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薛原 《科技信息》2003,(5M):22-24
湖南文艺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沈从文散文选》浓缩了沈从文湘西风味的散文精华,20年前我就是从这本书走进了沈从文笔下的文学世界,书中收入了《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一个传奇的本事》和1949年后写的《新湘行记》、(1957),前三篇其实就是三个小册子,各自独立成一部小书,可以说是沈从文的散文代表作。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课本中,据大概的统计,从古今中外的长篇小说中节选的作品有十九篇之多。其中有从我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中节选的,《红楼梦》里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水浒传》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五篇;有从现代著名长篇小说里节选的,《创业史》里的《梁生宝买稻种》、《暴风骤雨》里的《分马》等七篇;有从外国长篇小说中节选的,小村多喜二的《母亲》里的《母亲》、《青年近卫军》里的《火烧敌军司令部》等七篇。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后现代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蝴蝶梦》中的女主人公吕蓓卡的形象,以打破我们对吕蓓卡传统的错误认识从而获得一个客观,全新的认识,并探讨被边缘化的女性在男权社会里获得话语权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人类中心主义的认识论难题,伍尔夫在小说叙事活动中采用了一种超感官知觉叙述策略。这种叙述策略,把人的审美体验从纯粹的、主观化的感官域扩充至非感官域的超感官知觉域,她的每部小说在构成上也因此展现为从繁杂和割裂的自存性叙事转向综合和协同的依存性叙事。在《海浪》和《弗勒希小传》里,她力图用超感官知觉叙述的同质化功能,去谋求人与世界的共存;在《达洛卫夫人》和《到灯塔去》里,她力图用超感官知觉叙述的连续化功能去谋求人与集体的共通;在《远航》和《奥兰多传》里,她力图用超感官知觉叙述的统一化功能,去谋求人与自身的共融。伍尔夫采用超感官知觉叙述,其目的是克服西方现代性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局限及其多重二元分裂性后果。  相似文献   

5.
对《棉被》和《沉沦》进行比较后,可看出在内容上两者都有着强烈的性欲表现和自我表现,在形式和创作手法上都采取了自我告白的表现手法,在取材上都使用了从作家自身的经历及作家身边的人和事中取材的方法。两者的不同点在于:《棉被》倾向于客观描写、平面描写,而《沉沦》更倾向干主观抒情、直抒胸臆。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从朗读下手──朱自清的朗读教学理论殷作炎朱自清在1946年连续发表了三篇关于语文教学要从朗读下手的专论,即《朗读教学》、《诵读教学与“文学的国语”》、《论诵读》。三篇专论现在都收集在《朱自清文集》第3集里。①为什么要从朗读下手什么叫“诵读”?...  相似文献   

7.
《诗经》的比兴手法在文学上影响极为深远,引起的纷争也特别多。本文从朱熹有关“比兴”的说法入手,对《诗经》的比兴进行了详尽的分类说明。主要从“他物”与“所咏之词”的关系来分类,介绍了五种类型,既举出恰当的例子,也分析了各种类型的比兴的艺术价值以及时后世文学相关的影响。应该说,本文可以给初读《诗经》的人,尤其是对之感兴趣的读者一个关于“比兴”的全面、完整、客观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丁玲早期小说的艺术技巧许华斌我们这里所说的丁玲“早期小说”,是指她从1927年冬《梦珂》问世至1929年夏《野草》的发表这段时间所创作的14篇短篇小说。这14个短篇,分别收入《在黑暗中》、《自杀日记》和《一个女人》三本短篇集。在我们研读这三本短篇集里...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以唐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为基础,经过数千年的文学演绎,最终成为一部妇孺皆知的文学作品。学界从不同的角度入手研究《西游记》,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成果。《西游记》故事情节、主要角色包含着大量的宗教信息,客观地反映了佛教与道教之间既合作交融又暗争正统的微妙关系。从宗教发展和融合的角度研究《西游记》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解读其现实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山西票号曾执全国金融之牛耳,但晋商票号这一在中国历史上有过重要影响的商帮究竟源起何时,在清史、民国史及野史里均未有明确的记载。编撰于民国六年(1917年)的《山西票商成败记》一书中,山西票号创设于清朝初年的论述较客观可信。元宝、银锭《目录》的实物反映出明末的特征,元宝、银锭《目录》的内容揭示了山西票号创设年代应该在清朝初期。大玉川、合盛元、大德兴茶庄成立之初便是茶业、汇兑、存贷兼营,这说明晋商票号与晋商茶庄一样诞生于清初。  相似文献   

