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球表面可供人类生存的面积急剧减少,人类文明四分五裂。一些持个人拯救宇宙观点的人及一伙伙的劫匪奸商们为争夺地球上最后的陆地而相互厮杀。瘟疫流行,人们成群地自杀,罪孽深重的人类在炽热的沙漠和沸腾的海洋中苦苦挣扎……到处呈现出启示录中世界末日的景象……” 读到这里,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好莱坞恐怖片《水世界》中的场面。但这不是电影,而是科学家对“温室灾难”最后阶段进行的科学描述。 置疑“森林是地球之肺” 许多年来,森林是地球“绿色的肺” 的说法已在包括学术界在内的社会各阶层人们的思想中扎下了根。但近年来…  相似文献   

2.
人类无疑是当今地球上居于主导地位的物种。数千年来.人类占据地球近1/3的陆地用于农牧业和城市建设.却把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回馈”给大地母亲——将草场改为耕地.过度砍伐森林.无限量抽取地下水.任意引入外来物种.排放核凌料和化学污染物,致使物种加速灭绝,全球气候持续恶化……可以想象,如果地球上的其他物种能够进行选择.它们一定会毅然决然地要求:将人类赶出地球! 假如它们的愿望实现了——从明天早上起.65亿地球人口突然“人间蒸发”(也许是被整体发送到外太空.我们当然不希望人类集体死于疾病或者灾祸).自然的力量再次成为地球主宰。那么.人类消失后.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昵?在你即将读到的下面一组文章中,作者就此问题进行大胆的科学狂想。他们就像已经在未来世界遨游过的时间旅行者.将他们的所见以现在进行时态加以报道.于是.我们得以窥探没有人类的未来世界,[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极限深度     
<正>在那里,有人类未知的极度高压和全然的黑暗;在那里,生活着一些前所未见的奇特海洋生物。尽管人类探索地球最深渊的渴望与登上世界之巅的欲望一样强烈,但想要到达海洋的最深处,单靠强烈的好奇心是远远不够的。在那里,有人类未知的极度高压和全然的黑暗;在那里,生活着一些前所未见的奇特海洋生物。毫不夸张地说:地球上约五分之四的地方还没有被人类勘探过,而马里亚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绝大部分被海洋覆盖,而地球上95%以上的海洋还未被人类涉足过。不过,科学家们已经开始行动了。他们将告诉你,如何使用高科技设备来探索这片未知地带。一触即发海底火山何时爆发?对于想要弄清楚海底世界的科学家们来说,这是个重要的课题。海底原来有那么多的火山  相似文献   

5.
“正在变暖的地球将产生严重的后果。”我们已经看到过许多媒体对此作出的大量报道,同时也有一些科学家坚持认为,有理由向人们发出这种警告。但另一些科学家却指出事实可能还有它相反的一面:地球也许正在变暖,即使如此,客观地讲地球变暖对自然环境也未必是个坏事。通过对历史气候的研究,科学家们已经指出地球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远比现在温暖的暖气候期。据俄勒冈科学与医学研究所提供的报告,公元900-1300年,当时地球的气温也升高了1.5℃。学者们将这一时期称作“中世纪最适生长期”,这也是地球史上最适合人类生存的时期之…  相似文献   

