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作业成本计算中多成本动因合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矩阵理论,研究ABC系统实施过程中为减少系统复杂性所进行的多成本动因合并和代表成本动因的确定问题.结果表明,对于生产过程中相同环节的被合并成本动因,无需考虑它们的数量属性差异,被合并加权平均成本动因是确定代表性成本动因的基础和选择取向;以各被合并作业成本库的资源费用占全部被合并资源费用的比重为系数、将代表性成本动因表示成被合并成本动因的线性组合,是保证成本信息准确的充分必要条件;将被合并成本动因合理分组并进行合并,有利于提高产品成本的准确性.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对那些初步ABC设计中大量的、资源费用较少、差异较大、重要程度较低的成本动因提供了合并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参数成本估算模型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指出了目前参数成本估算对生产耗用资源市场价格的波动考虑不充分、所用历史成本数据缺乏真实性与可比性、对成本形成原因不能识别和反馈控制等缺陷.依据作业成本法“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思想,建立了从产品属性确认开始,经过作业动因、资源动因、再到作业成本、产品成本的参数成本估算模型.给出了运用主成分分析对产品主要特性指标降维的方法,运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构建了作业估算关系(AER),并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3.
基于过程和成本动因理论的成本控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企业现行成本控制系统在当前技术与经济条件下的种种不适,提出了面向过程的成本控制这一新命题.作者讨论了成本控制对象--过程及其属性;基于过程的企业观、成本观和成本控制观;过程重构、结构成本及其与成本控制的关系;作业成本法与基于成本动因理论的成本控制系统等问题.最后,作者描述了一个有一定推广意义的案例.  相似文献   

4.
在矩阵维度较高或行(列)变量相关性较强的情况下,已有矩阵自回归模型的应用将面临预测精度下降与解释能力不足的双重挑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减秩矩阵自回归模型及减秩-迭代最小二乘估计方法.通过设定系数矩阵的低秩结构,降低自变量维度及待估参数数目,该模型既能有效保证估计精度,增加预测准确性,又可简化变量间关系,提升解释能力.进一步,本文证明了估计方法的理论渐近性质,并指出模型秩的确定可采用最小特征值比率准则.数值模拟显示,在秩约束条件下,减秩矩阵自回归模型及其估计方法表现更优.最后,该模型被应用于城市空气质量研究,实证结果充分体现了其降维去噪,准确预测及有效解释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供应链的成本模型及其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管理会计中的作业成本分析,研究并改进供应链的作业成本结构,区别顾客的普通订货量和直接订货量,并考虑分销商的订单合并。考虑最小订货批量和最小净利润要求,建立分销商的静态成本优化模型,其中顾客订货量中可调整部分是决策变量。最后,采用进行规划算法,并结合上海宝钢采购处实际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调整顾客订货量,可以降低分销商的总成本。  相似文献   

6.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成本(LCC)系统的复杂动态结构,利用系统动力学建立LCC控制模型.将直觉模糊推理技术嵌入成本模型中,用于刻画成本动因间的复杂模糊关系,解决了历史数据不足、人为判断模糊等问题.以广州某厂所生产的某型号液压泵为例,通过实证模拟证明该模型能更有效地实现对产品LCC的控制,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产品平台,模块化和柔性生产技术的发展,如何选择产品族产品项目,优化产品族规模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引入产品替代性和产品效用相对距离,刻画了产品项目的变化对于消费者选择和产品族整体消费量的影响;结合产品之间的生产协作性分析了产品族成本结构;以产品族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了基于消费者选择和成本作用的产品族规模优化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算例结果表明:产品替代程度和生产协作程度对产品族产品项目选择有显著影响;在产品项目个数确定的情形下,未发现生产协作程度对产品项目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结合相似图像块具有低秩的特性提出了一种非凸加权范数约束(non-convex weighted norm constrain, NWNC)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图像降斑方法。首先对每个目标块寻找相似图像块构建相似图像块集合;然后对相似图像块集合的系数矩阵进行NWNC;再利用广义阈值收缩法估计系数矩阵;最后对系数矩阵进行反变换重构出降斑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传统低秩核范数约束不足的问题,而且通过NWNC和广义阈值收缩估计系数使得系数估计更加精确,表现在抑制斑点噪声的同时可以很好地保护图像的纹理细节。  相似文献   

