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石油外交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由于国际形势、外交战略以及石油地位的差异而选择不同的石油外交路径,实现了不同的目标。我国对外石油关系深嵌于国家外交战略议事日程中,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石油外交是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国石油外交模式分析得出的研究结论具有一般解释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化外交是以文化为纽带的外交形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文化外交与公共外交有重合之处,但又不尽相同。广义的文化外交则与对外文化交流相似,但又相区别。广义文化外交的实践源自古代。近代民族国家确立后,文化交流被正式纳入外交领域,成为主权国家政府外交关系的一部分。尽管文化外交有其内在的重要意义,但它始终是促进国家利益、维护国际和平的一条辅助道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逐步发展的中国开始适应世界形势和周边环境的变化,转变固有的外交模式,积极探寻以多边外交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发展与相关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在朝核问题上中国的外交思维转变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中国一直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原则,在外交政策上则是经历了一个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做出了多边外交的正确选择,积极承担国际责任,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4.
外交活动历来是属于国家对外的政治活动,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日益突出,外交关系也面临着重大的变革,经济外交就是变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分析了经济外交的含义,经济外交的产生原因,经济外交与传统外交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开展经济外交的有利条件,从而得出经济外交必然在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周鑫宇 《世界知识》2014,(17):75-75
8月中旬,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次高官会议在北京召开,为秋季的APEC首脑峰会拉开了序幕。一个月以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还远赴巴西,出席了金砖国家第六次领导人会晤,并参加中国—拉美和加勒比领导人峰会。近一年多来,密集开展的多边外交成为中国新政府外交的典型特征之一,它将为新时期外交格局的塑造起到特殊作用。多边外交的第一个特殊作用是“创制”。多年来,中国外交常被一些舆论批评为被动居多、创新不足。  相似文献   

6.
能源与能源安全问题是事关我国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能否获得稳定的能源供应.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景。文章分析了中国能源外交所面临的新形势,指出了中国能源外交战略中的困惑与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新形势下中国能源外交战略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3年以来,新一届国家领导人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取得了丰硕的外交成果.本文仅就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四次国事出访中的五场外交演讲为例,借助话语分析的相关理论,剖析和研究我国领导人外交演讲的语境、内容、策略及其传播效果,尝试提出建构中国国际政治话语权的言语路径.  相似文献   

8.
国家利益始终是外交关系中的基本问题,气候外交亦不例外.气候变化的核心是全球变暖,因此,以温室气体减排为主题的气候外交谈判自然也成为当今全球环境变化条件下外交谈判的热点问题.本文立足于地理学基础,将气候问题的外交化进程作为博弈过程来看待,并运用博弈论的纳什均衡原理和"智猪博弈"等模型,深度分析各大国(集团)在气候外交中的矛盾与博弈.最后从博弈论角度解读中国的气候外交政策,建议中国根据博弈各方的策略选择来制定最适合自身的最优策略,以求在这场气候博弈中获取最大化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9.
薛力 《世界知识》2018,(1):73-73
从地理上看,东北亚包括蒙古国、朝鲜、韩国、日本四个国家,加上中国的一部分(华北与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的一部分(远东联邦管区与西伯利亚联邦管区)。中国的东北亚外交(diplomacy)就是针对这五个国家的外交。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周边外交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在东北亚这个次区域,“政治与安全问题影响经济发展”是这一地区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否到了非变不可的时刻?中国外交确实到了需要调整的阶段。王逸舟肯定地表示。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国外交应该有一种新的思考、新的战略和新的方向,既不是革命外交,也不是以解决温饱为主线、为重心的外交,而是一种更有统筹力的、更能反映占全球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活跃起来、更有自信的外交。这种外交应该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知道怎么去构筑自身和外部的关系,知道怎么去带动世界上其他五分之四人口的变化。换句话说,随着登上世界老二的位置,中国外交似乎非变不可了。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法领域,给予外交庇护的实践实际上源于有关馆舍的不可侵犯的性质。仅管,拉丁美洲国家间仍然把外交庇护作为国家实践,并且签署了相关条约;但这只是国际法的例外。外交庇护是对所在国属地优越权和主权的侵犯,是与国际法基本原则相违背的。理清外交庇护的性质对于我国在国际交往中维护国家利益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根据冷战后国际政治和中国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提出了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建立公正合理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共存,建立新的国际安全观等一系列外交思想。这是对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实践中对中国外交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革命主义和意识形态因素过多、对第三世界外交欠缺理性成分,以及斗争哲学的充斥是毛泽东时期外交工作最具争议的地方.不过客观地看,这些引起争议的地方,与险恶的国际环境、革命时代的惯性以及历史影响等密切相关,而且也为中国带来了许多即使今天看来仍弥足珍贵的国家利益,应予以客观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继承了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精髓,是与之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同时,他又在时代主题和国际局势、维护国家利益、“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邓小平外交理论,从而有力的促进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外交战略思想的核心就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神圣不可侵犯。具体体现在:维护主权的独立和完整;保障国家安全;实现国家富强;变革旧的世界秩序。三代领导集体的外交战略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表明了我国外交战略思想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16.
美国新保守派由于对当代美国外交产生了巨大影响而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新保守派之为"新",主要体现在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独树一帜的外交思想这两个方面。新保守派曾经是前托洛茨基分子、前社会主义者或前自由主义者,后投身保守派阵营。新保守派外交思想与自由派的相关联,但更相区别;与传统保守派的外交理念有相同之处,但又存在根本分歧。其核心是道德与武力。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对中国外交的卓越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 2 0世纪 80年代起 ,中国外交进入了新时期 ,邓小平为中国外交在理论和实践上作出了卓越贡献 :一是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思想 ,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更加明确为中国外交的根本目标 ,为新时期外交指明了方向 ;二是赋予独立自主原则以新的内容 ,形成了务实灵活的外交政策和独特的外交风格 ;三是丰富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指导新时期外交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四是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 ,指导我国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经济外交成为新时期外交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实力在不断的上升,但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而且情况日益复杂,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外交目标及外交观念都需要在新形势下做出适当调整,本文对中国外交战略目标及外交理念进行了扩展,综合考量了面临的外部环境及内部的需求,符合我国的现实定位及未来发展的定位。外交战略目标及观念有效且符合实际的变革将能有效促进我国在21世纪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公共外交是在信息化技术日渐发达,民众对国家外交决策的影响日趋增强的形势下产生的新的外交形式。公共外交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信息传播。在这个传播过程中政府扮演着多重的角色。准确把握政府在这一传播过程中的定位对公共外交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外交理论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辩证地思考国际国内形势,制定了正确的外交战略和务实灵活的外交策略,有效地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开创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