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给出了高校办学效益的评价模型系统,先介绍了以Delphi法和AHP法来对指标体系进行选择和评价指标的权重的确定,再以数据包络分析(DEA)来构建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中外合作办学有了较快的发展,一些地方高校都进行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以湖北工程学院为例,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的现状及问题是: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有重视外语教学和利用外方教学资源与教学理念的优势,存在着语言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不够,中外双方缺乏深度合作等问题。地方高校应当在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的人才培养机制、教学管理机制、资源配置机制、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方面加以改进,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外合作教育的独特功效。  相似文献   

3.
杨雨  杨红果 《科技信息》2010,(24):243-243,245
随着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教育领域兴起的新型办学模式,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引进了合作办学项目。本文探讨了项目教学法在平顶山学院中外合作办学BTEC(HND)项目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并且介绍了具体的实践和教学效果。借助于项目教学法,把项目分为若干个模块,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每个子项目的学习和实践,有步骤、系统地掌握教学内容。同时该教学法也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相似文献   

4.
黄晓丹 《科技信息》2013,(17):12-13
本文就《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试点评估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要求,与《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中归档范围的一级类目、二级类目划分进行对照,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指出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中对高校档案的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日常高校档案资源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省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结合山东科技大学培养国际化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形成了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机制。通过审批手段、评估手段和机构保证实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外部保障;在内部保障方面注重优化培养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现状基础上,对创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中外合作办学品牌的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经管类专业由于其办学成本相对较低,其率先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应首先明确定位以凸显品牌优势,同时应找准合作对象、办出特色助力品牌建设,而合作专业和合作模式的选择则为品牌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和提供制度保障.要使得品牌得以有效传播,最关键的是保证合作办学质量,形成良好口碑效应.  相似文献   

7.
针对原有的指标体系,以及对各高校精品课程建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了重庆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对各评价方法优劣的分析,提出了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的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以重庆师范大学一门精品课程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各高校10多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历程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也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和留学市场的变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面临一些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涉及外部因素,如高考生源减少、国内高校录取率逐年提高、低龄化出国不断升温等,也涉及到项目自身的一些缺陷,如国外合作院校层次和录取的生源起点偏低、引进国外合作院校优质课程较少、用英文或双语教授专业课程偏少、英语课程偏重于考试培训等.面对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完善办学项目的内涵使其可持续性,如采用英文或双语专业课程教学,英语着重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等;另一方面要拓展办学项目的外延使其形成互补性,如增加交流生与交换生项目,创造条件与国外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办学机构落地湖南省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迅速发展,引进国外教育资源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是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核心目标。针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培养人才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组织实施等问题进行探讨,旨在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改革教学理念和调整教学内容,使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别于普通本科教学项目,突出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和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助推器”与“服务器”。但在实践运行中,却存在着某些认识上的误区及行为上的偏差,从而影响着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危及着中外合作办学目标的实现,制约着中外合作办学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产生误区的根源,并予以及时、彻底的纠正,以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的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