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并列型论文标题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名词性并列型学术论文标题英译的类型。该类标题译成英语时有六种类型 :对应型、增减型、意译型、On型、冒号型、How型。汉语并列型标题英译类型多样化有客观原因 ,也有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2.
电影片名的翻译优劣对于其传播有直接影响。电影是介绍和交流文化的一种重要媒介,而电影名作为影片的眼睛,它的翻译又是重中之重。文化语境在片名的翻译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直译、意译、直译加意译等翻译策略都是为了顺应文化语境而采取的翻译方法。同时,片名的语言结构和商业性也应与文化语境顺应。片名翻译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信息原则、文化原则、审美原则及商业原则。  相似文献   

3.
张小红  黄海雁 《科技资讯》2010,(11):226-226,228
英语和汉语存在很大差异。英、汉互译中,直译和意译是两种重要的翻译方法。两种方法同等重要,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本文尝试从翻译的本质的角度分析了直译和意译的内含,阐述了直译和意译的定义,探讨了直译和意译的区别以及如何使用与须注意的问题,为在翻译中正确选择直译或意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诗歌中模糊数字的语用功能及其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数字的模糊功能, 分析了模糊数字在创造中国古典诗歌意美、音美和形美方面的语用功能, 提出了古诗中数词英译的六种基本方法: 完全照数直译法、变换数字改译法、略去数字意译法、增添数字意译法、词类转换法、数字转换法.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数字的模糊功能,分析了模糊数字在创造中国古典诗歌意美、音美和形美方面的语用功能,提出了古诗中数词英译的六种基本方法:完全照数直译法、变换数字改译法、略去数字意译法、增添数字意译法、词类转换法、数字转换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翻译工作有悠久的历史,自东汉桓帝建和二年以来,一直存在直译和意译的争论,有的主张直译,有的主张意译,各执一端,互不相让。主张直译者说,意译变更原文的句子形式和句法,不能反映客观实际;主张意译者说,直译用读者难以接受的语言形式去表达原文的内容。目前似乎有一种比较折衷的提法:能直译便直译,不能直译则采用意译。  相似文献   

7.
英语和汉语存在很大差异。英、汉互译中,直译和意译是两种重要的翻译方法。在翻译工作中,直译和意译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从直译与意译的功能和用途上分析二者的关系,指出直译和意译所应遵循的原则。通过两方面的分析,得出结论:在翻译工作中,直译和意译都有其各自的功能,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8.
“直译”和“意译”是百年难题,“直译”和“意译”没有统一的定义。翻译理论界一直把“直译”和“意译”的重点放在对译文和原文形式的比较上,认为重形式的翻译是“直译”,不重形式的翻译是“意译”。深入研究发现,“直译”和“意译”与形式无关,与词义有关,此观点是“直译”和“意译”重新定义的基础,因此推出翻译方法不是“直译”和“意译”,而是“直译”“意译”和“直译加意译”。“音译”是一个习以为常的术语,然而是一个错误的术语。  相似文献   

9.
童芳 《科技资讯》2007,(34):163-164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中的两大方法.两种方法同等重要,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本文阐述了直译和意译的定义,优缺点及用法.为在翻译中正确选择直译或意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给出了直译和意译的新定义,它体现了直译和意译的本质特征,较好地划清了二者之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11.
英汉互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英语和汉语存在很大差异。英、汉互译中,直译和意译是两种重要的翻译方法。在翻译工作中,直译和意译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从直译与意译的功能和用途上分析二者的关系,指出直译和意译所应遵循的原则。通过两方面的分析,得出结论:在翻译工作中,直译和意译都有其各自的功能,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2.
直译和意译历来是英汉翻译中的两大基本倾向。一般来说,源语文章能否直译或意译成目的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源语文章的文体,这两种翻译方法在实际应用时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两者之间相互关系又彼此差异,本文所探讨的是:"直译"与"意译"两种翻译方法所使用的语境和语域,以及它们所使用的不同背景和常出现的误区。  相似文献   

13.
外来词的借用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而外来词的滥用和翻译的混乱又同时造成了语言的污染.本文旨在通过对汉译外来词的几种主要方法,如音译、意译、直译、音译加意译、音译加汉语语素、音译兼意译,进行分析、讨论,引起人们对于外来词的翻译、吸收及其规范化的思考和重视.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从英汉互译的直译与意译这两个基本策略入手具体阐述了直译与意译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策略运用的总体原则、基本步骤和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杨小凤  王敏 《科技信息》2008,(7):248-248
英汉两种语言里都出现了许多表示人物的名词。这些人名除了它们原有的文化信息外,还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翻译时必须注重人名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本文概述了人名翻译中常用的方法,即音译法,加注法和意译法。  相似文献   

16.
谚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它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宗教等文化背景.要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必然要研究其谚语.英语谚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使谚语的翻译比较困难.为了忠实、通顺地再现英语原谚,可以灵活运用下列五种译法: 直译、意译、对等翻译、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直译加注释.论文讨论了这五种译法及其各自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直译和意译是中外译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话题,但争论的实质是对直译和意译存在着主观性和模糊性的认识。直译和意译并不是两种对立的翻译方法,翻译的过程也不是在直译和意译之间选择的过程,而是寻求译文和原文的无标记性对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所谓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和意译(free translation)这两个名词,如果没有一定的体系加以制约,就会变得完全没有意义;其实直译反对的并不是意译,意译反对的也不是直译;直译和意译是翻译过程中处理不同情况的主要方法,都是比较好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英汉翻译中对原作比喻修辞格进行恰当的翻译,直接关系到原作风格神韵的完美再现。由于汉英两种语言有很大差异,因此我们在翻译时,要根据原文内容和形式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直译和意译这两种翻译方法。而选择直译还是意译的基础,关键在于喻体的翻译,在于读者对喻体的可接受度。如果原文中的喻体能够被译文的读者所接受,那么就可以选择直译;如果原文中的喻体不能被读者接受或完全接受,就需要灵活地采用其他手法进行翻译:或直译加意译,或对喻体进行适当的转换,或完全意译而舍弃原文比喻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梁丽平  叶维章 《科技信息》2012,(20):220-220
翻译之始便有直译与意译这两种不同的译法,东晋前秦时代的道安主张直译,同时代的鸠摩罗什主张意译;鲁迅主张直译而林纾主张意译。笔者以几个惯用语的翻译实例,并结合日中的习惯表达、思维方式及文化背景的差异,拟用直译与意译的翻译方法来展开本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