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荔浦话里的反复问句及其否定回答覃远雄荔浦县境内至少有三种汉语方言:官话、麻界话(客家话)和广东话(白话),交际上通行的是官话。本文所要讨论的就是这种方言里的反复问句及其否定回答形式。1.0荔浦话里反复问句使用得特别多,其形式有两种:A:V(P)没?B...  相似文献   

2.
山东方言反复问句[VP-neg-VP]和[K-VP]两种类型共存。[VP-neg-VP]具体表现为[VP-neg]和[V-neg-VP]两种形式。其中,通行于山东腹地的[VP-neg]式反复问句在其共时特征、演变规律及动态变化层次等方面显示出类型学的意义。从山东方言的分区看,只能或主要使用[VP-neg]形式的山东腹地属于山东方言的西区;[VP-neg]型反复问句的分布情况体现出华北方言、山东西区方言、东北方言之间的一脉相承,三者同属于冀鲁官话或中原官话区;从汉语方言反复问句的分布格局的角度看,山东腹地与河北、河南及以西的地区共同归于华北方言区。  相似文献   

3.
东北方言无论在语音方面,还是在词汇、语法方面都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特点。关于反复问句,《中国语文》1985年第1期朱德熙先生的《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一文,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他说“VP不VP型反复问句在方言里的分布很广。北方官话、大部分西南官话、粤语、闽语以及大  相似文献   

4.
耒阳方言的反复问句较为特殊,它不但有由动词或形容词的正反相叠构成的反复问,即“Vp-Neg-Vp”式,也有由动词或形容词的正正相叠构成的反复问“VpVp”式.它们只存在形式上的区分,不存在功能上的对立,二者分布上不对立,是自由变体,因此是共存的.在话语过程中,这种反复问句形式的选取取决于话语者的临时选择,其中,经济性原则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涟源市古塘乡方言疑问句与共同语比较有一定的特色。在表达疑问的手段方面,古塘方言中单纯使用语音手段的疑问句不用于表示有疑而问的形式;表疑问的常用语气词、语气副词和疑问代词与共同语不相同。在疑问句内部小类的划分方面,古塘方言中没有典型的是非问句;选择问句和正反问句内部小类的划分与共同语有差别。在使用频率方面,古塘方言疑问句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正反问省略式。  相似文献   

6.
涟源市古塘乡方言疑问句与共同语比较有一定的特色.在表达疑问的手段方面,古塘方言中单纯使用语音手段的疑问句不用于表示有疑而问的形式;表疑问的常用语气词、语气副词和疑问代词与共同语不相同.在疑问句内部小类的划分方面,古塘方言中没有典型的是非问句;选择问句和正反问句内部小类的划分与共同语有差别.在使用频率方面,古塘方言疑问句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正反问省略式.  相似文献   

7.
作为古老的闽方言闽南次方言的一个分支,揭阳方言的疑问句末语气词与普通话的疑问句末语气词既有内在的联系,在读音、用法及语气表达等方面又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别:其一,疑问句末语气词不读轻声;其二,是非问句末的语气词可以互换而不改变句意;其三,非是非问句末的语气词替换后会影响句子的原意;其四,疑问句末语气词分布上大体呈互补状态.  相似文献   

8.
作为古老的闽方言闽南次方言的一个分支,揭阳方言的疑问句末语气词与普通话的疑问句末语气词既有内在的联系,在读音、用法及语气表达等方面又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别:其一,疑问句末语气词不读轻声;其二,是非问句末的语气词可以互换而不改变句意;其三,非是非问句末的语气词替换后会影响句子的原意;其四,疑问句末语气词分布上大体呈互补状态.  相似文献   

9.
南大郭村方言疑问句使用频率较高,通过分析,该方言疑问句可分为:是非问句、正反问句、选择问句、特指问句和其他等五种类型。方言中特有的疑问语气词有单音节和双音节两种:单音节疑问语气词有“嘞”、“兰”、“睐”、“呗”、“昂”、“唉”、“唠”七个,双音节疑问语气词有“嘞唉”“嘞吧”“昂唉”“啊嘞”等四个。  相似文献   

10.
在和顺方言中,助词"哩"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相当高。结构助词"哩"兼具普通话中三个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作用;动态助词"哩"与普通话表示动作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的"着"用法相同,同时动态助词"哩"还具有指明动作或事件在过去发生的作用,这一作用与普通话中的动态助词"的"相同;另外"哩"还可以作为语气助词来使用,可分别表达陈述、疑问、感叹等各种不同的语气。  相似文献   

