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社地处高山区,泥炭资源丰富。去年庞山一队科技小组,在连作晚稻中进行了泥炭肥效试验,获得了13.79%的增产效果。试验田,位于海拔630公尺,沙壤土,肥力中等,供试品种台中育39,6月18日播种,7月29日移栽,每亩以20担栏肥作基肥,8月10日第一次耘田追肥,亩施泥炭250斤(每100斤燥泥炭加氨水20斤拌匀,做成圆堆,上盖稻草防雨,堆置10余天后施用),以亩施20斤氨水作对照,8月20日又各亩施肥田粉10斤,10月26日成熟。据观测,在施肥后10余天,泥炭区长势  相似文献   

2.
我们根据贫下中农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送稻头”施肥法,和日本提出的水稻“V”字型施肥理论,设计了晚稻籼、粳、糯三种类型的穗粒肥效果试验。籼稻选用早籼竹莲矮倒种,粳稻选用晚粳农虎6号,糯稻选用京引15。试验田前作早稻广陆矮4号,小区面积2厘,重复2次,密植5×4寸,每丛8~10本。各处理均不施基肥,移栽后2~3天施苗肥每亩过磷酸钙50斤,钾氮肥50斤,硫铵20斤,穗粒肥各处理每亩施氯化铵10斤。穗粒肥施用时期分幼穗分化期、减数分裂期和抽穗期,以不施穗粒肥为对照。现从试验结果来看,作如下小结。  相似文献   

3.
“167"是我所以军协×京引182籼粳杂交育成的早粳新品系。作连作晚稻栽培,于7月25日播种,8月8日移栽,可在9月20日前后齐穗,11月10日成熟,全生育期不到110天。二年来在本所大田种植2.4亩和2.83亩,亩产分别为746斤和798.5斤,与施肥水平较低条件下种植的晚粳稻产量相近,较中粳、早籼稻增产显著。“167”株高85~90公分,每穗实粒数约为50粒,千粒重26克左右。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可在7月24~26日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300斤上下,秧龄期10~15天,于“立秋”  相似文献   

4.
田水管理是水稻栽培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我县山区串灌不晒田的情况普遍存在,为摸索合理用水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我们于1975年做了早稻田水管理试验。一、试验概况:试验田面积0.5亩,对照区和处理区各为0.25亩,对照区长期串灌不烤田,处理区前期浅水灌溉,5月23日开始烤田,5月30日复水灌浆后干干湿湿,试验田为沙壤土,肥力中等,前作绿肥约亩施3000斤,生育期间亩施硫酸铵15斤,供试品种温选10号,3月23日播种,4月25  相似文献   

5.
去年,我们在历年试验的基础上,又对四十四个晚粳稻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以农垦58作对照。试验于7月1日播种,7月31日移栽,密度5×3.6寸,本田期亩施标准肥25担左右,8月30日用1200倍50%倍硫磷加1800倍稻脚青喷雾,防治稻叶蝉和纹枯病,9月4日用0.2%斤/亩1605泼浇,防治三代三化螟兼治其它纵卷叶虫。试验结果表明〔见附表〕,除58  相似文献   

6.
去年我场的棉花培育到花铃期(7月下旬),棉株已长到90厘米左右,生长正常花蕾多。有的同志认为应继续促使棉株现蕾、开花、结铃、长桃,以保证“嫩过八、九月不早衰”,实现增产指标。可是也有人错误地认为再施肥花蕾幼铃要落掉,后期要返青。结果采取了几种不同的处理:大面积亩施氮素化肥25斤(其中有25%面积到8月10日发现缺肥现象才施下);铃子多的五号地,在7月27日亩施20斤化肥的基础上,于8月10日每亩又施20斤;四号地有0.88亩不施花铃肥。这样,自然地出现了花铃肥不同的三个处理,其表现主要有:  相似文献   

