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速调制光束在桥式相位共轭镜中的传输特性李焱冯玉文姜永远孙秀冬周忠祥许克彬(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物理系150006)在光折变互泵浦相位共轭镜中,两束入射光互相泵浦光折变材料,同时得到各自的相位共轭光。由于共轭光的能量来自于另外束入射光,所以可以获得很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诱导双相位共轭镜的实时联想存储孙秀冬冯玉文姜永远李焱周忠祥许克彬(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物理系150006)自泵浦诱导的互泵浦相位共轭镜的工作原理是当两相干入射光束中的一束(泵浦光)产生自泵浦相位共轭反射时,另一入射光束(信号光)立即产生互泵浦相位共...  相似文献   

3.
本文给出在光折变晶体中通过受激二波混频形成自泵浦相位共轭的一种理论,在适当条件下,二波混频的耦合波方程可化为相位共轭光学中的一对耦合模方程,对于折射率光栅与条纹之间具有任意相移的光折变2k光栅,其反射的背向散射波的解是入射泵浦光的相位共轭波,产生自泵浦相位共轭的条件是背向波能最有效地吸取入射光束的功率,以至于背向散射光的强度处处等于人射光的光强;背向散射的种波应超过一定的阈值。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光折变现象及其特点,光折变效应在相位共轭器和空间光调制器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0°切BaTiO3晶体SPS-SPPC响应时间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Rh :BaTiO3晶体Ce :BaTiO3晶体样品的受激光折变散射自泵浦相位共轭 (SPS SPPC)响应时间特性 .结果表明 ,入射光与晶体a面或b面法线的夹角在 55°~ 65°时 ,自泵浦相位共轭光有更快响应时间 .同一晶体 ,响应时间快的入射角度 ,有更高的共轭光反射率 .  相似文献   

6.
(BaSr)TiO3晶体桥式互泵浦相位共轭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BaSr)TiO3晶体研制了桥式互泵浦相位共轭器(BPCM),在实验上研究了BPCM反射率随互泵浦束的入射角和泵浦比变化的规律,并提出利用互泵浦相位共轭构建一种新型光触发器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自1977年 Hellwarth 提出并验证四波混频相位共轭以来,人们对它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很多研究,普遍认为共轭光包括两部分:E_(c1)是抽运光 E_1经信号光(探测光)E_p 和抽运光 E_2形成的位相光栅衍射产生的;E_(c2)是抽运光 E_2经信号光 E_p 与抽运光 E_1形成的位相光栅衍射产生的,总的共轭光则是这两部分的相干叠加.我们在实验中观察到了第三束共轭光:E_(c3),其响应时间要大于 E_(c1)和 E_(c2),而强度远小于 E_(c1)和 E_(c2).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Ce:KNSBN光折变晶体温度效应(300—400K)的实验研究,分别给出了两波耦合和四波混频相位共轭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9.
理论分析了信号在频域中的相位共轭变换,分析表明,当输入信号取频域相位共轭后,其输出信号相当于输入信号时域包络的相位共轭和时间反转.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双折射光纤中基于频域相位共轭技术的偏振信号失真的抑制和补偿机理,数值模拟了偏振孤子信号和偏振Gauss信号在中距相位共轭光纤系统中的传输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利用频域相位共轭技术能够准确复原双折射光纤系统中的初始输入偏振信号,同时能够补偿色散和复原非线性效应所导致的信号失真.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简并四波混频,提出了一种新的制备明亮的纠缠光子源的方案,从理论上证明了相位共轭光和透射的信号光是处于量子纠缠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多进制数字的相位解调技术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多进制数字调制中的相位解调。文中在多进制数字相位调制系统模型基础上,引入了M进制相位调制信号的表达式,在多进制数字相位解调中分别对四相绝对相移键控和四相相对相移键控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对四相绝对相移键控的解调采用与2PSK信号类似的方法进行解调,四相相对相移键控的解调分有相干解调和延迟解调两种分别进行了较详细地分析。  相似文献   

