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显示是电子领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液晶显示器件(LCD)由于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低电压、低功耗等特点,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显示器。简单介绍了液晶的有关知识,对液晶显示模块HY-12832c-201的原理做了阐述,在此基础上,进行MCU控制液晶LCD显示电路的设计,使数字、文字和图形等信号通过液晶显示器件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2.
应用高等数学和现代物理学理论以及化学理论研究液晶 ,主要还是应用实验手段。  液晶相的生成可按图 1表示的方法简单地加以辨别。把形成液晶物质的晶体 ( a)放入玻璃毛细管中加热 ,晶体就将在非常明确的温度下溶解。然而 ,若呈现为粘稠而混浊的不透明液体并附着在玻璃壁上 ,这种状态 ( b)为近晶相 ;若为半透明的液体并形成弯月面的状态 ( c) ,则为向列相 ;若溶解状态呈现为 ( b)和 ( c)的中间状态 ,并且相变时伴有多种颜色的出现 ,则是胆甾相。对上述三种液晶相进一步升温 ,则在另一个明确的温度下 ,转变成各向同性的透明液体( d)。 (不…  相似文献   

3.
胆甾相液晶双稳态器件电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胆甾相液晶产生光学双稳态特性的非线性效应物理机制以及影响其显示效果的各种因素,用UV-Vis8500型双光束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了胆甾相液晶在脉冲电压驱动下的光谱特性及其光学双稳态特性,得到了不同液晶织构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光谱特性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平面态相对焦锥态是能量较低的状态,并且随着液晶盒厚的增大,各种液晶织构的透过率与对比度会随之减小,如果将胆甾相液晶双稳态显示器件背面加一吸收层将可以成为反射型的显示器件,随着盒厚的增大其平面态反射率会随之增大,而焦锥态的反射率则基本不变,从而增强其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4.
新型胆甾型液晶的合成及其侧链取代基对介晶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胆甾型液晶,3-溴-4-辛氧基苯甲酸胆甾醇酯,通过示差扫描量热法(DCS)和偏光显微镜研究,该化合物在139-153℃呈近晶相,153-184℃呈胆甾相,并对取代基溴原子对介晶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柔性液晶显示器是液晶显示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由于柔性基板不具备传统玻璃基板的刚性,无法保证其在工艺流程中的平整性,因此传统的液晶显示器件生产流程无法直接适用于制备柔性显示器件.现提出一种利用新型多层粘结膜材料,将柔性基板与辅助玻璃基板贴合,完成液晶显示器件制备的流程,最后通过直接剥离粘结膜即可分离出柔性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全部的制备过程在传统液晶显示器件生产流程的框架下实现,并且可以直接剥离柔性显示器件与辅助玻璃基板分离,无需额外的紫外或其他工艺破坏粘结层来分离出柔性显示器件.通过模拟实际液晶显示的工艺流程,验证了粘结膜材料用于制备柔性液晶显示器件的可行性,并使用粘结膜材料贴合辅助玻璃基板的方法完成柔性液晶盒制备,测试液晶盒光电特性参数,对应用于柔性液晶显示器件的粘结膜材料的实际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文题所述苯酚酯系列的十个化合物。代号(d)AmPABOB:分子式: R=CH_3、C_2H_5、n-C_3H_7—n-C_(10)H_(21)测定了它们的相变温度,确定了液晶相类型。其中R为C_1—C_3时,具有较宽的胆甾相;C_4—C_7有近晶A相;C_3—C_(10)存在手性近晶C相,且显示电滞回线,说明其具有铁电性。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含薄荷基的三种甲基丙烯酯类单体(M1~M3)及聚合物(P1~P3),其化学结构通过了FT-IR和1H-NMR的表征;采用DSC,POM,XRD等研究了这些单体及聚合物的液晶性能,并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测试了手性单体的选择反射性质.研究表明:M1与P1均无液晶性,而M2与M3在升降温过程中都出现了液晶性和选择反射现象,其中M2呈现手性近晶相C相及胆甾相,M3仅呈现胆甾相;此外,随着液晶核刚性的增加或柔性间隔基长度的缩短,对应单体的熔点和清亮点均升高.除了P1,P2与P3均为互变热致液晶聚合物,呈现胆甾相的彩色织构,且其液晶相温度范围远大于对应单体的液晶相范围.  相似文献   

