空插值的计算程序和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时空统一Kriging插值预测模型和D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隧道施工过程中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内任意时刻的拱顶沉降。以湖南省娄底市笋安山隧道为试验对象,对比分析以上2个预测模型的位移预测值与实测值,并分别对位移预测值和实测值进行交叉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DGM(1,1)灰色预测模型,时空统一Kriging模型预测精度更高,能更准确地预测拱顶下沉位移的发展变化趋势,在实际隧道工程的围岩位移预测中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轧制处理后-铝固液相浸镀复合板的界面剪切力学性能,确定了压下率与界面剪切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压下率为2.73%时,可消除由1.2mm厚08Al钢板和1.0mm厚工业纯铝构成的2.2mm厚钢-铝固液相浸镀复合板的界面附加应力,从而获得阳大界面剪切强度为83.5MPa。  相似文献   

8.
闽东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等级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水是引发地质灾害最关键的因素。该文在分析降水与地质灾害产生存在关联性的基础上,提出前期实况雨量、预测雨量与闽东地区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设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公式,筛选出连续阴雨、短时间强降水和台风期暴雨为主导可变诱发因子,以此为依据建立闽东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9.
用Na+和Cl-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了25℃时NaCl-Na2SO4-H2O三元体系中离子强度为0.4~4.5mol·kg-1时NaCl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用Pitier方程、Kumar的混合规则及改进的平均球近似法对NaCl-Na2SO4-H2O体系中NaCl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进行了预测。预测值与实验值相比较表明,在离子强度较小时,三种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均较为接近;离子强度较大时,改进的平均球近似法的预测值与实验值最接近。  相似文献   

10.
卫生人员预测在卫生事业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应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以2007~2013年青海省卫生人员为历史数据,求解模型得到2007~2013年青海省卫生人员预测值,将实际值与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较好,精度较高,误差率小.用该模型得到2014~2018年青海省卫生人员预测值,为青海省卫生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In an effort to study the severe rainfall event of 4?5th July 2000 in Beijing (with 24h accumulated precipitation of 240 mm), we perform numerical simulations to investigate this event using the MM5v3.6 model. The model is initialized with the MM5/WRF 3DVAR analysis, which incorporates the ground-based GPS precipitable water vapor, automatic and convention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in its assimilation step. For 24 h accumulated precipitation forecast, the threat scores are 0.72, 0.76, 0.67 and 0.63, for thresholds of 1, 5, 10, and 20 mm, respectively. Holding other factors unchanged,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with different topographic resolutions of 110, 50 and 3.7 km to investigate the topographic effects on precipitation over the Beijing area. In these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we attempt to preserve the realistic orographic distribution in the model topograph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keeping the dynamic-thermodynamic consistency of the initial model atmosphere to the extent possibl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unique topographic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s in the Beijing area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location, distribution and intensity of heavy precipitation.  相似文献   

12.
In an effort to study the severe rainfall event of 4-5th July 2000 in Beijing (with 24h accumulated precipitation of 240 mm), we perform numerical simulations to investigate this event using the MM5v3.6 model. The model is initialized with the MM5/WRF 3DVAR analysis, which incorporates the ground-based GPS precipitable water vapor, automatic and convention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in its assimilation step. For 24 h accumulated precipitation forecast, the threat scores are 0.72, 0.76, 0.67 and 0.63, for thresholds of 1, 5, 10, and 20 mm, respectively. Holding other factors unchanged,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with different topographic resolutions of 110, 50 and 3.7 km to investigate the topographic effects on precipitation over the Beijing area. In these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we attempt to preserve the realistic orographic distribution in the model topograph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keeping the dynamic-thermodynamic consistency of the initial model atmosphere to the extent possibl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unique topographic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s in the Beijing area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location, distribution and intensity of heavy precipitation.  相似文献   

