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海伦地区黑土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平衡特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通过对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综合观测场的大气降水量、土壤水的蒸散量和1.5m土体含水量连续观测结果,分析了黑土地区降水规律与分布状态、土壤对大气降水的接纳能力、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和土壤蒸散量,其结果表明:大气降水是黑土区唯一水分来源,统计观测场50年降水量平均为550.7mm;土壤水年平均蒸散量为477.8mm,与蒸散对应年份的平均降水量为491.8mm,97%的降水参加了农田生态系统内水分循环,其循环方式为土壤-作物-大气。1.5m土体内水分变化为4llmm-647mm,土壤含水量处于458mm-505mm时间为90%以上,土壤水通过气象上的旱、涝、常规水分年达到平衡,年内是通过春、夏、秋、冬四季达到土壤水分平衡。图5,表2,参5。  相似文献   

2.
结合作物模拟模型与GIS,分析了松嫩平原黑土区海伦市主要旱地作物玉米和大豆1996~1999年的产量潜势、水分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结果表明,所用方法能够模拟作物各个级别的生产力水平及其空间分布格局。作物产量潜势与太阳辐射关系较密切,1996~1999年,海伦市玉米和大豆的生产潜势分别为7028 kg/hm2~8 979kg/hm2和2250 kg/hm2~3220kg/hm2。对作物水分生产力的模拟结果表明,因大豆具备固氮功能,不施氮肥情况下大豆水分生产力下降的幅度要明显低于玉米水分生产力的下降幅度。模拟结果同时验证,水分和养分的合理搭配是实现作物较高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前提。耕地坡度和土壤类型对作物现实生产力均有影响,坡度<3°的耕地作物生产力大于坡度>3°的耕地;对不同土壤类型的作物生产力而言,黑土>草甸土>黑钙土。表6,参23。  相似文献   

3.
探讨并计算了松嫩平原黑土区各主要作物的最大可能光能利用率,并计算了光合潜力。参2。  相似文献   

4.
松嫩平原黑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展望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松嫩平原黑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揭示了松嫩平原黑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研究了农牧结合持续农业模式类型、实施途径、保证措施,为发展该区持农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松嫩平原黑土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从松嫩平原黑土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资源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稳定性3个方面,分析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从4个方面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参6。  相似文献   

7.
为保证填埋场的安全运行及控制垃圾渗滤液的产量,垃圾填埋场通常建有封场覆盖层。封场覆盖层中水分的动态变化是关系到封场系统能否有效运行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在考虑降水、蒸发循环补给的边界条件下,建立了水分在封顶系统中运移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此模型预测了11次蒸发、降水循环补给边界作用下,封场覆盖系统中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另外,对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进行了参数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整个覆盖封顶系统中含水率对边界变化响应的灵敏程度随土层深度的延伸而逐渐减弱,其中反应最为敏感的是最上层的植被层;当降雨强度为10cm/h,持续时间达到14.5小时,水分将穿透整个封顶覆盖系统。  相似文献   

8.
黑土坡耕地治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对海伦前进小流域黑土坡耕地的耕作措施,施肥措施,生物措施等试验,采用多年,定点,定位取样分析与监测,摸索出了有效的治理途径,使坡耕地水土流失得到了基本控制,土壤微生物量增加,水分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土壤肥力基本保持平衡,为侵蚀黑土区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表2,参3。  相似文献   

9.
太行山前平原地下水动态及超采原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太行山前平原是中国华北平原的高产区域,多年平均530mm左右的降水量不能满足一年两熟(小麦-玉米)作物生长的需要,必须补充灌溉,灌溉主要靠开采地下水,但地下水连续超采已经导致水位的下降,每年下降1m以下,成为制约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造成地下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自50年代以来降水量减少了130mm;耗水作物-小麦种植面积的扩大;太行山区的侧渗补充减少和较低的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图7,表3,参7。  相似文献   

10.
典型农田黑土剖面理化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利用黑土,在整个黑土区,从北向南,选取有代表性的剖面采样,对其理化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域黑土的理化性状差异显著。阐明农田黑土在整个区域的空间差异。表2,参7。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工模型进行了改进,把传统的“  相似文献   

