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研究钢筋锈蚀对钢筋混凝土梁的剪切疲劳寿命的影响,分别进行无锈蚀和锈蚀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梁的剪切疲劳对比试验。试验首先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通电加速锈蚀,使梁底面产生顺钢筋方向的锈蚀裂缝;当梁底面锈蚀裂缝宽度达到要求后,停止通电,进行疲劳加载试验。疲劳加载幅值约为无锈蚀梁的静承载力的55%。通过加载试验发现:随着锈蚀裂缝宽度的增加,梁的剪切疲劳性能会迅速衰减;试验中所有钢筋均未发生疲劳断裂。结果表明:当锈蚀损伤受弯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作用时,梁的疲劳性能会急剧衰减。  相似文献   

2.
采用通电方式对配置HRB500级钢筋和普通钢筋的混凝土板进行加速锈蚀,并对锈蚀钢筋混凝土板进行抗弯承载力试验研究. 对比分析了不同锈蚀程度下钢筋混凝土板的破坏形态、抗弯承载能力、荷载-挠度曲线. 同时,通过试验研究了锈蚀钢筋受拉性能和黏结性能随锈蚀程度不同的变化规律. 考虑板内不同锈蚀程度的钢筋可能发生受拉屈服或黏结滑移破坏,提出锈蚀钢筋混凝土板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经过对比分析,试验结果与计算模型吻合良好,锈蚀板抗弯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之比的平均值为1.019,标准差为0.081.  相似文献   

3.
裂缝特征是反映钢筋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制作了37片不同钢筋类型和配筋率的钢筋混凝土梁,通过外加电流的方法使其加速锈蚀,并通过电流强度、通电时间控制其锈蚀率.讨论了试件在静载试验中的裂缝开展过程及特点.通过与《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相关公式进行对比分析,建立了钢筋锈蚀率与平均裂缝间距、裂缝宽度的关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锈蚀率较小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裂缝特征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相同;而锈蚀率较大时,裂缝间距变大,宽度增加.该结果可用于锈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承载力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锈蚀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损伤发展特点及抗震性能退化规律,进行锈蚀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拟静力加载试验。共设计制作5榀单层单跨钢筋混凝土框架,采用全浸泡通电加速锈蚀法对其中4榀框架的纵筋进行加速锈蚀。研究钢筋锈蚀对钢筋混凝土框架地震破坏模式、残余变形、裂缝发展、强度退化、刚度退化以及耗能能力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纵筋锈蚀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地震损伤发展影响显著。与未锈蚀框架相比,锈蚀框架在拟静力荷载作用下的损伤更集中,发展更快;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以及耗能能力随着锈蚀率的增大而降低。且与承载能力相比,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变形能力及耗能能力受锈蚀率影响更显著;随着钢筋锈蚀率的增大,锈蚀框架在较小的位移幅值即出现明显的强度退化。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保护层锈胀开裂前通电方式、氯盐浓度和负极布置方式对钢筋锈蚀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通电锈蚀试验和微观测试,对比分析了不同锈蚀方式下钢筋锈蚀效率、锈蚀形态以及锈蚀物形貌和成分的异同.结果表明:保护层锈胀开裂前,不同通电锈蚀方法的理论锈蚀率均远高于试验锈蚀率,且二者相关性不强,钢筋沿纵向和环向均为非均匀锈蚀;在相同条件下,全浸泡通电方式下钢筋的锈蚀效率最高,其次是半浸泡通电方式,电迁移通电方式锈蚀效率最低;相同电流密度下,不同通电锈蚀方式所得锈蚀物的成分相似,主要为β-FeO(OH),γ-FeO(OH)和Fe2O3,但微观形貌结构组成、膨胀率有所差异,电迁移锈蚀物结构最为松散且膨胀率最大;保护层湿润状态下,氯盐浓度对钢筋的通电锈蚀效率和锈蚀产物组分的相对含量并无明显影响;钢筋的锈蚀形态受负极位置、形状及其浸入电介质溶液的高度等因素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物体积膨胀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通电加速锈蚀法对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护层锈胀开裂时钢筋铁锈的体积膨胀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低电流密度进行通电锈蚀时,钢筋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Fe3O4和FeO(OH),与自然锈蚀情况相似;通过推导分析得到了铁锈体积膨胀率的理论计算公式及其变化范围,表明铁锈的体积膨胀率仅与其所含各锈蚀产物的密度、膨胀率和质量分数有关.利用所建立公式对本研究及不同学者的试验数据进一步分析表明:混凝土中钢筋锈蚀后,生成铁锈的体积膨胀率在2.26~3.00之间;保护层锈胀开裂前后,钢筋铁锈的体积膨胀率对锈蚀方式不敏感,不同加速锈蚀法对混凝土试件内钢筋铁锈的体积膨胀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锈蚀情况,分析阳极梯传感器阳极电位与钢筋锈蚀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在实验室制备了两组钢筋混凝土试件。A组试件(尺寸为500×350×90 mm~3)埋置阳极梯传感器;A′组试件(尺寸为300×150×90 mm~3)为无阳极梯试件。采用电加速腐蚀方法对试件进行192 h通电腐蚀,通过无损测试记录阳极梯传感器各阳极电位、电流和电阻信号,结果表明:通电24 h后试件表面出现锈胀裂缝,A_1阳极棒开始发生锈蚀。通过破损试验得到钢筋锈蚀率与通电时间、钢筋电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阳极梯阳极电位与其锈蚀率之间存在二次递增曲线关系。最后建立氯离子单向渗透理论模型,计算得到钢筋锈蚀率与钢筋电位的关系,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人工气候环境和恒电流加速锈蚀得到的锈蚀栓钉进行拉伸试验,研究2种加速锈蚀方法对锈蚀栓钉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比较不同锈蚀程度的栓钉各项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气候环境和恒电流加速锈蚀方法可有效模拟自然环境引起的栓钉锈蚀;随着栓钉锈蚀程度的增加,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减小,塑形性能下降,弹性模量降低。在试验结果分析基础上,建立锈蚀栓钉力学性能退化模型和本构关系模型,为侵蚀环境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数值仿真、耐久性评估及寿命预测提供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电锈蚀钢筋砼梁结构性能退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外加恒电流快速锈蚀模拟方法,对锈蚀钢筋混凝土梁进行试验,研究了结构性能退化机理。由试验结果看出,随着顺筋裂缝宽度和锈蚀率的增大,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作用逐渐退化,梁的屈服荷载、极限荷载和延性都有所降低,而锈蚀钢筋的力学性能退化以及锈蚀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退化,是导致钢筋混凝土锈蚀梁的结构性能退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锈损率较低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为对象,在平截面假定基础上,提出考虑钢筋、混凝土材料性能劣化和几何尺寸变化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采用换算截面法计算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等效刚度,给出考虑锈蚀钢筋、混凝土二者间黏结性能退化的有效刚度计算公式,建议锈蚀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在集中荷载作用下跨中挠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39根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数据对建议受弯分析模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试验值与计算值之比的平均值为1.100,方差为0.041,二者吻合较好;多数锈蚀试件按受弯分析模型计算得到的荷载-跨中挠度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变化趋势相当,建议受弯分析模型可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全过程受力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物理试验方法对棉、毛、丝、棉麻及毛涤五种面料进行性能测试,得出其风格数值、透湿阻抗.为了反映面料对人的生理、心理的影响,有必要在人工气候条件下进行人体模拟着装试验,得出面料的人体舒适感觉值。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通过物理测试与人体试验的对照分析,发现它们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平均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组合体系为纳米结构控制剂和碳源,采用旋转蒸干法制备了LiFePO4/C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其晶体结构、形貌与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同的PEG组合体系对LiFePO4的晶体尺寸和颗粒形貌具有调控...  相似文献   

