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资助下,由内蒙古农业大学主持承担的"四种优良牧草新品种良繁技术与应用示范"项目,经过两年多的实施,取得预期成果.在包头市九原区、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鄂尔多斯市恩格贝建成了 3个进行蒙农杂种冰草等4个优良牧草品种良种繁殖、生产栽培等技术组装配套的良繁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07,(17):58-58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持、全国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联合攻关的“十五”国家863计划“蔬菜高效育种技术及优质、多抗、专用新品种选育”课题(编导2001241121),从蔬菜作物育种技术、育种材料创新和新品种选育3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2003-2005年,通过上百名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选育和创新优良的育种材料41份;培育新品种34个,申报植物新品种保护4个;获奖成果2项,发表论文共81篇,其中SCI收录5篇。课题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37-37,40
该成果利用福建省林木种苗科技攻关获奖项目“樟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选择利用的研究”成果所选育的芳樟型、樟脑型、桉叶油素型优良无性系,推广工厂化育苗;选育芳樟优良无性系,申请福建省林木良种委员会审、认定;建立芳樟、脑樟优良无性系收集区,营建采穗圃,为种业创新提供繁殖材料;建设工厂化育苗基础设施,推广芳樟容器育苗新技术,研制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营造芳樟油用示范林。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0,(22):50-50
该成果通过在繁育、遗传与育种、杂交、性别控制、营养与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龟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研究与探索,解决了淡水龟养殖产业化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促进了龟类养殖产业化发展。成果总结出较佳的繁殖、孵化管理技术,有效提高了健康幼苗的获得率,可鉴定不同的种群并选择育种,可进行性别控制生产及属间杂交。年产龟苗306万只,达规模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2007年,贵州省有关单位组织专家对“双河洞地质公园研究”成果进行了鉴定,对20年来课题组在双河的考察和研究给予了这样的评价:该项目历时时间长,调查面广,研究系统,内容丰富,资料详实。该成果在白云岩洞穴系统的形成与演化方面有突破、有创新,为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应用价值,整体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该项成果被评为“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相似文献   

6.
“龙薯10号”是龙岩市农科所1998年选用优良亲本配制组合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多年试验育成的高淀粉甘薯新品种.2006年分别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该品种具有淀粉含量高、高稳产、优质、抗病、较抗旱与较耐水肥等优点.本文介绍了“龙薯10号”的选育过程.  相似文献   

7.
2006年9月9日,“石化企业生产执行系统SMES研发与应用”成果鉴定会在中国石化总部大楼隆重召开。中国工程院曹湘洪院士、孙家广院士和孙优贤院士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专家对中国石化SMES系统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一致通过了该项技术成果的鉴定。  相似文献   

8.
“渝早橙”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经过30多年的选育,由江津地方实生甜橙“桐子柑”辐射诱变选育出的早熟甜橙新品种。2010年4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1月申请了品种保护,现已通过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的田间测试和资料审查。今年2月被纳入重庆市柑橘产业发展目录,并于5月进行了成果登记。“渝早橙”具有以下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1,(18):66-67
本研究广泛利用国内外遗传资源,以先进的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IMC)为手段,快速创制大批双单倍体(DH)纯系和优良亲本材料,高效育成厂大白菜早熟新品种“豫新60”和中晚熟品种“豫新6号”,均于2004年通过国家蔬菜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研究过程中得到国家863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以及河南省重大攻关等课题或项目资助。  相似文献   

10.
该项目采用春化室处理育种材料,使其能安全越夏并通过阶段发育,加代得到种子,建立了春甘蓝育种材料高效冬性鉴定及加代技术体系,加快了育种进程。成功培育了露地越冬栽培的适于不同栽培方式与不同消费需求的甘蓝新品种,“春丰007”、“苏甘8号”和“春眠”,具有耐抽薹、耐寒、早熟、优质、高产、专用的特点,综合表现优良,经济效益显著,填补了5~4月没有春甘蓝上市的空缺,建立了适合新品种特性的示范基地,制订了栽培技术规程,通过完善的推广体系,春丰007、苏甘8号、春眠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特别是江苏省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甘蓝的周年生产与周年供应。  相似文献   

