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正科学家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人类是从海绵动物进化来的,但是新的基因研究显示,水母状动物可能才是为人类进化过程开启第一扇门的生物体。研究人员在试图填补栉水母基因组序列中空白时,发现这种动物与地球上的其他动物物种存在联系,以至于研究人员猜测  相似文献   

2.
英国进化生物学家汉密尔顿提出的广义适合度理论寓居于自然选择理论框架之内,是解释有机体社会行为进化的一般理论,主要的思想突破在于开辟了基因之眼看世界的风气。该理论是生物学家研究生物社会行为进化的理论基石,也是人类社会行为进化研究的重要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3.
《中国基础科学》2012,(4):29-29
MicroRNA介导的基因调节在很多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Philipp Khaitovich研究小组与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俞海菁研究小组等合作,探索了MicroRNA分子miR-941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他们发现,在人类基因组中,miR-941大约在600—100万年前从一个进化上易变的串联重复序列上形成。  相似文献   

4.
<正>生命系统的进化从未停止,新事物的出现总是会伴随着旧事物的退出,甚至是消亡,基因正是如此。而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基因的进化也无法免于俗套。近期,来自麦克马斯特大学、芝加哥大学、巴斯德研究所等的研究人员通过对曾经保护人类免于黑死病的基因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基因如今跟克罗恩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易感性增加有关。也就是说,基因的进化并不总是朝着有利的一面,其具有双面性。  相似文献   

5.
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引发了全球生物学家、生命伦理学者和社会公众等激烈的伦理论争。反对者认为,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突破了不可逾越的伦理"红线",应当"全面禁止",理由主要有:改写人类进化方式;存在严重技术风险;违背后代自决权;导致人类社会新的不平等;损害人类的"基因完整性"与"人种完整性"。而支持者认为,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有利于探究生命奥秘和促进人类健康,具有科学及道德合理性,应当"全面开放"。面对这一巨大而深刻的伦理悖论,本文提出了"有限开放"的解悖路径,即实现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差异性发展,使之"弃恶扬善",同时,构筑立体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监管体系,为其伦理悖论的化解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基因是否道出了生命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多益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6):21-23,F004
遗传学思维强化了人们从个体的角度思考自己的行为方式,然而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同样施加影响使基因传给我们的后代。教养和DNA一样决定着人们进化的命运,它们是指引进化路程的双重驱动力。人类有能力选择通过基因或者文化传播两种方式进行复制,这正是我们与动物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文奇 《科学大观园》2014,(20):78-79
<正>美国趣味科学网站的《100年来人类的进化:更高、更胖、寿命更长》文章称,科学家说,在过去100年里,人类正在变得更高、更胖,而且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长。这是自然选择的进化结果吗?研究人员说,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因改变,因为一个世纪不足以发生这样的改变。耶鲁大学生态学和演化植物学教授斯蒂芬·斯特恩斯说,在  相似文献   

8.
多种多样的生物世界是生命经历长期进化的结果。在高等多细胞生物中,草本类植物具有最广泛和最强的适应性;除了我们随处可见的分布生境外,从高山到海底,从极地到沙漠,都能见到草类的生长。对人类而言,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都属于草本植物。草类植物到底具有什么样的遗传特质使其能有如此强的适应能力呢?生物适应和物种分化的过程在根本上是生物遗传变异的结果,其遗传基础是基因组中新结构如新基因不断涌现和进化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基因组时代的到来,科学家对新基因产生和基因组进化的研究正在揭示着物种进化…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直接干预人类遗传基因的强大工具,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蕴含了极其巨大的潜在风险与文明忧患。由于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的潜在风险极具复杂性与特殊性,不但将引发健康风险、进化风险、遗传风险等生物性风险,且还将引发一系列的社会伦理风险。如果运用不当,极易造成失控的严重后果,甚至将人类陷入难以拯救的危险境地。基于此,我们应从技术伦理的向度出发,以增进人类的幸福和自由为目的,尊重人的"自然"本性,增强技术主体的责任伦理意识并设置技术禁区,才能真正有效地消解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所引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行为作为适应性进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与机体体制结构的进化有着共同的进化机制,它们都是自然选择的产物。在人的进化中,自然选择的作用就在于不断地提高人的基础质量,从而增强人的总体适合度。基因质量包括基因结构质量和基因表现质量。遗传进化学家常常只关注提高人的基因结构质量所导致的适应性进化。事实上,提高人的表现质量所表现出的适应性进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尽管这两种形式的进化通常是交织在一起的,但在人的进化中,后者所表现出的长时期的,持续和方向性的快速进化,在生物界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与基因     
李慧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3,35(1):102-106,128,93
生物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生物学机制,成为语言研究的另一种范式.目前分子遗传学手段被广泛运用于研究语言生物学机制的微观层次,鉴定了与语言功能相关的基因,且从基因中找寻到人类语言起源和进化的相关理据.然而语言与基因的联系非常间接,脑功能各层次的系统研究以及多学科合作才能最终揭开语言与基因关系之谜.  相似文献   

