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和上一代大师相比,起点不高,没有留学光环。他曾是北京四中的一名数学教师,因口齿不清,被停职回乡养病,后来经当时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推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1956年,陈景润发表《塔内问题》,改进了华罗庚在《堆垒素数论》中的结果,因此受到华罗庚的重视,次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  相似文献   

2.
人格的魅力     
数学大师陈景润用心血研究的视为生命的成果,“文革”时期被烧了,资料被毁后,他绝望了,从楼上跳了下去.这时竟然还有人踢他,说他是“装死哩”.十年后,正是这个人为出国的事找到了陈景润,恳请陈景润给自己写封推荐信.事后,有人对他说:“你怎么能帮这种人的忙呢?”他却说:“不要计较那么多,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忘掉它算了.”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21,(13):52-55
数学大师华罗庚以其卓越的成就和无可比拟的伟大品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和科学工作者,成为众多人心目中的科学之神.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一小商之家.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在数学老师李月波及王维克引导下,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少年天才身残志坚 初中毕业后,华罗庚就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报名参加过一次上海全市性的珠算比赛.当时的参赛者,大都是银行、店铺、钱庄的职员和伙计,有一道珠算题:189987×9998=(),难倒了考生.华罗庚只拨动4次算盘,花了几秒钟,准确答案就写上了试卷.著名记者邹韬奋得知他第一个交卷,且获得此次珠算比赛冠军后,特地跑去向华罗庚表示祝贺.华罗庚虽有天分,但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  相似文献   

4.
华里司(W.Wallace,1768-1843)是一位逆境成才的苏格兰数学家,他发现了许多几何定理,最著名的是"华里司线"和"华里司点";他最早译介勒让德和拉格朗日的有关论文并引入莱布尼茨的微积分记号;他为《爱丁堡百科全书》所写的"流数"篇是英国第一篇采用莱布尼茨记号的微积分专论;他撰写了许多数学论文,特别是分析方面的论文;他发明了数种数学仪器;他还把微积分应用到自治市征税方法上;他为《大英百科全书》所写的"流数"篇和"代数"篇被译为中文,成为晚清中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微积分和代数学教材。华里司在英国长期被忽略,但墙内开花墙外俏,英国传教士傅兰雅(J.Fryer,1839-1928)成就了他在中国的名声。  相似文献   

5.
正1973年,陈景润在《中国科学》发表了"1+2"详细证明,引起世界巨大轰动,被公认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国际数学界称之为"陈氏定理",至今仍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他的先进事迹和奋斗精神,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发愤图强,勇攀科学高峰。儿时的陈景润也和其他孩子一样,喜欢玩捉迷藏游戏。不同的是,他玩游戏时总是拿着一本书,喜欢藏在一个别人不易发现的角落,一边看书,一边等小朋友来"捉"他。  相似文献   

6.
1962年4月12日,莱比锡马克思大学哲学系举行过一次关于因果性与决定论问题的科学讨论会.在《德国哲学期刊》1962年8月号上,R.劳赫豪森、E.托马斯与G.托马斯以"生物学中的因果性与决定论"为题,报导了这次会上所宣读过的各篇论文.今将报导的部分论文摘译如下:R.劳赫豪森(莱比锡马克思大学哲学系)  相似文献   

7.
1982年11月24日至30日,中国科技史学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物理学史讨论会。与会代表100余人,共提交论文69篇,这些论文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在物理学史研究方面的成果。今年,适逢量子力学创始人德布罗意90寿辰和狄拉克80寿辰,为了纪念这两位当今健在的量子物理学家,大会收到了多篇纪念文章及量子论发展史方面的研究论文。在纪念会上,宣读了张瑞琨、吴以义的《德布罗意波提出的前前后后》和曹南燕的《狄拉克和量子物理的发展》两篇纪念论文,分别介绍了这两位物理大师的生平、工作、贡献和科学思想。大会还向德布罗意和狄拉克发了贺电。有8篇论文在全体会议上进行了交流。王福山回忆了他1929年至1940年在德国的学习和生活,玻尔、玻恩、海森伯等物理学家严谨的治学精神、活  相似文献   

8.
品位第一 求真至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世纪中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一片空白,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多次缺评,已明白无误地向世纪之交的中国人提出警示:中国的重大科学创新能力已远不逮世界最高水平。回顾历史,中国宋元时代有领先于世界的代数学研究成果,即使是20世纪,40年代已有华罗庚、陈省身在数学研究上脐身世界最前列,60年代又有冯康的有限元法、陈景润的数论研究和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等成果领先于世界。近年来中国科学领域缺乏重大的原创性成果,其他学术领域又未尝不是如此?20世纪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影响的重大学术创新,又有哪几样不是从国外引进?造成这…  相似文献   

9.
<正>这篇耗时4年的论文发表后,鲍芳琳并没有过分惊喜。他坦言,很多情绪已经在两年的审稿过程中被逐渐磨平。把女儿送到幼儿园后,鲍芳琳边开车边哼起了小曲儿。“自由”的一天开始了。这时,手机收到一则信息,他和妻子同时欢呼起来,《自然》封面投稿终于收到了修改的回复。近日,《自然》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了这项可以在黑夜看到白天景象的夜视技术成果。美国普渡大学研究助理教授鲍芳琳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  相似文献   

