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比较玉米单作、苜蓿单作和苜蓿玉米间作3种种植模式的田间土壤水分含量和地表径流量,产量与产值等,明确了苜蓿玉米间作在四川丘陵坡耕地的土壤水分变迁规律.结果表明:(1)在降水较多的7月,苜蓿玉米间作田的土壤含水量在0~20 cm,40~60 cm和80~100 cm土层分别为19.5%~21.6%,18.2%~20.3%和16.3%~18.5%;在降水较少的12月,其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9.5%~21.7%,18.2%~20.1%和17.1%~18.5%.(2)丘陵坡耕地苜蓿玉米间作田的土壤有效含水量在6~9月较高,在11月~翌年3月较低;在6~9月大于玉米单作田,小于苜蓿单作田;在11月~翌年3月则低于玉米单作田,高于苜蓿单作田.(3)2012~2014年,苜蓿玉米间作田的地表平均径流量为15 471 m3/km2;比苜蓿单作田增加56.1%,比玉米单作田减少29.1%.(4)苜蓿玉米间作田的苜蓿干草产量为18 073~22 164 kg/hm2,玉米籽粒产量为3 864~4 176 kg/hm2,玉米秸秆产量为4 830~5 890 kg/hm2,其产值为49 900~50 100元/hm2,略低于苜蓿单作田,显著高于玉米单作田.从土壤水分变迁和地表径流等角度综合考虑,在四川丘陵坡耕地推行苜蓿玉米间作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但在推行过程中需注意选取耐高温、耐高湿的苜蓿品种,并注意苜蓿生长期间的病害防治.  相似文献   

2.
<正> 基本思路是:两个文明一齐抓,促进科研开发一体化,狠抓推广,加强研究,合理布局,分类指导,深化改革,健全体系。具体措施:一是要把现有促进农业发展的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省里重点组织推广10类农业科技成果,即:小麦、玉米、水稻、红薯、棉花、大豆、芝麻、烟草等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各种农作物的间作套种和优化配方施肥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3.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红薯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约1000万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夏薯(麦茬红薯)占70—80%。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红薯已成为经济作物并逐步转向综合加工利用及商品化发展。亩产2500公斤鲜薯可产淀粉500公斤、红薯渣200公斤:按每公斤淀粉2.0元、每公斤红薯渣1.0  相似文献   

4.
<正> 我们根据市旱地办下达的旱地开发实施方案,在1991年小面积试验的基础上,1992年在后河镇一农民承包的三亩半荒芜多年的坟地上,经过开垦、平整、深翻,增施肥料等一系列旱地农业综合措施,栽培了地膜覆盖西瓜红薯并且间作芝麻,获得重大突破,西瓜平均亩产4170公斤,收入1251元;红薯平均亩产2475.4公斤,收入495.1元;亩产芝麻5公斤,收入20元,全年平均每亩收1766.1元。尤其  相似文献   

5.
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科幼虫的统称,按其食性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植食性种类食性杂、寄主广,可同时危害双子叶和单子叶作物.尤其在花生、红薯、大豆、玉米、蔬菜等秋作物田发生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山东招远市阜山镇,近几年来,着力推广麦田套种玉米间作大豆的丰产技术,效果显。其种植技术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小批量滚动饲养模式(年出栏40头) 1.种植安排.年种植优质高产、营养丰富且猪爱吃的玉米、稻谷、高粱、麦类、大豆等饲粮作物6000平方米和苜蓿、萝卜等饲草作物3350平方米,均包括复种或间作、套种(下同).  相似文献   

8.
<正> 河南省杞县在调整种植业结构过程中,筛选出了大蒜—西瓜—辣椒—玉米一年四熟间作套种模式,此种模式效益可观。可亩产大蒜1000—1200千克、辣椒2000—3000千克、玉米  相似文献   

9.
中豇1号     
《河南科技》2004,(6):9-9
"中豇1号"是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从尼日利亚引进的国外豇豆新品种.该品种矮生、直立、早熟、生育期短,可与红薯、棉花、高粱、谷子、玉米、芝麻、金银花及果树行间进行套种,还可以种植在地埂地边、山坡荒地等一切闲散土地,尤其适于干早、瘠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宜阳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距省会郑州185公里,县域国土面积1670平方公里,地形地貌特征为"三山六丘一分川",所辖区域常年降雨偏少,"十年九旱",农业生态脆弱.全县7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59万,可耕地90万亩,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有小麦、玉米、豆类、谷子、花生、油菜、烟叶、红薯、蔬菜等,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大县.  相似文献   

