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细胞制药公司前些时候宣布,临床试验显示该公司利用肝癌患者自身癌变组织生产的一种治疗性疫苗,可有效防止患者肝癌复发,延长寿命。据共同社报道,细胞制药公司生产的这种治疗性疫苗是日本理化研究所、中国中山医科大学等单位的共同研究成果。制作疫苗利用的是肝癌患者通过手术切除的癌组织样本。研究人员从中提取2克样本,将其粉碎后与免疫激活剂和生理盐水混合,再分3次注射到提供样本的患者身上。在中山医科大学进行的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以乙型肝炎转化为肝癌并接受了手术的患者为对象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没有接受这种疫苗治疗的2 …  相似文献   

2.
日本札幌医科大学及其附属癌症研究所最近发现一种能预测抗癌剂疗效的基因 ,这种基因在抗癌剂发挥作用时会出现异常。这一研究成果有助于根据不同患者的癌症特征选择药物进行个性化医疗。抗癌剂的效果因人而异 ,用在有些人身上效果明显 ,但同时会殃及正常细胞 ,引起腹泻、骨髓功能下降等症状 ;抗癌剂对另外一些患者却没有任何疗效 ,只有明显的副作用。因此科学家一直在进行研究 ,希望能事先预测抗癌剂的疗效 ,以便因人施药。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 ,研究小组以 16 0位直肠癌和口腔癌等患者的癌组织为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发现 ,若抗癌剂对癌…  相似文献   

3.
英国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医院常用来诊断疾病的X射线扫描可能是导致一部分人罹患癌症的原因。他们建议医生在使用该诊断方法时权衡利弊。医用X射线检查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目前普遍用于癌症早期和骨裂诊断的两种方法,也是人们可能接触到的最大的人造辐射源。其辐射能够穿透细胞,破坏DNA ,甚至诱发人体内出现某些癌细胞。牛津大学和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在对15个国家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英国每年诊断出的癌症病例中有0 6 %是由X射线检查所致。在X射线和CT检查更为普遍的日本,每年新增癌症…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期望能研制出癌症疫苗。虽然目前市场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癌症疫苗,但不少癌症疫苗已处于临床试验或即将上市阶段。法国和美国各有一家公司已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递交了防治骨癌疫苗的有关材料,首批癌症疫苗有望今年初在美国上市。另外,法国巴斯德研究所也在研制非典疫苗,值得人们在2 0 0 4年继续关注。法国2 0 0 4年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伽利略”计划。“伽利略”计划是欧洲提出的旨在建设独立于美国GPS的一项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计划。据估计,这一计划有可能形成包括俄罗斯、印度等国在内的多国参与模式。目前欧洲…  相似文献   

5.
美国科学家设计出一种“智能导弹”药物分子,能杀死癌细胞而不损害健康组织,用它治疗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动物实验已经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组织特异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1(BAI1)基因在不同病理类型肾癌组织及不同分级分期肾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BAI1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1二步法检测27例肾脏癌周组织、60例透明细胞癌、15例乳头状细胞癌、13例嫌色细胞癌中BAI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合病理学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肾癌细胞中BAI1基因高表达率显著低于癌周组织,分别为31.8%(28/88),70.4%(19/27);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较癌周组织BAI1基因表达均降低,分别为35.0%(21/60),26.7%(4/15),23.1%(3/13),70.4%(19/27)。2)BAI1基因在透明细胞癌不同分期的高表达率为Ⅰ期63.6%(7/11),Ⅱ期47.4%(9/19),Ⅲ期18.2%(4/22),Ⅳ期12.5%(1/8),BAI1基因表达率与肾透明细胞癌分期成负相关,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BAI1基因在肾癌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相关,可能与肾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7.
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和东京大学研究小组近日通过将丙肝病毒RNA(核糖核酸 )片断植入肝脏细胞 ,成功地抑制了丙肝病毒的增殖 ,对开发新的丙肝治疗方法大有帮助。这一成果在福冈市举行的日本肝脏学会年会上发表。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 ,研究人员利用的方法是“RNA干扰”治疗法 ,即用丙肝病毒自身的RNA片断抑制病毒的增殖。在实验中 ,研究人员给受丙肝病毒感染的人体肝脏细胞植入人工培育的丙肝病毒RNA片断 ,片断大小是病毒RNA的 1/ 5 0 0。结果发现 ,有 97%的丙肝病毒死亡。如果进一步使片断自我复制的话 ,8天后病毒便全部消失。在日…  相似文献   

8.
国外新闻     
日本制作的人体胚胎干细胞开始用于研究  日本京都大学再生医疗科学研究所前些时候第一次向计划用干细胞生成血管的中尾一和教授分发人体胚胎干细胞。京都大学再生医疗科学研究所是日本国内唯一被批准制作人体胚胎干细胞的单位。这次分发的细胞装在两个胶囊里,每个胶囊装有约10 0万个冷冻细胞,放在装有液体氮的容器里。去年5月,京都大学再生医疗科学研究所用2 0多个冷冻受精卵制成第一批人体胚胎干细胞,此后共完成三批,经过培养已制成可分给5 0多个研究单位使用的冷冻细胞。该所将放弃专利,把细胞无偿提供给研究者使用。中尾教授计划利用…  相似文献   