6.
天上的帆船     
造访邻居 迄今为止,我们的无人探测器已造访过所有邻居——太阳系里的其他行星,只有冥王星是个例外,不过,据说那是天上的一座大雪山,肯定不会有什么外星人。人类的足迹到过月球,但是那里是一片荒凉。至于其他邻居,无人探测器的“眼睛”——照像机告诉我们,要想在它们上面找到外星人是根本没戏的。这样看来,太阳系里恐怕充其量也只有一些微生物了。据说可能会在火星、某个小行星、泰坦星和欧罗巴星上找到微生物。泰坦星是土星的一颗卫星,叫做土卫六,它的大气层中有些地方很暖和;欧罗巴星是木星的一颗卫星,叫做木卫二,在它寒冷无比的表面下可能有海洋。但是,即便在这些“希望之星”上,发现微生物的可能性也不大。 到宇宙深处 太阳系之内,肯定是惟地球独尊了,可是,太阳系之外呢?那里有很多行星和恒星,行星围着恒星转,组成许多行星系统。就像太阳系一样。地球是一颗行垦,太阳是一颗恒星,地球和其他所有围着太阳转的行星,就构成一个行星系统。既然地球上有人,那么在太阳系以外,那些围着恒星——别的“太阳”转的行星上面,大概也会有人——外星人吧?但是我们知道,如果地球离太阳再远一点,我们就会被冻死;如果更近一点,我们就会被烤干。我们之所以能存在,一个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7.
资讯     
“生命之树”工程将揭开奥秘美国科学家最近即将开始着手建造“生命之树”工程。“生命之树”最终将地球上所有现存的生物———从微生物到鸟类到巨型爬行动物,是如何与另一种生物相互发生联系的,特别是植物、蜘蛛类、鸟类和恐龙类等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的秘密详尽地展示出来。工程预计需要十年多一点时间完成。几代生物学家已在植物群和动物群中勾画出了规模宏大的进化模式示意图,科学家也已描绘出了地球上现存的大约170万种物种。但其中大多数物种未被研究过,且有上百万种物种未被编上目录。工程将采用在分子遗传学和计算机技术中的最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到了2018年,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是人类未曾探索过的?初看起来,我们似乎不太可能在地球上发现一处未被人类踏足过的原始森林。然而,2018年春季,这样的事真真切切地发生了。来自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的朱利安·贝利斯(Julian Bayliss)博士率领一支28人的团队,在莫桑比克的一座山顶上发现了一片隐世雨林。这次的利科山(MountLico)探险之旅要从6年前说起。贝利斯是蝴蝶专家,关注自然保育工作,他在2012年用谷歌  相似文献   

9.
随着20世纪最后的夜色随地球的自转被新世纪的第一缕阳光抽丝剥茧,人类探索自然的目光将落向何处?在脚下这颗星球之外凝视我们的家园,会发现21世纪曙光照耀最多的是蔚蓝色的海洋,昼夜不停转动的地球宛若玲拢剔透的水晶球。烟波浩荡的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公里,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8%o当我们漫步在曲折的海岸线陶醉于水中的星月辉光,你可曾想过:海洋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体积达13.7亿立方公里的海水又是从哪儿来的呢?难道具有造物主巨手轻挥掘土为洋?目前,关于海洋起源的假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认为大洋是原生构造,在地…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出现,是距今约200万年~300万年或150万年的事,然而,在地球上的某些地方,却发现了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2.5亿年前的人类足印、50万年前的汽车火花塞……难道地球上真的存在过史前超文明吗?  相似文献   

11.
两极的诱惑     
正圣地向我们铺展。漫漫冰原之上,皑皑白雪之间,涌动着生命的热烈与大自然造物的神奇。那个从没有发生过地震的地方,那个极寒之地依然有温泉流淌的地方,那个地球上最后的宝库,那个充满诱惑的星球两端。看似寒冷、遥远的两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我们面对它时,危机与希望一同升起。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对大地、大海和天空的探索变得更深入。地球的大气、海洋、岩石、动物和植物,正在经历着一种大到足以标志着一个世的结束和另一个世的开始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一些地球科学家看来是“人类世到来了”的标志。如果他们能够证明这一新的地质年代何时开始,那么“人类世”将会被添加到地质历史的第四纪中。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地质学的角度来了解这个已经到来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后期 ,当人们第一次看到地球像一个悬在空中的球体 ,于是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园。从空中看到的景象给人以整体的印象 :海洋、云、沙漠、森林 ,以及一些人类活动的迹象都是整个地球系统的组成。因此 ,当科学的“地球系统”的范例被推演出来时 ,“地球飞船”就无疑地被大众所接受。而“地球系统”的概念则成为“世界变化”项目中的基础概念。在整个人类历史中 ,尤其是最近的 1 0 0到2 0 0年里 ,很明显地 ,人类只是“地球飞船”唯一的“乘客”。但现在 ,人类已从自己的“乘客”座位上走了出来 ,要作为这架飞船的“飞行员”。当我们…  相似文献   

