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嫦斌 《科技信息》2013,(5):281-281
爱的教育包括感恩学校、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和感恩同学。教导学生对学校多一些感恩,因为它给了你学习的机会;对父母多一些感恩;因为他们给你生命;对老师多一些感恩,因为他给你知识;对同学多一些感恩,因为他给你友谊。心怀感恩,成长才会快乐。让学生怀着感恩的心来感悟生活,感谢学校,感激父母,感谢老师,感激朋友。爱的教育,如沐春风!  相似文献   

2.
舒朗企业的文化氛围很好,每个人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只有学会感恩才会使自己的人格提升。首先要感恩父母,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生活的保障,让我们健康成长,父母是我们永远要感谢的人。然后要感恩老师、学校和企业,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给了我们所有有益的机会和无私的奉献,学校和企业给我们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和空间。只要我们把做每一件事情都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做,就肯定会做好的。  相似文献   

3.
感恩意识是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西华师范大学2012届本科毕业生为样本,从父母、老师、同学、国家、学校五个维度对大学毕业生进行了感恩意识现状的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指出增强大学生的感恩意识需要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等多方面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4.
因为有爱,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才会和学生贴心.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深刻感受到:真诚微笑;用心倾听;尊重学生,才能编织起老师与学生教育沟通的纽带;用爱沟通,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奉献;不仅能提高当下的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成人和成才,对学生身心的发展、品行的养成、人格的形成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只有爱学生,才能让学生懂得去爱他的父母,爱他的朋友,爱他的同学,爱他所爱的一切人。  相似文献   

6.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只有爱学生,才能让学生懂得去爱他的父母,爱他的朋友,爱他的同学,爱他所爱的一切人.  相似文献   

7.
刘海霞 《科技信息》2007,(18):26-26
2006-2007学年,我们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其中最为典型和持久的是责任心体验教育下的感恩教育活动。通过感恩教育体验活动,让学生学会知恩图报,感谢父母生养之恩,感谢祖国养育之  相似文献   

8.
金杏 《科技资讯》2011,(11):179-179
感恩是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感恩已经被不少麻木而浮躁的现代人所疏远和淡漠了,他们总以"理所当然"来搪塞父母、亲戚、朋友、他人的关爱……当今部分中学生每天享受着父母的关爱,每天接受着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却对之视而不见,甚至有的学生还对父母和老师恶语相向。通过一定的感恩内容对学生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情感教育;是—种以人性良知唤起学生觉悟的人性教育。开展感恩教育,是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也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张梅 《科技信息》2011,(16):285-285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古人有许多描述感恩的语句:"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教育"又称之为"爱的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生命教育。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幼儿对周围给予自己关爱的人心存感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审美意识与感恩教育的内在联系,大学生审美意识与感恩教育的出发点都是个体生命的内在认同,当大学生本身对审美没有认同感,不能主动地区分生活中的善恶美丑现象时,那么他们根本就不会去感受恩情,回报恩情。本文从三个方面剖析了大学生审美意识的缺失对感恩教育的影响。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感激老师的教育之恩;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体会国家和社会的关爱之恩。  相似文献   

11.
<正>颜老师:最近,我爸爸妈妈经常为一些小事吵架,一吵起来就没完没了。我特别烦,不想回家,打算住到同学家里。烦恼的彤彤亲爱的彤彤:父母总吵架,你心情不好,我很同情你,但我不建议你到同学家去住。我们先好好商量一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吧。你的父母吵架,绝不是因为你在家里住。那么,他们为什么吵架呢?如你所说,他们没  相似文献   

12.
徐秀珍 《科技资讯》2014,(35):239-239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的应有之义。该文总结了"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分析了他们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结合河南理工大学近四年来开展的感恩教育的实践经验,对"90后"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实践深入研究,从探索感恩长效机制、构建感恩教育体系、丰富感恩教育内容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引导学生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人,从多角度培养并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13.
作为老师,几乎每天都要面对学生,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贯穿了学校教育教学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微妙、有趣。有的同学爱老师,有的同学烦老师,个别同学甚至还会恨老师。一提起学生和老师的恩恩怨怨,有些老师就说现在学生越来越难教了,有些同学们说现在老师越来越不理解我们了。  相似文献   