7.
一、杂交组合单季品比试验为了鉴定杂交水稻不同组合的优势及作早季栽培的生育期表现,我所就从湖南、江西、广西等地引入的19个杂交组合进行产量比较试验。1.试验概况组合:二九南 A×(5450×72—11),V20A×IR26,珍汕97A×IR26等19个组合。对照品种为广陆矮4号。小区面积0.1亩,随机排列,不设重复。栽培情况:播种期4月2日,移栽期5月4日,插植密度7×5寸,单本(不包括分蘖苗),对照广陆矮4号为5×4寸,多本。基肥:草子1000斤/亩,鸡粪10担/亩,饼肥100斤/亩。面  相似文献   

8.
小麦追肥中,亩施沸石40斤(碳镇:沸石:2:1),亩增产少麦88.9斤(增产率13.90%);秋播小麦底化肥中掺入沸石200-300斤/亩,当季增产65.1-191.4斤/亩(增产率 9.70-32.99%),第二年持续增产10-26%,第三年持续增产4.0-20%,三年连续增产小麦230-490斤/亩。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棉区的粮食自给问题,我们在1973年试验双季棉成功的基础上,19T4年又进行了稻后棉的探索。稻后棉又叫秋棉花,即在早稻收割后移栽棉花,供试田面积0.273亩,前作早稻为二九青,实收干谷255斤,折合每亩940斤;后季实收皮棉21.56斤,折合每亩79斤。一、试验概况: 这丘试验地为水田,7月14日收割后由于连续下了三天雷阵雨,到18日翻耕整地开沟,畦面宽4.7尺,沟宽1.3尺,7月19日下午移苗。种植五个品种,分五批播种育苗,以便于观  相似文献   

10.
大小麦在我省一般一年种植一次。这与加快大小麦育种进程的要求很不适应。为了增加大小麦繁殖世代,我们于1973年夏季在天台县华顶林场利用当地山区的自然条件,进行大小麦夏播试验。供试的品种是大麦早熟三号、浙农6号,小麦908、65—729和松花蒲(选)。试验地前作是马铃薯,土质中等,排水较畅。每小区面积为0.01亩,随机排列,未设重复。6月18日播种,行株距5×5寸,大麦每亩播种量24斤,小麦为20斤。播种时每亩施用过磷酸钙40斤,人  相似文献   

11.
高梁稻是临海县城关镇后山大队一九七八年三月自四川井县农科所引入的一个水稻新品种。该队七八年作早稻试种一分,实收稻谷二百一十斤。折合亩产1050斤。七九年迅速扩大种植早稻8亩,亩产851~1067斤。并在早季收后的田中试种连作晚稻五分,7月12日播种,8月13日插秧,仍获得亩产536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大米草的肥效对晚稻的增产作用,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利用大米草作肥料提供依据,我们对大米草进行了肥效试验。现将两年来的试验结果整理如下:试验情况与结果一、大米草作晚稻基肥试验一九七四年晚季,在古顺和外塘公社进行用大米草作晚稻基肥试验。试验设大米草1000斤与栏肥1000斤、尿素10斤比较;大米草2000斤与栏肥2000斤、尿素20斤和不施基肥比较;  相似文献   

13.
1972年秋季我们进行有机砷农药“稻脚青”在水稻上去雄作用的探讨,供试品种为大田生产用的“农红73”(6月28日播),“京引15”(7月10日播),“广陆矮4号”(7月25日播),于8月25日亩喷1.5%稻脚青溶液150~200斤(代号处理Ⅰ,小区面积0.003亩),另在9月8日和9月11日各喷射一次(代号为Ⅱ、Ⅲ),此外,还对单丛和多丛稻株喷射,并喷有1%浓度的,以作辅助试验。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咸宁县扬堡公社高丰大队第七生产队的贫下中农,为了解决油菜田的早稻底肥,他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大胆地在移栽油菜田内进行春季套种红花草子,获得成功,为全年种植“油菜—早稻—晚稻”的早稻底肥开辟肥源创出了一条新的途径。他们将5亩甘油3号油菜田,春节前育苗移栽,行距1.1~1.2尺,株距6~8寸,移栽前精细整地,深沟窄畦。整地时每亩施牛栏粪200担作底肥,1月下旬2月上旬先后追施两次水粪,每  相似文献   

