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下段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2例下段食管癌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对其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与食管胃镜组织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超声显示全部病例均有食管下段壁不规则增厚、层次消失、黏膜层凹凸不平、不同程度的僵硬感等,有4例患者浆膜层连续性中断,病灶向外直接浸润,7例患者食道下段食管胃交界区同时累及,3例发现肝转移,4例后腹膜间隙淋巴结肿大.结论 超声检查能在食管癌诊断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食管胃镜检查难以进镜的食管癌,超声检查有其独到的优势,只要掌握正确的检查方法,耐心细致的操作就能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食管癌的CT分期及可切除性。方法对55例食管癌患者均实施了食管钡餐造影、食管镜检查及CT扫描,重点分析其CT表现。结果全部病例CT均显示出食管癌的准确部位、厚度、实际长度、外侵范围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论食管癌术前CT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分期和判断手术切除可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食管重建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5例食管癌患者,对其手术方法、围手术期的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例施行食管癌切除、食管吻合食管重建术,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吻合口瘘、乳糜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掌握熟练精细的食管-胃吻合技术,加强围手术期治疗,是预防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介入性超声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性超声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17例均系我院临床及影像检查(超声、CT)难以明确诊断或高度怀疑甲状腺癌而行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技术检查。其中女13例,男4例,年龄29~75岁,平均52岁。结果:17例甲状腺疾病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取材成功率100%,能作出明确病理诊断达94%,本组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性超声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女性不孕症中输卵管因素所致不孕者居首位。近年来 ,输卵管性不孕有增加的趋势。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逐渐推广应用及诊断水平的提高 ,在超声下进行输卵管通液检查已成为当今诊断输卵管有无梗阻的简便方法之一。我院进行子宫输卵管超声检查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我院自 1998年 7月至2 0 0 1年 7月在本院妇科门诊 ,对 2 5 0例患不孕症的患者在超声下作子宫输卵管通液检查。 14 6例行腹部超声检查 ,10 4例行阴道超声检查。患者年龄 2 4~ 38岁 ,不孕时间为 2~ 10年 ,其中原发不孕 84例 ,包括因男方因素不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腹症患者的超声诊断特征,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应用超声诊断方法检查了160例急腹症患者,将诊断结果与手术证实结果对照。结果:160例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相符合者148例,占92.2%,不符合者12例,占7.8%。手术治疗126例,急诊手术61例,占手术治疗总数的48%。结论:超声检查能够实时显示人体脏器的外形、内部结构以及胃肠、盆腹腔异常液体潴留情况。诊断迅速、可靠,在急腹症诊断中有独特价值,对于是否需要急诊手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经阴道彩超对早期宫外输卵管妊娠小包块型(小于4c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为宫外孕但经腹不能确诊的212例患者进行阴道超声检查,通过对图像的超声特点、血彩特点予以诊断。结果经阴道彩超诊断结合尿及血HCG检查212例,漏诊2例,正确诊断率为99%。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早期小包块型输卵管妊娠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探讨联合高低频超声探头诊断急性阑尾炎彩超声像图特征及临床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140例经手术证实为急性阑尾患者超声检查资料,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14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单纯性阑尾炎70例,化脓性阑尾炎40例,坏疽性阑尾炎6例,阑尾周围脓肿4例。术前120例患者超声诊断为急性阑尾炎,10例为阴性,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率85.7%,漏误诊率14.3%。超声检查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上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对疑诊患者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胃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治疗食管癌10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经食管床食管胃劲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0年间我院胃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痊愈出院102例,临床治愈率99%.术后病理发现有淋巴结转移37例.其中颈、胸、腹3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77%(8/103)、18.45%(9/103)、9.71%(10/103),并发症发生率为18.45%(19/103).结论胃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严重并发症少,食管癌病灶切除彻底,有效地提高手术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经食管床食管胃劲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0年间我院胃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痊愈出院102例,临床治愈率99%.术后病理发现有淋巴结转移37例.其中颈、胸、腹3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77%(8/103)、18.45%(9/103)、9.71%(10/103),并发症发生率为18.45%(19/103).结论胃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严重并发症少,食管癌病灶切除彻底,有效地提高手术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贲门癌病人围手术期处理,提高老年患者手术成功率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12例患者,探查无法切除8例,治愈出院196例,术后死亡6例,2例术后死于心脏骤停,4例死于呼吸衰竭,近期吻合口瘘8例,胸腔积液6例,肺不张8例。结论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如围手术期给予很好、恰当的处理,大部分病人可恢复如愿。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食管运动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食管运动功能变化。方法:采用PCpolygrafHR台式高分辨上消化道气压国管连续灌注测压系统对40例FD患者和20例正常人进行食管测压。结果:FD组食管下段蠕动压低于上段蠕动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FD组食管下段平均蠕动压显著低于对照组;FD组出现异常蠕动波21例,表现为类型不同,次数不等的双峰波,三峰波、逆行收缩波、自发性收缩波和非同步收缩波等,以双峰波最多见。