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王松 《长沙大学学报》2007,21(1):115-116
声乐是听觉的艺术.声乐学习者必须重视培养对声乐的听觉感知和调控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完善声乐技巧,提高演唱水平.  相似文献   

2.
阿文兴 《科技信息》2011,(17):I0189-I0190
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学习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它与音乐实践密不可分;在声乐教学中,学生的视谱即唱词与听觉判断能力的提高,始终离不开视唱练耳的支撑与补充;本文从声乐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视唱与听觉分析能力,并更好地服务于声乐演唱技巧方面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3.
李裔 《科技咨询导报》2012,(17):187-187
声乐课是中职幼师专业中重要的技能课程,也是幼师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演唱技能、技巧,还要掌握幼儿教师必备的声乐理论知识和具备课堂唱歌、欣赏、弹唱等内容的教学能力。因此,幼师的声乐教学必须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刘畅 《咸宁学院学报》2012,32(1):104-105
在声乐演唱中,音乐基础知识是声乐学习的根本,而视唱练耳又是音乐基础中最根本的学习方式。在音乐专业的学习当中,视唱练耳是一门必修课,也是学生具备专业技能的最基本条件。在声乐学习中,能够熟练的掌握和使用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是最基础的,视唱练耳是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中的核心内容,对视唱练耳的熟练掌握可以为日后学生在提高声乐演唱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方面打下深厚的基础。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视唱在声乐学习中的作用以及听觉训练中的作用,提出了通过视唱练耳训练提高声乐演唱的音乐表现力、想象力和创作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在时代发展的今天,传统民族声乐单一的演唱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大众对听觉艺术的审美需求。文章以中国民族声乐演唱及其多元化发展为研究点,论述了中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了高校声乐教育立足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声乐演唱形式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唱法分类,改变教学模式,为声乐艺术的演唱形式向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音乐教学的诸多课程中,声乐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演唱技能及艺术修养具有重要作用。声乐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观,帮助学生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训练和学习方法。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声乐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及效率的统一性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尹湘云 《科技信息》2013,(14):318-318
目前我国高师声乐教学中,学生学业评价主要偏向于歌唱技能的评价,导致学生在声乐基础理论等方面知识结构的单一和狭隘。高师声乐课学生学业评价可以按照声乐学习的顺序和声乐学习的基本过程,在发声练习阶段、演唱阶段与演唱结束后的总结交流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采用课堂教师观察、论文测试、非正式评价、问卷调查、学生档案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方法,对学生的声乐学习能力和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评价可以对学生过去或当前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情况作出判断,还能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8.
颜广秋 《科技信息》2009,(24):238-239
范唱即示范演唱,是声乐训练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范唱是通过教师运用正确科学的发声演唱方法,结合歌唱发声技术动作演示和演唱表现展示的教学示范行为,向学生提供直观的教学演唱提示。通过范唱,供学生学习,起示范性作用。教师可以进行正、误两种类型的技能技巧方法演示,通过对比演示活动,让学生更直观的弄清、弄懂歌唱技术要领,也可以通过实际歌唱发声艺术效果的演示,实施作品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的展示,向学生直观地传授声乐演唱技艺。  相似文献   

9.
在声乐教学中,歌唱技能技巧训练固然十分重要,如果在技能技巧训练中结合心理学理论,重视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控制能力的训练,必然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从营造宽松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歌唱;创设模拟舞台,加强学生实践锻炼;拓展想象空间,强化学生注意力三方面着手,分析声乐教学中学生演唱心理控制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增设声乐理论大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声乐理论教学,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的演唱实践,将有利于学生理论水平和演唱技巧的不断提高,把高师声乐教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歌唱艺术是指演唱者对属于一度创作的声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艺术形式。其中包括"演"和"唱"两部分内容,即运用歌声技巧和形体表演技巧体现作品的主题。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学习声乐演唱的过程中,现在许多声乐演员和正在学习声乐的学生,更加注重的是歌唱声音部分,在声音上精益求精,力求通过科学的演唱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声音表现力和自己的演唱水平,而不重视对歌唱艺术中形体表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歌曲演唱的整体布局是对歌曲演唱各种技巧、各种因素的总体把握和综合调度。培养学生演唱的整体把握能力是提高声乐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有效途径。整体布局的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熟悉歌曲内涵,把握风格特点,正确运用情感,恰当使用演唱技巧,对演唱进行宏观布局和构思,指导学生加强实践锻炼,培养整体布局的习惯,提高演唱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歌曲的情感处理在声乐演唱中占重要的地位,训练学生唱歌时的情感处理,应从熟悉歌曲风格、理解歌词、掌握歌曲旋律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演唱技巧和丰富的感情对歌曲进行艺术再创造。  相似文献   

14.
在声乐演唱教学中,教师通常比较重视歌唱的各种技能技巧,而容易忽略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心理因素对演唱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歌唱中正确的发声、清晰的吐字、音色的变化、音调的高低、节奏的缓急、力度的轻重乃至各种细微的变化处理,都无不受一定的心理机制的制约。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从物质和意识两个层面论述昆曲演唱的用气。中国昆曲演唱用气与欧洲歌剧唱法演唱用气比较,有着歌唱呼吸支点、多样化用气与统一化用气两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学生体育知识态度实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态度、实践是评估高校体育工作的3个要素,其中每个要素都与高校体育效益息息相关.对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青海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和燕山大学等17所高等院校的1785名大学生体育知识态度实践进行调查分析,以求全面了解我国大学生体育知识态度实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一步促进我国大学体育的改革和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从和音与合唱训练入手,论述了加强对流行音乐演唱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的重要性。指出应从感受带有和音的音乐开始,培养和音的基本概念,给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贯通和音的合作意识,重视合作时各声部的强弱和情感表现,最终达成即兴和音的能力。认为与乐队的合作同样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有效方法,让演唱学生加入到合奏之中,有助于端正学生对演唱的态度,提高演唱学生对音符和音乐功能走向的认识程度。  相似文献   

18.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教学误区,根据教学实践,在"单音"、"哼名"、"低音"、"性质"、"节奏"、"视唱"方面总结了纠偏与练习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纠正练习中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歌唱中的有意后注意可以使我们既保持清晰、明确的注意目标,又无须意志力的竭力维持,从而实现稳定、轻松、持久的歌唱,它是有意注意在满足了主观上的积极性和技术动作的自动化这两个条件下转化而来的,在我们的声乐教学中有着深刻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为实现歌唱技术的熟练、自如,为推动学生声乐学习的不断进步,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遵循声乐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科学实现歌唱中有意注意向有意后注意的转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