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雷纳.韦勒克的八卷本《近代文学批评史》是他以毕生精力完成的一部鸿篇巨制,也是他对西方近代文学理论、批评理论的历史性研究。本文主要从这部著作在韦勒克的学术生涯中占据的地位,以及韦勒克批评史研究对20世纪美国文学界所产生的影响方面,对其重要意义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2.
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批评方法在中国学界出现始于2004年,其标志是当年6月和8月分别在江西南昌和湖北宜昌举行的把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文学研究方法加以讨论的全国学术研讨会,以及当年10月<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第5期发表的论文<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批评方法新探索>.同西方的伦理批评相比,中国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有其鲜明特点,即它将伦理批评转变为批评文学的特定方法,从而使它能够有效地解决具体的文学问题;它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概念取代伦理批评的概念,建立了自己的批评话语;它通过范例分析,对一些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文学伦理学批评才有别于西方的伦理批评而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新的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3.
《伤逝》是鲁迅《呐喊》中的一篇著名小说,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各种方法的批评研究,其中,《借鉴与超越——<伤逝>与<玩偶之家>的比较》使用的是比较批评,而《<伤逝):无意识性别叙事话语》则使用的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本文试图对这两个批评文本进行批评,以此来对比较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这两种批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批评"、"权力"、"方法"这几个层面共同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学术范式之一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骨架:批评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和文学史的形成与建构;权力从外部影响和制约了文学史的书写;方法是文学史研究和书写的具体手段。  相似文献   

5.
高日晖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1):75-79,85
最近20年是《水浒传》批评成果很多、成绩很大的时期。其主要原因,一是思想解放的潮流溶解了冰封的学术大地,“双百”方针得到了贯彻;二是理论与方法的多样性。本文从“拨乱反正”、“理论与方法的多样性”、“阐释的热点”等方面,对20年来《水浒传》批评的情况作了一个概括性总结,认为近20年《水浒传》批评的基本特征是多元化,并处于徘徊状态。  相似文献   

6.
龙荣培  司欢欢  万蕾 《科技信息》2010,(35):I0237-I0237,I0241
哈罗德.布鲁姆在《西方正典》中以文学的审美批评对抗"憎恨学派"。布鲁姆从审美自主性、文学与个人的联系、文学经典的本质性三个方面来构建其文学批评,目的是对抗当下文学批评中的解构风潮。布鲁姆的立场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以来对欧美文学的研究相继经历了意识形态批评、审美批评,以及关注文本的形式批评等大体三个阶段。相比较而言意识形态批评已经过时,形式批评才刚刚起步,而审美批评最终使欧美文学研究回归到了文学的本体性研究和主体性研究,从而最大限度地遏制了政治对文学研究的干扰,但是,由于美学崛起于近代启蒙运动时期,因此,美学更多关注于对人的启蒙和对理性的张扬,这样,对文学的美学批评研究也就逐渐演变成了对思想史的研究,进而变成了对于人道主义演进史的研究,因而审美批评研究再一次以回归文学的名义远离了文学本身。同时,建立在感官基础上的审美愉悦在商业大潮下很容易蜕变为满足欲望需要的生理快感。审丑虽然也兴起于近代,但是与美学以理性主义哲学作为基础不同,它的哲学基础则是非理性主义,因此审丑批评研究从而把被理性主义所忽略的非理性和超理性现象引入到艺术研究范围。审丑批评打破了所谓艺术就是美、美就是理性偏狭思维模式,为更好地和更深入地揭开文学之所以为艺术的内在秘密,成为可能。从而也就大大拓宽了对欧美文学本身的研究界限。审丑批评是对审美批评研究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8.
兴起于现代并以人关怀为深刻背景的性别理论(gender theory)或性别研究(gender studies),作为学术研究的新理念和学术批评的新视角,正越来越为哲学、学、法学、艺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人学科所重视,尤其给当代中国学术批评以深刻启示。性别研究填补了传统学术中忽视性别问题和性别作用所造成的性别批评的空缺,性别理论不断推动着当代人反思历史和检讨现实,体现出空前的学术活力。  相似文献   

