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历史与科学哲学联盟(IUHPS)及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主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大会。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8月9日至1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这是该大会自1960年在美国召开以来,近半个世纪首次在亚太地区国家举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届盛会,他们在为期一周时间里,交流学术成果,建立中外学者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本届大会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国学术发展、使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参会学者研究领域集中在哲学逻辑(包括非经典逻辑、逻辑与语言,逻辑的哲学基础,作为建模工具的逻辑)、一般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哲学等。在此,我刊特别就各个专题组织笔谈,以反映当前在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学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历史与科学哲学联盟(IUHPS)及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主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大会。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8月9日至1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这是该大会自1960年在美国召开以来,近半个世纪首次在亚太地区国家举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届盛会,他们在为期一周时间里,交流学术成果,建立中外学者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本届大会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国学术发展、使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参会学者研究领域集中在哲学逻辑(包括非经典逻辑、逻辑与语言,逻辑的哲学基础,作为建模工具的逻辑)、一般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哲学等。在此,我刊特别就各个专题组织笔谈,以反映当前在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学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历史与科学哲学联盟(IUHPS)及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主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大会。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8月9日至1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这是该大会自1960年在美国召开以来,近半个世纪首次在亚太地区国家举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届盛会,他们在为期一周时间里,交流学术成果,建立中外学者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本届大会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国学术发展、使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参会学者研究领域集中在哲学逻辑(包括非经典逻辑、逻辑与语言,逻辑的哲学基础,作为建模工具的逻辑)、一般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哲学等。在此,我刊特别就各个专题组织笔谈,以反映当前在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学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融合与创新     
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历史与科学哲学联盟(IUHPS)及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主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大会。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8月9日至1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这是该大会自1960年在美国召开以来,近半个世纪首次在亚太地区国家举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届盛会,他们在为期一周时间里,交流学术成果,建立中外学者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本届大会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国学术发展、使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参会学者研究领域集中在哲学逻辑(包括非经典逻辑、逻辑与语言,逻辑的哲学基础,作为建模工具的逻辑)、一般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哲学等。在此,我刊特别就各个专题组织笔谈,以反映当前在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学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如何理解涉身认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历史与科学哲学联盟(IUHPS)及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主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大会。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8月9日至1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这是该大会自1960年在美国召开以来,近半个世纪首次在亚太地区国家举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届盛会,他们在为期一周时间里,交流学术成果,建立中外学者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本届大会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国学术发展、使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参会学者研究领域集中在哲学逻辑(包括非经典逻辑、逻辑与语言,逻辑的哲学基础,作为建模工具的逻辑)、一般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哲学等。在此,我刊特别就各个专题组织笔谈,以反映当前在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学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IUHPS)的逻辑、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分会(DLMPS)于1987年8月17日—22日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八届国际逻辑、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耸立在莫斯科大学主楼前面的两块大会标语牌分别用英、俄文写着“科学、人,人道主义”三个大字,鲜明地表现了大会的中心思想。出席这次大会的有几十个国家的近一千五百人。许多国家知名的逻辑学和科学哲学家参加了这次大会。  相似文献   

7.
为加强各国科学家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便于国内外学者在会议期间自由交流,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国际学术交流委员会研究决定:由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分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美国波士顿大学科学哲学和科学史中心联合主办的1992北京国际科学哲学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外学者食宿均安排在友谊宾馆内。因此,中国学者的注册费为每人600元(研究生,本科生减半)。 报名办法:  相似文献   

8.
由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IUHPS)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部筹备的第七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代表大会将于1983年7月11日至16日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举行。会议将分14个专题组,它们是: 1.证明论和数学基础, 2.模型理论及其应用, 3.递归论和计算理论, 4.公理集合论, 5.哲学的逻辑,  相似文献   

9.
2004年7月3日下午在清华大学甲所多功能厅会议室召开了“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大会”(以下简记LMPS大会)筹办研讨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逻辑学会、相关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学术机构学科点等20多家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另有一些相关单位由于路途较远等原因未能与会,但表达了希望共同协作,办好该次盛会的愿望。会议围绕组委会组织形式及组委会名单确定、大会的专题设定、组织接待工作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富有成效的讨论,在相关问题上形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10.
温州雁荡山 ,天下奇秀 ,气候怡人 ,第十一届全国科学哲学大会于 8月 18日至 2 2日在这里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浙江大学、温州大学主办 ,有 13家单位协办。开放自由的学术交流形式和秀丽迷人的雁荡山风光吸引了科学哲学界的专家和学者多达 133人 (包括大批研究生 ) ,大会规模为历届科学哲学年会之最 ,昭示了科学哲学领域的蓬勃发展之势。大会主席胡新和教授赞扬本次大会主办方浙江大学采用了国际学术的惯例 ,充分运用当代网络技术 ,以网站与电邮形式及时有效与各方联络 ,大大提高了会议组织…  相似文献   

