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前震旦—石炭纪构造与地层组合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前震旦-石炭纪构造演化与地层组合特征的分析研究,将该盆地构造和地层系统划分为2大组合系统5个构造-地层组合。前震旦系为混合片麻岩、浅变质岩组成的地台基底,震旦纪发生板内裂陷形成坳拉槽,早寒武世-奥陶纪和石炭纪是盆地两次大的海侵期,沉积了富含烃类的碳酸盐岩建造,志留-泥盆纪为克拉通过缘隆升阶段,发育浅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建造。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石炭 -第四纪概括为一次大构造旋回。盆地构造演化可分为 4个阶段 ,即克拉通边缘坳陷、前陆盆地、断陷 -坳陷、复合前陆盆地阶段。地层组合明显受构造作用控制 ,依据该盆地构造、沉积发育特征可划分出 4个构造 -地层组合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石炭-第四纪概括为一次大构造旋回。盆地构造演化可分为4个阶段,即克拉通边缘坳陷、前陆盆地、断陷-坳陷、复合前陆盆地阶段。地层组合明显受构造作用控制,依据该盆地构造、沉积发育特征分出4个构造-地层组合。  相似文献   

4.
马正武 《甘肃科技》2009,25(19):53-54,126
甘肃西部长城纪到震旦纪地层,其岩石组合由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碳酸盐岩-碎屑岩→碎屑岩-碳酸盐岩→冰碛岩-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构造环境由被动陆缘裂陷盆地→被动陆缘坳陷盆地;准活动型→活动型→稳定型。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地区晚古生代沉积构造演化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依据野外采集的古流向数据和上古生界火山岩地球化学资料对柴达木地区晚古生代沉积构造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盆地东部地区物源总体来自北部,海侵方向由南向北,沉积中心在盆地南部地区;构造背景晚泥盆世为后碰撞期的板内拉伸,早石炭世为陆内拉张构造环境,晚石炭世-二叠纪以洋陆俯冲构造背景为主;晚泥盆世开始,柴达木地块周围普遍因拉张而发生裂陷,形成一系列狭长状的地堑式断陷盆地或海槽,柴达木中央隆起(牛鼻子梁古陆)的雏形形成;石炭纪沉积盆地是在海西运动产生的晚泥盆世裂陷槽基础上形成的差异性沉降盆地,具有坳、隆相间的古地理格局,海侵广泛,以台型沉积为主的浅海相碳酸盐岩裂谷盆地,在古陆边缘附近形成了海陆过渡相的泻湖、扇三角洲(或辫状河三角洲)及沼泽相含煤沉积;二叠纪基本保持了石炭纪的海域,仍处于陆缘裂陷盆地的构造背景,属于稳定型浅海相沉积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  相似文献   

6.
依据实测剖面与地质填图资料,认为二叠纪地层为一套比较典型的复理石陆源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建造。恰尔隆一带主要为浊积岩沉积盆地,盆地沉积为陆相、滨海-浅海相及深海相等3种沉积相。二叠纪古环境演化过程可分为早期三角洲-滨海-浅海浊流沉积盆地、中期滨海-浅海台地浊流沉积盆地和晚期斜坡浊流盆地三个阶段。二叠纪沉积盆地是在近岸浊流碎屑占优势的情况下进行的,来自石炭纪地层的灰岩块体的混杂堆积的出现在层位上由南往北逐渐抬高,巨大岩块的分布也具有由南往北逐渐变小和变少的趋势,表明在石炭纪和二叠纪之间有一次地壳运动的重大地质事件发生,其间应该有一次被后期改造破坏了的事件界面存在。  相似文献   

7.
滨里海盆地盐下层系的碳酸盐岩储集层与油气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晚泥盆世—石炭纪—早二叠世,滨里海盆地周缘广大地区普遍发育各类碳酸盐岩,在许多古隆起上还发育生物礁体.这些盐下层系的碳酸盐岩和生物礁厚度大,分布广,物性好,是盆地的主要储集层.在盆地南部和东部,盐下层系的产层以上泥盆统和石炭系为主,而西北及北部边缘带上则以下二叠统为主.盐下层系的深部储层温度总体上是从北向南提高,从东向西升高;地层压力是盆地南部和东部比西部和北部的要高.在同一地区,盐下层系地层中往往表现为在盐下顶部沉积层比深部地层有更高的地层压力值.盐下层系的大油气田均具有异常高压性质,可大大改善储层的储集性.盐下层系的碳酸盐岩储层可划分为3个油气远景层段,它们的厚度均较大,物性均好,是良好的油气储集体.  相似文献   