14.
金石 《科学之友》2004,(8):24-25
包围地球的空气被称为大气。像鱼类生活在水中一样,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大气的底部,并且一刻也离不开大气。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人类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它的状态和变化,时时处处影响到人类的活动与生存。但地球大气一开始并不是现在这样子的,它是伴随着地球一起成长,经过了亿万年不断“吐故纳新”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现象的日益严重,这几年来地球像发高烧一样,一些地方的气温升到历史最高点,地表板裂,缺水严重……给人类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然而,科学家们正在苦苦思索,并开出了一剂剂紧急“降温药”:在地球轨道上安装“遮阳伞”,让地球“凉快”下来;给天空“修补”云朵,让它们将更多的太阳光反射到太空中;或是在海洋中培育更多的浮游生物,让它们吸收更多的温室气体……  相似文献   

16.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新型的能量和通信技术.人类已为探索和了解地球上最后一个未开发的领域——海洋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7.
一周以前,1997年7月4日23时07分(美国东部时间)美国“火星探路者”号宇宙飞船顺利地降落在火星表面,这不仅是继1976年夏天两艘“海盗号”太空船首次登上火星以来.人类再次成功地造访这颗火红色的邻星,而且这次“探路者”号开创了火星探索的几个第一:它第一次向地球发回彩色三维立体照片;它第一次采用自由下降的方式降落到火星表面:它第一次使用缓冲气囊技术;它携带的能四处活动的“漫游者”探测机器人是人类第一次成功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发射这种装置。科学家相信,“探路者”的此次探索之路将带给人们极有科研价值的资料,人类的…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我个人认为《大自然探索》一书不论在文章的选取,还是在版面的设计上都十分好,所以对贵刊并无太多意见可提。本次写信一是对杂志社的工作人员道一声“谢谢”。谢谢你们为我们大家提供了这么好的刊物。二是想寻问一下有关贵刊2000年第11期即总第81期杂志上所登文章《火山与生命》中(第13页,彩页那一张)“我们生活在对于地球科学来说激动人心的时代。新的技术……这是我们以前不曾梦想过的时代。我们现在开始讲述的仅仅”这段文字的最后“仅仅”后面的内容写在哪里了?可能是我粗心大意没有找到吧。所以希望杂志社的叔叔、阿姨们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黑龙江黑河 张宇宁 编者:张宇宁朋友,不是由于你的粗心大意,而是由于我们工作的疏忽,将该文的最后几个字:“是这个神奇故事的开端。”漏掉了,给你及广大读者朋友带来不便,在此我们深表歉意。 2000年到手的《大自然探索》月刊已10期,通读和部分反复读的共9期。刊物办得还有点“美中不足”,个别文章存在着严重的常识性错误,影响刊物的质量和她在读者中已有的崇高声誉。如第9期中的《青海湖──青色的“海”》。文章说:“青海湖……面积达4583平方公里……最大深度为32.82米,总蓄水量约1亿立方米。”有小学毕...  相似文献   

19.
秘鲁"鬼谷"     
秘鲁一处空寂无人的野山谷在电闪雷鸣之夜,有时会突然出现战马嘶鸣,杀声鼎沸的“鬼声”。10年前,探险家父女俩为了揭开这一“地球奇秘”,深入“鬼谷”考察后得出“惊世骇俗”的结论,却被科学家疑为造假,父亲含怨而逝。女儿为了雪耻,以超人的胆识才智,终于让最挑剔的权威也不得不信服。2002年9月,美国地球奇异现象探索学会终于承认了他们父女俩的结论,在人类奇异现象探索史上写下精彩一笔。  相似文献   

20.
人类像乘飞机那样方便地乘太空交通工具巡游外层空间在近几十年的未来可能还实现不了,但在此期间我们将孜孜不倦地为达此目的而攻研多项重大课题:倾全力设计新型发射运载工具、建立国际太空空间站、寻索太空能……l993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表决,拯救了国际太空空间站项目的立项,这是发生在人类征服太空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此项意义特殊重大的关键可能将要深深影响着人类的未来。事实已经证明,建造国际太空空间站实际上对西方国家探索日益增长的大量科技领域新知提供了促激动力。若人类不希望成为仅立足于地球上而面临人口日益拥挤的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