12.
在建立了某反坦克导弹目标瞄准线数学模型,红外视场锥面数学模型和红外视场重合长度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实现了对瞄准线高低角,方向夹角,瞄准线公垂线长度和交叉火力射击条件下视场重合长度的数学解析计算,从而确定了视场在空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为进行合理的阵地配置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最后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3.
仿生机器鱼尾鳍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的稳定性是仿生机器鱼高效推进的前提,而对尾鳍的稳定性控制是实现仿生机器鱼稳定性的主要方法。通过“二维波动板”理论,建立了三节仿生机器鱼的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由该模型出发,分别计算出水动力和惯性力引起的尾鳍驱动力矩的值,分析了该值与仿生机器鱼各个运动参数的联系。为仿生机器鱼的稳定性控制建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移动视频直播指用户通过移动设备实时制作或观看视频的服务。近年来,移动直播APP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用户,然而平台的最终成功取决于用户持续使用。本文聚焦于移动视频直播的互动性,以流体验理论、社会临场感理论和认同理论为基础,从心理认知视角探讨了互动性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作用机理。通过问卷调查,共收集346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和PLS软件对假设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移动视频直播的互动性通过提高用户观看体验(流体验、社会临场感)和主播认同进而影响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同时互动性的各个维度对用户体验和认同感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据此,为移动视频直播运营商的长期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在收益等价性及应用的完整框架下对四类拍卖的收益等价性问题进行了总结、研究和探讨.在对收益等价定理进行推论和应用的基础上,确认了SIPV(对称、独立、私人价值)假设下四种拍卖期望收益与期望支付的等价性,推导了二价全支付拍卖的均衡竞价策略.在此基础上比较并解释了SIPV假设下四种拍卖均衡报价的排序关系.总结,比较并解释了关联价值假设下四种拍卖的期望收益的排序关系.指出不同的信息结构设定是影响不同假设下拍卖收益等价性和不同假设拍卖模型对经济现象解释能力的关键因素.最后,展望了拍卖收益等价问题的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利用现有压裂井产油观测数据,采用动态数据处理方法,建立了月增油量的预测模型;依据预测结果,利用整数规划的方法,规划设计未来年度油田的压裂井数及压裂方式。  相似文献   

17.
线性调频-二相编码雷达信号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报道了一类由二相编码信号与线性调频信号组合而成的新的脉冲压缩信号。导出了这类信号的表达式。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给出了该类信号的模糊函数(图),幅度谱特性,匹配滤波器输出波形,多普勒频移特性,有加权时的压缩脉冲时间旁瓣波形和低截获概率等方面的性能。分析证明,该类信号与线性调频信号或二相编码信号相比具有更好的低截获概率特性,其多普勒性能优于二相编码信号。  相似文献   

18.
风险概念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分析了风险的概念,介绍了不确定性经济学、保险和金融三个领域中与风险有关的概念(效用函数,风险厌恶,保险,金融风险)和各自关心的主要问题(如风险的衡量,保费的确定,资产价格波动),以及一些重要结论(Pratt定理等)。  相似文献   

19.
仿真技术在风力机总体性能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鑫  杜静  何玉林  刘桦  杨兴满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12):2823-2826,2830
采用叶素动量理论进行风力机气动力学的计算分析,并编制程序,建立风力机ADAMS仿真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下建立风力机传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将计算的气动载荷加载到风力机仿真模型上,将传动系统模型同ADAMS进行联结,实现对风力机系统总体性能的联合仿真.仿真数据同国际有名的风力机分析软件计算数据比较表明,该联合仿真方法可以较好的模拟风力机的总体性能.研究为风力机总体性能分析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不同流道轴面形状的液力缓速器内流场的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不同流道轴面形状对液力缓速器制动力矩的影响,采用了雷诺时均N-S方程、标准k-ε模型和SIMPLEC算法对液力缓速器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轴面形状下液体流动的速度分布、压力分布和湍动能分布规律.以Rothalpy值的变化作为损失分析指标,定量比较不同流道轴面形状对制动力矩的影响,得出长圆形缓速能力最大,扁圆形次之,梨形最小,可为液力缓速器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后续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