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并在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实践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2.
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项目案例教学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利华 《科技信息》2009,(18):179-180
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受到很多方面的困扰,本人认为通过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基于项目案例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的提高计算杌应用基础的课堂教学。本文从课程教学目标设计,能力训练项目设计等文献阐述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3.
张伟 《科技信息》2011,(15):J0139-J0139
本文基于作者近几年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阐述了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以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为案例教学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是中职计算机专业学习的基础学科,其具有理论知识强、逻辑连贯性要求高等特点,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够适应高效课堂开发,同时也给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带来较多难题。基于此,借助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可为解决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难题进行高效解决。该文以微课教学方法为例,重点介绍了微课教学的优势及基本特征,然后分析了如何借助微课提高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普及,所以高校在培养计算机应用人才方面,必须注重实际技能的掌握。传统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忽略学生实际操作的练习。新时期,高校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中的上机实训教学,从而提升学生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技能。基于此,该文对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中上机实训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上机实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方向,希望对提高高校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5,(2):108-110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该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针对这一情况,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面临的问题出发,把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引入课程的教学,详细论述了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应用的具体情况,提供了项目教学的可操作性方案,为计算机教师实施项目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很多本科院校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列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然而,在校生的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着课程教学质量.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探索本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例提出了因材施教、多样化考核等措施对教学进行了改革,并提出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中专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从教学体系、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与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四个方面进行了相关调查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吕鸣剑 《科技信息》2013,(21):185-185,249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以培养大学生计算机文化素养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主的公共基础课。本文分析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周琛 《科技信息》2007,(24):122-123
本文分析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课程改革的目标。根据院级重点建设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课程资源建设四个方面进行的教学改革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词组”和“短语”都可以用来指称“比词大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比较而言,用“短语”来指称这一级语法单位更合适一些,但在使用时需赋予其新的内涵。我们认为用“短语是由词或超词形式借助一定的语法手段构成的、比词大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来界定“短语”会使其指称范围更加科学、全面。  相似文献   

12.
针对《孔乙己》叙述说法不一的情况,我们认为《孔乙己》作为第一人称回忆性叙述本,其中小伙计“我”必然包含两个自我,即叙述自我和经验自我。真正的叙述应为叙述自我,而且是可靠的。由此,我们还可以看到本体现出的对孩子的关注意识和作强烈的自省意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连音符的产生和种类,尤其是对各种连音符的时值计算作了详细论述。而切分节奏从切分法和音值组合入手,分析切分节奏的形成和各种类型,以及在音乐作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锋"考     
在中国传统农具中,“锋”是什么样的农具,长期以来学术界说法不一,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文章首先介绍了有关专家学者关于“锋”的各种观点,然后依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对“锋”作了系统考究,形成了对“锋”的比较全面的认识。认为:历史上确曾有过名称为“锋”的农具;“锋”应该是尖刃的、不用畜力曳拉的、主要用于中耕的镢类或铲类多用途手工农具;《王祯农书》记载的“锋”可能是古“锋”的一种形式;近代云南大理地区仍在使用的一种尖刃锄,则可能是古“锋”另一种形式的孑遗。  相似文献   

15.
"朓""肭"考释     
"朓"朒"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中的两个专用名词,它们的含义在发展过程中有两次演变,前后经历过对日食的描述、对月相的描述和作为计算日月运动不均匀性时的修正值这三个阶段.词义的变迁,包含了古人对天象理解的过程,从汉朝的"日月乱行",到唐朝僧一行<大衍历>里将其作为"理数然也" ,是概念上由"变"至"常"的一次比较特殊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就《左传》的记载来看,“因”并非一种婚姻关系,而“报”并不见容于春秋时期的宗法制度。“烝”是在婚姻伦理形成之初,在宗法制度可以容忍的范围内的一种事实婚姻。它既非群婚或转房婚的遗迹,亦不同于周边少数民族的收继婚。对于这种事实婚姻,不同地区、不同的人所持的态度是不同的,既非毫不犹豫的承认,亦非旗帜鲜明的反对。这种情况反映了春秋早期贵族阶层婚姻伦理的相对混乱状态。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以及与世界制造业的差距,指出中国的设计师应"为中国制造而设计",从而使"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设计",最终实现"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18.
对语气副词“偏”、“偏偏”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进行考察,揭示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便全面、准确地把握二者的用法。  相似文献   

19.
20.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区分了“小康”和“小康社会”,分析了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