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求实  王维华 《科技潮》2001,(4):76-77
精神病至今仍是世界性疑难病症。精神病的药物治疗是从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但在治疗中有两大缺陷难以克服:(一)药物仅仅是控制作用,用药病情受到控制,减药或停药易复发。患者反复发作、反复住院,经久不愈,有的甚至要终身服药。(二)药物毒副作用很大,有的甚至出现肝功能失常,或者出现不可逆的脑损伤,常常造成患者用药不行、停药不能的进退维谷状态,精神科大夫也感到很棘手。即使用药控制住了精神病症状,病人往往表现目光呆滞、行为刻板、很难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常规药物治疗在技术上仍难以真正达到治愈效果。  相似文献   

2.
两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静滴阿昔洛韦过程中出现急性肾区绞痛,停药后缓解,提示疼痛系阿昔洛韦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EP)行宫腔镜电切术(TCRP术)后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预防其复发、诱导绝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围绝经期(年龄45~55岁之间)EP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子宫内膜息肉者.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术后1周口服米非司酮每日12.5 mg治疗,1日1次,共3个月.对照组40例,接受宫腔治疗但未服药.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有2例(2/40)内膜息肉复发,复发率为5%,而对照组则有10例(10/40)复发内膜息肉,复发率达到25%,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40例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停药后29例绝经(72.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电切术后在预防复发、诱导绝经方面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了解复发肺结核患者的社会支持现况,为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提供依据。采用1:3匹配的病例.病例对照研究,研究不同维度的社会支持对肺结核复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复发组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尤其是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低于对照组。由多因素的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可知,主观支持分每增加一个单位,结核病人复发的可能性就减少到原来的0.903;支持利用度每增加一个单位,结核病人复发的可能性就减少到原来的0.867。因此,良好的社会支持对肺结核病人的复发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应从多角度提高肺结核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以减少复发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一般来说,短期失眠患者,用药2周后就可以停药:慢性失眠可长期服用,如一周失眠3次以上不能入睡者,需天天服药;如果在3次以下就应该按需服药,以免养成靠药物入睡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殷平玲 《甘肃科技》2009,25(16):132-134
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16例复发难治性MM患者给予硼替佐米1.3mg/m^2/次d1,4,8,11,表柔比星10rag,d1-4,地塞米松40rag,d1-4,20rag,d8-11随后停药10d(第12—21天),3周为1个疗程。两次给药至少间隔72h。疗效判定主要采用EBMT标准,并按NCICTCAE标准判断不良反应;16例患者中NR2例(12.5%)CR2例(12.5%)NCR5例(31.3%)PR6例(37.5%)MR1例(6.2%)。总有效率87.5%,主要缓解率81.3%。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血小板减少、疲乏,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是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方法将54例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每晚定时口服米非司酮10mg,连服3个月,治疗前后查肝功能,血常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B超。结果全部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停药后随访20例进入绝经期,22例月经稀发,8例月经恢复正常,4例复发后改用其他方法治愈,子宫内膜萎缩,肝功能正常,贫血改善。结论米非司酮用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好,无肝功能损害,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放疗后鼻咽局部复发的早期CT诊断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追踪观察了鼻咽癌放疗后的患者43例,其中证实复发者11例,鼻咽显示异常,但经追踪观察而否定复发者32例,将复发与未复发病例的各种CT征象进行比较分析,提示在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的早期诊断中,“茎突内侧软组织增厚致密”为一重要征象,而“顶后壁增厚、侧壁增厚和咽隐窝变浅或消失”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方法将54例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每晚定时口服米非司酮10mg,连服3个月,治疗前后查肝功能,血常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B超.结果全部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停药后随访20例进入绝经期,22例月经稀发,8例月经恢复正常,4例复发后改用其他方法治愈,子宫内膜萎缩,肝功能正常,贫血改善.结论米非司酮用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好,无肝功能损害,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小肠血管畸形的治疗以切除病变小肠段为主.本例患者系全小肠血管畸形、已作了最大限度的切除术,而术后仍出血不止,求助于中医治疗.在辩证为“脾虚气弱”后,以补脾益气、温中止血治疗,使术后出血不仅得到控制,而且疗效巩固,迄今已停药两年余,患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4岁。25年前不明原因右手臂皮肤发出一红斑,偶有瘙痒。外用肤疾宁硬膏后,皮疹能消退,但停药后又易复发。数十年来皮疹逐渐泛发全身,头皮处亦有,全年反复发作,但无明显季节性,被确诊为“寻常型银屑病”并常外用乐肤液等药物,病情拖延至今。最近,患者两下肢不明原因突发出少许红色疹子,瘙痒剧烈。随后红疹逐渐增多,且向躯干部发展,并继发绿豆至黄豆大小的水疱,瘙痒反而减轻。既往患有乙肝病史10年。家族中1个哥哥和  相似文献   