8.
郑文军 《广西科学》2004,11(1):30-36
硅上铁电液晶显示器是以Flos空间光调制器为光引擎的微显示系统,空间光调节器的工作原理与表面稳定型铁电液晶器件相同。硅上铁电液晶微显示器运行时,图像信号被编码后经由空间光调制器加载到光波前,再通过光学系统解码读出,灰度和色彩则可通过时序编码方法来产生。  相似文献   

9.
一类具有光学活性胆甾液晶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介晶单体十一烯酸胆甾醇酯(M1)和非介晶手性单体十一烯酸薄荷醇酯(M2)通过接枝共聚引入聚甲基含氢硅氧烷(PMHS)中,制得系列侧链液晶聚合物P0~P8·通过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分析(TGA)、偏光显微镜(POM)、X射线衍射分析(WAXD,SAXS)等手段对聚合物的结构、热致液晶性能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聚合物P0~P8均为胆甾型热致液晶,具有较宽的介晶相范围,呈现出典型的胆甾液晶彩色Grandjean织构及油丝织构,但其液晶性能在非介晶的手性单体M2质量分数大于30%时开始变弱·聚合物都具有较高的热稳定...  相似文献   

10.
带有磺酸基团侧链液晶离聚物的液晶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一种新型的手性近晶液晶单体 (ML) 4 二羟基二苯基 4′ (2 乙基 ) 己酰基 对 烯丙氧基苯甲酸酯和离子单体 (MI) 4 烯丙氧基偶氮苯磺酸被接枝到含氢硅氧烷链上 ,得到系列含有不同摩尔比的ML 和MI 的液晶聚合物P1~P6·用红外光谱仪 (FTIR)、差热扫描量热仪 (DSC)、热重分析仪 (TGA)、偏光显微镜 (POM )、X射线分析 (WAXD ,SAXS)等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表明P1展现了向列型液晶织构 ,P2 ~P6为近晶型液晶织构 ;离子的引入没有改变液晶类型 ,但是清亮点 (ti)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LCD图文显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晶显示器(LCD)作为一种常用的显示器件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本通过研究LCD显示在信息设备中的应用及相关技术,介绍了LCD显示原理、工作模式、驱动控制电路构成以及显示模块技术等等,并以固定电话SMS LCD显示为设计目标,选择相应的LCD器件、驱动器件组成驱动系统电路,结合51系列单片机设计了MPU与LCD模块的接口电路,根据所选T6963C控制器的本和图形两种模式的指令特性,给出了相应的控制软件。  相似文献   

12.
测量并分析了TB3639型液晶光阀的电光特性曲线,讨论了频率变化对液晶显示器显示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阈值电压和饱和电压都随频率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尤其是阈值电压受频率影响更大,频率对陡度也有较大的影响.而阈值电压的变化与陡度的变化会影响LCD显示的稳定性,阈值电压升高,显示对比度会下降,阈值电压降低,易产生交叉串扰现象.经分析得出:在60~100 Hz区间,所测试的液晶光阀陡度随频率变化相对较小,显示特性较稳定.这为设计液晶显示器件,提高其显示稳定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两种含不同手性基元的液晶单体,6-(4-乙氧基)苯甲酰氧基-6-(4-(4-(4-十一烯酰氧基)苯甲酰氧基)苯基)苯基氧羰基戊酰氧基六氢-[3,2-b]呋喃酯(M1),丙烯酸胆甾醇酯(M2)。将两种单体与含氢聚硅氧烷(PMHS)接枝聚合得到了一系列侧链液晶聚合物。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差示扫描量热(DSC)、偏光显微镜(PO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单体及聚合物的液晶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有的聚合物都具有很宽的介晶区间。对于以含M1为主的聚合物为近晶相,随着M2在聚合物中含量的增加,破坏了原有聚合物的规整结构,聚合物由近晶相转为胆甾相;同时聚合物的最大选择性反射波长也随之增加,即螺距变大。  相似文献   