9.
日本文部科学省专门委员会日前批准京都大学中尾一和教授用国产人体胚胎干细胞生成血管的计划,并认为该项研究计划符合国家的现行政策。日本从2 0 0 2年开始将人体胚胎干细胞用于研究,但使用的人体胚胎干细胞全部从国外进口,此次批准将国产人体胚胎干细胞用于研究尚属首例。中尾一和教授使用的人体胚胎干细胞由京都大学再生医疗科学研究所制作,具有分化成各种组织器官细胞的能力。中尾教授认为,人体干细胞移植会使再生医疗取得飞跃性的进展,使用国产人体干细胞还有利于保护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日本于2 0 0 1年4月开始实施《克隆技术限制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RNA干扰对肝门部胆管癌细胞株QRC939抑癌基因甲基化的影响,初步探谤其在胆管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构建靶向hDNMT1的发夹式siRNA表达载体;运用脂质体介导法将其转染人胆管癌细胞QBC939;RT-PCR法检测不同时间点hDNMT1、CDH1、p15的表达水平;MSP方法检测转染前后抑癌基因CDH1、p15的甲基纯状态;MTT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1)hDNMT1的基因沉默恢复了抑癌基因CDH1、p15的表达水平;2)CDH1、p15的表达沉默是由启动子高甲基亿导致的;3)转染靶向hDNMT1的发夹式siRNA表达载体能有效地抑制QBC939的增殖能力。结论靶向hDNMT1的发夹式siRNA表达载体能有效、持续、稳定发挥对hDNMT1的基因沉默作用,恢复抑癌基因CDH1、p15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QBC939肿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1.
据前一期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介绍,德国一家生物技术企业研制出一种肾癌疫苗。最新试验表明它能防止手术切除肿瘤后肾癌复发,提高病人生存率。这种疫苗由德国“LipoNova”公司开发,德国吕贝克大学的科学家报告了他们对疫苗的试验结果。科学家选取了379名肾癌病人,在4个星期的时间内给一部分病人注射6剂疫苗。疫苗是采集病人肿瘤样本、为每个人“量身定制的。结果表明,接受了疫苗注射的病人,在5年内健康生存的几率为77% ,而不接受疫苗注射者生存率为6 8%。疫苗仅在12人身上产生了副作用。科学家说,新疫苗对肿瘤组织较大、复发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产物surfactin对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迁移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舌鳞癌Tca8113细胞,加入不同浓度梯度的药物,分别培养24 h、48 h后,SRB(磺酰罗丹明B)法检测surfactin对舌鳞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urfactin对舌鳞癌Tca8113细胞生长能力的影响;Hochest/PI双染法观察surfactin对舌鳞癌Tca8113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surfactin对舌鳞癌Tca8113细胞调亡的影响;wound healing实验观察药物作用前后肿瘤细胞迁移距离的变化;免疫印迹法验证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的情况。结果 SRB结果分析,surfactin能够有效抑制舌鳞癌细胞的增殖,并随药物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率不断升高,呈时间-剂量依赖性,24 h、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74 ug/ml和53 ug/ml;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surfactin能够抑制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克隆形成,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ochest/PI双染法、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得出surfactin能够诱导舌鳞癌Tca8113细胞凋亡;wound healing实验观察得到,surfactin可明显阻碍舌鳞癌细胞划痕后的愈合能力;免疫印迹法结果得出surfactin可以通过下调MMPs蛋白表达抑制舌鳞癌Tca8113细胞迁移。结论 surfactin能够明显抑制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增殖、迁移并有促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萘多酚对裸鼠喉鳞癌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接种Hep22细胞后的裸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8只,每天给予生理盐水1ml灌胃;茶多酚高、中、低剂量组各8只,每天分莉给予茶多酚80、160、320mg/kg。20d后处死。分离肿瘤测量其体积,real—time RT—PCR法检测肿癌组织中Src、HK Ⅱ mRNA的表这。己糖激酶活性测定试剂盒测定肿瘤组织中己糖激酶活性。结果茶多酚能硬显降低肿瘤体积,降低肿瘤组织中Src、HK Ⅱ mRNA的表达和己糖激酶活性。结论茶多酚能抑制裸鼠喉鳞癌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糖酵解有关。  相似文献   

