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怎样让孩子喜欢作文呢?我认为:应该让习作训练成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把日常生活和习作练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凸现个性、充满生命活动的、开放式的习作大课堂”。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了,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们不同的生活呢?原因在于我们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那些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满着空话、套话的"得意之作".  相似文献   

3.
“言为心声,缘情而发”,这是令人向往的、美好的作文境界,但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最薄弱的环节之一.作文往往让学生惧怕,老师为难.咎其原因,有作文的神秘感在作祟,也有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组织方式问题、学生能动作用的发挥问题等.该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际,浅析关于作文教学的几点迷茫与对策,分别是:“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凭借阅读教学揭开“怎么写”的迷雾;“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借素材的日积月累解决“写什么”的彷徨;凭借自改能力的培养,走出“精批细改”的尴尬处境,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写作文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可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总觉得无话可写。有的学生勉强能完成作文也如流水一般。那么,怎样能让学生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呢?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不停息。”因此,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以下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么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过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一提起作文,教师摇头,学生叹气,把作文视为语文教学中的“拦路虎”,因为学生普遍感到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针对此,我们进行了“小学生生活化作文”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增强了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和兴趣。我们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6.
生活,作文的源泉,想象,作文的翅膀,创新,作文的灵魂。学生对生活有了思考,有了自己的思想,就会产生加以具体阐述的欲望,作文时就会用具体事情、生动的形象表现这种思想,这样“文思泉涌”、“妙笔生花”才不会是梦想。有了不断充实自己的个性化“生活百宝箱”,有了不断丰富独具特色的“材料宝库”,到作文时就有源头活水,写作时就可以左右逢源。作文教学不仅需要教师传授写作知识,而且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丰富体验,激发写作欲望。  相似文献   

7.
创新作文的基本特征,就是立意要深,材料要新,语言要活。指导学生写好创新作文,是作文教学的真谛。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新奇,在思考中寻找新意,在表达中寻找“鲜活”。这是创新作文指导的三种基本方法。一、在生活中寻找新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要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生活,从平凡的生活中去寻找新奇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赵六顺 《科技资讯》2009,(21):212-212
学生的作文来源于日常生活,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开放写作空间,加强主体实最。教师应扩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引导学生关注农村,关注农民生活,关注农村的发展。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正确处理“立意”和“生活”的辩证关系,学会自主拟题;开阔作文思路,学会自主表达,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作文修改。  相似文献   

9.
作文可谓是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不少老师和学生都害怕作文。针对这种情况,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得明确作文的途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学生的写作素材和灵感常来自于他们的生活。在具体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到: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推行已有一段时间,而作文教学仍是停留在改革的边缘,让人无所适从。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所有学科教学中最费时费力,而且低效的。为评改学生的作文,教师可谓费心费力,付出的实在太多太多,然而效果却微乎其微。就学生作文的现状而言,“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极为严重,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再加上作文讲评时教师“一言堂”、“目中无人”。这正是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作文教学费时低效的严峻局势,迫使我们研究如何教会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到多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应用。当前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重“知”轻“能”、重“外”轻“内”、重“写”轻“说”、重“文”轻“境”的问题。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网络技术改进作文教学。网络技术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素材,为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提供了条件,扩大了学习时空,激发了学生作文兴趣。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传统的作文教学注入新的内涵,让作文与网络同行,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改革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飞跃。一、创设情境,提供交互式的网络图像,让学生自由选择习作内…  相似文献   

12.
谢宝珠 《奇闻怪事》2005,(3):29-29,2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学生的习作,应当根植于火热的现实生活,表达真实动人的内心体验。然而,不少学生作文时,所选取的素材枯燥,内容单调,层面狭窄,根源就在于没有从生活入手,忽视了身边的信息资源。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宝藏。教师应引导学生睁亮“发现”的眼睛,开掘生活信息之源,撷取有意义的、生动的、鲜活的作文素材,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作文来。  相似文献   

13.
几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令我最头痛的莫过于作文,对学生来讲,难于对付的也是写作文,大多数学生不喜欢作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就说明作文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对于作文教学这一“老大难”很有必要一起探究。下面就如何上好作文课,变“老大难”为快乐作文。  相似文献   

14.
积蓄·倾吐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提高作文素质必须找准突破口。我的看法,突破口应是正确引导学生积蓄材料,同时使学生乐于倾吐。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生活积蓄。”叶先生所言“注重倾吐”与“生活积蓄”就是谈“为炊”与“米”的问题,意在告知语文教育工作者:作文教学必须密切结合学生实际,了解其生活积蓄,挖掘其生活库藏,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教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赞可夫)要唤起、激发学生写作冲动,既在于使学生的“积蓄”可以“倾吐”,…  相似文献   

15.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很多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课下也是埋在作业堆里,回家后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忙碌的学生根本没有时间体会春日的嬉戏、夏目的垂钓、秋日的收获、冬日的创意。学生没有机会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因此有不少教师经常鼓动学生模仿课文、去下苦功夫背范文,通过统一标准的作文训练,学生的思维个性受到了严重的束缚,学生的作文也就往往编造出脱离自己生活实际的模式文章。  相似文献   

16.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其语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活泼流不息"。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既有科学的方法指导,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热心,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文教学要真实地展现学生生命的本色,要生活化。因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进行写作,就如无米之饮,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18.
作文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方面,作文的立意、写作以及批改等都是高中写作的重要环节,如今,作文效益的高低亦是语文教学效益高低的一个显著标志。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现状还不容乐观,存在着“为考试而作文”的现状,紧紧只是追求应试效果。其实,在语文教学中抛开学生生活经验不足,认识水平低等原因,我们更应该看到教师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和弊端,教师应该在写作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将被动写作转变成主动积极的写作,让学生在写作中得到快乐,所以如何开展高中写作教学工作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李兆迎 《科技资讯》2006,(36):81-81
小学作文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难点之一。不少学生对作文存在着自卑、厌烦、畏难心理,把作文当成一个包袱,消极应付。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需要是动机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任何一件事,先要愿做,有兴趣做,才可能积极去做和认真去做。因此,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成绩先要从培养作文兴趣,激发作文动机入手,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被动写”为“主动写”,“害怕写”为“喜欢写”,使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反之,如果学生缺乏这种作文的心理需要,心理欲望,再好的指导方法也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针对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偏向,要培养小学生作文兴趣、调动作文的积极性,我们可采取这样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会有这样的感受:不少同学在写作时会发现,原本多姿多彩的生活一时间变得平淡无味,找不到可写的题材,大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惑。而一旦找到感兴趣的内容,即使平时作文不佳的学生也能写出好作文。同时,我们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也强调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