15.
冷害的严重性,在今年长期低温、阴雨、寡日照的不良气候条件下,明显地表现出来。据我区在项桥、芦浦等四个公社的调查,不实率一般在45~80%之间。不实率在60%以上的,达2626亩。其中二九青、朝阳等早熟品种占1826亩。一般减产200斤以上。7块典型田块(计15.22亩二九青),平均亩产仅318.9斤。其中1.12亩仅105斤。产量最高的1.80亩,亩产也不过378斤。中熟偏早的品种(如温革等),前作足绿肥的,不实率一般在40%左右,亩产在440~560斤之间,减产100斤上下。总之,早熟品种冷害重于中熟品种;中熟品种中又以中熟偏早的受害较重;早播早插的又重于一般播种移栽的;山脚田、冷水田重于畈田;施肥偏多的田块重于  相似文献   

16.
穗颈瘟仍然是晚稻生产中的重要问题,尤其在氮肥用量比较高的情况下更为突出。硅、镁肥料具有减轻稻瘟病的效果国外已有较多的研究,为了进一步明确硅、镁的防病效果及其适宜用量,于1975年进行了试验。供试品种晚粳农虎6号,6月28日播种,8月11日移栽,水育大秧。基肥每亩施草藁河泥6000斤,硫铵20斤;分蘖肥每亩施尿素20斤。硅肥用余姚铁合金厂的废料硅铁炉渣,镁肥用硫酸镁。处理共12种,小区面积3厘,重复三次,随机排列,每小区丛数、基本苗相同。其他田  相似文献   

17.
高寒阴湿区地膜覆盖小麦穴播栽培技术要点整地施肥前作收获后及时灭茬耕翻,封冻前耕耱。播前结合耕翻起垄亩施农家肥3000kg,尿素20kg,或硝铵25kg,过磷酸钙60kg;或亩施农家肥3000kg,二铵15kg,尿素15kg(硝铵20kg)。选用品种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迟三熟早稻亩产五百公斤的综合配套技术。主要技术措施是:(1)选用大穗型中熟高产良种。“嘉育293”和“浙733”均可选用。穗粒兼顾型的“嘉育293”更易现实稳产、高产。(2)适期播种,稀播壮秧。亩播种用量为25公斤左右。播种期可比原来的4月18日提前4~5天。(3)采用控氮增磷钾的施肥策略。亩施纯氮11~13公斤,过磷酸钙20~25公斤,氯化钾8~10公斤为宜。(4)加强水浆管理:做到前期浅灌促分蘖,提早搁田控分蘖,中期湿润灌溉促根、壮秆,后期干干湿湿养根保叶。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正交二次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并进行了重复试验,建立了水稻高产施肥模型。模型不仅揭示了五因素的产量效应和相对效应,而且也可预测试验条件下的最高理论产量,并为水稻生产的最优施肥设计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料。本模型经F检验,达5%的显著标准。根据此模型在电子计算机上频次优化,设步长为1,产量梯度为100斤,在3125个配方组合中,有1140个组合方案的产量均在1300~1400斤/亩,频次居首。因此,得出最佳施肥决策:在常规栽培管理条件下,亩施硫铵109~112斤,普钙109—119斤,氯化钾17~18.8斤,螯合锌1.9—2.1斤,腐植酸96.9—105斤,冀粳8号品种水稻可望亩产1300—1400斤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麻田应用化学除草技术的可能性,我们在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的协助下,经过筛选,对达拉朋(有效成分55%,上海红卫制药厂提供)的使用剂量和方法进行田间药效测定。供试黄麻品种为“广丰长果”。试验地土质为砂质壤土,前作为沟边大、小麦,畦中苜蓿。黄麻于4月27日播种,在4月29日作播后芽前土壤喷雾处理,5月15日进行苗后毒土撒施处理。处理项目:达拉朋2斤/亩,播后芽前处理;达拉朋3斤/亩,播后芽前处理;达拉朋2斤/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