12.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8):114-119
所谓进化论美学就是用进化适应性原理,即自然选择理论和性选择理论,来解释美和艺术的发生、发展和影响。整体来看,美与进化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体美的标准与进化动因,二是自然美的特质与进化环境,三是审美偏好的进化根基与文化介入。而艺术与进化的关系也要分为两大部分来考察,一部分是动物的"艺术"与被动进化,另一部分是人类的艺术与主动进化。通过运用科学美学的研究方法,进化论美学研究不仅突出了人类审美偏好的进化根基,而且还总结出人类审美活动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3.
发育制约因素下的遗传改造是"进化-发育"概念框架的中心原则。在形态改造的发育过程中,某些分子调控通路以相似的方式进行着,如与昆虫和脊椎动物眼发育密切相关的Pax6基因,对四足动物的肢体和鱼鳍发育非常重要的Hox基因,都例证了这种"深同源性"的存在。"进化-发育"理论已扩展到对行为特征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包括语言的研究,如语言相关基因FOXP2已得到鉴定。本文综述了比较法运用于语言研究的必要性以及不同动物模型脑发育过程中FOXP2的表达研究,以期了解FOXP2是否是人类语言和动物交流系统中"深同源性"的另一案例。  相似文献   

14.
发育制约因素下的遗传改造是"进化-发育"概念框架的中心原则。在形态改造的发育过程中,某些分子调控通路以相似的方式进行着,如与昆虫和脊椎动物眼发育密切相关的Pax6基因,对四足动物的肢体和鱼鳍发育非常重要的Hox基因,都例证了这种"深同源性"的存在。"进化-发育"理论已扩展到对行为特征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包括语言的研究,如语言相关基因FOXP2已得到鉴定。本文综述了比较法运用于语言研究的必要性以及不同动物模型脑发育过程中FOXP2的表达研究,以期了解FOXP2是否是人类语言和动物交流系统中"深同源性"的另一案例。  相似文献   

15.
生态伦理的文化进化基础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人类应当把道德翔不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道德的进化是人类文化进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德进化是一个人类自身不断革命的进程,道德进化不能终极于人类社会共同体之内,道德的出现标志了人对自身天性或血关系的超越,而生态伦理的出现则意味着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是人类在地球上的道德进化的真正完成。在自然面前,我们今天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努力去实践这个伟大的生态伦理。  相似文献   

16.
人类未来将进化成什么样?英国生物学家道金斯认为提前对人类未来发展进行预测是一种轻率的行为。因为科学家甚至连人类未来一千年怎样适应环境变化都无法准确预测,更别提上百万年了。但有人不这么认为。美国华盛顿大学古生物学家彼得·沃特在《未来进化》一书中推断,人类至少还能再存在5亿年。根据过去的进化理论和目前人类发展趋势,科学家给出了人类未来发展的5种道路。  相似文献   

17.
文文 《科学大观园》2014,(24):41-42
人类的进化一刻也未曾停歇.基因层面的变化或许微小,但对文明而言意义深远.在大约80年前,英国诗人路易斯·麦克尼斯曾写道:“自从克罗马农人以来/在我们这个物种中/如果没有一种触及灵魂的改变……”也许你会认为这样的论断太过悲观,但在12年前,一位著名进化生物学家也表达了大体相同的意思:“过去四五万年间,人类没发生什么生物学意义上的变化.被我们称为文化的一切,乃至我们的文明,都是用跟从前完全一样的身体和大脑创造出来的.”这些不仅为很多学者接受,而且广泛影响公众.  相似文献   

18.
男人的生命内核——男性Y染色体,不仅决定着人类进化的质量,也决定着人类进化的方向和能否进化与繁衍,而Y染色体又特别容易受伤害,所以在生活中要  相似文献   

19.
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科学家古德曼及同事最近建议:将黑猩猩归入人属,因为黑猩猩编码功能基因的遗传信息与人极其相似。由于这一建议涉及到人类进化的一些核心观念,因此立即在科学界引起争论。新华社发自华盛顿的报道称,古德曼等人选取人、黑猩猩、大猩猩、猩猩、旧大陆猴和鼠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0.
microRNAs(miRNAs)是长约22nt的非编码RNA,它可通过降解mRNA或抑制其翻译来调控基因。本文简要介绍了miRNAs的研究背景,阐述了通过比较近缘物种中非保守的miRNA基因来研究miRNAs分子进化的理由。我们的研究结果证实miRNA基因会受到达尔文正选择的影响,发生快速的进化。这一结果将为我们了解非蛋白编码基因的功能与进化提供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