11.
该项研究来源于国家863计划课题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属作物育种学,良种繁育学领域。“豫谷12”是安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并拥有自主产权的谷子新品种,2006年通过国家鉴定。“豫谷12”是以改进品质、提高产量、增强抗病、抗逆性为目标,全面提升品种的综合性状,通过定向选择,选育的优质高产大穗谷子品种,目前已成夏谷区主推品种之一。经国家谷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刁现民研究员为首的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12.
田静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20):14-14
本课题实施以来,选育出了通过国家、省、地市审(鉴)定品种23个。其中,国家鉴定品种4个、省审(鉴)定17个、地市鉴定品种两个。在这些审(鉴)定品种中,芸豆品种3个、绿豆品种8个、小豆品种3个、豌豆品种6个、蚕豆品种3个。育成的新品种覆盖了我国食用豆类主产区,其中适宜东北区种植的品种有绿豆吉绿3号、吉绿4号、白绿9号、小豆吉红7号、白红5号和芸豆龙芸豆5号、Nary ROG;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08,(12):58-58
“广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调查研究”是广东省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粤农办发[2006]40号)、广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06B70102028)、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2006GXQ3D111))。项目自2006年立项实施以来,已按合同要求完成了全部任务,部分指标超过原计划,并通过专家鉴定,成果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获广东省成果登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10,(22):F0003-F0003
该项目是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0802067B)。通过广泛收集苦瓜种质资源并创新利用,经多代分离、纯化、鉴定,筛选出早熟、耐冷凉、抗逆性强的优良株系,通过杂交配组选育出高产、优质、早熟的苦瓜优良新品种“桂农科一号”和“桂农科二号”并于2010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并扩繁良种;研究配套栽培支撑技术;科企联合建立示范推广基地。  相似文献   

15.
1项目概况 豪猪规模养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分别由湖南省科技管理部门2004年和湖南省林业管理部门2006年立项,由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承担,于2008年12月完成,由湖南省科技管理部门组织鉴定。本项目对豪猪的生理与生物学特性、繁殖生理与繁殖技术、营养需要与饲料配制技术、规模化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形成了豪猪规模养殖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3,(22):52-53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主要完成人:徐大平谢耀坚徐建民曾杰黄烈健康丽华焦如珍陈少雄曾炳山杨曾奖 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主持完成的“南方主要速生阔叶树种新品种选育及培育技术”是集成多个研究课题形成的成果,涉及桉树、相思和西南桦的树种/种源和家系筛选、种子园建立、优良无性系选育、无性繁殖和工厂化育苗、高效栽培技术和高产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技术。  相似文献   

17.
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1998年开展了花粉管通道法外源DNA导入燕麦研究,经过几年努力取得了成果,于2004年9月24日通过专家鉴定:认为本研究整体上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本研究选育出的15份早熟、大粒、高蛋白、低脂肪等突出性状的燕麦新种质在过去的几年里得到了应用,取得了可喜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13,(9):F0002-F0002
“滇蓖2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从泰同引进的蓖麻品种TCO-202实生后代的变异植株中选育而成。该品种2011年通过云南省同行专家旧问鉴定、2012年通过云南省同艺植物新品种登记(云林同植新登第20120049号)。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14,(16):F0003-F0003
针对经济林施肥管理中生物肥料的应用效果及产品稳定性差、土壤生态系统持续恶化、经济林产品质量下降的现状,项目组依托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经济林木新型生物肥料的研制与开发”(2007GG2009007),联合开展了经济林新型生物肥料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经过8年攻关,在经济林根际促生细菌(PGPR)菌株筛选鉴定、经济林PGPR功能机制探讨、经济林新型生物肥料的产业化关键技术、经济林新型生物肥料的应用等方面取得创新与突破。该成果经山东省科技主管部门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0,(22):49-49,50
1 项目简介 在广泛引种国内外优良新品种和长白山野生资源的基础上,采用顺应性、保护性、改造性、保证性引种驯化栽培技术进行驯化,依据引进树种的抗逆性、适应性、观赏性、生长情况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经综合评价选育新品种;采用组培快繁等生物技术与扦插、嫁接、播种等常规技术相结合建立快繁技术体系和产业化研发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