14.
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机体正常细胞在受到生理和病理性刺激后出现的一种自发的死亡过程,是一个主动、高度有序、基因控制及一系列酶参与的过程.细胞凋亡在保证多细胞生物健康生存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对个体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它在多细胞生物的组织分化、器官发育、机体稳态的维持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机体在产生新生细胞的同时,衰老和突变的细胞通过凋亡机制而被清除,使器官和组织得以正常地发育和代谢.细胞凋亡发生异常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如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和神经退化性疾病等.由于细胞凋亡的重要意义,它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不但得到了保留,而且从简单的多细胞生物线虫,到高度进化的人类,细胞凋亡机制随着生物的进化得到了发展和完善.本文概述了细胞凋亡的特征、分子机制、信号途径、检测方法及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日本科学家近日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干扰素可提高抗癌基因的功能。他们认为 ,把干扰素和抗癌剂并用 ,可以减少副作用大的抗癌剂服用量。充分发挥抑制癌细胞增殖的P5 3基因的作用能达到抗癌的效果。东京大学的谷口维绍教授等人给带有癌细胞的实验鼠施以干扰素 ,结果发现其细胞内P5 3蛋白质数量增加。他们又把干扰素、放疗和化疗并用后发现 ,效果比仅实施化疗和放疗效果好得多。干扰素是生物体内因病毒感染而分泌的蛋白质 ,常用于治疗肝炎。但人们近来发现 ,干扰素也有抗癌作用 ,至于其中机理却不清楚。另一方面 ,服用抗癌剂以及使用放疗等会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皮质发育障碍DCDs(disorders of cortical development)模型鼠的认知功能与H2s的变化关系。方法用1射线照射孕15d Wistar大鼠,制作DCDs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测试P30(出生后30天)、P60、P90F1代DCDs模型鼠和对照组大鼠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记忆能力。用敏感硫电极法检测大鼠血液及海马组织中H2s浓度。用亚甲基蓝法测定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胱硫醚,B-合酶CBS(cystathionine。beta-synthase)酶活性。结果水迷宫实验:P60、P90模型组大鼠较正常对照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且随月龄增加潜伏期越长。P60、P90模型纽大鼠较对照组血液也s浓度分别降低6.5、11.5μmol,/L、海马组织H2s含量分别减少3.2、5.6μLmol/L.mg,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CBS酶活性降低24.94、34.46μmol/L.g.min。P30模型组与对照组的各项变化不明显。结论DCDs模型鼠脑内H,S含量及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CBS酶活性降低,内源性H2s降低与DCDs认知功能损害可能具有相关性,并为治疗皮质发育障碍的认知功能损害可能提供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7.
糖生物学: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延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糖生物学是糖的化学和生物学研究相结合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研究糖 缀合物糖链的结构、生物合成和生物学功能。糖生物学研究在国际上受到高度重视,在即将到来的基因组学时代,糖生物学研究更是被视为揭示生命本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已知糖链在细菌内可修饰调控蛋白质、脂类的结构与功能,在细胞外环境参与免疫应答、感染和癌症等过程中的细胞识别,但对其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本文介绍糖生物学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针对法国癌症发病率近年不断升高的现象 ,法国总统希拉克前些日宣布了一个预计耗资 6 .4亿欧元的全国抗癌计划 ,其中包括在今年底以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乳腺癌普查、建立国家癌症中心、普及癌症预防知识 ,以及提高癌症检查手段和治疗水平等各项具体措施。为表示政府对抗癌计划的高度重视 ,法国总统希拉克亲自在总统府宣布了这一计划。他说 ,与癌症进行斗争的重点是及早发现 ,及早治疗 ,因为这是提高癌症治愈率最为有效的方法。为此 ,政府已经决定在全国各省份推广乳腺癌普查。他特别强调说 ,政府曾多次宣布将对全国妇女进行乳腺癌普查 ,但一…  相似文献   

19.
中法研究让血癌细胞“改邪归正”获进展  记者从刚刚在巴黎结束的中法医学研讨会上了解到 ,中法两国专家合作研究用新方法使导致白血病的恶性细胞“改邪归正” ,这一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在此基础上开发的新药在动物试验中有效率达到 85 %。这项成果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与法国巴黎圣路易医院合作取得的。据出席本次会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授王振义介绍 ,白血病俗称血癌 ,许多白血病患者因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或化疗药物引起毒副反应而无法救治。因此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从上世纪 80年代就开始研究用“诱导恶性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白蛋白D.位点结合蛋白(DBP)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在难治性癫痫(IE)患者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癫痫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及DBP/MAPK荧光双标法检测35倒难治性癫痫患者手术后脑组织标本中DBP、MAPK的表达,并与1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DBP主要在神经元表达,MAPK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均有表达,主要分布于神经元,且IE中表达(DBP0.4737±0.0262、MAPK0.2935±0.0106)高于对照组(DBP0.2476±0.0229、MAPK0.2370±O.0125.P〈0.05),荧光双标显示DBP与MAPK分布在同一神经元上。结论DBP和MAPK在难活性癫痫患者手术后脑组织标本中表达上调,且共同表达在同一细胞上,提示两者在难治性癫痫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