9.
在扼要综述《翻译批评导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指出该书具有系统性、创新性、简洁性、深刻性等鲜明特点,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全面系统研究翻译批评的学术专著,对翻译批评研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叶燮《原诗》从批评思想来说,是对传统儒家伦理批评的延续,其“知人论世”说、对人格批评论的推崇和应用等均有鲜明体现。其创新求变思想也非常突出,叶燮据此以历史价值为准,不仅理论上积极呼吁倡导,而且创作实践上以身作则,其“新变”观对蔓延了中国传统几千年的复古论调是一次极大的冲击与解构,具有一定的现代色彩,对当代中国文论界也是一次警示和启迪,.其破立结合与点面结合的批评方法,使其批评具有尖锐、犀利的风格,也使《原诗》不仅具有强烈的逻辑思辨性,同时具有品鉴与感悟的诗性。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职业文学批评家来说,王蒙对《红楼梦》的研究点比较散,碎,但难得的是他结合自己的文学创作经验来谈,这就使得他的研究接近作者、接近读者,更好地体会作者本意。同时,他的研究体会也给中国现在的文学批评界一些启示:一是要尊重文学感受在文学批评中的作用;二是引导人们重新认识点评等传统文学批评方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批评是一种燃烧:王蒙的文学批评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蒙不仅是一个著名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个活跃的批评家。他的批评对新时期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批评是直觉还原型,其特点是突显自己的主观感受,形式上不拘一格,在杂乱的表面下有着较着较为稳固的审美标准,即自然真实和理想精神的结合;但其博大的胸襟与审美标准之间有时不够一致,从而构成王蒙的不孝。  相似文献   

13.
伊格尔顿从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这一基本观念出发,在文学的文化研究视野中建构了文学的意识形态政治批评的批评观念和理论模式。他的意识形态批评理论发展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他的批评实践不失为探索“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有效例证。但是他在心理分析-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对“意识形态”概念的批判性阐释存在着本质主义的理论缺陷,从而影响了他的文学批评理论的现实效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李长之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的一系列文学批评文本最大的特色就是强烈的整算意识。这种整体意识表现在两个层面:就对文本的解读来说,他以作家的情感、精神因素作为桥梁和中介,既发掘作家创作的外部因素:又深入于作品的内部世界,探寻其中的联系,显现了别具一格的批评理路;就批评家的批评指归来说,他又遵循“文化——文艺——教化”的宏阔思路,希冀文学批评能够起到教化人心、振奋民气的作用。这种整体意识表明,李长之决不是一个仅仅就文论文的批评家,文学批评在他的心目中有着更加宏阔广大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5.
文学评论语言要讲事实,求准确,要有科学性.印度的<梨俱吠陀本集>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诗集.<红楼梦>是18世纪世界第一流长篇小说,但不能说是第二个千年居世界顶峰的小说.鲁迅不是因小说,而是综合小说、杂文和其他文学体裁而可以与世界大师匹敌.清朝前期经济高度发展和繁荣,但在第二个千年尚未达到世界之最.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自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创作并发表评论,到三四十年代日趋成熟。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与社会现实的变化,使他的欣赏心态发生了变换,从而带来了审美趣味的转变,直接导致其批评方式随之发生相应的流变。而沈从文善于感受和体验作品情感内容的敏锐艺术直觉以及他自身创作心境的变更更是导致他批评方式发生明显转变的根本性的深层原因。当现实社会与时代特征作为不可逆转的外界因素给以沈从文无法摆脱的巨大压力、在不可承受生命之重时,晚年的沈从文在无奈之中放弃了他所挚爱的创作与批评,归于平静。  相似文献   

17.
"讲话派"批评强调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胡风则有三方面的标准:启蒙的标准;救亡的标准,胡风把它统一到启蒙要求中;美学的标准,相当于艺术标准,但他视其为文学必不可少的基点而非第二位的.救亡压倒启蒙,政治压倒文学是胡风和"讲话派"冲突的根本原因.归根结底,这是两种合理性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作为批评家的沈从文,用平静优美的感悟式的散文化语言表达了他的文学批评旨趣。他始终保持着平静而婉约的审美趣味,一方面体现出他在文学批评上的古典趣味,另一方面,这也表现了他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维护文学本体地位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的海明威研究既有成功经验,也留给我们一些遗憾,其中之一便是过多的“传记“式的评论倾向.探寻了产生这一模式的多种原因,并从不同层面,具体分析了在海明威与其小说的关系上,由于曾被忽视了的多种不一致的现象而造成的评论上的误区,进而阐明其校正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康拉德的<黑暗的心>在英语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来自尼日利亚的阿切比却尖锐地批评了这部小说,其观点引起了巨大争议.透过阿切比的批评策略,可以追问他的批评作为后殖民批评文本的深刻政治意图,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