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城市基地理信息数据处理的相关研究经验,以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多源性为研究对象,深度探讨了城市多源数据的概念范畴和多格式转换思路,以AUTOCD数据到SHAPEFLE数据格式转换为例,探讨了多源数据的数据转换思路,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天文学研究中经常需要通过交叉证认将来自多波段多项目天文数据联系起来统一考虑. 当前天文数据急剧增长, 必然导致交叉证认的速度过慢. 针对这一问题, 提出一种在多核环境下使用Python 语言进行高效并行计算的方法, 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比, 速度提高了若干倍. 这为下一步的多波段数据统计研究和数据挖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估计误差方差阵,对多传感器组合导航系统中不同的融合数据进行定位精度比较.为系统定位提供选择数据的依据.方法 基于递推加权最小二乘法研究多传感器组合导航系统中的数据融合,讨论估计误差方差阵的推导过程及系统定位精度的计算.结果 仿真结果表明,由于采用的递推加权最小二乘法比最小二乘法更能反应实际测量过程,可更有效地组合多个数据,系统定位性能要好.结论 为多传感器组合导航系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数据融合方法,对工程的预研和实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面向考古遗址三维重建,以安徽凌家滩遗址为例,提出了多源数据融合方法和基于融合结果的古地层三维建模方法.根据无人机航拍数据、大范围钻探数据、基础地理数据、田野考古图及文本资料,着重研究解决这些多源异构时空数据在空间基准、时空尺度和数据结构等方面的差异问题,进而构建了该遗址古地表三维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初步探讨了面向考古遗址时空分析的地理空间统计、空间关系和最优路径分析等应用研究方法.实践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为考古研究提供了直观科学的可视化平台,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大范围遗址中各类遗迹的时空关系,为推演古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依据.本研究深化了地理学与考古学的交叉应用,为数字考古提供新的思路,也拓展了历史地理研究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TM遥感数据具有适合于中等尺度研究的空间分辨率,并相对易于获取,在土地变化研究中应用最为普遍.TM遥感数据为多光谱数据,最佳波段选取是遥感图像增强处理的关键部分,直接影响到目视解译和研究对象的信息提取.采用OIF指数法确定恩施市2000年TM遥感数据的最佳波段组合,完成土地利用遥感图制作.研究结果表明,OIF指数法易于操作,确定最佳波段组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基于IP信源on/off模型对单一IP业务源的数据包生成特性演绎得出了多业务源的IP数据包生成特性模型;以IP数据包丢失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多业务源复用器排队系统的IP数据包丢失进行深入的综合研究,得出了一些新的定量结论.这些结论可用于计算IP交换路由器溢出概率.  相似文献   

7.
以实测的海量高频水文数据为研究对象,用多尺度小波分析法研究了非平稳时间序列的长程相关性(LRD).通过与模拟的分型高斯噪声(FGN)对比分析,发现了采样时间与小波尺度存在一致性关系,并用基于Legendre分形谱的多尺度图证明了此类数据中存在重分形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水文数据具有重分形特性,且用多尺度小波分析法分析LRD特性是可靠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自动驾驶车辆传感数据融合后的精度,提出基于DCA的自动驾驶车辆传感数据融合方法研究.建立多尺度下多传感数据动态模型,确定传感数据的动态矩阵,实现动态评价.将获得的动态数据矩阵中引入DCA算法,利用其中的抗原对动态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获得规范化后的传感数据后,利用平均加权方法,调整数据之间的权值,实现数据融合.为了验证设计的数据融合方法的可行性,设计对比实验,采用半实物的自动驾驶车辆,对其中传感数据进行融合处理,结果证明设计的融合方法在进行数据融合后,得出的数据精度更高,为99.8%,时延较短,平均为150 ms左右,满足设计初衷.  相似文献   

9.
多模型可以在不同时刻为业务流构造不同的模拟模型,而概率数据关联则可以有效地在杂波环境中处理单目标的跟踪问题,即将交互式多模型概率数据关联应用到业务流的预测中.研究了在交互式多模型下建立一个实际业务流预测算法的模型.仿真实验表明,该预测算法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10.
多肉植物分类是植物栽培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通常需使用大型数据集和领域独有的特性.由于没有现成的多肉植物数据集,需收集大量的图片自制数据集.研究了多肉植物的细粒度图像分类.为了识别不同视角、背景、光效和成长阶段的多肉植物,对卷积神经网络AlexNet和GoogLeNet的最后三层进行微调,对原创数据集进行了强监督分类和弱监督分类的测试、训练.实验结果表明,微调GoogLeNet的强监督分类达到了最佳效果,精准率为96.7%.  相似文献   