11.
《围城》是一部具有杰出艺术成就的长篇现实主义讽刺小说,享誉颇多,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本文力图从理想、爱情、家庭、处世、人格等角度去分析《围城》里知识分子灵魂的堕落,从而探求他们身上的劣根性及其根源,这也许正是《围城》独特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在其代表作《追忆似水年华》中独辟蹊径,采用追忆的方式表现时空,空间成了一块块碎片,而时间则被赋予了毁坏和拯救的双重力量,两者在追忆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特别是无意识记忆,从意识深处唤起既不可再现、客观上又无法逆转的时空,从而在心理上获得一种永恒的感觉,时间在空间里复活。  相似文献   

13.
唐以前的《史》《汉》比较大都就读书的直观印象肆意评论,往往牵连马班的为人,从评价者的主观爱憎出发,上下其手,一般没有客观且强有力的证据来辅佐论点,所以价值不大。但是由于这部分材料是《史》《汉》比较研究的基础,而且历来谈及这些材料的人不能正本清源,牵扯出很多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辨析与考证。  相似文献   

14.
雷燊 《吉安师专学报》2004,25(B12):43-44
本文较为全面、客观、公正地从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洋务运动、外交活动中的表现来评论他的是非功过,并指出其重要性,在中国近代历史前六十年里,几乎无人可与之相比。  相似文献   

15.
王芳 《科技信息》2009,(21):194-194,243
影响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以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英译的两个《红楼梦》译本为例,从主客观两大方面分析了影响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力图较为全面、客观、准确地阐述影响翻译策略选择背后的真正原因,进而更好的认识翻译现象及翻译的社会功能,真正把握翻译的本质,以达到对现有翻译作品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6.
陶宗仪《说郛》是一部杂钞性丛书,传世有百卷本与一百二十卷本两个系统。以涵芬楼一百卷本为底本,从《说郛》辑佚书目考、《说郛》辑佚的特点、《说郛》辑佚之不足三方面切入,全面客观地评价陶宗仪在《说郛》中的辑佚工作。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进展,人们越来越关心其他国家尤其是近邻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冯昭奎先生的新作《21世纪的日本:战略的贫困》(简称《贫困》)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对日本进行了客观、准确的分析,并指出日本目前的困境是缺乏国家战略所致。《贫困》从泡沫经济、向信息化过渡、中日关系三个方面入手,重点分析了日本的国家战略问题。在上篇“泡沫破灭:经济战略的贫困”中,作者详细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经济形势,认为泡沫经济的出现在于日本政府的错误诱导,而且在解决泡沫经济引起的问题时,又错误地沿用…  相似文献   

18.
《白鹿原》书中的人名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文化网络图,随意点击,我们会发现,《白鹿原》里的主要人物命名文化内涵很深,他们不仅仅是人名的代码,更是一定历史文化、社会意识的反映。欣赏她,我们可从多层面、多角度体味陈忠实的人文心理、文化观念、生活理想、道德准则以及《白鹿原》的丰厚意蕴。  相似文献   

19.
周文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1):109-113
郑樵是宋代著名的学问家,他的《尔雅注》是南宋雅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本文从语义的训释、文本的校勘和字音的标注等三个方面对《尔雅注》的内容进行了静态的描述,客观、全面地反映了郑樵对《尔雅注》所作的注释工作。我们认为:郑樵的《尔雅注》有着自己的特点和内容,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蒋庆春等三位同志不同意笔者的《错误的意识未必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中的观点,发表了《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对此,笔者作出回答,应对错误的意识作客观的,辨证的分析,鉴别出错误的意识中有的达到了以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有的则没达到。“未必”之说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及辨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