8.
白山堂斑岩型铜矿成矿区位于北山北部,大地构造位置属哈萨克斯坦板块马鬃山中间地块东南边缘、音凹峡-白山堂伸展断陷盆地中.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蓟县系、奥陶系-志留系(加里东构造层)、下石炭统(海西构造层)碎屑岩建造和中酸性火山岩建造等.区域构造运动具多旋回特点.综合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认定,矿床矿物组合,矿石矿物结构构造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巴布亚盆地新生界勘探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工区钻井测井的综合分析,结合地震资料,系统研究巴布亚盆地新生界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体系,并研究其平面展布特征,总结盆地碎屑岩-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巴布亚盆地新生界发育11个三级层序,其中古近系发育4个三级层序,新近系发育6个三级层序,第四系发育1个三级层序;在层序地层格架下,主要发育碳酸盐岩和三角洲2个大沉积体系;Mendi组礁灰岩(Esq2—Esq3层序)与上覆地层Darai组(Nsq1—Nsq3层序)形成局部储盖组合,Darai组(Nsq1—Nsq3层序)的生物礁灰岩与上覆的前三角洲的Orubadi组(Nsq4—Nsq6层序)泥岩为新生界最主要的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10.
韩雷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28):6946-6951
北乌斯丘尔特盆地为中亚地区西北部图兰平原上的大陆多旋回-克拉通盆地,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基底形成期、被动边缘期、裂谷期、裂谷后期、挤压期、上第三系坳陷期6个阶段,区域性的构造演化控制了北乌盆地沉积格局的复杂变迁。总体上,盆地沉积环境经历了基底期(花岗岩、变质岩)→被动边缘期,晚泥盆世-石炭纪(海相)→裂谷期,晚二叠世-三叠纪(陆相)→裂谷后期,侏罗纪-白垩纪(海陆过渡、海相)→挤压期,始新世后期-中新世(海、陆相共存)→上第三系坳陷期,上新世-全新世时期(陆相)这些阶段的演变,最终导致了盆地海相、陆相和碎屑岩、碳酸盐岩等多种沉积环境及岩石类型并存的沉积建造。  相似文献   

11.
惠民凹陷沙一段碳酸盐岩的早期成岩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惠民凹陷商河地区沙一段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的研究 ,结合沉积特征 ,建立了其成岩作用和油气成藏模式 .认识碳酸盐岩隐蔽油气藏较发育规律 .由于快速进积的碳酸盐浅滩表面水体在大气水的影响下逐渐淡化 ,碳酸盐物质沉积不久即发生强烈溶解 .准同生期和浅埋藏阶段 ,在孔隙中形成薄层栉壳状白云石和少量蛋白石、绿泥石胶结物 .沙一段沉积末期 ,沿断裂运移上来的深部油气在沙一段碳酸盐岩孔隙中储集并形成岩性油气藏 ,未被油气充填的孔隙则被从油层水中沉淀的粗大晶粒状方解石所完全充填 .沙一段碳酸盐岩中的隐蔽油气藏应从沙一末期至东营组沉积初期的构造高点来寻求突破 ,而不是现今的构造高点  相似文献   

12.
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动态储层评价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单纯用静态资料来认识这类油藏是非常困难的.作者提出利用生产动态资料和信息进行该类型油藏研究的新思路.即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处理非线性相关参数预测方面的优势,并以渗流理论为基础,结合试井成果,推导出影响油藏开发的重要参数(地层系数)与生产信息的关系;建立了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储层参数的结构模型.通过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实例研究,说明了神经网络技术在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层评价预测和非均质性分析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塔河地区西南缘东河砂岩的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布于塔河地区西南缘东河砂岩的储层物性明显比塔里木盆地其他地区的东河砂岩的储层物性差。通过对岩心、岩石薄片的观察,结合电镜扫描、阴极发光等分析方法,对研究区东河砂岩储层的成岩变化作用及其对孔隙形成与演化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孔隙形成与演化起主要控制作用的成岩作用是埋藏压实、石英的次生加大、碳酸盐的胶结及溶蚀溶解;埋藏压实使原始孔隙减少10%~15%,石英的次生加大则可使孔隙减少2%~5%,多期次的大量碳酸盐胶结物也使储层的物性变差及非均质性变强;溶蚀溶解作用可使储层孔隙增加5%~8%;导致区内东河砂岩储集物性较差的主要因素除了受沉积环境的影响之外,还受邻近碳酸盐岩剥蚀区大量的碳酸盐物质的注入和胶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巢湖麒麟山剖面中、晚石炭世碳酸盐岩微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巢湖麒麟山剖面中、晚石炭世碳酸盐岩地层发育较好,沉积类型多样,成岩特征明显,是研究碳酸盐岩沉积及成岩作用的理想剖面之一.文章采用微相分析的方法,对该剖面碳酸盐岩的生物组合、颗粒成分、基质类型及其结构等微相特征做了深入研究,将该剖面的沉积归纳为7种微相类型,并认为该剖面中、上石炭统属于浅海碳酸盐台地相产物.  相似文献   