10.
正陈景润,数学家。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1966年5月证明了命题"1+2",这一结果被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要谈陈景润,英华中学是避不开的。从英华中学的懵懂学生,到英华中学的资深教师,我的大半辈子都与英华中学有关。陈景润和我之间的渊源,也在英华中学缔结,我与他既是"表兄弟"似的亲戚关系,也是"吾为师,彼为生"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1.
乔治 《科学大观园》2012,(17):34-35
两年前,我和几位《科学美国人》的同事在大约数周的时间内保持着密切的邮件联系,我们试图弄清楚弦理论学家埃里克·韦尔兰德的最新论文到底在说些什么。我认为我可以理解物理学家们对这篇论文的反应。从数学角度看,它简单地不能再简单了,其  相似文献   

12.
《九章算术》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魏景元四年(263年),刘徽注《九章算术》,使《九章算术》数学体系的许多原理、法则,有了较严密的理论依据。其间,也阐述了刘徽本人在数学上的不少创造性发现。这是刘徽数学理论研究的一个方面。关于这个方面,近年来国内发表了一些水平较高的研究论文。刘徽数学理论研究的另外一个方面,体现在对《九章算术》数学体系作整体上的理论研究,亦即创立数学理论体系。创立数学理论体系是个十分艰巨的工作,刘徽能出色地完成这个艰巨的工作,应归功于他那先进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华罗庚:中国数学的圆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大观园》2001,(8):16-17
华罗庚的名字为科技爱好者所熟悉,他写的课外读物曾是中学生们打开数学殿堂的神奇钥匙,他自学成才的故事则鼓舞了无数有志青年勇攀科学高峰.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到处都留有他推广优选法与统筹法的艰辛足迹.这位"人民的数学家",为他钟爱的数学事业奉献了毕业的精力和汗水.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拟经验的——拉卡托斯数学哲学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卡托斯(Imre Lakatos, 1922—1974)是当代西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他在本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曾撰写了许多数学哲学的论文,如《无限回归和数学基础》、《经验主义在最近数学哲学中的复兴》;以及《证明和反驳》等文。在这些论文中,他继现代数学三大哲学流派即逻辑主义、形式主义和直觉主义遇到严重困难之后,提出了“数学是拟经验的”这一新的数学哲学观点,从更一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框架,解释了三大学派之所以在整体上行不通的症结所在,受到许多数学家、数学基础学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正现在年轻人都争着评优青、杰青。在陈景润"1+2"还没做出来的时候,单位如果要评五六个"优秀青年",极有可能都轮不到陈景润。"我问他,现在还有像陈景润一样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人吗?"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元青回忆与友人聊天,"对方是搞数学研究的,他笑了,意思是大家心知肚明,现在这样做研究几乎不可能了。"  相似文献   

16.
谢芳 《科学大观园》2021,(19):60-63
伦敦时间2020年5月6日,中科大2010级少年班校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95后"博士生曹原分别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自然》上连发两篇石墨烯论文. 其实,早在2018年3月5日,《自然》就在网站连发两篇以曹原为第一作者的重磅石墨烯论文,并专门配发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Eugene J.Mele对这一重大突破的评述.曹原也因此成为在《自然》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学者.  相似文献   

17.
这本论文集以物理学方法论问题为中心,收辑了日本物理学家坂田昌一在1947—1965年间的论文十五篇。这些论文分别选自他的两个文集:《物理学与方法》(岩波书店,1953年版)和《科学与和平的创造》(岩波书店,1963年版)以及他近几年发表在日本《料学》等杂志上的论文。这些论文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物理学和方法论,二、基本粒子理论的历史,三、基本粒子理论的方法论问题。从这些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坂田是如何长期地注意用唯物辩证法来考察和总结物理学发展中的历史经验,并用以指导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他反复地批判了以哥本哈根学派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思潮及其对物理学  相似文献   

18.
试论科学和民主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科学的社会功能,恩格斯曾作过中肯的评价,这就是他于1883年在马克思墓前悼词中所说的:“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里所说的革命力量,有两方面的意义:首先是科学走在生产前面,指导生产的发展,成为直接的生产力。早在1843—44年间,恩格斯写第一篇从社会主义观点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论文《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时,就提出自然科学是生产力的论点。他把科学发明和科学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社和它的《科学》杂志自从1915年成立,一贯支持中国数学史研究。虽然第一任社长任鸿隽对中国知识遗产怀有轻视态度,但是比他年轻的社员对中国数学史有浓厚的兴趣。桥梁专家茅以升起了尤其关键的作用,先后介绍李俨、钱宝琮到《科学》杂志去发表他们研究成果。《科学》在1915到1939年间发表的中国数学史文章,占了全国这方面的论文的将近20%。科学社之所以跟数学史研究者关系如此密切,可能有以下原因:1)数学史作为现代学科在世界上被建立,成为一种模范,也创造了中国对国际学术贡献的机会。2)1890年代出生的中国科学家希望在国际上提升中国的形象。3)中国传统数学属于"安全的"历史遗产,尤其是跟当时的中医相比。  相似文献   

20.
库恩在科学哲学中首次使用了"范式"(paradigm)术语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年前,我发表了一篇论文《库恩在科学哲学中首次使用了“不可通约的”术语吗?》。在那篇论文中,我对所提出的问题做了否定性的回答。因为爱因斯坦在1946年撰写、1949年发表的“自述”中,马赫在1905年出版的《认识与谬误》、可能在1895/1896年的系列讲演“探究的心理学和逻辑”中,都曾经在科学哲学的意义上使用了“不可通约的”(incommensurable,inkommensurabler)术语——先于库恩1962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在本文,我拟通过手头的资料论证,库恩也不是在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意义上首次使用“范式”(paradigm)术语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