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小区的垃圾桶面前走过的时候,你一定会掩着鼻子,皱着眉头,心里想:“这些讨厌的垃圾!”垃圾真的是一种让人头痛的东西。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却能让垃圾变废为宝。或许,你家的电灯还是垃圾帮你点亮的呢!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工业和生活垃圾也是越来越多。目前,全球年产垃圾近500亿吨,人均年产垃圾约8吨,每天人均产垃圾20多公斤,这听起来很吓人吧?或许你想自己每天没有丢弃这么多垃圾呀,不过这个平均数中包括了工业垃圾。美国每年的城市生活垃圾近3亿吨,工业垃圾20多亿吨。而曾经具有“垃圾王国”之称的日本更是吓…  相似文献   

2.
龙夫 《科学之友》2008,(3):34-36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2007年,我国塑料总产量为1219万t,进口塑料近800万t,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600万t,其中包装用塑料达700多万t。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根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的估算,全国每天使用的超市塑料购物袋达10亿个,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则在20亿个以上。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8%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34万t;上海市生活垃圾的9.8%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25万t;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5万t;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43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4.2亿个,废农膜约1374万m2。人们对此戏称为"城郊一片白茫茫",我们已经陷入"白色污染的海洋"。  相似文献   

3.
令人厌恶的"怪物" 据统计,世界上每年产生的塑料垃圾多达2.6亿t.它们散布在地球各处,但被雨水冲刷或大风吹走之后,会最终悄无声息地流进海洋.如此多的垃圾之所以会在海洋中聚集,在于被环流环绕在中央.就像你顺时针转动手中装有茶水的杯子,随后可以看到茶叶大都聚集到了杯子的中央一样.  相似文献   

4.
一垃圾一般指固体废弃物,它是伴随人类文明而来的副产品。过去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垃圾不但数量少,而且非常分散,成分也比较简单,这些垃圾来自于大自然,最后又还给大自然,垃圾尚未破坏大自然的和谐。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活动的发展,城市垃圾逐渐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工业国家在“商品用过即扔”、“新的就是好的”观念影响下,垃圾数量激增。1995年以来,全世界每年平均新增垃圾(不包括工业废渣)17.85亿吨以上,人均年产垃圾大约300千克,其中美国人均超过800千克…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4个方面提出生活垃圾综合治理的建议,强调生活垃圾的综合治理应坚持"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相关数据表明,每人每天平均的生活垃圾制造量为1kg~2kg。中国有将近10亿人生活在城市中,按照这个比例,那么每天全国的生活垃圾增长量为10亿kg~20亿kg!每个生活垃圾场都会污染方圆200m~300m范围内的空气,会污染地面下20m以内的地下水和直径100m以内的浅层地下水,会令垃圾堆放处的土壤发生化学反应,也许100年也恢复不了。近年城市考核数据表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平均为59.71%(实际真正符合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足2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零的城市有130个,占“城考”城市总数的25.59%;地级以上城市危险废物(特指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率为零的城市有80个。如果不能有效地处理这么庞大的生活垃圾,那么是不是可以另辟蹊径对它们进行合理利用呢?现在,聪明的科学家和生态艺术家为我们找到了让生活垃圾变废为宝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科学之友》2007,(7A):62-62
相关数据表明,每人每天平均的生活垃圾制造量为1kg~2kg。中国有将近10亿人生活在城市中,按照这个比例,那么每天全国的生活垃圾增长量为10亿kg~20亿kg! 每个生活垃圾场都会污染方圆200m~300m范围内的空气,会污染地面下20m以内的地下水和直径100m以内的浅层地下水,会令垃圾堆放处的土壤发生化学反应,也许100年也恢复不了。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饮酒大国.据1989年的资料统计,中国常饮酒者达16亿人,有各种酒厂3万多家,酒的年产量达1 340万t.其中白酒400万t,啤酒800万t,果酒54万t,黄酒86万t.这些酒大部分都被中国人饮用了,出口量很少.到了1996年,白酒年产量达到60亿 kg,每人每年平均饮用5 kg.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活垃圾及其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由才 《世界科学》2000,(10):22-23,42
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公害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与日俱增,由此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据统计,到1997年底,全国668座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达到10981.92万吨,年平均增长速率达到6%;据估计至2010年城市人口将增达4.5亿,垃圾年产生量将达2亿吨。目前垃圾处理率为57.3%,而真正达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比例约为20%。大量城市生活垃圾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处置,对环境造成巨大危害。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也迅速变化,耐久性大件物品、高分子化学用品及…  相似文献   