12.
随着强有力的抗肿瘤细胞毒性化疗药物使用的增加,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HBV复发成为更常见的主要并发症.抗肿瘤治疗因HBV再激活导致肝炎而治疗中断,甚至出现严重的致命性的肝衰竭,预后极差.拉米夫定已证实具有确切的抗病毒作用,对恶性肿瘤化疗后HBV复发患者,应用拉米夫定也可有效控制HBV复制,建议化疗期间尚未见ALT升高,而HBV—DNA显现最初升高而未观察到肝细胞损伤时即开始使用拉米夫定.对于需要化疗的患者,预防HBV复发的出现则是一个更为实际可行的办法,但仍需要密切的临床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后使用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的护理。方法对76例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患者实施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和护理。结果76例患者68例坚持完成全程化疗,随访2—5年,其中有5例复发,有效率达93%。结论坚持规范、全程、正确的化疗药物灌注是减少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复发的重要治疗方法,而正确、合理的护理则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重庆市垫江县居民不合理用药现状及其原因,提出解决方案,为政府开展合理用药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7月9日至15日,随机抽取垫江县居民1350名进行合理用药调研。调查数据录入Epidata 3.0软件并核对,然后采用SPSS 17.0软件对问卷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大部分居民在病情没有好转的情况下选择去再就医;出现不良反应时绝大多数患者(73.0%)选择停药并去医院就医;调查者的常见服药行为732(占60.2%)人为白开水;788(占64.8%)人病情好转后会立即停药。结论当地居民用药情况总体还是比较合理,但是仍然存在某些不合理的用药观念和行为,应该积极展开教育,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发转移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最佳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68例复发转移乳腺癌病人,采取化疗,结合手术、放射治疗、术后辅助化疗。结果46例伴有内脏转移的多个部位以上复发转移病人,经化疗病灶缩小明显(PR)14例,病情稳定(SO)16例,病情进展(PD)16例,临床获益(CR+PR+SD)65%(30/46),1年生存率65%。22例单个复发转移病灶化疗后PR20例,PD2例,临床获益90%(20/22),2年无瘤生存率90%。结论乳腺癌复发转移应以化疗为主,配合手术、放疗、及内分泌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讨论比索洛尔长期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选取60例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在2016年12月到2018年12月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比索洛尔长期治疗)和对照组(常规降压药治疗)。在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的情况上,实验组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停药率上,实验组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在实验组中根据给药剂量的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停药率也在发生变化。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使用比索洛尔长期治疗,能够有效的控制血压,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停药率也会增加,在治疗中需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EAR1、GSTP1基因型与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为脑梗死个体化精准治疗及二级预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首发症状型脑梗死患者,入院后遵循抑制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改善循环及对症治疗原则,患者24 h内口服阿司匹林100 mg, 1次/d,并长期维持治疗.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史、血小板相关指标、PEAR1及GSTP1基因型、相关待测量表评分及脑梗死复发周期,出院随访13个月.根据脑梗死复发及复发周期进行分组,比较PEAR1、GSTP1基因多态性及其他临床资料与脑梗死预后是否具有关联.结果 入组患者PEAR1基因突变型(AA+AG)占60.1%,未突变型(GG)占39.9%;GSTP1基因突变型(AG+GG)占31.8%,未突变型(AA)占68.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冠心病病史、出院时NIHSS评分、血小板计数及GSTP1基因型与脑梗死复发有关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病史、出院时低NIHSS评分、低血小板计数及GSTP1基因突变型(AG+GG)为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首发症状型脑梗死患者年龄越大、出院时低NIHSS评分、低...  相似文献   

18.
张玉堂 《甘肃科技》2001,17(5):57-57
精神分裂是精神科的常见病且复发率高,文献报道在常规治疗条件下约50%的病人1年内复发,85%的病人在5年内复发。因而探讨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危险因素对评价预后、预防和减少复发有重要意义。本文对1979年首次发病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并对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对照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我院1997年住院的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选择60例,所有患者符合CCMD-2-R诊断标准。根据患者3年内有无复发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 1.2 研究方法 根据病史、症状、复发后再入院情况进行观察。其首次发病年龄、性别、…  相似文献   

19.
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是由假丝酵母菌(俗称念珠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外阴阴道炎,国外现多称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念珠菌外阴炎和阴道炎可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存在。约75%,妇女一生中至少有过1次念珠菌外阴阴道炎,她们中经治疗后5%~10%复发,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Rvvc)是指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真菌学检查连续3个周期均为阴性后症状重现,真菌学检查又呈阳性,则称复发,1年中反复4次或4次以上。则称为Rvvc。部分Rvvc患者有诱发因素,但大部分患者复发机制不明。本文就近几年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的免疫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Ik廉资料4例尖锐湿疣患者男性3例,女性!例,年四28-39岁,均已婚,发生时间为肾移植术后7个月一2年,闪床表现为外阴部及附茎包皮、龟头等处呈乳头状、菜花样及鸡冠状突起。4例患者均采用电离子治疗仪电灼治疗,2例随访1年未复发,另2例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和11个月复发而再次接受治疗,至今未复发。2讨论失税混疣为人类乳头鹰病毒感染的一种性传征性疾病,传播途径主要为性接触及家庭内密切的非性接触,与发病有关的团江为:接触病毒颗粒的数目;与很客接触的程度;宿主对病毒感染的抵抗力;皮肤粘胶有微小的损伤。肾移植术后由于长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