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定西市特定的自然资源优势.种植马铃薯和豌豆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定西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历年种植面积400万亩左右.农民从马铃薯产业巾的收入已超过人均纯收益的一半以上,发展马铃薯产业在定西市有着广阔前景,探索研究新型综合配套增产技术更具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定西市以马铃薯为主导产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良种繁育体系健全,标准化种植程度高,精深加工产品丰富,贮藏营销体系完善,科研创新能力较强,地域品牌优势明显。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在不断做大做强的同时,仍然存在着品种更新缓慢、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弱、科研创新不足、投融资困难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路,对推动马铃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昭 《科技咨询导报》2007,(17):156-156
本文通过国内外农村城市化道路的对比研究,提出了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城市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并结合甘肃省定西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这一实例说明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4.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有效载体和组织形式。近几年,定西市各类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大量涌入,对新农村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定西市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做了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就其产生发展、运行机制及其他相关方面做了详尽分析,基于实证与理论研究,笔者提出了定西市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发展的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乔花  李学文 《甘肃科技》2007,23(4):11-14,132
文章从定西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区位优势出发,立足当前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提出进一步做大做强定西市马铃薯产业的对策。以期把定西建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商品薯生产和精深加工基地。  相似文献   

6.
定西市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性发掘梯田的生态功能、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选择大力建设高标准梯田,努力开发梯田产业,打造旱区农村产业新的增长极,培育出梯田马铃薯、中药材、蔬菜、草产业等多个成功的农业发展项目,取得了突出的成效。目前,定西市的梯田产业已经形成梯田基础牢靠、产业结构合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提高的发展格局。定西市在梯田建设和梯田产业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做法和经验,这些经验对于中国黄土高原地区,特别是干旱和半干旱黄土高原区,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文章通过收集大量数据资料和实地调研,对定西市促进高标准梯田建设与梯田产业协调发展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7.
陈金霞 《甘肃科技》2004,20(5):14-14,5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是贫困地区稳定解决温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马铃薯产业作为一项新兴的产业 ,在淀粉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休闲食品和快餐业不断发展 ,以及无公害绿色食品成为时尚的形势下 ,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倍受国际国内客商青睐。创建马铃薯绿色食品基地 ,提高马铃薯及其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树立名优品牌 ,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已势在必行。就以定西市安定区为例做以下几点探讨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适应性强,喜温凉气候,不耐高温、高湿,有一定耐早、耐瘠能力,是定西市主要的作物,境内广泛种植,产量相对较高。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马铃薯产业由粮食型向经济型转化.市场前景广阔。马铃薯作为农业支柱产业优先发展,对于气候变化对马铃薯生产安全影响的研究目前尚不多见。为此,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王波 《甘肃科技》2010,26(15):1-2,17
基于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现状,运用区域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定西马铃薯产业"块状经济"发展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定西马铃薯产业"块状经济"具有适应性、扩张性和联动性等特点,由此得出了应把加强政策引导、规划先行作为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切入点等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0.
首先构想了农村新型微观经济组织股份合作社形式及其组织原则,然后从构建符合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市场主体、促进产业转移、降低龙头企业交易费用、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四个方面,分析了股份合作社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作用。最后从股份合作社的启动资金、退出机制、经营范围、配套法律和宣传教育五个方面,探讨了构建股份合作社的步骤及相应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1.
由安定区农技中心选育的“新大坪”在我市马铃薯产业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良种角色。“马铃薯优质新品种新大坪选育及示范推广项目”,2006年获得了定西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被评审为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创新了安定区农业科技成果的水平,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为农民增收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12.
农业合作社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农业生产者为导向的互助性合作组织,农业生产者应当对合作社享有控制权和剩余分配权。然而,龙头企业、民间资本等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中国新一代农业合作社出现了社员异质性和合作社组织异质性的双重特点,并且越来越呈现出资本化、股份化的态势。囿于国情,新一代农业合作社在实践中极易异化为资本导向型企业,进而偏离农业合作社的本质,与国家发展合作社的初衷背道而驰。坚守本质、开拓创新才是未来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由追求数量型向追求质量型转变的新阶段,面对加入WTO后“两个”市场的新机遇和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新需求,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如何科学发展,如何按照“小土豆做成大产业”的思路持续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制定怎样的发展规划、确立怎样的发展思路、瞄准哪些重点领域,这对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确保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全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俊丰 《定西科技》2005,(3):45-45,50
定西市把马铃薯作为第一大产业来发展,其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马铃薯产业要做大做强,主要是靠市场拉动,而市场拉动,得有优良品种支持,优良品种得以良种为保证。  相似文献   

15.
赵明 《科技咨询导报》2011,(23):126-126
定西市土壤自然含钾量高,耕地多为旱地,年降水量在480mm左右,并且主要集中在7-9月份,其自然条件特别适合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近年来,定西市把马铃薯产业作为第一大主导产业,扩充规模,增加总量,依靠科技,提升层次,马铃薯已由传统的粮食作物变为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16.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甘肃省定西市就将马铃薯产业开发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确立为全市四大扶贫工程之一长抓不懈.使马铃薯产业成为定西这个全国最为干旱的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增收产业。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一个普通的农作物,在定西这块干旱的黄土地上,发展成为一个特色产业,在这里,将资源劣势转变为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优势,经过十年的探索努力.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路子.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成功培植出了一个“黄金产业”。马铃薯产业已经成为定西市富民富市的第一大产业,过去其貌不扬的“土豆豆”摇身一变成了定西人民脱贫致富的“金蛋蛋”。  相似文献   

18.
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是比公司更适合我国国情的组织形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合作社并没有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必须从大局出发,开展新合作运动来促进我国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日本农协与美国农业合作社之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日本农协与美国农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比较了两者的异同,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中国建立与发展农业合作组织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比较成熟,组织体系完善,具有十分健全的服务功能。但是,由于各国国情和农业发展背景不同,不同国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其中,较为成功和具有典型意义的大体上有三种模式:一是以中等经营规模农户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欧洲模式;二是以大规模家庭农场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美洲、大洋洲模式;三是以经营规模较小的农户为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