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珐华,是以多种釉色为基调的低温彩釉陶瓷,是在琉璃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上承唐宋三彩余韵,因其华美庄严,得名"珐华",源出佛教经典《大乘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据《饮流斋说瓷》中记述:"珐花之品萌芽于元,盛行于明,大抵皆北方窑。"也就是说,珐华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北方,而明代北方陶胎珐华彩主要烧造于山西南部地区,大致在高平、阳城、蒲州一带。  相似文献   

2.
正《珐华莲池鸳鸯纹罐》,距离上一次在第四届山西文博会看到它已有一年之久,但它在灯光的照耀下,光彩夺目的色彩之美依然令记者印象深刻。就是这件出自高平张勇勇团队的珐华罐除了引得观众的驻足围观,更经楼阳生书记点赞,在文博会荣获金奖。随着高平珐华器在第四届山西文博会被定义为"山西三宝",张勇勇和他的"朝元窑"仿佛一夜走红,各路媒体纷至沓来,珐华器成为众人关注的文化热点。而不为外界所知的是,珐华沉寂了近300年,耀世重现的背后是张勇勇和"朝元窑"日日夜夜锲而不舍的坚守。  相似文献   

3.
正在山西省高平市三甲镇邢村,有一座废旧的库房(原五交化集团邢村国库),在保持原有建筑物风貌的基础上,通过精心设计,华丽变身为底蕴厚重的高平珐华艺术馆。透过明亮的落地玻璃大窗,一件件色釉饱满绚丽的珐华艺术品陈列其中,让我们透过这些精美的作品,来感受"朝元窑"匠师们的慧心巧思。  相似文献   

4.
正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这样记述制瓷工艺之繁多:"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可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而珐华是陶瓷中的极品,它集彩绘与雕塑于一体,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综合装饰艺术语言。较之琉璃和其他的陶瓷工艺,它的色彩更丰富,制作工艺更繁复,烧造难度更大。2016年,张勇勇和他的团队创建了晋城地区琉璃制品最高的窑炉——"朝元窑"。  相似文献   

5.
正临汾,因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有"华夏第一都"之称。2016年9月10日,山西省百姓放心食品、餐饮品牌大型公益调查活动组委会带领山西省主流媒体、行业协会走进山西易恒天酒业有限公司参观采风。山西易恒天酒业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专业生产、销售中高档清香型白酒的企业。其下属品牌"华尧"酒以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古老神秘的酿制工艺、独特的风格和优良的品质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顾祖禹在他的历史地理学著作《读史方舆纪要》中,这样论述山西地理形势:山西"东据太行,南通怀孟(河南沁阳、孟县),西薄(逼近)于河,北边沙漠","表里山河,最为完固",占据着一个"拊天下之背而扼其吭(咽喉)"的位置,所以",天下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  相似文献   

7.
<正>从古到今,景泰蓝一直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品。日本的七宝烧就是仿制我国的珐琅工艺制作的,它的釉色亮丽有余,但是不带釉中的掐丝。现在市场上见到的景泰蓝绝大多数为新工艺品,因为景泰蓝工艺从古至今一直没有断过,且产量越来越大。新工艺的景泰蓝价格都  相似文献   

8.
正"天下美食,尽在三晋"。如果说,到山西而没吃过山西的面条、没尝过山西老陈醋等于没来过的话,那么到了山西,不品尝闻喜煮饼,同样也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早在300多年前,闻喜煮饼就作为贡品,进献皇宫贵族。如今,它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山西"饼点之王"和"国式糕点的绝产"的美誉,是老少皆宜的一种大众食品。本期传承,我们跟随非遗传承人胡文玲一起走进闻喜煮饼制作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单位——山西永祥和闻喜煮饼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聊历史,话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老陈醋酿制技艺正宗的传承者——"美和居、东湖"酿醋人,精选优质高粱、豌豆、大麦、谷糠、麸皮等五谷原料,均产自山西黄土高原、气候干燥、日夜温差大的少水低温地带,有抗寒、抗旱、抗盐、抗病虫害等诸多优点,吸收了天地日月之精华,蕴含独特丰富的营养物质。沿用"美和居"发明的熏蒸法,经"蒸、酵、熏、淋、陈"传统工艺酿就而成的"东湖"山西老陈醋,以"绵、酸、香、甜、陈"五大特征著称于世,是中外专家学者品评鉴定公认的"世界上最好的醋"。  相似文献   

10.
《科学之友》2015,(1):65-67
中国民居建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在考察山西古建筑后写道:"由庄外遥望,十数里外犹见,百尺矗立,崔嵬奇伟,足镇山河,为建筑上之荣耀"。晋商的宅院见证了晋商500年的兴衰史。而今,晋商巨大的财富和荣耀已随历史远去,晋商大院却在历经风雨洗礼后风韵犹存。  相似文献   

