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青 《武夷科学》2007,23(1):166-170
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近几年随着全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武夷山的生态旅游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进行武夷山生态旅游的现行情况分析,对武夷山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挑战(Threats)进行分析,为武夷山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武夷山森林土壤微生物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夷山森林土壤微生物的季节动态庄铁诚林鹏陈仁华(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厦门361005)(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武夷山354315)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北纬27°33′~27°54′,东经117°27′~117°51′之间,是我国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肖玲 《长春大学学报》2014,(9):1292-1295
网络销售势必引起商品包装设计变革,以网络销售商品中的武夷岩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武夷岩茶网络销售现状、包装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网络销售的特殊性,提出武夷岩茶包装设计的对策,包括改变现有的包装装潢设计,加强武夷岩茶茶文化的宣传,进行包装容量改革。结合生态包装设计发展的趋势,提出了重复利用、减少包装层次、节约成本等可操作的武夷岩茶包装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多元化市场需求驱动下,以武夷传统文化的现代应用为研究主题,以研发现代武夷岩茶文创品为例,首先,对传统武夷岩茶文化的资源进行素材分析;其次,深入探讨现代武夷岩茶文创品的设计策略;最后,对现代武夷岩茶文创品的市场开发与途径提出几点思考。期望此研究可对我国茶文化的现代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可参考的理论支持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徐欢欢 《武夷科学》2007,23(1):177-180
本文通过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实习观察武夷山植被(以黄岗山为重点)和收集到的一些资料,分析武夷山的山地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特点,并对亚热带中山草甸、矮林和旗状树的成因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武夷岩茶复方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方法:选取甘露醇、明胶等作为矫味剂进行武夷岩茶复方颗粒剂的制备,并对一般性检查进行考察。结果:当药物水提取物︰明胶︰甘露醇配比为1︰1.5︰1.5时,武夷岩茶复方颗粒味甜,绝大部分颗粒疏松,鉴别准确,一般性考察结果在规定范围内。结论:本武夷岩茶复方颗粒剂制备工艺简单、口味甜、辅料用量小,值得开发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衷兴旺 《海峡科学》2011,(6):127-128
根据武夷山较为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及武夷山大气背景值监测站现有条件,该文详细探讨了在武夷山建立生态观测点的可行性。将生态观测点同建于武夷山大气背景值新监测平台,便于同时开展大气监测和生态观测,同时可节约费用。因武夷山是"世界双遗产地",将生态观测点建于武夷山大气背景值新监测平台,结合开展生态考察,会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武胰山保护区两栖动物调查及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共35种,分析了这35种两栖类所属的动物区系。它们当中属于古北界的仅2种,属于东洋界的有33种,其中华南区与华中区共有者13种,华中区的种类20种,说明武夷山两栖动物的区系组成是以华中区的种类占优势。  相似文献   

9.
赵警卫 《武夷科学》2007,23(1):155-158
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山矾科植物进行调查,列出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现已发现的山矾科的22种植物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
武夷山保护区两栖动物调查及区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共35种,分析了这35种两栖类所属的动物区系.它们当中属于古北界的仅2种,属于东洋界的有33种,其中华南区与华中区共有者13种,华中区的种类20种,说明武夷山两栖动物的区系组成是以华中区的种类占优势。  相似文献   

11.
就武夷岩茶呈味性成分进行研究,结合产地、火功对各组分的含量进行分析,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呈味性成分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武夷岩茶中呈味性成分以多酚类物质为主,其次为咖啡碱、氨基酸类物质;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提示氨基酸、水浸出物,表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可以作为武夷岩茶呈味性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2.
影像志     
《世界博览》2023,(7):92-93
<正>武夷山。武夷山古属建州,位于闽江上游的建溪流域。这块古老的土地钟灵毓秀,以茶闻名,素有“风景秀甲东南、岩茶蜚声中外”之称。自17世纪武夷茶就有了海外贸易,是输入欧州最早的茶类。收藏于《杜德维相册》,拍摄于福州,收藏于1876—1895年间。永寿桥与普济寺前的海印池。普济寺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曾因自然与人为原因多次被毁。由于普济寺在佛教中的地位特殊,明清时期均由朝廷出资重建,且修建规模空前。寺院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寺前的海印池又叫放生池,池阔十亩,永济桥就建于其上,是一座石砌拱桥。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1873—1949年)拍摄于浙江,1907—1908年间。  相似文献   

13.
武夷山是福建第一名山,景区内存在诸多旅游景点,武夷山风景区游客数量增长快。在这种前提下,它的停车场能否满足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需要成为值得深思的问题,文章采用实地考察的方法,对武夷山风景区的停车场展开了详细的调查,深入了解目前武夷山停车场的空间分布、规模、运营管理、基础设施等情况,评估目前情况下的武夷山停车场是否符合实际发展需求,再依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武夷山茶文化旅游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小霞 《科技信息》2011,(18):82-83
武夷山是中国的茶文化艺术之乡,也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双遗产地。武夷山拥有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和广阔的旅游客源市场的优势,开展茶文化旅游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分析目前武夷山发展茶文化旅游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一个休闲的世纪,休闲旅游正以一股强劲的发展势头呈现在中国的旅游市场上,已成为现代人主要选择的旅游方式之一。武夷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著名的国家旅游度假区,发挥武夷山的自然、文化资源优势,结合武夷山当前旅游业发展基础,对武夷山发展休闲旅游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探索出发展休闲旅游的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16.
动态     
《信息化建设》2010,(3):61-64
国内首个生物多样性研究信息平台系统向社会开放 近日,作为国内首个生物多样性研究信息平台“中国福建武夷山生物多样性研究信息平台”正式向社会开放,为广大公众提供武夷山各生物类群的信息栓索、查询等服务。  相似文献   

17.
采用热分析方法(TGA)对5种武夷岩茶进行热重分析.讨论了不同的升温速率、氮气流量、热分析时间对热重分析图谱的影响.实验表明:不同品种武夷岩茶具有各自的热重图谱,根据5种武夷岩茶热重分析图谱之间的差异,可以对其进行区分和鉴别;大叶雀舌的热稳定性最高,矮脚乌龙的热稳定性最差.热分析时间越长、氮气速率越低、升温速率越慢都会使茶叶热失重量降低.  相似文献   

18.
武夷山是福建和闽北苏区“红色首府”、闽浙赣革命重要策源地之一,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武夷山红旅资源分散、管理松懈,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旅游资源,处于非盈利的尴尬境地。因此,建议整合“红色资源”,以武夷山革命历史纪念馆的设计为切入点,并在设计过程中注意吸纳武夷山当地的旅游及文化元素,全面凸显闽北的区域特性。  相似文献   

19.
在对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自然与文化双世界遗产武夷山的研究中,武夷山民俗的研究是其题中之义,但是迄今为止并未很好展开。通过提炼相关研究的史料和方法、梳理相关研究的问题和关怀,可以看到武夷山民俗研究的广阔前景及可能趋向,并可以"闽北通道"和"物的流动"两个关键概念,统筹武夷山民俗——尤其是茶叶、食物和"两会"(蜡烛会和柴头会)的研究,以便建立民俗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图景。  相似文献   

20.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生物资源,早已为国内外生物学者所瞩目。近两年来,我们的考察成果作了进一步的证实。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之所以丰富,显然是与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古地理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历史上人为干扰少分不开。本文主要从这几方面加以论述。一、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十分复杂的,其中对生物影响最大的是地貌和气候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