12.
对低压电网单、三相负荷供电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单、三相应分开供电。对单相负荷供电采用单相三线制;对三相负荷供电采用三相三线(△)制;对单、三相混合负荷供电采用三相四线(△0、V0)制,具有巨大节能效益,并对此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13.
地震动相位谱与相位差谱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相位差谱主值的概念,讨论了相位(差)谱与其主值分布函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将相位(差)谱与其主值加以区别,能有效地克服过去相位谱与相位差谱概率特征的不协调性。在假定相位差谱服从正态分布的条件下,对相位(差)谱主值的概率分布进行数值计算与模拟,结果与Ohsaki对实际地震记录的统计结果非常接近,说明本文的思想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以Fe-0.79 mol%C二元合金为例,采用多相场法,模拟研究了包晶相变过程中不同过冷度下奥氏体的演化过程,讨论了过冷度对奥氏体生长速度与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包晶反应过程中,在界面迁移率与溶质富集的影响下,靠近三相节点处的部分δ相重熔,导致γ相向δ相内生长;当液相中的球状δ相表面发生包晶相变时,γ相作为一个外壳包围着δ相生长,最后在δ相周围形成一层γ相的核壳;随着过冷度的增加,包晶相变的驱动力增加,γ相的生长速度加快,γ相包围δ相的量越多。  相似文献   

15.
Nd—Fe—B磁性材料中氧化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硬磁相、富硼相和富钕相着手来研究Nd-Fe-B型永磁材料的氧化性质。实验表明富钕相最易氧化,硬磁相其次,富硼相最不易氧化。Nd-Fe-B型永材料的氧化性质类似于硬磁相。在硬磁相被氧化的过程中还伴随着硬磁相不断被分解。对生产中可能遇到的一些有关现象进行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基于傅里叶变换移相测量的相位测量轮廓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移相误差是移相法相位测量轮廓术的主要误差来源,提出一种对实际步进移相值进行测量,消除移相误差对相位测量影响的算法,该算法将傅里叶变换相位测量和移相法相位测量相结合,利用傅里叶变换相位原理测量每次移相的实际相移量,然后根据相移实测值计算相位分布,进而获得物体表面蝗三维数据。该算法能够准确测量每步移相的实际相移量,不要求移相的均匀性和重复性,只需3帧图像就可解调出相位分布,不受移相误差的影响。仿真结果证实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实际图像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基本消除由移相引起的误差。  相似文献   

17.
在目前的《物理化学》教科书中,关于相平衡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在分析多组分复相体系的基础上,对体系进行分类,提出“理想相平衡”和“非理想相平衡”的概念,研究了多组分复相共存体系的相平衡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低插损、大相位覆盖范围的加载缺陷地结构(DGS)的微带线液晶移相器,利用 HFSS仿真软件对 DGS微带线液晶移相器进行建模和仿真,通过改变DGS的形状来改变单个移相单元的色散特性,提升单个单元的移相能力,从而减少移相单元的使用数量,降低移相器传输线整体插损。以哑铃型DGS的液晶微带线移相器作为参考标准,比较了5种形状的DGS(哑铃型、减少DGS面积、一阶分形、三角形、交叉型)的移相能力和插损差异。仿真结果表明:下一阶分形和交叉型DGS微带线液晶移相器移相能力较好,最后对不同介电常数的移相器进行仿具观察其S 参数和移相能力,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果。  相似文献   

19.
当原始相位超过周期π时,定量相衬成像中多峰相位分布与包裹相位会出现增减交替,存在多极值点.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阈值翻转的相位解包裹算法(SATR), 实现了定量相衬成像中的真实相位重构, 分析了相衬成像原理和自适应阈值翻转相位解包裹算法的实现过程.通过模拟验证计算,并与最小二乘法(LS)、横向剪切最小二乘法(LSBLS)以及四向横向剪切最小二乘法(FLSBLS)的结果进行对比,证明该算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该算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相位解包裹的精确度,为强干扰、高精度及大计算量的解包裹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移相器作为一种可调控导引波输出信号相位的功能性器件,被广泛应用于波束形成网络、相位调制器、相控阵天线等电子、雷达、通信系统并对相关系统性能的优劣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因此设计出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兼具高性能、稳定性、小型化、低成本的实用化微波移相器对于微波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为解决当前技术所面临的发展瓶颈,实现相关技术革新,需从整体上分析各类移相器的技术概况、优劣势与发展现状,精确梳理移相器未来发展趋势,更好地将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融入移相器的设计。基于以上目标,对移相器的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分别介绍了铁氧体移相器、PIN二极管移相器、MEMS移相器、铁电移相器的移相原理与性能指标,重点分析了基于BST铁电材料移相器的微波电路设计,并结合相关技术趋势对BST铁电移相器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