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伦理学视角来看,大学生的高消费会对家庭、学校、社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为此,大学生需要加强自身的消费品德修养,家庭、学校、社会也应共同努力,营建一种良好的消费文化氛围,以加强对大学生理性消费观的引导和培养,推进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消费越来趋市场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其消费观存在消费结构不尽合理、炫耀性和攀比性消费增多等不良倾向,缺乏正确的效用观、实用观和选择观是大学生消费观不良倾向出现的原因。为此,要求政府必须优化社会消费环境,学校必须加强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家庭必须加强大学生消费观的引导,大学生个人必须增强理财意识。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消费攀比是高校校园不争的事实,服饰消费名牌化、饮食消费高档化、娱乐消费新潮化在高校已经非常普遍。这比给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使学生形成畸形观念和畸形人格。这种心理的形成有个人和社会的原因,也有家庭溺爱的原因。家庭、社会和学校都应该加强教育和引导,帮助大学生弱化消费攀比心理,树立科学的理性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4.
对大学生进行绿色消费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存在结构多样、观念超前、盲从消费、攀比消费等问题,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功能,创建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合理途径,培育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及合理化消费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决定了他们特殊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建立和合理的消费规划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的形成,还影响到大学生迈入社会后社会经济生活的适应能力。从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四个方面为大学生合理消费的构建提出了新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成因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等诸多因素造成当代大学生在消费中出现种种不良心理。为帮助大学生顺利成人和成才,必须多方位地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社会方面要营造健康向上的消费文化氛围;学校方面应广泛开展价值观教育、消费道德教育、消费知识教育等,加强消费心理的研究,并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和勤工助学渠道;大学生应学会自我教育和控制。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消费现象,对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个体发展、社会和谐将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受社会消费文化滞后、大众传媒误导、社会成员消费示范和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受大学消费教育缺失、校园消费环境和参照群体的消费行为的影响;受家长溺爱、家长消费示范和大学生自身心理等因素的影响.社会、高校、家庭要切实承担起教育和引导的责任,大学生自身要把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内化为日常消费的信条和准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宝鸡文理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形成原因。方法采用问卷和个别访谈的方式调查并统计数据,对可持续消费观念、习惯分类赋值并计算权重,分析计算结果;利用假设检验的方差原理分析大学生可持续消费观念与习惯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大学生的可持续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是紧密相关的。家庭、学校和周边环境是影响其消费观念的主要因素。可持续消费观念意识淡薄是形成部分大学生奢侈性消费习惯的主要原因。结论可持续消费理念的缺失是导致当代大学生过度超前、奢侈性消费习惯形成的重要原因,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校园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风气。  相似文献   

9.
刘芸  袁方 《中州大学学报》2011,28(2):104-106
大学生消费观是其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他们的消费观存在着理性一面,也存在着非理性的一面,因而进行消费观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观特点的研究,从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四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消费观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大学生消费观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现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解读大学生的消费现象,剖析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和形成良好的校园消费氛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