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七星瓢虫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荆英  黄建 《武夷科学》2002,18(1):218-221
本文从七星瓢虫的迁飞行为、觅食行为、捕食作用、人工饲料、天敌及抗药性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综述 ,旨在使人们对七星瓢虫这一蚜虫的优势种天敌的重要习性 ,生防作用等方面有所了解 ,从而加强自然天敌的物种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生防生产中七星瓢虫的存活率与利用率,达到更好的生物防治效果,以实验室自繁的七星瓢虫为研究对象,采用每日蚜虫单次饲喂和两次饲喂(间隔7小时)两种模式,对七星瓢虫的种内捕食行为进行研究.在单次饲喂试验中,七星瓢虫在二龄与三龄期未发生种内捕食现象,但在四龄期发生了种内捕食行为,其捕食发生率为38.8%,其原因为单次饲喂无法满足四龄期幼虫的食物需求量.在两次饲喂试验中,同龄七星瓢虫在各龄期均未发生种内捕食行为.本研究表明,同龄七星瓢虫在足量饲喂蚜虫条件下不会发生同类捕食行为,为七星瓢虫在规模化生产应用中的食物供应提供了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3.
初二学习了动物学之后,我对昆虫一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昆虫与我们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同时受我们人类的影响也最大.我决心探索昆虫世界的奥秘.此时正值春天,正是蚜虫繁殖生长的季节,而它的天敌——七星瓢虫又是我从小就钟爱的一种可爱的小生命.于是,我决定进行七星瓢虫消灭蚜虫的实验观察.我捉了许多蚜虫与瓢虫.首先,我对瓢虫的外形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相似文献   

4.
鲜明的颜色是警戒色 天气渐渐变暖时,瓢虫们开始了自己的活动。瓢虫的种类很多,既有以蚜虫为食的七星瓢虫,又有以菌类为食的黄瓢虫……现在就来看看瓢虫们不同的姿态和生活吧。  相似文献   

5.
七星瓢虫,俗名“花大姐”或“花包袱”,是孩子们最喜欢捉来玩的一种昆虫。七星瓢虫的体型小巧,呈半圆球形,背面高高隆起,腹面平平紧贴着地,鲜红的鞘翅上有7个大黑斑。爬行时,6条腿微微外露,一遇危险便装死逃过劫难。七星瓢虫不仅长得惹人喜爱,而且还是吃蚜虫的能手。最令人感兴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研究了棉田插种油菜,油菜的蚜虫招引繁殖七星瓢虫,用瓢虫控制棉蚜以保护棉花免受蚜害的灰色系统控制问题。得到了用其它理论难以得到的动态情况下的有效瓢蚜比ψ≈1:120的定量关系,并为改善系统的外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对七星瓢虫在亚致死剂量百草枯作用下的捕食和限域搜索行为进行了测定.毒力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田间常用百草枯体积比(20 mL/L)低于七星瓢虫成虫的LC50,对七星瓢虫幼虫的杀伤作用死亡率为95.7%.捕食速率测定结果显示,LC20剂量的百草枯会对七星瓢虫尤其是其幼虫的捕食速率产生显著影响,24 h七星瓢虫幼虫、雌成虫、雄成虫的捕食速率分别下降了31.32%,23.47%和25.60%.此外,百草枯对七星瓢虫的限域搜索行为也产生了显著影响,百草枯处理后七星瓢虫搜索速率降低,搜索范围缩小.  相似文献   

8.
通辽地区捕食性瓢虫一年发生三或四代,3月上旬出哲,首先出现在易感蚜虫的植物上觅食,第一代发生于5月下旬~7月中旬,第二代于6月上旬发生,第三代于6月下旬发生,第四代于7月中下旬发生,世代重叠现象严重,9月下旬10月初以二、三或四代成虫越冬七星瓢虫、异色瓢虫越冬有群集性.捕食性瓢虫食性广,食量大,对蚜类发生有追随性,攻击取食,有卵食习性.温度、湿度、光照、风雨对成幼虫活动、取食、个体发育有影响.无孤雌生殖现象.捕食性瓢虫是本地区蚜虫等害虫的很好天敌,应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9.
5种瓢虫酯酶同工酶种间及种内变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聚丙烯酰胺生趣板凝胶电泳 的方法分析了5种瓢虫,异色瓢虫4个型及七星瓢虫个体的酯酶同工酶。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5种人工饲料对龟纹瓢虫雌虫取食以及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饲料喂养组和蚜虫喂养组的取食量变化趋势相同,都是在羽化后几天内取食量急剧升高,然后逐渐减弱;并且蚜虫喂养组的取食量和取食指数都远大于人工饲料喂养组,约为人工饲料喂养组的3~4倍;而添加蔗糖的饲料2组的取食量要显著高于未添加的饲料1组,则证明了蔗糖对于龟纹瓢虫的取食具有促进作用;在相对生长率(RGR)和食物近似消化率(AD)上,蚜虫喂养组要显著高于人工饲料喂养组,人工饲料喂养组的食物近似消化率偏低,可能是由于饲料的营养配比不平衡,或是饲料中存在某些抗营养因子;而对食物利用率(ECI)和转化率(ECD)的测定发现蚜虫喂养组要低于人工饲料喂养组,这可能是低取食量的昆虫通过提高食物利用率和转化率来维持其生存的需要;实验还表明添加蔗糖可以显著提高食物的近似消化率、食物利用率和转化率.同时对其体成分的研究表明:龟纹瓢虫雌虫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分别为58.77%,15.93%和11.30%;雌虫的脂肪酸组成以不饱和脂肪酸(USFA)为主,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以油酸(1C18 n-9)为主要组成成分,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以亚油酸(2C18 n-6)占的比例最大;在饲料中添加蔗糖能显著提高龟纹瓢虫的蛋白含量,而在饲料中添加橄榄油则能显著提高龟纹瓢虫粗脂肪的含量;人工饲料组的USFA(平均为72.70%)要高于蚜虫喂养组的含量(58.00%),当添加0.5%的橄榄油时能显著提高USFA的含量,特别是油酸的含量增加明显,这与橄榄油中油酸含量丰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的保护和利用绿洲农业及沙漠生态中的瓢虫资源,本文采用定期定点扫网法收集调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农田及交错带内各个景观的瓢虫及蚜虫的种群数量,认识其发生规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景观对瓢虫的保育作用及其内蚜虫对瓢虫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鉴定古尔班通古特南缘区域多异瓢虫数量最多(84%);交错带生境瓢虫发生高峰为6月,与交错带内各样点蚜虫发生高峰一致;农田生境内瓢虫与蚜虫数量均于8月达到高峰;植被最为丰富的近农田景观瓢虫数量最高(0.047头/d)。本研究可为交错带植被的保护和利用及绿洲农业的害虫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5种瓢虫酯酶同工酶种间及种内变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的方法分析了5种瓢虫、异色瓢虫4个型及七星瓢虫个体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种间的酶谱差异明显,每个种都有自己独特的谱型,彼此易于区分;异色瓢虫型间的主带酶谱相似,但总酶带数差异较大;七星瓢虫个体间的酶谱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3.
我国几亿亩麦田的巨量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 pun ctata)突然失踪,而在千里之外的海面、高山突然大量出现,始终是个谜,历史上并因此发生过瓢虫政治事件。海防的奇异报警 1978年夏季,辽宁长山岛海防前线传来警报,发现大量奇异的昆虫入境,无数红色的虫子突然  相似文献   

