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PLC对电动机位移控制的制动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LC应用微分算术左移 @ASL ( 2 5 )指令和微分算术右移 @ASR ( 2 6)指令 ,完成对3台电机的控制 .1 # 电机停止采用能耗制动控制 ,2 # 电机停止采用反接制动控制 .  相似文献   

2.
针对所开发的缝纫机扣机电机控制,本文提出对小功率交流电机的定位控制,可利用电机特性曲线的近似线性部分,采用回馈制动与能耗制动相结合的复合制动的方法,使电机定位准确,损耗小。该方法已成功用在缝纫针扣机上,也适用于其他类似情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PLC的三种加法指令实现点动按钮对电动机启、停控制的实验,实验运用三个单独程序来说明。首先,运用微分BCD码加法@ADD(030)指令来实现。第二,采用微分二进制加法@ADB(050)指令来完成。第三,采用微分双通道节BCD码@ADDL(054)指令来达到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使用PLC的微分字移位@WSgF(016)指令实现对四个电磁阀轮流工作10秒的循环控制,实验结束使用字移位WSgF(016)指令清零。在实验中使用一个锁存按钮控制实验的总启、停,每一个电磁阀的工作则应用置位SET指令、停止则应用复位RSET指令来共同完成对电磁阀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PLC在双动压力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LC应用:ROL(027)循环左移指令,ROR(028)循环右移指令完成自动与手动控制,INC(038)BCD码加1指令完成单次控制;@ROR(028)微分循环右移指令完成循环控制,DIV(033)BCD码除法指令完成安全工作报警控制。  相似文献   

6.
PLC在洗碗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PLC在洗碗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完成洗碗机控制,PLC的I/O口分配;自动与手动程序利用算术左移ASL(025)指令完成自动控制,利用算术右移ASR(026)指令实现手动控制的软件设计;总启动、停止使用微分求反@COM(029)指令完成的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7.
PLC对一主一备电动机控制故障仿真实验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PLC应用微分故障报警及复位@FAL(006)指令、严重故障报警FALS(007)指令实现对一主一备电动机的故障报警、复位控制以及严重故障报警的控制,学生通过仿真实验加强了对微分故障报警及复位@FAL(1306)指令、严重故障报警FALS(007)指令的理解,又锻炼了对以上PLC指令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前轴集中电机驱动、后轴轮毂电机驱动的分布式驱动汽车,设计了再生制动策略(策略1)。根据再生制动时的动力传动过程提出了发电系统总效率的概念,并根据其最高得到最优的前后电机力分配系数,在欧洲经济委员会(ECE)法规的约束下,设计了再生制动经济性优化策略(策略2)。考虑到装备了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车辆在制动强度较小时可优先使用后轴电机进行再生制动,提出了低制动强度下的经济性优化策略,以充分利用发电系统的高效区(策略3)。分析并说明了所提出的策略对制动感觉的影响不大。仿真结果表明,三种策略的能量消耗分别减少14.05%,15.04%和16.64%。  相似文献   

9.
汽车再生制动系统机电制动力分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汽车制动能量再生系统的机电制动力分配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以电机制动效能为依据划分制动模式,提出了常规液压制动与再生制动力(电机制动)协调控制方法,建立了相应的再生制动系统机电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模型,并且对控制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再生制动系统机电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能够保证汽车前后轴制动力分配随理想制动力分配I曲线变化,实现良好制动性能,制动过程中增加了电机制动率,从而提高了汽车制动能量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直线电机地铁车辆制动系统的特点.特别研究了再生制动、高转差率制动和能耗制动等电气制动形式在直线电机地铁车辆中的应用.还对比分析了两种直线电机地铁的制动系统,并提出直线电机地铁制动系统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制动力矩协调控制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驾驶员制动意图识别和电机液压制动力协调控制是开发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文中通过特性试验数据分析,得出了表征驾驶员制动需求的参量,并使用时间因子自适应修正的一阶延迟滤波方法,基于主缸的压力求得驾驶员的制动需求.根据液压制动系统硬件方案,在Matlab/Simulink下建模,并使用比例制动力分配方法进行电机和液压制动力的协调控制,使用偏差控制方法实现目标压力.仿真结果表明,制动需求计算准确,制动力控制协调,保证了平稳的制动强度.  相似文献   