13.
分析北京地区日降雨量资料,相较于其他降雨事件,大雨或暴雨事件发生的次数较少,因此该地区的降水量预报属于样本不均衡问题。在样本不平衡的情况下,K最近邻(PNN)算法的分类误差率将会大大提高,这也就使传统的基于K最近邻算法的降水量预报方法的应用受到了限制。针对北京地区降水量预报这一样本不均衡问题,应用伪最近邻算法构建了北京市的降水量预报模型。该方法利用北京地区日降雨量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全球格点资料,将降雨量作为类,将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全球格点资料的各种因子场作为天气样本特征,通过决策规则实现最优分类。利用提出的降水预报模型对北京地区2010年6~8月进行了24 h降水预报,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预报方法对于降水等级预报的预报准确率以及晴雨预报的TS评分、正样本概括率和漏报率均优于传统的K最近邻预报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城市下凹式绿地长期运行蓄渗效率的概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评估城市下凹式绿地蓄渗降雨径流长期运行效率的概率分析方法,并基于上海市近20年的小时降雨特性参数统计数据对上海市下凹式绿地的设计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城市下凹式绿地工程设计的要求;上海地区绿地下凹深度在80~160 mm之间可达到最佳应用效果,蓄渗效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中尺度暴雨模式MRM1简介及预报效果检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近年来我们所研制的中尺度暴雨模式MRM1的基本情况及特点,以及对1998年,1999年和2001年6月、7月的降水集中时段进行的逐日降水预报试验及效果检验,并和美国著名中尺度模式MM5进行了同一时段降水预报检验的比较。结果表明,它是目前国内较好的中尺度暴雨预报模式,在暴雨预报方面较MM5也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监测和掌握深圳围填海区域在填海造地工程结束后的地面沉降情况,通过哨兵-1A影像和时间序列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方法研究了深圳围填海区域2016-2019年的地面形变.结果 表明:深圳围填海区域的地面形变速率为-19.85~ 15.60 mm/a,深圳东部宝安区和西部福田区的地面沉降相对稳定,南山区监测到大面积的地面沉降;和年均降雨量的对比分析显示了南山区的地面沉降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靠近海岸的形变点目标受降雨的影响明显大于其他点,与深圳的沉积层厚度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春季主要园林树木的花期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春季赏花旅游项目的兴起,使花期预测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本文利用北京地区物候观测资料,选择了始花期分布于初春、仲春、晚春,在北京地区具有代表性、指示意义和一定观赏价值的8种乔灌木,依据物候现象的顺序相关规律,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春季观花树木的花期预报模型,通过检验,预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GM(1,1)模型灰色预测法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1992-2001年呼和浩特市人口数据资料为依据,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构建GM(1,1)人口预测模型,统计检验和误差分析表明,模型精度较高.用该模型预测了呼和浩特市2005-2009年城市人口规模,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黄土地区输水隧洞的建设中,降雨入渗极大影响着输水隧洞围岩稳定性。本文利用非饱和渗流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极端降雨条件入渗与黄土沟壑区隧洞的开挖扰动耦合影响下围岩的变形和渗流场演变规律,通过Plaxis3D模型对降雨入渗下新奥法施工过程中围岩力学特性、初期支护过程进行流固耦合分析。结果显示,降雨等级越高,围岩孔隙水压力变化幅度越大,对围岩的稳定性越不利;降雨入渗与开挖扰动会加速土层中渗流场和应力场的重分布过程;基于沟道的汇水特性,隧洞围岩含水率在最初5~10 d呈台阶式增长,拱顶、拱腰和拱趾处的最大变形为17.8 mm、28.2 mm、24.6 mm,最大剪切应力为175.3 kPa、182.5 kPa、150.6 kPa,降雨结束约15~20 d围岩变形速率逐渐减小收敛至特定值,但围岩的应力持续增加,为避免围岩发生塑性变形,故可在15~20 d进行二次衬砌支护。本次研究结果可对极端降雨期黄土沟壑地区隧洞施工安全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NCEP/NCAR逐日850 hPa再分析风场资料和长江下游地区25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Butterworth二阶20~30 d滤波,通过变系数时滞回归和关键区自动筛选方法,构建了长江下游地区汛期(5~8月)的延伸期低频降水实时预报模型方案,对1979、2013年的汛期降水分别做了回报和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多变量时滞回归方程(MLR)的实时预报方案,能客观地反映影响长江下游夏季强降水的欧亚环流季节内振荡(ISO)传播特性的时间变化,为长江下游地区强降水延伸期预报提供主要信号。提出的实时预测方案中,关键区的选择随建模样本而变化,体现了ISO变化的多样性和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预测模型能及时适应大气内部动力过程和外部强迫引起的时滞相关结构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延伸期预报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