11.
针对儿童习得疑问词非疑问用法的问题.以实验方法考查大班、中班、小班三组共20名唐山儿童的掌握情况。实验结果为:小班组的儿童已基本掌握简单的四大类疑问句:三组儿童对疑问词疑问用法的理解均好于非疑问用法,其中,反复问句中的非疑问用法疑问词比是非问句中的非疑问用法疑问词的理解总正确率高,两种问句中,疑问词处于宾语位置的理解正确率最高,其次分别为主语位置和介宾位置;中班组和大班组基本可以完成诱导模仿任务,但中班组有在一些句子中省略疑问词或以限定词与名词代替非疑问用法疑问词的现象.中班组和大班组所有被试均未改动不合语法的语句。  相似文献   

12.
选择问表否定用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问有时是有倾向性的,说话人对并列的项目"有所可否",使得选择问句表否定的用法成为可能。选择问表否定的用法有三种情形:否定全项;否定后项;否定前项。否定全项的选择型反问句各选项具有某种共同的性质,说话人用了类似排比的修辞手段加以表现,并通过对各选项的否定来实现对该性质的否定。非全项否定的选择问句所提供的选言,一般是封闭性的二值选言,二者在逻辑上相互矛盾。但同特指问句和是非问句相比,选择问表否定意义的使用频率要低一些。  相似文献   

13.
玉山话疑问副词“可”及其相关句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疑问副词“可”为发问词,构成疑问名,是玉山话疑问体系的固有特色。这种“可vp”类问句分布广泛,用法灵活,功能齐全,基本取代了“vp吗”类是非问和“VP-Neg-vp?”类反复问,是行使疑问功能的重要和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安徽颍上方言中“搁”字的语法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分析了"搁"字在颍上方言中的特殊用法。通过与普通话中"在"字结构的比较,彰显出颍上方言中"搁"字结构在语义涵盖、语法环境等方面的特色,并尝试探讨"搁"字结构不能引进动作终结点的原因。这对于挖掘颍上方言语法的地域特色,了解其语言发展的历史踪迹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可"在山西榆次方言中使用频率很高,其语义功能也同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可"存在差异性,榆次话中的"可"有三种常用用法。它们所体现的程度义较为突出:一种突显了程度的强调意味,一种强调程度的弱化。另外,"可不"句式体现了其肯定标识性的语义功能。  相似文献   

16.
张成凤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1):67-68,74
方言中的许多词语和现代汉语词语的用法雷同,许多人在研究方言时常常把方言中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中的相关词语来作比较,以寻求二者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种做法诚然很好,为我们更好地掌握方言和现代汉语知识提供了方便,但在某种程度上,在比较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时存在着多种误区,主要在词语的词义、词性以及用法等方面。本文就一些具体的方言为例来说明二者比较中存在的误区,以得到更为科学地认知。  相似文献   

17.
云南罗平方言口语中"掉掉掉"的表达方式,体现了语义虚实不同程度在共时层面的同存,从中可以看到"掉3"虚化发展的轨迹。从共时角度描写云南罗平方言"掉1"、"掉2"、"掉3"在口语交际中的实际用法,并在分析总结前人关于"掉2"语法化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语言类型学研究理念,借助新兴的语义地图模型理论探寻了"掉3"的虚化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8.
洛阳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区的洛嵩片,"嘞"在洛阳方言口语中使用非常广泛。其在句子中的功能有三项:语气词、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这三种用法中,其作语气词的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其他两种用法。文章从其句法分布角度入手,对洛阳方言中"嘞"的三种用法进行分类描写,从而探讨其语法功能和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型世言》中的"来"字有一种特殊的用法,即它可以位于处置式和工具式中介词(将/把)的宾语的位置上,回指上文出现的人或事物,并兼表单数和复数;还有用作位于处置式中介词(将/把)的宾语的定语的。这种用法类同于《型世言》中可以出现在相同位置的第三人称代词"他"(包括"他"、"她"和"它")的功能。文章藉此探讨了这种"来"的身份、来历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五灯会元》中,一方面源于上古汉语的是非问句和选择问句的表达形式依然存在,另一方面魏晋乃至唐以后的新兴的许多是非问句和选择问句表达形式得到了充分发展,而且新兴的成分不仅数量多,比例大,且用法稳定,并已逐渐取代了旧有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