11.
武宿国际机场新航站楼的外观设计运用了三角翼飞行器的形象,将各功能空间的屋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象地突出了"起飞·三晋"的主题. 体现山西和太原文脉的建筑造型理念 设计独特的三角形构型,是对山西历史文化的浓缩和提炼:从文字角度看,它是"山西"的"山"字,为古代象形文字,由三个三角形构成;从地理位置上看,太原市本身就是三面环山;在历史文化方面,"三晋"的称谓不仅是建城史的开端,也代表了太原和山西独特的文化;除此之外,太原晋祠中的"三泉汇聚"、"三宝"和"三绝"使太原与"三"也密切相关;而且设计中,3个三角形内院象征了山西著名的三所大宅院: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和曹家大院.  相似文献   

12.
《科学通报》2012,(33):3212
邢窑以生产白瓷著称于世,邢窑白瓷开创了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南青北白"的局面,人们常用"类银似雪"来形容邢窑白瓷的釉色之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其遗址在河北省临城、内丘、邢台等地区相继被发现.内丘城关西关北窑址的隋代灰坑中出土了一批具有透影性能、胎  相似文献   

13.
武宿国际机场新航站楼的外观设计运用了三角翼飞行器的形象,将各功能空间的屋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象地突出了"起飞·三晋"的主题。体现山西和太原文脉的建筑造型理念设计独特的三角形构型,是对山西历史文化的浓缩和提炼:从文字角度看,它是"山西"的"山"字,为古代象形文字,由三个三角形构成;从地理位置上看,太原市本身就是三面环山;在历  相似文献   

14.
正古人类先祖以食酸蚁、酸果补充延续生命之需要,其酸在自然环境中自行生成。随着炎黄五帝教民稼穑、化被草木、开天辟地、泽及万方,华夏先民始以谷物酿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西,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汾水孕育,太行、吕梁两山护佑,地处黄土高原边缘,多山地丘陵,杂粮丰富,水呈碱性,以谷物面食为主。南桔北枳,东辣西酸,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水文气候条件、出土物产与生存需要等造就了山西人的酿醋特长与食醋偏好。作为黄河农耕文化中最为重要部分之一的山西老陈醋,其文化内涵最深、文化影响力最广、文化历史最长。  相似文献   

15.
问答     
正"蓝嘴唇"是因为中毒了吗有的青壮年因长期缺氧导致胸闷、气短、嘴唇乌紫,被称为"蓝嘴唇",他们是中毒了吗?专家解答"蓝嘴唇"人群虽然看起来外表健康,实际上却具有严重的行动障碍,即使是一座楼梯,对他们而言也会变成一座无法攀登的珠穆朗玛峰,其实他们都是肺动脉高压患者。或许很少有人了解这种疾病,此病又有"心血管疾病中的癌症"之称,若不能及时得到正确诊断和规范治疗,死亡率甚至高于  相似文献   

16.
《科学之友》2020,(4):30-31
正提到山西特产,"黑白配"是人们心目中的经典标配,其中"黑"是指醋,"白"则是白酒。以前一说山西好酒,人们通常想到的是汾酒,其实山西除了汾酒之外还有别的好酒,比如山西中孚酒业有限公司(下简称中孚酒业)生产的"中孚清"系列白酒。开疆拓土,从小作坊跃为大酒厂位于山西汾阳杏花村汾河上游的吕梁市文水县,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故里、女英雄刘胡兰的家乡,更是黄河流域酿酒历史悠久的地区之一,酿造工艺世代相传。  相似文献   

17.
山西做醋的历史大约有3 000年之久.北魏贾思勰在其名著《齐民要术》中总结的22种制醋法,有人考证认为就是山西人的酿造法.其中"作米酢法"便是"山西老陈醋"的酿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科学之友》2014,(4):41
<正>胎色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釉色汝瓷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的酥油般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用放大镜观察,可看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釉面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  相似文献   

19.
正外地人提起山西来,可能大多数都知道山西的煤、山西的面、山西的老陈醋,却很少听说这里的漆器。这并不是因为山西的漆器算不得精品,恰恰相反,平遥推光漆器,始于汉,盛于明清,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山西省晋中地区广为流传这样一句话:平遥有三宝,漆器、牛肉、长山药。处于"三宝"之首的漆器,就是名震中外、位列我国四大著名漆器、号称漆器中的高档奢侈品——平遥推光漆器。  相似文献   

20.
几年前的一个美丽的秋天,北京一家旅行社欲开辟山西的旅游路线,热情地邀我去了一趟山西,于是我有幸目睹了五台山盛况空前的千年法会,也走马观花参观了晋商的发祥地古城平遥和他们的宅第———乔家大院,更多地是看了许多历史悠久的寺庙如太原的晋祠等,我对山西历史积淀之深厚,民风之淳朴,印象很深。后来在本刊发表的《人说山西好风光》即是这次旅行的收获。不过这次山西之旅,还有一个压轴的节目,这便是专程访问了昔阳县的大寨。只是大寨如今风光不再,媒体上很少提到这个当年显赫一时的小山村,这当然也是正常的,但是对于像我这样年龄的人,今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