14.
西宁地区农田瓢虫种类调查及横带瓢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调查,西宁地区农田瓢虫种类主要有横带瓢虫、二星瓢虫、孪斑瓢虫、多异瓢虫、横斑瓢虫、纵条瓢虫、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十二斑菌瓢虫、龟纹瓢虫、菱斑巧瓢虫、十三星瓢虫共12种。其中优势种为横带瓢虫、二星瓢虫和孪斑瓢虫,分别占41 25%、27 90%和14 9%,其他种类占16 5%。  相似文献   

15.
许培育 《科技知识动漫》2009,(3):F0002-F0002
有趣的实验:1.捉一只七星瓢虫,用手指头轻轻捏一下,手指头马上就会沾上一滴黄水,这是它的血,闻一闻气味很难闻。七星瓢虫遇到敌人侵袭的时候,就立即分泌这种难闻的黄水,  相似文献   

16.
集团内捕食作用是一种更为复杂的种间关系,广泛存在于各类生态系统中。为明确棉蚜捕食性天敌之间集团内捕食水平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观察了大草蛉,七星瓢虫与多异瓢虫不同虫态之间40个处理组合的集团内捕食水平。在温室盆栽棉花(无蚜虫)上接种等量的试虫,观察24 h后的存活数量。结果表明,当参与双方的虫态不同时,出现不对称捕食,高一虫态处于优势;当参与双方的幼虫龄期不同时,高龄幼虫的存活数量显著大于低龄幼虫,呈现单向捕食;成虫对卵、1龄和4龄幼虫的捕食程度随虫龄增大而呈抛物线增长,存在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本研究结果说明,在没有集团外猎物(蚜虫)存在的情况下,当广谱捕食性天敌大草蛉、七星瓢虫与多异瓢虫之间的集团内捕食水平在参与者的虫态或虫龄不同时,集团内捕食水平与双方发育阶段有关;当参与者虫态或虫龄相同时,取决于物种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7.
十一星瓢虫与蚜虫数量关系的种群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棉区十一星瓢虫与蚜虫相关调查和实验数据,按照种群动力学理论,建立具有阶段结构的种群动力学模型,探讨外界环境对生物种群之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蚜虫内禀增长率越高,则蚜虫种群增长速度越快,峰值越大且所需的时间也越短.随着棉珠的单株最大容蚜量的增大,棉蚜爆发的时间不断推迟.而温度对瓢虫的转化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使得蚜虫爆发的时间和峰值有明显的区别.瓢虫和蚜虫的种群变化具有明显的跟随关系.  相似文献   

18.
十一星瓢虫捕食棉蚜的种群动力学模型及其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棉蚜、十一星瓢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新疆棉区十一星瓢虫对棉蚜捕食作用的调查和实验数据,建立了十一星瓢虫捕食棉蚜的种群动力学理论模型.在模型中对捕食者─十一星瓢虫进行了虫态和年龄结构划分,用来模拟不同虫态和年龄结构瓢虫对蚜虫的捕食.运用有限差分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将模拟结果与实际调查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以乙醇(Et OH)对白屈菜全草进行提取,再将浓缩后的提取液分别用正已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梯度萃取,研究所得到的3种萃取物对菜青虫,蚜虫和瓢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正己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药液对菜青虫和蚜虫表现出一定的杀虫活性,而对瓢虫的杀死率均小于50%。  相似文献   

20.
许多种类的瓢虫和草蛉,都以捕食蚜虫而闻名.人们对它们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在生物防治实践中,利用它们消灭蚜虫.但还有另一类捕食蚜虫的能手尚未受到充分的重视和利用,这就是食蚜蝇.它们在分类学上隶属于双翅目、食蚜蝇科.为我们消灭蚜虫的,是它们的幼虫.食蚜蝇成虫的身体常有黄、黑相间的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