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83年台湾女作家李昂发表中篇小说《杀夫》,以女性视角重新审视女性的杀夫行为,对“杀夫”现象做出了一个全新的解释——被迫杀夫。20世纪90年代以后,女性小说中不断出现与《杀夫》女主人公林市类似的以极端方式反抗男权的女性形象,构成不可忽视的“‘挥刀’的女人”的群像,对这些女性形象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比较《杀夫》与《猛虎》两部作品,可以发现它们分别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文本,即鲁迅的《祝福》与张爱玲的《金锁记》有着一定程度的戏仿。两部作品有着不同的叙事角度,构置了截然相反的家庭结构模式,而在女性主义批判指向上则是殊途同归。以《杀夫》为代表的一批女性杀夫题材小说有着更为鲜明的男权批判意识,但也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某种"女性主义焦虑症"。《猛虎》则溢出了单一的反男权的文化范畴,上升至对人类普遍生存境遇的透视与关怀,有着更为深邃复杂的人性指向。  相似文献   

3.
《杀夫》是李昂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揭示了封建男权社会下"生为女人不是人"的女性悲剧命运。不论是"吃不饱"的林市阿母,饱受经济、性、精神压迫的林市,还是深受封建思想荼毒而人性扭曲的阿罔官,抑或是相对自由但同样走不出厄运的妓女金花,都共同反映了妇女悲惨的生存状况。作品的批判矛头直指男性沙文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4.
我们每个人的体内都有成百上千亿个极细小的生物,它们会怎么样呢?会同我们展开殊死决斗,还是和平共处? 人是细菌的孵化器 这些不可胜数的小东西在地球上定居,好像有助于人类繁衍后代。其实这只是一种假象。它们只是把我们当成孵化器,在里面便于繁殖和完善自己而已。俄罗斯国家医学科学院教授列昂尼德·斯特拉琼斯基认为,要同微生物做斗争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同它们共处。  相似文献   

5.
吴艳梅 《科技信息》2013,(25):269-269,319
布兰奇和斯特拉两姐妹是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欲望号街车》中两个重要的女主人公。本文主要分析了布兰奇和斯特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欲望号街车》。  相似文献   

6.
针对机器人避障轨迹控制过程中存在的路径优化以及如何躲避大障碍物或者是多障碍物的情况,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狄克斯特拉算法与贝塞尔曲线的机器人移动避障实时控制改进算法,该算法引入机器人与目标终点路径的速度分量,采用狄克斯特拉算法进行移动轨迹路径优化,进而采用贝赛尔曲线修订优化路径,以此满足动态约束条件.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改进人工势场算法,本文构建的改进算法使得机器人移动时间缩短,机器人避障运动规划明显改善,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于树良 《科技信息》2012,(36):I0140-I0140
D算法(Dijkstra,狄杰斯特拉算法)是典型的单源最短路径算法,用于计算一个节点到其它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从存储结构角度,提出一种优化D算法的最短路径方法,利用基于COMArcEngine技术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高跟鞋为广大女性所迷恋,高跟鞋的危害尽管为人熟知,但几乎每位女性都还会用其展示自身的阴柔之美,实际上,在这为美付出"疼痛"代价的背后,是社会对女性身份的一种规训和建构,这种规训则来源于媒体的塑形,通过直接的渲染、建构女性的自我认同、男性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多方位交织渗透而成,高跟鞋踩出的实则是一种男权政治.  相似文献   

9.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男性惯于站在主体位置上把妇女作为客体来“看”。徐坤则热衷于设置另一种情景,把女性变为观看他人特别是男人的主动者。她在小说中展现了三种不同的叙述视角:以《游行》为例的女性主人公视角,展示了女性看男性的眼神由错愕到重新恢复意识的过程,这个变故是扭转女性被动地位的契机;以《招安,招安,招甚鸟安》为例的叙述人兼女性主人公视角,体现了女主人公的无奈和叙述人的清醒;以《遭遇爱情》为例的女性叙述人视角,不仅是女性看男性,还让男性在自我观看中反省。  相似文献   