11.
四年一次的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第九届于1991年8月7日~14日在瑞典的乌普萨拉举行。参加大会的各国代表有700余人。会议除开幕、闭幕式外分15个分组举行。开幕、闭幕式均由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学会会长J.科恩主持。开幕式后由维也纳学派成员、芬兰的老哲学家冯·赖特作报告,闭幕式前则由美国的S.克里普克作报告。除此以外,大会还邀请了43个分组报告,这些报告也在礼堂举行。我是作为第九组科学技术伦理学分组的应邀报告人在8月14日作了《科学技术伦理学的概念问题》报告,另外我还在8月  相似文献   

12.
国际易学联合人成立大会暨第四届国际易学与当代文明学术研讨会于4月23日至25日在京召开。大会由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国际易学联合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共同举办。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国际易联名誉会长陈奎元,著名哲学史家、国家图书馆馆长、国际易联首席顾问任继愈,著名易学哲学家、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11月10日是中国科学哲学和逻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日子。百余位中外科学哲学、逻辑学与科学史,以及相关科学领域,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著名学者,相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共同见证了中国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月5—6日,首届科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暨江天骥先生科学哲学思想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南华工商学院召开。会议由南华工商学院、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心、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基础与信息网络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来自国内15所著名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和香港公开大学的专家、教授、研究人员及江天骥先生的各届弟子30余人,齐聚一堂,就现代科学哲学、现代语言哲学、现代文化哲学、西方逻辑史、现代归纳逻辑和江天骥先生的科学哲学思想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5.
正亚太科学哲学大会(Asia-Pacific Conference of Philosophy of Science)目的在于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科学哲学研究者提供深入研讨和交流的学术平台。大会的前身是2011年2月份由日本京都大学的伊势田哲治(Tetsuji Iseda)组织的"日、韩科学哲学工作坊"(The Japan-Korea Workshop on Philosophy of Science)。参加该工作坊的日、韩学者们一致认为,定期举办深入交流的学术平台对促进东亚地区科学哲学的发展会大有裨益,并于2011年7月在韩国的汉阳大学举行了"第一届东亚科学哲学工作坊"(The First East Asia Philosophy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1月1日至3日,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85名会员代表欢聚在上海,参加四年一届的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共商学会发展大计.学会荣誉理事长席泽宗院士和国际科学史与科学哲学联合会科学技术史学会(IUHPS/DHST)秘书长Efthymios Nicolaidis教授为大会发来贺辞.席院士在贺辞中肯定了学会第七届理事会所作出的成绩,希望学会在发掘传统科技的现代意义,以及增进公众理解科学方面多做贡献.东华大学校长徐明稚教授到会致欢迎词,东华大学人文学院为本届大会的顺利召开提供了宝贵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地位,是当前学术理论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该问题同时涉及当代科学基础问题。为此,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未来与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哲学的当代形态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2月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会议主要围绕历史唯物主义的本义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思想的互释、现代科学革命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形态等展开了热烈讨论,来自各地的3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张成岗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4):96-96,F004
北京的初冬阳光明媚 ,在十六大召开的喜庆日子里 ,由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科学技术中的哲学问题研讨会”于 2 0 0 2年 11月 9— 1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会议主要议题包括 :( 1)科学技术的元理论问题 ;( 2 )物理、生命与心智科学的哲学问题 ;( 3 )技术哲学与科技伦理学 ;( 4 )复杂性与系统科学中的哲学问题。会议共收到论文 60余篇 ,摘要 10余篇 ,其中国外论文 4篇。来自全国 2 0多个省市的 11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安排了 2 0余位学者作大会专题报告和 4个分会场的小组讨论。会议参加人数之多 ,超出了组织…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科学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社会研讨会"于2014年12月1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自然辩证法史专业委员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科技哲学研究室共同承办。本领域专家、学者共40余人出席会议,其中既有已退休的资深研究员,也有活跃在中国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中青年专家。大家共聚一堂,回顾中国科学哲学研究的历史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06年7月17至7月21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复杂性与系统科学哲学研究会、美国控制系统研究会(CSG)、华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复杂性科学哲学与感知控制论国际研讨会”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顺利召开。这次研讨会的主题为国际系统运动分析、复杂系统科学哲学的基本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