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正2016年12月22日,应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凝聚态物理学专家,现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薛其坤教授为理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学生作题为"成长发展之路"的励志报告.薛其坤院士是首位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者之一.他带领的团队在国际顶尖专业期刊《科学》杂志上发表的关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论文被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先生评价为诺贝尔物理奖级别的论  相似文献   

2.
 居里夫妇与贝克勒尔分享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居里夫人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1911年居里夫人再获诺贝尔化学奖,截止目前居里夫人是唯一获得2次诺贝尔科学奖的女科学家。  相似文献   

3.
北京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82岁的杨振宁教授突然向<易经>"开火",称"<易经>影响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太极古式成新形,阴阳二维解超导. 美国著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对蜚声中外的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吴作人先生为北京"二维强关联电子系统国际讨论会"制作的会标"太极图",作了上述之注释.  相似文献   

5.
日本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谱系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领域是物理学. 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Yukawa Hideki)干1949年园提出介子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后,日本科学家先后多次获诺贝尔物理奖,进入21世纪,日本科学家在8年中5次获得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以及医学生理学奖的诺贝尔科学奖,在自然科学领域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总数已经达到了12个.  相似文献   

6.
《科技潮》1998,(7)
在北京大学沉浸于百年校庆的欢乐气氛时,4位世界"顶尖级"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李远哲、朱棣文、丘成桐来到北大,为近千名师生作了3个小时的精彩演讲。笔者有幸倾听了演讲的全过程,虽已事隔多日,仍觉余音绕梁,记忆深刻。这4位科学家都是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其中杨振宁、朱棣文和李远哲分别是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获得者,丘成桐曾荣获国际数学界最高奖菲尔  相似文献   

7.
2002年诺贝尔物理奖与中国人擦肩而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诺贝尔物理奖的一半授予美国的Ray moudDavis和日本的MasatoshiKoshiba,以表彰他们分别在探测太阳中微子和大气 μ 中微子时 ,获得的超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结果 ;另一半奖金则授予美国的RicardoGiacconi,以表彰他领导研制成世界上第一个宇宙X射线探测器 ,开辟了X射线天文学的研究领域 ,以及随后获得的许多重要成果。然而 ,人们可能不会想到 :这项诺贝尔物理奖原本很可能大陆科学家是有份的。一、R.Davis的成就人们知道 ,核聚变是太阳能的源泉。在总结多年对太阳观测的基础上 ,理论上发展了一个标准的太阳模型(StandardSolarMod…  相似文献   

8.
李威 《安徽科技》2013,(3):55-56
贝尔实验室成立88年以来,在数学、物理学、通信技术等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期间共有11位科学家获得6次诺贝尔物理奖。贝尔实验室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对我国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吴恒安教授、王奉超特任副研究员,与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安德烈·海姆教授课题组及荷兰内梅亨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在石墨烯类膜材料输运特性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望解决燃料电池核心部件"质子传导膜"的燃料渗透等难题,为这种高能量、低污染的新型能源设备带来革命性进展。2014年11月26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这一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两者都在寻求真理的普遍性.普遍性一定植根于自然,而对它的探索则是人类创造性的最崇高表现.事实上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科学与艺术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这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对科学和艺术的精辟论述.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范弗莱克一生进行了包括量子理论、磁性理论、原子光谱、晶体场理论和磁共振等方面的广泛研究.范弗莱克对现代磁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现代磁学之父".1977年,因为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理论研究,他与安德逊、莫特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奖.本文梳理了他的生平,回顾了他的科学研究工作以及他在人才培养上鲜为人知的事迹.  相似文献   

12.
1952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布洛克(1905—1983)是20世纪物理学杰出人士之一,他奠定了固体物理的基础,被称为“固态物理之父”。统计力学是认识多体系统物理行为的重要学科。本书是瓦莱卡教授整理布洛克未完成的杰作而成。  相似文献   

13.
答读者问     
问:诺贝尔物理奖、化学奖、医学奖和文学奖是由瑞典本国有关单位评定,为何和平奖却由挪威议会评定?(陈伟) 答:这应从历史角度加以说明。1814年瑞典控制了挪威,直至1905年挪威才脱离瑞挪联邦而独立。诺贝尔在世时(1833-1896),挪威和瑞典还是个联合王国。诺贝尔在遗嘱中说明和平奖由挪威议会所选出的五人委员会评定,看来这是与当时挪瑞联合王国这段历史有密切关系的。问:英国政府中除了外交部,是否还设有外交国务部?(张昭华) 答:英政府中只设外交部,不  相似文献   

14.
贝尔实验室在数学、物理学、通信技术等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中有11位科学家因为他们在贝尔实验室的工作而获得了6次诺贝尔物理奖.不仅如此,贝尔实验室也在计算机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几个方面简要的描述了它对计算机世界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路易斯·沃尔特·阿尔瓦雷茨(1911-1988)出生在一个科学世家,其祖父和父亲都是物理学家。他本人是一位集科学家、发明家和航空飞行技术专家于一身的奇才。他因发明氢气泡室技术等成就独享1968年诺贝尔物理奖。  相似文献   

16.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第二批特聘教授、讲座教授聘任仪式于2000年3月21日上午在北京长城饭店隆重举行。仪式由教育部副部长韦钰主持,共有来自49所高校的117位特聘教授和10位讲座教授受聘,我校地质系博士生导师舒德干教授被聘为我校特聘教授。仪式之后,教育部领导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评审委员会专家与受聘的长江学者进行了座谈。在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朱光亚院士、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院士、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吕福源语重心长地勉励大家“不仅要出成绩,也要出精神”,努力攀登科学高峰,为中华民族争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  相似文献   

17.
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应邀来我校访问1994年10月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应邀来我校进行了访问。丁肇中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巴基斯坦外籍院士:他长期从事高能物理(粒子物理)研究,曾...  相似文献   

18.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实施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9.
1980年 Klaus Von Klitzing 发现了整数量子化霍尔效应,1985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两年以后,Tsui 等又观察到了分数量子化霍尔效应。要弄清量子化霍尔效应,须用高深的量子力学知识。本文以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为基础,对整数量子化霍尔效应作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20.
1903年,法兰西科学院的四位院士写信给瑞典同行,提名放射性现象的发现者皮埃尔·居里和亨利·贝克雷尔为当年诺贝尔物理奖候选人。由于提名者对女性从事科学研究的偏见,最先使用“放射性”这一术语和最先分离出放射性元素的科学家玛丽·居里居然没有被提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