9例同时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端粒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胃肠道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非核素银染TRAP法,对3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16例胃癌、9例食管癌、5例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6例非肿瘤患者的相应正常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端粒酶活性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为87.5%(14/16)、食管癌中为88.9%(8/9)、结肠癌中为80%(4/5),其阳性率与患者年龄及组织类型无关,病灶越大、病期越晚、分化程度越低,端粒酶活性率越高,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在相应癌旁组织和非肿瘤患者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皆为阴性.结论:端粒酶活性可能是特异性较强的恶性肿瘤标志物,它有望成为有力的胃肠道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辅助手段,并在肿瘤患者的预后判断方面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脂肪酸代谢水平阐释“异病同证”、“同证同理”等维医基础理论的科学性以及探讨不同肿瘤异常黑胆质证患者体内脂肪酸代谢变化。肿瘤病异常黑胆质证患者122 例,其中包括食管癌患者25例、肠癌患者20 例、肺癌患者33 例、乳腺癌患者20 例和胃癌患者24 例;另选3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对患者血浆进行10 种脂肪酸的定量检测;对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不同脂肪酸含量的差异性采用SPSS 16.0 软件进行独立样本的t 检验。结果显示,肉豆蔻酸在食管癌、肠癌、肺癌、乳腺癌和胃癌异常黑胆质证患者体内的含量均明显升高,这是本研究中所有肿瘤患者共同的特点;食管癌异常黒胆质证患者体内棕油酸、油酸、花生酸和DHA 含量明显升高,而亚油酸、花生四烯酸含量明显降低;肠癌异常黑胆质证患者体内棕榈酸和油酸含量明显升高;肺癌异常黑胆质证患者体内棕油酸、棕榈酸、油酸和花生酸含量明显升高,而亚油酸含量明显降低;乳腺癌异常黑胆质证患者体内棕油酸、棕榈酸、油酸、花生酸和EPA 含量明显升高,而硬脂酸和花生四烯酸含量明显降低;胃癌异常黑胆质证患者体内的棕油酸和DHA 含量明显升高,而亚油酸、EPA 和花生四烯酸含量明显降低。由此得出,不同病种肿瘤异常黑胆质证患者血浆脂肪酸代谢特点有共性,也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探讨CREB转录共激活因子1(CRTC1)在食管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变化,及其变化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收集25例食管癌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与之配对的癌旁组织,通过qRT-PCR检测CRTC1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RTC1的蛋白水平。在食管癌中,CRTC1蛋白表达低于癌旁组,而mRNA水平高于癌旁组;CRTC1在转录水平上与肿瘤位置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说明:CRTC1在食管癌中存在异常表达,CRTC1的mRNA有望用于食管癌诊断及淋巴结转移评估。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统计了1977年6月~1988年12月入院手术的甲状腺肿瘤1311例,其中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57例,占4.3%并结合有关文献,讨论了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诊断、治疗、误诊原因以及本病与癌的关系等问题,强调了细针穿刺活检在术前诊断及鉴别良恶性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P,DQ,DR)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链霉素-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66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和28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HLA—DP,DQ,DR抗原的表达。新疆哈族食管鳞癌组织中HLA—DP,DQ,DR抗原的阳性表达率为36.4%,高于正常对照组的7.1%(χ^2=8.389,P〈0.05);HLA—DP,DQ,DR抗原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生长部位、淋巴转移、分化程度无相关性。HLA—DP,DQ,DR的表达与新疆哈族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支气管肺癌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并检测回收液中细胞端粒酶的活性 ,评估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支气管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临床确诊支气管肺癌 15例 ,其它良性非肿瘤性病变 15例 ,除了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外 ,均行常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并作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回收液 ;采用TRAP -PCR -ELISA测定回收液中端粒酶活性 ;评价端粒酶活性诊断的效能并比较其和临床确诊、支气管镜诊断的两两关系。结果 :15例肺癌患者中端粒酶活性阳性 11例 ,阳性率 73% ,漏诊 4例 ,漏诊率 2 7% ;良性病变中端粒酶活性阳性 3例 ,误诊率 2 0 % ;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73%和 80 % ,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78%和 75 % ,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 3.6 5和 0 .338,诊断正确率为 77% ,阳性优势比为 3.5 5 ,Youden指数J值为 0 .5 3。端粒酶活性和临床确诊比较 χ2 =0 .14,P >0 .0 1;端粒酶活性和支气管镜诊断比较 χ2 =0 .5 ,P >0 .0 1。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端粒酶的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支气管肺癌的一项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9.
Hyperthermia by heating in-stent is a potentially new method to treat esophageal cancer.This study assessed the safety of heating the rabbit esophagus with a nitinol stent in an alternating magnetic field (AMF) and investigated whether this method offers a therapeutic option for esophageal cancer.Nitinol stents were placed in the cervical esophagi of healthy rabbits,which were heated in an AMF for different times at 43,46 and 50 ℃.The esophagi were histologically examined after a week to observe whether there was transmural necroses.Then esophageal cancer of rabbit placed nitinol stents were heated in an AMF at 46℃ for 10 min.Stents were heated to a target temperature within 5 min.The highest tolerated temperature and time for the healthy rabbit esophagus was at 46℃ for 10 min.Tumor growth was delayed by heating and i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Heating the rabbit esophageal wall at 46℃ for 10 min proves to be safe and effective in delaying tumor growth.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食管癌病人术前、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对199例食管癌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术前、术后共护理199例食管癌患者,其中男性186例,女性13例.最小年龄39岁,最大年龄78岁.治愈出院195例,术后并发症死亡4例.结论:食管癌手术的成功取决于4个方面:高超的外科手术,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胸腔闭式引流情况以及指导患者正确的术后进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