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说殷纣王的孙子殷葺带领一批人进入东北地区,这是有根据的。辽宁和吉林曾先后出土了80多件商代青铜器,都是出土于窖藏,和中原地区的青铜器主要出土于墓葬有着不同的性质。据金岳先生研究,这些青铜器的构成以兵刃器发现量最多,渤海北岸兴城、青龙、绥中三地出土的戈,都受到了殷墟妇好墓銎式戈的影响。出  相似文献   

2.
鸣歌 《科学之友》2020,(6):66-67
正1989年的一天,时任山西省闻喜县上郭村周代古墓葬发掘工地负责人的张崇宁,带着前一天刚刚出土的一件精巧别致的青铜六轮车,匆匆踏上驶往太原的火车,以防这件重要文物在防范措施较差的挖掘现场丢失。张崇宁当时发掘出的那件青铜器,后来被叫作"刖人守囿车",一现世便引起了学界的震动,后被认定为国宝级文物,如今是山西博物院珍藏的十大国宝中最有趣的一件。说它有趣,是因为这件装饰着20多个动物造型,极为精巧的青铜器,只是一件2 000多年前古代贵族把玩的机械玩具。  相似文献   

3.
1981年12月,陕西扶风县下务子村村民王长城在平整土地的时候,发现了一处青铜器窖藏,出土了两件青铜器,其中之一就是著名的"师同鼎".  相似文献   

4.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发明,它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也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中国使用铜的历史年代久远。大约在六七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并开始使用铜。1975年,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约公元前3000年)出土的一件青铜刀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也是中国进入青铜时代的证明。相对西亚、南亚及北非于距今约6500年前先后进入青铜时代而言,中国青铜时代的到来较晚,但却不能否认它是独立起源的,因为中国存在一个铜器与石器并用时代,年代距今约为5500年~4500年。而中国的青铜器主要用在祭祀礼仪和战争上,这一点与世界各国青铜器有区别,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青铜器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5.
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这样的口号到处都有,大家也自然关心牛奶的各种好处了。这是一件好事情,喝牛奶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可是,牛奶有想喝就喝那么简单吗?事实上,饮用牛奶并非像饮水那样,可以想喝就喝。如果牛奶饮用不当,非但不会带来营养,还会影响健康。饮用刚从牛身上挤下的奶最新鲜最安全?  相似文献   

6.
当您走进历史博物馆,看到陈列在展柜之中那一件件造型庄重、铸造工艺精美的商周青铜器时,会发现不论是鼎、鬲、簋还是尊、彝、觥(gōng)、卣、爵、觚(gū)等各种器形的身上。都在主要部位上铸有一个兽头图案。它有角有耳、眉、眼、鼻,上嘴唇具全,就是没有下巴。它瞪着大眼,面目狰狞又有些神秘。特别是在商代和西周初期的青铜器上,这  相似文献   

7.
首都博物馆不仅藏宝,还收藏故事,几乎每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曲折的故事。很多宝贝身世坎坷,原本不可能摆在聚光灯下,只有通过文物工作者的慧眼和巧手,才重新焕发光彩。这是一个青蛙变王子的故事。班簋:从废品堆里找回的国宝走进《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展厅,讲解员会告诉观众班簋是馆中一件镇馆之宝。这件青铜器器形别致,腹部纹饰均以阳线构成四组兽面纹,底部铸有铭文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把眼睛誉为“心灵之窗”,借助眼睛,我们可以看到多姿多彩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但你知道吗?构成人体生命大厦的细胞,也长有极为灵敏的“眼睛”呢! 长在细胞上的“眼睛”,就是细胞膜上的受体。包裹着细胞的一层薄薄的细胞膜,是由脂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构成的,好像是细胞穿的一件“衣裳”。在这件外衣中的蛋白质和糖蛋白,专门负责识别和接受外来的抗原、激素、毒素等大分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到目前已发现商代青铜器100多件,大部分来自窖藏,都出土于东西辽河以南,渤海、黄海以北的广大地区。在渤海、黄海以北所出全部是兵刃器;而青铜容器(礼器)则全部出在大凌河、老哈河和西拉木伦流域。商代前期的青铜容器都在南部发现;商代后期的青铜器则以出在老哈河和西拉木伦流域的时代较  相似文献   

10.
迷雾重重     
李家村是靖安大墓附近一条河对岸的一个小村子,距离靖安大墓仅500米,1979年在那里出土的三件青铜器,根据其上的铭文记载,都属于春秋时期一个叫徐国的诸侯国.  相似文献   