11.
多路数据传输是信息时代研究的一个热点.传输流具有动态分配带宽、可分级、可扩展、抗干扰等特征,利用传输流来实现多路数据的时分复用,为数据的高效实时传输提供了一种方案.用户通过友好界面完成数据预处理、数据流复用、数据流分析等过程.实践证明:该平台在教学中具有直观可靠、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一种遥感数据源很难同时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特征,因此如何协同使用不同来源的遥感数据进行矿物岩石识别就成了遥感地质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结合高空间分辨率WorldView-2数据和高光谱分辨率Hyperion数据,以新疆鸟恰县矿物岩石识别与地层划分为例探讨多源遥感数据协同的岩性分类.通过对比2种数据源的空间和光谱探测能力,找到其协同基础.借鉴传统的同源数据融合方法,把WorldView-2多光谱数据降采样到不同空间尺度,并进行主成分变换,采用第一主成分与Hyperion融合产生协同数据.基于SAM光谱角分类法,分别采用WorldView-2多光谱原始数据、Hyperion原始数据和各协同数据对研究区的岩性进行自动分类.结果表明,各协同数据岩性分类精度较高,Hyperion次之,WorldView-2数据岩性分类精度最低.  相似文献   

13.
现有研究主要针对单个传感器节点发送数据的情形,传输效率不高,而多个传感器节点同时发送数据,可以提高传输效率,但存在用户数据之间的干扰.将压缩感知应用于水声传感网络中,提出一种可实现多节点同时传输数据的大容量协作通信方法,利用传感器节点数据的稀疏特性,将多个源节点数据同时传输等效为压缩感知中的测量过程,证明了多节点并发传输过程的传输特性可以满足压缩感知中的测量矩阵的约束等距性要求.目的节点通过重构算法,可以恢复多个并发传感器节点的数据.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GOCE和GRACE等重力卫星数据在频谱上的互补性,指出了多源卫星重力数据融合的必要性,总结了多源卫星重力数据融合的研究进展和相关成果,特别是GOCO和EIGEN系列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目前多源卫星重力数据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如地形影响处理、位系数与数据的对应关系、数据权重分配等.最后,对多源卫星重力数据融合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刻画研究对象的独立多特征的多来源数据或信息,目的为对总体类别识别问题,研究了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各特征分别进行模式识别后,引入样本的后验概率,并以此形成似然函数,从而建立多源数据特征级概率融合方法,该方法具有不必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处理的数据可以是不同质、高维、小样本数据,没有强的先验假设,能用机器自动实现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单片式驻波回旋型超声波电机研究的基础上 ,设计制作一台多振动片式驻波回旋型超声波电机的样机 .通过样机实验及实验所得到的数据 ,绘出它的一些重要的特性曲线 .在此基础上 ,研究它的基本特性 ,为以后同类电机的研究和制作提供必要的数据 .  相似文献   

17.
多源全色影像与多光谱影像融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不同类型遥感器被用于对地观测.这些多遥感器、多时相、多分辨率、多波段的遥感影像数据各自显示了其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这些数据为生产服务,遥感影像融合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应用几种不同的融合算法对不同传感器接收的多光谱和全色影像进行了数据融合实验,结果证明:通过影像融合.突出了2种数据各自的优点,为影像解译和影像分析提供了高质量数据.  相似文献   

18.
Landsat 7 ETM+全色与多光谱数据融合算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Landsat 7 ETM 数据为例,采用Brovey变换、HSV变换、PCA变换以及Gram-Schmidt光谱锐化算法对比研究了同一传感器全色和多光谱数据的融合问题.由定性和定量分析认为:空间分辨率的增强和光谱特性的改善是相互矛盾的,针对Landsat 7 ETM 本身的融合而言,综合考虑保光谱特性、信息量和清晰度,最佳的融合算法是PCA变换,而Gram-Schmidt光谱锐化法要优于Brovey变换和HSV变换.该研究为充分利用Landsat 7 ETM 的全色高分辨率和多光谱特性,进一步挖掘Landsat 7 ETM 的数据潜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数据可视化的数据预处理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导致数据的不确定性.以体数据中边界体元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多尺度空间的边界体元中多种物质的概率分布计算方法,并采用信息熵度量边界体元的不确定性,然后使用颜色渐变的方式将不确定性信息叠加绘制在表面模型上.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快速有效地计算和表示体数据中物质边界的不确定信息.  相似文献   

20.
黑石顶森林群落演替过程种间总体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Schluter的方差检验法,在2种尺度下采用物种出现与否的二元数据及物种多度数据,对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5个演替阶段种间联结动态进行了研究.同一尺度下采用2类数据进行测定,对测度结果表现出的差异所隐含的生态学意义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是由于多物种间环境适应性相同时,为降低种间竞争强度而产生的一定程度的种间分离.研究结果显示,演替过程各个群落多物种间的总体关联性在2个尺度下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正关联或无关联;不同群落种间分离随正关联程度的增加而加大,表明植物群落可能是一个自组织系统,通过自我调节,实现多物种间的稳定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