15.
阿中地块南缘晚元古代火山岩地质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中地块南缘晚元古代索尔库里群基性火山岩与滨浅海相细粒陆源碎屑岩、成熟度较高的石英砾岩和碳酸盐岩共生,这套火山-沉积岩发生浅变质强变形作用改造,其形成于大陆裂谷构造环境,基性火山岩为大陆裂谷拉斑玄武岩,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上覆岩系--碳酸盐岩中含大量小型叠层石,通过区域对比证明该套地层时代为晚元古代青白口纪,其沉积建造、岩相古地理环境与塔里木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同时代地层特征相似,说明青白口纪时南、北塔里木就有了统一的盖层.  相似文献   

16.
惠民凹陷商河地区沙一段碳酸盐岩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民凹陷商河地区沙一段发育多层碳酸盐岩沉积。经研究发现 ,这些碳酸盐岩成分以白云石为主 ,其沉积相类型包括滨湖亚相、生物浅滩亚相、滩缘亚相和半深湖亚相。生物浅滩具有分布范围广阔、顶面平坦、进积迅速、前斜坡明显、沉积旋回发育、沉积厚度较小但稳定的特征。在快速进积的过程中 ,浅滩表面水体循环不畅并逐渐淡化 ,从而形成大量次生孔隙。早成岩期孔隙中沉淀的方解石是岩石的主要胶结物和灰质成分。生物浅滩的这种沉积和成岩特征对该段碳酸盐岩油气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奥陶系海相碳酸盐锶同位素组成及受成岩流体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合了已有的全球奥陶系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分析结果及演化趋势,测试了塔里木盆地北部奥陶系4种类型共计51个非沉积碳酸盐矿物的锶同位素组成,通过对照研究,得出如下认识:(1)奥陶纪全球海水87Sr/86Sr比值具有随时间单调下降的总体趋势,其原因与晚寒武世-奥陶纪的全球淹没事件,以及广阔陆表海和有关的沉积物对放射性成因锶的封存作用有关;(2)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演化趋势总体上与全球一致,说明全球海平面变化仍然是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锶同位素组成与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3)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上奥陶统部分海相碳酸盐87Sr/86Sr比值的降低可能与深部流体的影响有关;(4)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上奥陶统部分海相碳酸盐样品87Sr/86Sr比值的升高与晚奥陶世盆地抬升过程造成的表生成岩环境中近地表大气淡水作用带来的富放射性成因锶的影响有关;(5)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奥陶系风化壳中非沉积碳酸盐具有很高的87Sr/86Sr比值,最低值也显著高于0.7079左右的晚奥陶世末海水的锶同位素组成,说明大气淡水及壳源组分在奥陶系水岩反应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6)奥陶系风化壳中的4种非沉积成因方解石中,与不整合面附近古喀斯特作用有关的方解石的87Sr/86Sr比值最高,显著高于各种成因的裂隙(构造或非构造成因裂隙)中的方解石,说明在非海相流体的影响中,不整合面附近的大气淡水作用是最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贵州碳酸盐岩地表堆积物的地质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义玲 《贵州科学》2000,18(4):267-271
碳酸盐岩地表堆积物是岩深作用后在特殊气候条件下进一步演化的产物,因受岩溶作用使其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本文从野外调查入手,结合试验资料来研究它的地质特征,认为是岩溶作用奠定了这些独特地质特征的基础,后期的改造作用对某些地质特征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7,52(Z1):184-192
The activities of deep fluid are regionalized in the Tarim Basin. By analyzing the REE in core samples and crude oil, carbon isotope of carbon dioxide and inclusion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in the west of the Tazhong Uplift in the western Tarim Basin, all the evidence confirms the existence of deep fluid. The deep fluid below the basin floor moved up into the basin through discordogenic fauit and volcanicity to cause corrosion and metaaomatosis of carbonate rock by exchange of matter and energy. The pore structure and permeability of the carbonate reservoirs were improved, making the carbonate reservoirs an excellent type of deeply buried modification. The fluorite ore belts discovered along the large fault and the volcanic area in the west of the Tazhong Uplift are the outcome of deep fluid action. Such carbonate reservoirs are the main type of reservoirs in the Tazhong 45 oilfield. The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well YM 7 are improved obviously by thermal fluid dolomitization. The origin and territory of deep fluid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discordogenic fault and volcanicity in the basin. The discordogenic fault and volcanic area may be the pointer of looking for the deep fluid modified reservoirs. The primary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deep fluid reconstructed carbonate rock are summarized as accumulation near the large fault and volcano passage, late-perio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fter volcanic activity, and subtle trap reservoirs controlled by lithology.  相似文献   

20.
川东地区上石炭统碳酸盐岩成岩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应用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偏光显微镜及稳定同位素等技术手段,对川东地区上石炭统500多个样品进行了系统观察、统计及分析。依据其对储集空间的作用性质,可以把研究工区各种沉积相的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划分为建设性成岩作用和破坏性成岩作用两种类型。根据成岩作用组合、成岩组构特征、成岩标志以及孔隙形成和演化规律,总结出四类成岩演化模式,即储集特性差别较大的储层对工区有利次生孔隙发育带的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