11.
东汉青铜器"马踏飞燕"是国内最知名的文物之一。它的出名不仅仅是因为这件文物具有历史故事和考古价值,还在于国家把它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形象标志而被广泛传播,蜚声内外。"马踏飞燕"的骏马孔武有力、奔腾欲活,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马上,而似乎很少有人去探究"燕"的来历。  相似文献   

12.
秋慈 《科学之友》2022,(6):66-67
一件文物,从发掘出土到陈列在展厅中供公众参观,往往需要经过漫长的保护和修补工作,河南博物院的云纹铜禁就是如此。由于千年的水浸和腐蚀,云纹铜禁出土时已成数百块碎片,后来经过河南博物院青铜器修复专家王长青的丹青妙手,才将这一稀世珍宝的原貌呈现于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东侧,矗立着世界上最大的"历史画卷"--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品两万多件中大部分为国宝.在陈列殷商文物的大厅中,醒目地陈列着一尊硕大的青铜四足方鼎,它那简朴浑厚的造型,神秘谲丽的纹饰,巨大的体量,完好的铸件外观,反映了中国殷商时期高超的青铜冶铸技艺,令人叹为观止!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1939年在河南安阳发掘出土的,高133厘米,长166厘米,宽79厘米,重达875千克,铸成于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商晚期,被视为中国商周青铜器的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在山西博物院的"夏商踪迹"展厅,有一件造型非常呆萌可爱的商代青铜器,它的名字叫鸮卣。整体造型像两只小猫头鹰背靠背站在一起,瞪着两只大眼睛,正张开翅膀,跃跃欲飞。因为酷似前几年风靡一时的手机游戏"愤怒的小鸟",深受大家喜爱。其实它的作用同上期栏目中为大家介绍的鸟尊类似,是一件典型的祭祀礼器。那么,什么是卣、什么又是鸮呢?从源远流长的酒文化说起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传说中记载:早在4 000多年前的夏代,有一个叫仪狄的人造出了香甜的美酒,而部落首领大禹在品尝之后,虽然大赞是美味,但他却疏远了仪狄。因为他认为酒会让人迷失自我,不利  相似文献   

15.
《科学之友》2020,(9):66-67
正1962年,一支考古队来到山西省右玉县,对该县大川村一个墓葬进行发掘。就在考古队员清理墓葬时,地面突然塌陷,一阵扬尘弥漫后,大家惊奇地发现,墓室的底部竟然还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其中摆放着许多大大小小的铜器。这批铜器共有九件,其中刻有铭文的两件圆筒形的器物,器身外饰有虎、羊、牛、猴、龙等动物的造型,上面还出现了传说中九尾狐的形象。考古队员面对这几件器物,心中满是疑惑。从器物的纹饰看,是中国汉代纹饰,粗犷大气的风格。可是如此多的动物形象用于器物的装饰,在以前汉代出土的器物中很少见,从器物造型上看又不像是中原器物,它们的主人究竟是谁?  相似文献   

16.
2005年4月26日,第二届世纪国宝展在中华世纪坛开幕。在众多的文物当中,有一件国宝特别引人注目。虽然早在1971年郭沫若先生就曾在甘肃省博物馆鉴定了这件国宝,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然而,30多年过去了,这件国宝却一直鲜为人知。那么,这究竟是一件什么样的国宝,它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7.
正这位弓箭手来自一件精美的希腊陶碟,陶碟由公元前530-公元前500年间著名的希腊绘画工匠Epiktetos制作。它出土于雅典,直径19.4厘米,是一件典型的希腊红绘陶艺品。然而,这件希腊陶碟中的弓箭手却并非希腊人,他所用的弓箭也并非希腊的弓箭。在遥远的古代,外族人为何会出现在希腊陶碟上?而这弓箭又有怎样的特别之处呢?  相似文献   

18.
疯牛病的风波还没平息,欧洲又在大规模地杀牛,笨重的推土机把牛群不论死活,一骨脑推进巨大的土坑埋掉,他们这是在做什么?  相似文献   

19.
2005年4月26日,第二届世纪国宝展在中华世纪坛开幕.在众多的文物当中,有一件国宝特别引人注目.虽然早在1971年郭沫若先生就曾在甘肃省博物馆鉴定了这件国宝,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然而,30多年过去了,这件国宝却一直鲜为人知.那么,这究竟是一件什么样的国宝,它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20.
群棺丽影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然而,当主棺最终被打开时,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只是满满的一厢淤泥,哪里有什么人们期待中的精美青铜器等陪葬物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