14.
小A同学进入初中成了我班的一位学生。他聪明但很顽皮。一个月下来,所有的任课老师都发现小A同学身上存在着不少的缺点:上课思想不集中,心神不定,有时还破坏纪律;教学活动不积极参与;做作业马虎,还经常不完成,明显表现出不爱学习,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各位老师都找他谈话,给他指出缺点,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班主任当然找他谈话教育的次数更多,但依然见效不大。于是班主任联系了小A家长,想了解他在小学时的表现。家长一开口就无奈地说:“我这孩子从小就不爱学习,学习态度和习惯嘟很差,老师和家长也没有办法改变他。”原来他一直都是老师和家长心目中的问题生。  相似文献   

15.
现在,在教育中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农村有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其理由是孩子在家生活的时间短(只有双休日),孩子的学业他们也不懂,无法帮,他们所能给予孩子的就是满足其物质需求。还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差,本来就没抱什么希望,送到学校来就是让他混日子长个子,老师不能批评。前不久,我校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星期五一老师要求一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才能回家。可是刚放学不久,学生的家长来接他说:回去,下个星期来完成。老师对此表示无可奈何。其实,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共同的愿望,没有哪一个父母不愿管孩子,只要我们教师多用心,家长自然会和老师一起教育孩子。  相似文献   

16.
当前社会上许多人感恩意识严重缺乏,出现了对父母、亲人、他人、学校和国家不知感恩的现象。文章解读了感恩教育的内涵、分析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并提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个案】小强(化名)的父母在他4岁的时候就离异了。父母离异后,由他母亲照顾,他的父亲几乎没有过问,更谈不上对他的关心了。他妈妈由于做服装生意,平时非常忙,没有多少时间陪他,但是对小强却是宠爱有加,百依百顺。小强在课堂上经常爱插嘴,用语言或其他行为干扰别人(如抢同桌的圆珠笔、捏前桌女同学的辫子,把烂苹果放到别人抽屉里等),违反课堂纪律;课后爱捉弄同学,经常与同学发生口角,大打出手。班级上的同学几乎都被他打过,甚至还打其他班级的同学,是年段有名的“捣蛋王”。当听到老师反映小强没有完成作业或者打架时,他妈妈经常用棍棒打他,打得他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却没有达到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学生自我意识太强,社会经验少,交往沟通能力差,外语、计算机应用方面欠缺。要加强引导他们去了解父母在做什么,如何去感恩父母老师,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的态度与社会接轨;机电专业学生要加强实际操作训练、多实践多操作;要加强学生的个人气质养成。金工实习、制图测绘、机械课程设计、电工电子技能实训、数控技术实训、机电设备检修实训必须得到加强。中职毕业生急需掌握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学校要加强质量检测实验室建设,要加强计算机及专业应用软件的学习。  相似文献   

19.
感恩应是构建和谐社会、融洽人际关系的重要举措,但现实中我们的许多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不懂得理解人、尊重人、感恩人。文章从大学生对父母、同学和社会三个视角分析了他们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以及形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同时指出开展感恩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途径,并对如何开展感恩教育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如果你想培养一个无赖,那就尽情放纵他,迁就他;如果你想培养一个很棒的孩子,那么面对孩子起初不合理的要求,你就要坚持用爱的原则,爱的理由拒绝他。身为人母的我,相信每个做家长的面对着孩子哭着要东西时,就犯愁,是给还是不给?该怎么办?一孩子的愿望是无止境的,总有一天你会拒绝他,而此时拒绝比当时拒绝给孩子的打击大得多。卢梭还说过:当一个孩子哭着要东西时,应当干脆加以拒绝。我想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要用爱的力量拒绝孩子,用耐心和“狠心”去解决。在学校有的学生作业不完成,来校后谎称忘带,起初几次,我相信这些可爱的孩子,给予了原谅,希望他们今后该改正。可事情并不是这样,情况愈来愈糟,忘带作业的人多了,次数多了,我慢慢地发现了问题,便规定:没带作业就是没做,也不准家长送。这样一来,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不带或没做的逐渐减少。有个学生以《以忘的教训》为题写作文,感激老师帮他改正了缺点。开家长会时,家长也认为这个办法好。有的学生忘带书,家长送,其实家长也烦,宁愿自己辛苦也不愿耽误孩子的学习,这样做家长是真的关心孩子、疼爱孩子吗?我认为并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