9.
通常将以制造型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称为制造链.基于制造链打造平台,构建链与平台融合的“制造链+平台”双模式是我国传统制造业实现数字化、服务化转型的重要途径.基于价值共创理论,研究从双模式价值共创系统结构出发,分析了双模式价值共创的内外动因及其实现机理.将作用机理关系化,形成系统整体因果回路图,以全面捕捉各因素之间的反馈影响.在此基础上,为了能从动态视角更深入地理解各因素对价值共创系统的影响路径与影响程度,进而识别影响双模式价值共创效果的关键因素,利用Vensim软件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研究发现,资源、关系、网络结构动因对价值共创产生差异化促进作用,而技术创新作用于结构动因间接影响价值共创.前期多样性资源流动与创新、互补性资源整合与协同率先激发共创价值的积累;中期平台显性关系搭建、隐性关系互动强化能有效保持多主体价值共创活力;而网络效应推动的主体规模扩张是最终形成双模式生态的关键方面.并且,提高焦点企业复合能力、平台技术投入和跨边网络效应能显著提高双模式价值共创效果和主体规模的积累;降低顾客学习成本对主体规模的增加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对共创价值量影响不甚显著;而供方伙伴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资本成本视角的上市公司融资行为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艳  陈收 《系统工程》2008,26(3):45-52
针对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与经典理论相悖的股权融资偏好,在分析上市公司资本成本和融资成本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通过计量和比较各种融资方式的资本成本和融资成本,探析中国上市公司资本成本对融资决策的约束力,以挖掘隐含在资本成本背后的引起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内外部制度动因.实证结果表明股市的制度缺陷和上市公司治理的无效造成了中国上市公司权益融资成本与资本成本的偏离,引起了上市公司普遍的对股权融资"免费资本幻觉",进而滋生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多产品生产集团的内部转移定价决策问题,研究得出均衡转移定价策略应随着集团公司生产的多种最终产品之间关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表现为,当多种最终产品之间为互补关系时,转移价格应小于中间产品的边际成本;当多种最终产品之间完全独立时,转移价格应等于中间产品的边际成本;当多种最终产品之间为替代关系时,转移价格应大于中间产品的边际成本,并且随着替代关系的不断增强,转移价格应随之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现有关于转移定价决策方法的研究文献中,大多忽略了中间产品流转过程中的库存管理成本问题.针对这种不足,在充分考虑中间产品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库存持有成本、订货成本、订单处理成本和启动成本的基础上,研究了企业集团的转移定价决策问题.针对寡头竞争的企业集团转移定价决策问题进行分析,得出寡头竞争的企业集团最优转移价格为集团中间产品的边际成本与最终产品的利润加成,加成比例取决于最终产品市场的竞争强度.  相似文献   

13.
以一个提供生鲜品运输服务的速递企业为研究对象,考虑客户对生鲜品出货新鲜度要求对该企业集配策略进行研究.首先,基于生鲜品质量变质特性的数量集配策略采用随机更新理论建立生鲜产品集配模型,决策使平均期望总成本最小的集配数量.分析模型指出集配中平均期望运输成本与平均期望集配惩罚成本的内在变化规律,指出平均期望总成本关于集配数量的变化规律及企业是否采用集配策略与需求速率、固定运输成本与单位惩罚成本相关,及采用集配策略后的最优集配数量取决于需求、成本与产品环境的联合作用.发展模型求解算法,数值实验出示集配数量、保鲜成本及期望成本与企业所处的需求、成本与产品环境的关系,为生鲜产品物流速递企业制定集配策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软件开发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在先期问题定义中对工作量难于把握,费用测算困难,使项目在论证与需求谈判过程中就夭折的事多有发生。本文分析了软件产品的特性及价格构成,构造了成本模型,导出了三种情况下的价格计算公式。在引进了一个重要测度——Q(x)质量系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市场情况,提出了一个实用的“预-决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企业内部供应链产量联合优化决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赵道致 《系统工程学报》1999,14(2):162-166,199
首先分析了在具有原材料供应和最终产品加工两个部门的加工制造类企业中,产品在生产中的成本构成,在成本分析中,考虑了最终产品的随机需求所导致的计划变更而引起民的边示生产成本的变化,之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内具有物流供南非关系的供应锭上各部门在合作条件下以企业总利润最在化为目标的产量联合优化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的基于职能型电子政务系统模型以及面向对象的集成电子政务系统模型,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对电子政务成本进行了建模,将电子政务成本定义为搜寻成本,政府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成本,以及交易实现的成本,并进行定量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电子政务用户数的增加,面向对象集成电子政务系统能降低总社会成本,特别是电子政务用户的成本.最后,结合上海和河南开封两地应用实例的比较,显示面向对象的集成电子政务系统模型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如何评判一个投标人的报价是否低于其成本是合理低价评标的关键因素之一. 论文首先运用博弈理论思想分析了二级密封拍卖招标模式投标人的最优竞标策略是按其成本报价. 然后针对投标人在二级密封拍卖招标模式下的最优竞标策略是按其真实成本报价这一特点, 利用假设检验理论结合竞标人报价数的样本容量, 建立了基于竞标人报价样本容量的工程成本概率判断模型. 在 α置信水平下, 竞标人报价是落在拒绝域还是接受域以判断投标人的投标报价是否低于其成本. 该模型既解决了如何判断施工企业投标报价是否低于成本的难题, 又丰富和充实了工程评标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