13.
通过作物与气候条件的定量分析,探讨了江西省进贤县三里乡不同气候年景中旱地秋季作物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4.
根据人工自然的性质和特点,就人工自然与人类,天然自然、科学技术的关系,以及人工自然的演化问题进行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城市人工地貌演变与经济驱动因素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连市为例,探讨了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工地貌演变特征及其与经济驱动因素的关系。笔者利用Surfer8和MapInfo7.0定量研究了城市人工地貌在时间序列上的演变,借助SPSS分析了经济驱动因素与此种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连城市人工地貌的增长总量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1990年以后城市人工地貌总体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高级和中级城市人工地貌发育规模和速度呈大幅度增长,城市迅速“增高”和“高低”起伏现象突出,对城市景观整体性将构成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叙述金属与合金的各向导性的磁电阻效应,磁性金属/金属多层膜的巨磁阻效应。恒流电镀制备巨磁阻金属多层膜以及巨磁阻金属多层膜应用。在室温条件下,用含有Co2+、Ni2+、Cu2+离子的化合物作电解质,恒流电镀。具有巨磁阻效应的Cu-Co-Ni/Cu多层膜生长在抛光的铜基质上,在室温条件下,磁场强度为0~1T,测得电磁阻变化率达到2.45%。  相似文献   

17.
鉴湖的形成演变与肖绍平原的环境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讨论鉴湖的形成与流域内的环境发展变化问题,古鉴湖自全新世早期末至今,由于气候变化,海面升降等影响,曾经历泥炭沼泽、湖泊、泥炭沼泽、湖泊四个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主要是受自然环境的变化而演变的,而后一个阶段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筑堤扩大湖泊,围湖造田使湖泊缩小的。  相似文献   

18.
根据西佛爷池(海拔3410 m)剖面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 重建太白山高山带过去2000年的气候变化。对采自该剖面的样品进行孢粉分析, 并结合太白山跑马梁(海拔3556 m)、三清池(海拔3080 m)和芳香寺(海拔3000 m)剖面的孢粉数据, 进行聚类分析, 探讨高山带不同海拔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规律。结果表明, 不同海拔植被对相对冷干气候的响应有更好的一致性, 且林线过渡带内这种一致性更明显。随着现代升温期的到来, 植被对气候的响应主要受高程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认识晚全新世以来高山环境系统的气候?植被耦合关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结合SVM和分形维数的多特征红外人造目标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红外图像中人造目标的提取.首先,通过计算红外图像目标的分形维数确定红外目标和背景的大致区域;然后,分别提取目标图像和背景图像的灰度级特征(邻域中心像素亮度、邻域中值亮度和邻域平均亮度),再利用支持向量机(SVM)进行训练,并尝试用不同的核函数及其参数建立最适当的区分目标和背景像素点的模型,进而把红外图像像素点分成目标和背景2类;最后,利用构建的模型实现红外图像中人造目标的提取.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建立的分类模型可以有效地提取红外图像中的人造目标.  相似文献   

20.
浅水区斜坡人工岛海冰危害及减灾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减轻海冰对斜坡人工岛的灾害性影响,经过现场调查和分析,揭示了由于大面积冰盘的能量使其一部分与斜坡人工岛发生作用而产生爬坡、破坏和堆积现象,确定了斜坡人工岛前海冰堆积体的形状.现场调查和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曲面破冰结构诱导海冰在斜坡人工岛前形成堆积体,可以增加海冰接触人工岛的能量消耗,降低海冰对斜坡人工岛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