12.
制动间隙调节和正压力控制是电机械盘式制动器设计和实现的关键问题。通过对矿井提升机电机械盘式制动器的分析,建立了包括电机、减速器、碟簧及螺纹副的数学模型。使用遗传算法和模糊控制律优化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PID)的参数选择。针对制动间隙和正压力控制,将具有自整定功能的PID应用在矿井提升机电机械盘式制动器。对比仿真与试验结果,讨论了控制器的性能。试验表明:制动间隙调节时间为0.8 s,上升时间为0.4 s,稳态误差为4%;制动器正压力与电机电压呈线型关系,模糊PID控制器能够将制动正压力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具有很好的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智能三相电机控制模块组成的系统,能在串电阻(电抗)起动、反接制动和换向控制的基础上进行欠压检测、过载检测、断相检测及电机故障保护.尤其适用于起动、制动和换向控制频繁的电机控制场合.  相似文献   

14.
介绍PLC的微分二进制乘法@MLB(052)指令的实验,先由一个程序为微分二进制乘法@MLB(052)指令完成逻辑乘法运算,来观察010CH、011CH低4位结果及012CH高2住的结果。另一个程序为微分二进制乘法@MLB(052)指令完成逻辑乘法运算,主要观察零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PLC应用三种指令对点动按钮控制实现电动机启动、停止的实验,分三个程序单独来说明.第一个程序运用微分BCD码自减1@DEC(039)指令实现.第二个程序运用前沿微分DIFU(013)指令和计数器CNT联合完成,第三个程序,运用后沿微分DIFD(014)指令和锁存KEEP(014)指令组合实现.  相似文献   

16.
汽车ABS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汽车的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工作特点和性能要求,在模糊自适应控制(FAC)和神经网络控制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控制(FNC)方案对汽车ABS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比较了FAC和FNC方案.结果显示,汽车ABS的FNC是成功有效的.且在设计模糊控制器时采用了本文提出的推理轨迹的方法,使模糊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更为便捷有效.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电驱动车辆制动控制中能量回馈与制动稳定性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种兼顾制动回馈控制及车轮防抱死控制的基于滑移率试探的电动汽车制动控制策略.在制动过程中根据滑移率是否在稳定区域,实时控制电机制动力与液压制动力,在保证制动稳定性的同时提高制动能量回收能力.该控制策略不依赖于路面辨识、制动力估计等复杂算法.在不同制动工况下的仿真结果表明: 采用该策略能获得接近最优的制动回馈效率,并在大制动力工况中实现了车轮的防抱死控制.  相似文献   

18.
制动器耗散功率最大为目标的 ABS 控制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了一种以制动器耗散功率最大为目标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控制方法。首先对这种方法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经典的滑移率控制相比,利用制动器耗散功率最大作为ABS的控制目标可以使车辆具有更好的制动稳定性和较高的制动效能,而且这种方法能够自动根据路况对ABS进行自适应的调节。然后利用极大值原理导出了控制律。数值仿真计算的结果证明了控制原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特殊工况下的ABS控制算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保证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在特殊工况下的控制效果和可靠性,研究了不平路面制动、低速状态制动、转向制动、过沟坎制动4种典型ABS特殊工况,根据特殊工况的识别、控制量计算补偿和控制流程调整的思路,提出通过轮加速度信号识别路面不平度的不平路面补偿控制算法、上升下降沿同时采样的低速补偿控制算法、转向识别补偿算法和沟坎识别防止ABS误动作补偿算法.经过实车试验验证,该算法实用性好,能保证ABS在几种典型特殊工况下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电磁旋转涡流制动器制动力矩控制方法。利用磁路分析法得到了制动力矩的计算公式,以及制动力矩与励磁电流及列车速度的数学关系,从而确定制动力矩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阐述系统工作原理,说明系统各主要组成模块,建立其仿真模型,并根据系统总体方案完成模块集成。介绍了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模糊控制、模糊自适应PI控制3种制动力矩控制算法,说明控制器设计步骤。完成仿真计算,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开环控制,3种控制算法都能有效地控制制动力矩。此外,无论是系统瞬态性能指标,还是稳态性能指标,都是模糊自适应PI控制表现最佳,模糊控制次之,PID控制相对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