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传来,人们特地摘来青翠的禾苗,放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前的空地上,寄托无尽的哀思.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也用一生,为这句话写下了注脚.他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相似文献   

2.
神秘的恒星     
<正>究竟发生了什么?一颗编号为KIC 8462852的遥远恒星吸引了无数人关注的目光,原因是这颗恒星的某些行为十分诡异,容易让人产生丰富联想。说起这颗位于天鹅座的恒星就要从美国宇航局"开普勒"空间望远镜项目开始。开普勒是  相似文献   

3.
自立自强     
正我们不仅有努力让十几亿人粮食自由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守护身体平安的"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还有让身处世界各地人们互通联系的北斗人,还有替我们圆梦太空的航天人,还有……我们所谓的岁月静好,无非是因为我们拥有千千万万这样怀揣梦想、肩扛责任、奋力前行的人。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21,(2):56-59
为褒扬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在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突出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编号为281880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吴伟仁星". 2020年9月8日,"吴伟仁星"命名仪式在京举行.中国航天六十余年来,已有以钱学森、孙家栋、栾恩杰等老一辈科学家为代表的多位功勋航天人荣获小行星命名.如今,浩瀚太空又多了一颗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见证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行稳致远的"吴伟仁星".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21,(2):56-59
为褒扬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在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突出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编号为281880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吴伟仁星". 2020年9月8日,"吴伟仁星"命名仪式在京举行.中国航天六十余年来,已有以钱学森、孙家栋、栾恩杰等老一辈科学家为代表的多位功勋航天人荣获小行星命名.如今,浩瀚太空又多了一颗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见证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行稳致远的"吴伟仁星".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21,(12):58-59
"请全体起立,让我们共同为刚刚逝去的袁隆平、吴孟超院士默哀一分钟."主持人话音刚落,全场起立默哀,现场气氛一片肃穆. 和以往的展览开幕不同,5月24日,"众心向党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开幕式以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开启.  相似文献   

7.
正设想对一颗遥远的系外行星进行天气预报会怎么样?至少对于系外行星GJ 1214b来说,这将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今天多云,明天多云,更远的未来为多云。美国芝加哥大学天文与天体物理学系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首次精确测定了一颗围绕其他恒星运行的"超级地球"型系外行星的大气模式。这颗系外行星编号为GJ 1214b,其质量介于地球与海王星之间,因此在天文学上被归入"超级地球"一类。近期进行的一项对系外行星的搜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认为,距离地球大约93光年的英仙座的一颗名为"恶魔之星"(英仙座β)天体是一对食双星,大约每3天就会出现视星等的变化。对于古希腊人而言,其标志着希腊神话女妖梅杜莎的眼睛,之所以被称为恶魔之星是因为该天体古怪的行为。我们依靠现代天文学才发现了英仙座奇怪双星的不可思议行为,然而距今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已经对这颗恒星颇为了解,自17世纪以来,英仙座β星的奇异光变被科学家进行系统性的观察。1783年,一位名叫约翰·古德利克的业余天文学家在与伦敦皇家学会的通信中提到了英仙座β星  相似文献   

9.
2007年8月17日,是值得中国科学史界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在北京举行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建所50周年庆祝会暨“席泽宗星”命名仪式。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刘晓群在命名仪式上宣读了命名证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于1997年6月9日发现的小行星1997LF4,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第85472号,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通报》第59277号通知国际社会,正式命名为:席泽宗星。”刘晓群还说:“‘席泽宗星’发现之日恰逢席先生七十寿辰,因此这一命名格外具有纪念意义。”这颗小行星被命名…  相似文献   

