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资源三号卫星于2012年1月9日成功发射,是我国首颗民用高分辨率光学传输型立体测图卫星.资源三号上搭载的前、后、正规相机可以获取同一地区三个不同观测角度立体像对,能够提供1∶5万比例尺立体测图、1∶2.5万比倒尺地形图、高分辨率影像以及蓝、绿、红、近红外四个波段的多光谱影像.资源三号测绘卫星的成功发射对于提高我国的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的数据保障能力,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内蒙赤峰市水地幅等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的1∶5万地面磁测工作,初步探讨了磁力仪器因为上下地质体不同而产生感应变化。磁测数据的综合特性表现了高磁仪测点处磁力的综合反映,初步得出了高磁仪对不同磁性岩石在距离磁力仪距离变化时的数据变化规律并提出了难解问题是褶皱的叠加以及断裂的叠加在地面磁测异常图上并不能严格的一一对应,有待同行共同验证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广西1∶25万玉林市幅PRB数字地质填图试点过程中,应用“数字地质填图系统RGMAP”开展工作,总结出一套录入、验证前人地质资料的工作方法,其工作过程分为前期准备,前人地质资料录入,野外地质调查、验证,前人地质资料批注,编制实际材料图、数字地质图,共5个阶段。该工作方法与传统的地质调查方法相比,大大提高了地质调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基本上达到了在1∶25万区调修测区推广应用的“实战性”要求。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制图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站仪在测图中的广泛应用,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测图方法应运而生。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测图方法作为GIS前端数据采集工具,目前在测绘单位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论文结合数字测图实践,对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测图应用技术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主要涉及空间数据采集、空间数据编码、空间数据转换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DGPS原理及其系统构成,分析了DGPS定位的精度,并根据我国1∶5万地质填图的现状和精度要求,提出了利用DGPS作为数据采集手段,结合GIS技术完成1∶5万地质填图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6.
笔者以2013年中国地调局下达的青海省德令哈市布依坦乌拉山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为例,阐述了数字填图技术在该测区的应用,并结合项目实践,总结了数字填图技术在区域地质调查PRB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和一些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7.
刘永森 《工程与建设》2012,26(4):471-472
测图精灵以PDA为载体,主要应用于数字化测图的外业数据采集。它同步采集坐标、图形和属性数据,现场成图,实现了内外业一体化;草图法是以全站仪进行外业数据采集,手工同步绘制草图,内业成图。  相似文献   

8.
1∶5万区域地质调查图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依据国家规范及专题地图的编制方法,简要阐述了1∶5万区域地质图编制过程中地理底图和专题地质的编制内容、要求及方法。  相似文献   

9.
该文结合工作实践,比较详细阐述了利用1∶1万数字线划图缩编成1∶5万地形图的地物综合基本要求,浅显探讨了各类要素在缩编过程中的取舍、综合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安徽淮南中等比例尺城市地貌图的编图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安徽省淮南地区地貌发育的特点,依据中等比例尺的地貌图的编制准则,在该区1∶10万地貌编图思想与设计方法上有一些创新:在划分出4大成因类型及6种形态类型地貌单元的基础上,针对该区地貌发育的特点,编制了普通地貌图和立体地貌图;结合城市建设的需要,编制了城市工程地貌图,将工程地质因素引入到地貌编图系列中,编制工程地貌图件,做为城市专门地貌图的补充图件,无疑对城市的短期或长期规划提供了丰富的地质资料,使地貌编图更直接地服务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急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在给水工程数字测图中采用GPS静态模式进行首级控制测量,采用GPS RTK模式进行图根控制测量,采用GPS RTK模式联合全站仪进行地形数据采集,利用计算机成图软件快速、高效地实现给水工程测图的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12.
唐波 《甘肃科技》2014,(3):26-27
通过对贵州大学蔡家关校区1∶500实测成果图的实地抽样检测,得出该图的边长中误差为±0.30851m,并运用RMS对各类差值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了测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影响精度的问题,对将来测图精度的提高及测图监理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岷江上游茂县以北马脑顶—两河口段 1∶1万地质剖面的测制和 1∶2 .5万地质测绘 ,系统地揭示了该段滑坡和崩塌堆积的特征。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滑坡、崩塌形成的控制因素 ,认为岩性、构造、地震等为滑坡、崩塌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最后对该河段内主要滑坡、崩塌堆积体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4.
针对“利用全数字化摄影测量系统测制(1∶10000)数字线划地图”的几何精度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从而为“利用全数字化摄影测量系统测制(1∶10000)数字线划地图”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实验选择了包含平地、丘陵地、山地等不同地形类别;并选择有农田、灌木林、树林等不同植被覆盖的三幅(1∶10000)数字线划地图,经过外业实测、内业展绘、图上读取坐标、统计计算形成分析报告.着重分析了三幅图图幅的几何精度;探讨了全数字化摄影测量系统对不同地形类别和不同植被覆盖的适用性.最终得出了“利用全数字化摄影测量系统测制(1∶10000)数字线划地图”其几何精度可以达到传统的模拟测图和解析测图的几何精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地貌学及分形理论,利用GIS技术和回归统计方法,以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12个样区1∶1万地形图为数据源,对该区以分形维数为量化指标的区域地貌形态与土壤侵蚀模数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给出地貌形态分形维数与土壤侵蚀模数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地貌分形维数可以作为预测区域土壤侵蚀程度的地貌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盛鸣 《科技资讯》2011,(4):30-30
本文通过对数字化测图数据采集过程及全站仪数据采集的特点进行分析,设计了外业数据直接采集,内业纠正的方法,使外业工作高效、灵活。  相似文献   

17.
于际凯  李卫  詹家民 《科技资讯》2012,(1):26-26,29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RTK联合全站仪实现数字化测图的野外数据采集,简要介绍了其方法和步骤,并说明了RTK与全站仪联合进行数字化测图是一种高速度、高效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蔡文惠 《科技资讯》2007,(13):28-29
目前,随着航测成图技术的发展,大比例尺航测成图技术已用于测制1:5000~1:500比例尺地形图,如何采集到准确的地貌、地物信息尤为重要,本文就此探讨,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区域尺度分析大别山地区的地貌特征,以美国SRTMDEM和1∶50万数字地质图为基础数据,利用DEM地貌模拟和空间数据统计分析技术,生成了研究区的地貌分析专题图和地貌参数统计关系图。研究认为,大别山整个造山带呈三角形的形状,南坡缓而长,北坡陡而短;造山带山势较高,山地多深谷陡坡,坡向多变;山体由北西向南东延伸,主体延伸方向是北西向;山顶面剖面呈∧形,或呈锯齿多峰形式,局部地形起伏越靠近主体山脉,起伏度越大。断裂构造严格控制水系的发育,分水岭呈"人"字形分布于造山带四周。地貌参数的统计分析表明,坡度、地形起伏与平均高程之间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较好的揭示了研究区的地貌特征。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作效率高低在测绘行业中尤为重要。在进行全野外数字化测图过程中使用哪种方法测图工作效率会更高呢?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简洁实用的测图方法———简码法,该法将复杂的CASS编码法转换为简码法,在实际测图工作中,外业数据采集速度较快,室内成图更加方便快捷,因此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成图质量。最后对简码法测图的优缺点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