10.
张抗抗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其小说有其独特的风格。她小说中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一种无性别区分的理性思考,渗透着作者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并启发了众多读者对"人"的深层次思考,尤其是引起了女性读者对自我的理性认识,也对当代女性作家的创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夫妻关系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长久和最特殊的人际关系。不能否认,在婚姻中,夫妻间的确持续进行着交换活动,或者说是一场交易,而且是一生中最漫长的交易。本文旨在简单介绍国内外学者对夫妻社会交换关系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伏涛 《菏泽师专学报》2012,(1):37-40,55
席佩兰,清代常熟著名性灵派女诗人,被袁枚推尊为本朝第一。她有极为明显的男性意识,且伉俪能诗。其夫孙原湘与王昙、舒位合称“江左三君”,然场屋不畅,席佩兰诗中对此有所记述,该类描摹科举情状之诗颇见性灵派诗歌的特色,既具审美价值,又有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13.
班昭的《女诫》作为第一部女性教育要籍,它确定了女性的家庭地位,强调夫妻关系是家庭人际关系的主体,要求女性在封建家庭中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必须做到:精心事夫、曲从舅姑、团结叔妹,并论述了女性应该遵循的道德修养和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女诫》是封建社会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重读《女诫》,扬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构建现代和谐家庭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君子小人考     
君子和小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以道德区分好人和坏人的一般标准。笔者通过分析古籍,认为君子和小人的区分,还有除道德层面以外的社会地位、称谓、夫妻关系和智愚等方面的外延。  相似文献   

15.
山西河曲民歌《走西口》道出了一对新婚夫妇生离死别的悲苦与近代山西人出外谋生的艰辛,它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自然、地理原因.走西口是对命运的挑战,是对新环境的开拓.走西口固然艰辛,可是勤劳智慧的人们走出了一片新天地,正是他们开启了“海内最富”的辉煌时代.走西口这一自发行为深刻地改变了山西与蒙古地区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6.
关于《唐风·葛生》的主旨,历来主要有四类观点:《毛诗序》以为刺晋献公;郑玄不指实于晋献公,而以为是丈夫久役丧亡,妻子居家独思的一首诗;严粲提出悼亡的观点,今人多认可;还有人认为是闺怨诗。比较众说,"刺晋献公"与"闺怨"的说法,或附会、或臆测,较难服人。通过解读文本,分析诗歌的内容与结构,可知《葛生》是妻子悼念亡夫的一首诗。诗用对比、递进、并列等手法,表达了独居女子愿百年之后与丈夫同归共穴的强烈愿望,体现了"《唐风》之厚"的美好品格。其伤存悼殁最哀,对后世悼亡诗深有影响,堪称悼亡诗之祖。  相似文献   

17.
当今时代,家的观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好像不太注重家庭亲情关系了。一些人不愿意结婚成家,一些人成家后却有家不归,也有越来越多的家庭濒临解体或已经解体。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本文从儒家传统伦理的角度,分析了三种家庭人伦关系:父子、夫妇、兄弟。认为家庭解体、有家不归的原因是无“家”可归,丧失了精神家园是当代人所处的历史困境。阐明这个问题,对于稳定社会秩序,重建伦理道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元代包公戏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各具特色,她们或爱憎分明,或善良柔弱,或霸道狠毒,或放荡淫乱,剧作者通过这二十几位女性形象向我们展示了元代社会特殊的经济、政治及文化风貌,并通过剧中爱夫爱子的女性形象展现了他们的审美价值和情感取向。  相似文献   

19.
梅娘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沦陷区文学创作成就最高的一位女作家,她的小说创作紧紧围绕女性主题展开,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形态各异的男性形象,即父亲、丈夫、情人和包括婴孩、侏儒、好色成癖的男性等其他男性形象在内的四大系列六种类型。借助这些男性形象,梅娘巧妙地完成了对男权社会的反抗与批判,实现了对女性主题全面而独到的诠释。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生三段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用她的作品重新解构了男女爱情和伟大的母爱,证明这一切在金钱的面前都显得不堪一击.同时通过对女子人生三个重要阶段--少女、婚龄女子、已婚妇女的描述,显示了作家本人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