10.
"万物的原则,起始于根基",这是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一句名言,而种子就是万物生长的根基.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从1976年到2018年,袁隆平团队培育的杂交水稻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约85亿亩,增产稻谷8.5亿吨.每年因种植杂交水稻而增产的粮食,为世界解决了 7000...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一项模拟研究显示,冥王星周围可能还隐藏着多达10颗或更多尚未被发现的小卫星。这一消息的公布让新地平线号探测器科学团队的科学家们的工作更加棘手,按照原定计划,"新地平线"号探测器将于2015年7月份飞临冥王星附近。而这一发现会让此次考察之旅的飞行路线规划变得更加复杂。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冥王星拥有5颗卫星,编号为"P5"最新的一颗是2012年才发现的,当时这颗小卫星被发现之后"新地平线"号探测器科学组就曾表示他们或许将被迫对探测器的原定飞行路线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2.
科学沙龙     
以前,科学家们认为火星曾经是一颗温暖的星,表面曾覆盖过海洋,而且还曾有过早期的生命形式。如今,这一理论正面临着碰壁的危险。最新的研究资料显示,火星向来都只是一颗冰冷而僵化的星。  相似文献   

13.
李奇 《科学大观园》2014,(12):63-63
正一棵由太空种子孕育的樱桃树,不久前开花了,它比预计时间提前4年。孕育这棵樱桃树的种子来自于日本一棵拥有1250年历史的"Chu johimeseigan-za kura"樱桃树。这棵树的种子在5年前被送到国际空间站。1年后从空间站回到地球,并且在不久前,这颗长了4米高的樱桃树提前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22,(7):12-19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人生前最常忙碌的地方之一,叫"南繁基地",正如中国大多数追寻作物种子的人,最终也总会在"南繁基地"相遇,在这个每年有"两个夏天"的地方,播种、耕耘、收获…… 初春,走进三亚水稻国家公园南繁水稻科研基地,这里正进行众多水稻新品种的展示和试验;在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热带水稻和热带大豆即将进入采收...  相似文献   

15.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3,(22):68-69
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近期发现了一颗奇特的年轻恒星,它并没有围绕任何恒星运行。这颗自由运动的行星编号为PSOJ318.5-22,距离地球仅有大约80光年,质量也仅相当于木星的6倍左右。其年龄据估计仅有大约1200万年,对于一颗行星来说这是非常年轻的。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宣布,一颗直径580米的小行星将有千分之一的概率在2182年撞上地球。鉴于此,美宇航局计划在几年后造访这颗小行星取样分析,以彻底消除其对地球构成的威胁。 造访RQ36小行星的原因 在科学家宣布一颗编号为“1999RQ36”的小行星可能于2182年撞上地球后,这一消息立刻引起全球媒体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7.
<正>由英、法、德以及西班牙等多国参与的国际合作项目——美国宇航局的"洞察"号火星探索任务已获得美国宇航局及其合作伙伴的批准,并开始着手制造"洞察"号登陆器。"洞察"号的英文名为"In Sight"(地震调查、测地学和热传递内部探索的英文首字母缩写)。这颗登陆器将对火星地下深处进行钻探,研究内部结构。从探索火星的那一天起,已经有多辆火星车在这颗红色星  相似文献   

18.
2018年5月21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四号任务"鹊桥"中继星发射升空.该中继星是世界首颗运行于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通信卫星,这个点处于地球和月球两点连线的延长线上,且在月球一侧.  相似文献   

19.
根捌《圣经》中的记载,来自东方的三位博士是在“伯利恒之星”的指引下才找到了耶稣出生的马槽。当时,这颗神秘的天体沿着天际从东方一直向西方移动,并最终停在了藏有新生耶稣的山洞上方。在长达数个世纪的时间里,天文学家们在“伯利恒之星”是否存在以及如果其真的存在,那么其到底是怎样一颗天体一直争论不休。但在最近数十年中,科学家们在这一问题上基本形成了两种理论。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21,(13):72-75
不育稻种几经洗劫,但又绝处逢生,袁隆平屡遭冲击却又转危为安,才有杂交水稻问世的鸿运. 当公元进入20世纪70年代,在东方文明古国的广阔大地上,爆发了一场震撼世界的"绿色革命".这一革命的发动者满怀信心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不仅可以自己养活自己,而且可以为解决世界的粮食问题做出贡献.几十年前,他还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山村中等农业学校的教师,今天,他却实实在在成了一位举世瞩目的名人,他就是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