14.
驱动电压的大小是液晶显示器件的重要指标,关系到产品的制造成本、能耗和安全性及实用性. 近年来,为了使液晶显示器件达到驱动电压更低、响应更快、色彩更鲜明、画质更好、更节能等要求,研究者将目光转向液晶/纳米复合技术.纳米粒子与液晶复合,在不破坏液晶原有结构的同时,将纳米材料的自身特性融入到液晶中,从而有效改善液晶的特性.研究发现,半导体纳米粒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能够产生极化电场,且无极化疲劳现象,可以有效改善液晶电光性能.本课题组选用Cu2O半导体纳米粒子作为掺杂剂掺杂于近晶相液晶8CB中,研究其对液晶电-光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Cu2O纳米粒子表面的正电荷能够增强其与液晶分子间的偶极作用,产生的局域电场加速了液晶分子的转动,降低了阈值电压,极大地改善了近晶相液晶的电光性能.  相似文献   

15.
胆甾相液晶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因此在液晶显示和光电子器件方面有特殊的应用.实验制备出稳定的平面态和焦锥态织构样品,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织构并拍摄了各个织构的照片.研究发现,大晶畴焦锥态样品也有比较好的透光性,可作为光延迟器件使用,这对胆甾相液晶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以单片机为核心构成的智能测试系统中,单片机CPU与外接显示器的接口是一个必须处理的技术问题。具体的来说是如何选定显示器的类型,接口的串行或并行方式问题,以及显示驱动的问题。通常8031、8098系列外接LDE数码管及需要设计相应的并行驱动电路,这样的电路具有较烦琐而且数码管需要较高的功率消耗,EDM809A6位段码液晶显示器成功的解决了单片机智能系统的显示器妆问题,EDM809A采用串行的工作方式,其电路结构简单,同时带有显示驱动电路;并编制了相应的软件程序用于计算机软件的接口,EDM809A的工作方式也适用于当前流行的20C51系列单片机的应用。而且液晶显示器的功耗低,适用于便携式智能仪器系统。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玻璃态胆甾相环硅氧烷液晶中分子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温度对玻璃态胆甾相环硅氧烷液晶中分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环硅氧烷液晶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或以上)对其进行长期的热处理过程中,高度柔性硅氧烷主链链段的运动为介晶基元的运动提供了充分的自由空间;将玻璃态环硅氧烷液晶加热到清亮点温度以上,该液晶由各向同性流体迅速冷却时,只形成取向有序排列;含有对-烯丙氧基苯甲酸胆固醇酯(手性小分子液晶)的玻璃态环硅氧烷液晶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辊压取向处理时,形成树枝状分叉的粘性指延结构,常温辐照不会破坏该结构。  相似文献   

18.
单体类型及浓度在聚合物稳定胆甾相液晶(PSCLC)器件当中影响聚合物网络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器件的光电性能.研究了HCM008和HCM009两种单体混合配比对聚合物稳定胆甾相液晶光电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HCM009比例的升高,虽然降低了材料的工作电压,但材料的红外反射带宽也降低,且光电响应时间增加.  相似文献   

19.
扭曲向列型昌液晶电光显示器件的基本显示方式之一。运用格栅方法计算了TN型液晶盒的透光率与液晶盒的存长,液晶材料的各向异性因子以及入射光波长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液晶盒自身的性质也会影响器件在施加电场前后的显示反差。TN型液晶显示原理仅在一定条件下成立。  相似文献   

20.
含有扭曲晶界相手性液晶AEMBB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具有强扭曲的扭曲晶界相(TGB)理论,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含有TGBC*相态的手性液晶单体(+)4-(2-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甲酰氧基-[4′-(2-甲基)丁氧基]联苯酯(AEMBB).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反应物的羧酸基和羟基峰的消失判断反应完成;通过核磁共振确定各氢原子位置以确定目标产物的实现;并通过偏光显微镜和DSC研究了目标产物的液晶性能和相转变类型.结合偏光显微镜和DSC证明单体AEMBB存在胆甾、扭曲晶界和手性近晶C等多种相态,为互变液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