10.
自18世纪工业文明开始,人类即循着这样一种模式生存和发展——“大量开采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消费→大量产生废物”。依据物质不灭定律,人类消耗多少资源,即将产生多少废物。于是,20世纪末的今天,资源和环境同时出现了危机。 当今我国城市垃圾的产量暴增,1998年全国668座城市的垃圾清运总量达到1.13亿吨。据统计,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如不加节制,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们的普遍使用,产生了数百万吨的塑料垃圾,它们应该漂浮在各个大洋表面,但是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其中99%的塑料垃圾已经失踪。一个令人不安的可能是被鱼吃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塑料垃圾可能进入了全球海洋食物链,而我们是这个食物链的一部分。"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的海洋学家卡洛斯·杜阿尔特说。人类每年生产近3亿吨塑料,大部分最终被处理到垃圾填埋场或垃圾坑里,  相似文献   

12.
封面说明     
正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超过3亿吨,其中绝大部分是不可降解的石油基高分子材料.由于缺乏有效的回收利用手段,大量的塑料制品最终成为"白色"垃圾,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为了缓解环境压力,我国近几年来通过不断升级"禁塑令"来鼓励研发、生产和使用生物可降解塑料. CO_2的排放量大且可作为一种资源丰富、廉价、  相似文献   

13.
动物怪杰     
背上长矛的"武士" 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区的隆吉斯克瓦马蜥蜴,背上长着十几根长刺,样子很吓人.当它被敌人逼得无路可走时,它就用这种长矛般的棘刺作为武器,向对方猛扎. 隆吉斯克瓦马蜥蜴背上的棘刺终生都在生长,所以年龄越大,棘刺就越长.  相似文献   

14.
当今的世界人口正步步逼近70亿大关,这个数字给人一种透不过气来的紧迫感,而首当其冲的是随之而来的垃圾问题。目前这个地球村每年产生的垃圾就已经达到40亿吨!而且这还仅仅是每年能够回收部分的数字。就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而言数量更多,构成环保工作中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纺织工业随着共和国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财力有限,纺织工业设备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效益高,可以少投资,高产出,发展十分迅速.由1950年的500万纱锭、13万毛锭,发展到现今的560万吨纱、250亿米布、550万吨化纤、6.5亿米呢绒、11万吨生丝(1995年产)的水平,成为世界第一的纺织品产业大国,每年出口约6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阳拉煤业集团二矿成立于1951年5月1日,位于阳泉市西南6km处,井田面积为62.4km2,工业储量为7.8亿t,可采储量为4.78亿t。  相似文献   

17.
《科学之友》2007,(13):65
2007年1月,在向欧洲运送完中国制作的圣诞礼物之后,世界最大的货轮爱玛·马士基号满载17万t生活垃圾来到中国. 广东省南海区大沥镇联滘村有一片方圆几千米的废品聚集地,密布着大大小小的废品收购厂.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是人类的责任和义务。随着现代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人们送来了幸福。但是,人们在享受幸福的时候,往往忽视了环境保护。其中,最常见的是人们的生活垃圾,大街小巷,住宅前后等地的垃圾随处可见,在"无人的角落"里"日积月累",堆成小山。更令人心痛的是,野外存放垃圾的地方,一年比一年增多,它们不断地"吞食"着人类宝贵的土地。人们为了清扫垃圾,就有了专门的清洁工人。这些工人每月的工资,少的有二三百无,多的  相似文献   

19.
西藏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活动的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自然景观独特、生态环境脆弱、文化特色鲜明,其人类活动及其生态环境影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从人类活动的总量、结构和过程的角度,分析了近半个世纪以来西藏人类活动及生态环境效应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西藏社会经济总规模较小,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发展水平依然偏低;城镇化及农牧业、旅游和交通发展是构成西藏人类活动的主体,人类活动生态环境效应的阶段性和地域性特征显著.阶段性表现为,1990年以前人类活动总体规模较小,GDP总量不超过20亿元,城镇化率17%以下,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较小;1990~2000年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负效应同步发生且增强,单位第二产业产值的废水排放和人均的生活污水排放分别达到467.9 t/万元和16.3 t/人的历史最高值;2000年后人类活动规模加大,但人类活动方式的调整,促使生态环境逐步向良性方向转型.地域性表现为"点、线、面"的影响格局,城镇化区域的生态环境影响呈现为"点状"集聚,旅游业和交通业使生态环境问题"由点到线(带)"扩散,而农牧业则呈现"面状"影响.总体而言,近半个世纪以来西藏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扰动有限,2000年以来的生态环境负效应基本得到遏制,呈现良性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20.
正垃圾的定义:指"身边的散落土块或土粒"。现在指的是废弃无用或肮脏破烂之物,如生活垃圾、电子垃圾等。垃圾分类:可回收的非生物垃圾、不可回收的垃圾,以及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的非生物垃圾:纸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等。不可回收的垃圾:腐烂垃圾、厨房垃圾、果壳、花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