11.
红薯产量高,行市好,投资小,收人大,但往往过不好贮藏关.经多年实践,笔者现总结出一种简便易行的红薯安全贮藏法.  相似文献   

12.
堆栽单株大红薯栽培目的:①探讨红薯增产潜力。②适宜间作、套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可以利用山荒、石荒、河荒、沙荒和四旁隙地的利用率。1975年王胡寨大队试验场首创郑州地区单株高产记录,最大的一株140斤;76年贾寨大队最大的一株140斤;77年贾寨大队最大的一株189斤;候寨公社试验场最大的单块97.5斤;78年王胡寨大队用“一母五子”栽法获得258斤的好成绩。为今后亩产万斤薯树立了信心。下面对堆栽红薯的方法进行简要叙述。一、留足营养面积:要获得单株的高产,必须留足生长的营养面积。一般百斤重单株大红薯,营养面积(3×3)9平方米,一百五十斤者营养面积(4×4)为16平方米,二百斤单株者(5×4)为20平方米。  相似文献   

13.
读者来信     
《河南科技》2007,(6):35
田专家: 1.现在市面上常用的红薯地和烟田除草剂有哪些? 2.防治烟草病毒病的有效药物有哪些? 3.高淀粉红薯的供种信息.  相似文献   

14.
红薯是稳产高产作物,在群众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提高育苗技术,达到适时早栽,是夺取红薯高产的关键.一、塑料薄腰温室育苗的好处1、出苗快,出苗多,健壮整齐(见表1).2、建造容易,造价低廉.由于利用太阳热能,可节约烧煤.据试验,每斤薯种仅用四至六阿煤即可出苗(火炕育苗每斤种薯需煤一斤二两).3、使用安全.薯种接触温度匀恒自然,不致于烧坏薯种.4、可以延长用苗时间.薄膜温室既是早红薯的苗床,又是晚红薯的采苗圃.前期苗  相似文献   

15.
<正> 周口地区人多地少,生产中粮油、粮经等作物争地矛盾突出,在粮食增产的前提下,油料、经济作物也能相应发展,并提高经济效益。我们研制的小麦、玉米、大豆、豆角一年四熟间作套种模式,缓解了作物间争地的矛盾,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生产能力、全年亩产粮食800公斤(小麦400公斤、玉米400公斤),大豆60公斤,豆角1000公斤,亩产值1364元,比对照(小麦20厘米等行播种.麦收后种玉米)效益提高1.9倍。一、种植形式20厘米行距种6行小麦,空40厘米,1.4米一  相似文献   

16.
猕猴桃是多年蔓生植物.草莓是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喜光、耐阴,易于繁殖,适应性强,栽培周期短,根系浅.植株矮小,与其他果树不会产生光照、水分、养分的矛盾.草莓还能改善间作行间土壤结构,防止杂草滋生,有利于间作园中果树的生长发育,故适宜作幼年果园的问作物,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通过多年实践得出,猕猴桃与草莓间作种植亩产值分别比单种猕猴桃和地膜覆盖种植草莓亩产值高出1440元和2720元以上.现将间作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红薯要高产,品种最关键.根据河南省红薯生产实践,种植鲜食薯品种有北京553,徐薯34等;在加工制粉区种植豫薯13、徐薯18、梅营1号、日本川山紫等品种.  相似文献   

18.
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科幼虫的统称,按其食性可分为植食性、食性、腐食性三娄。植食性种类食性杂、寄主广,可同时危害双子叶和单子叶作物:尤其在花生、红薯、大豆、玉米、蔬菜等秋作物田发生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9.
<正> 由密县农牧局等单位承担的“旱地秋粮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经过几年的协作攻关,于1990年11月通过了技术鉴定。该项研究总结出了适合丘陵旱地不同肥力水平的以“玉米—谷子”、“玉米—豆类”、“玉米—红薯”等多种复合体为主体的一整套模式化栽培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旱地秋粮高产与稳产的矛盾,是旱地秋粮栽培技术上的重大改革与进步。鉴定会议认为,该项目选题针对性强,技术路线切实可行,达到省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其研究结  相似文献   

20.
红薯茎尖嫩叶 红薯茎尖嫩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可食纤维以及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并且有降糖、止血、消炎、防癌、通便、健身之功效.在国外,它已成为餐桌上的高档蔬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